“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秦汉时期,谶纬之说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实谶纬是分开的两个概念,我们下面主要说的是谶。谶是一种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预言,较为著名的应该要数秦始皇时期的“亡秦者胡”,结果到最后还是附会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时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两汉时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响下,谶言担任起一种职能,即改朝换代者维护自己统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一条贯穿两汉、魏晋的神秘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代汉者,当涂高也”的出处和内容

按《三国志·蜀书·周群传》的说法,“代汉者当涂高”应该出自于《春秋谶》。《春秋谶》已经失传,但我们仍然能从诸多史料中得到关于这句谶语的具体内容。

《汉武故事》:“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华阳国志》:“汉家九百二十岁以蒙孙亡,受以丞相,其名当涂高。”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这是关于这句谶语的具体内容的两处记载。前者预测到有人重续汉朝,但内容实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后者意思比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预测错误。虽然两个版本的谶语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妨碍“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的巨大影响力。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谁是代替汉朝的“当涂高”?

之前我们也说了,谶语被很多野心家当做拉拢人心,推翻旧政权的武器,“代汉者,当涂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么有哪些人受其影响,将自己视为“当涂高”的呢?

袁术

谁是“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过于袁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汉室衰微,皇帝仅仅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实际上影响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当皇帝,但是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敢当皇帝,有一个军阀除外,就是出身高门贵胄的袁术。

袁术敢于称帝,说明他是一个极为短视的人,他的称帝行为其实也是受到这句谶语的影响,或者说想要利用这句谶语。“涂”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术,字公路,他的名(术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关。所以袁术认为,所谓“当涂高”说的就是他自己。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虽然袁术用牵强附会的手段,总算是把自己和这句谶语和穿凿附会上了,但是他的称帝行为一瞬间让他变得众叛亲离,导致自己的覆亡。

许芝

许芝是汉献帝时期的太史丞,他当然不是视自己为“当涂高”,而是帮助别人成为“当涂高”。当时曹操虽然去世,但已经为曹丕铺好了道路。曹丕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随即更进一步,取代汉献帝刘协成为皇帝。许芝就利用各种预兆来证明曹丕篡汉是合理行为,是天命所归,其中就有“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具体解释下文会提到)。

王浚

王浚是西晋时期的将领,是曹魏重臣王昶的侄孙。大家都知道西晋时期是比较混乱的,发生过规模巨大的宗室内斗——“八王之乱”,匈奴等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建立政权。乱世对寻常百姓来说是巨大的浩劫,对野心家来说则是机遇。王浚就是这样的野心家,他也抓住了机遇,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汉赵军队攻破洛阳(匈奴所建立的政权),掳掠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乱”。这对西晋来说无疑是有一次破坏,却也让王浚萌生建立政权的野心。于是王浚又想起“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因为他爹王沈字处道,“处道”的意思和“当涂”一样,王浚用这种附会的方法试图证明他就是谶语中的“当涂高”。但是就如袁术一样,这个谶语没有给王浚带来实际的好处,后来他被石勒所杀。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用这个谶语称帝,也有人用这个谶语劝止别人称帝。事见《后汉书·公孙述传》以及《华阳国志·公孙述志》。公孙述是两汉之间的军阀,在成都称帝。刘秀肯定不想让他称帝,给他写信说:“谶语里说了,代替汉朝的人是‘当涂高’,你自己高不高心里没点数吗?”公孙述则全当耳旁风,后来也是被刘秀击败。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当涂高”的各种说法

“代汉者”这三个字的意思清晰明了,不用多说,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在“当涂高”三字上。由于统治者的需要,“当涂高”也被解释为多种意思。小编分列如下:

1. 与道路有关

袁术称帝与王浚僭越,都是将“当涂高”解释成与道路有关(其实就是忽略掉后面的“高”字),这种是最简单的说法,不必多说。

2. 象魏

“当涂高”是象魏,这种说法也算是符合曹魏篡汉的历史事件了。象魏就是一种较高的建筑,“象魏者,两观阙是也。”于是“当涂高”被解释为在道路上的高大建筑。

这不仅仅是许芝的说法,蜀臣周群的父亲周舒也是这样解释的。蜀臣杜琼又对此进行另一层解释。“当涂”两字可以解释为当道,也有执政掌权的意思,与官员有关。汉朝时期,官吏的名称中多有“曹”字,这个“曹”当然让人联系到曹魏,

所以杜琼的说法将“当涂高”和曹魏联系得更为紧密。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3. 名字

这种说法见于《东汉观记》,是对刘秀给公孙述写信这件事情的补充。其中记载,刘秀为了掐灭公孙述的野心,把“当涂高”解释为“姓当涂,其名高也。”有人认为,其中姓当涂未必是确指,以官名为姓都可以解释得通,比如司马、尹,当然曹也勉强可以。

4. 许县

在《三国志·文帝纪》中记载,许芝想方设法给曹丕劝进的时候,提到李云的一种解释:“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李云是东汉末年人物,因直谏触怒汉桓帝而死。李云善于阴阳之术,但小编并未在《后汉书·李云传》中找到有关“当涂高”的记载。

“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是什么?谁是“当涂高”?

小结

小编以为,虽然“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虽然非常著名,但其实不足为信。且不说“九百二十岁”的预测失准以及“六七四十二”这样的哑谜,袁术和王浚都曾自许“当涂高”,但最终都失败。曹魏虽然能够与“当涂高”联系在一起,但也有穿凿附会的嫌疑。甚至刘备称帝以后,也可以拿“当涂高”做文章,毕竟他家旁边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树嘛。谁说这不是“当涂高”呢?所以这些谶语只能作为古代篡位者或者野心家的“临门一脚”,或者“事后诸葛亮”,对实际情况于事无补,也不必过分在意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东汉观记》、《后汉书》、《华阳国志》、《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