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在常规的认知中,殿试是唐朝武则天首创。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殿试制度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以后才被确定下来!

真正意义上的殿试

唐朝的殿试和宋代以后的殿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唐朝的殿试其实是一场由皇帝主持的面试,对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士子进行最后的筛选。最重要的是,殿试与否全看皇帝心情,并非年年都有。

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殿试

宋代以后的殿试是常例,皇帝必须出席并主持出题、监考。这样选出来的进士被称为“天子门生”,有着非凡的政治意义。例如在明英宗时,七品文官刘伯川敢在皇宫门口暴打权倾天下的曹吉祥。闹到皇帝那里居然还振振有词:

封爵虽高,朝廷奴仆;官职虽小,天子门生。

特大科举舞弊案

言归正传,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一场科举舞弊。

开宝六年,时任翰林学士李昉主持科举,总共录取了11个人。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表达重视,接见了他们。按照以往来说这就是走个过场,谁知道却出了大问题。其中武济川、刘睿材二人居然被武人出生的赵匡胤给难倒了,御前对问失次,被黜落。

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宋代科举

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落选的士子乘势控告李昉徇私舞弊。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1.被黜落的武济川是李昉的同乡。一共十一人,两个出问题,一个是同乡,悠悠众口是堵不住了

2.宋初的科举是一年一届,开宝五年录取了28人,与之对比开宝六年录取的人数实在太少,考生心中有怨恨。

赵匡胤见群情激奋,加上问题确实存在,于是命令科举重考。不过这次考的方式有点不一样,所有在尚书省参加考试的360多名考生(请注意,宋朝没有会试,只有省试)在考前全部由赵匡胤统一策问,通过了才能得到考试机会。

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赵匡胤

事实上,李昉还真没被冤枉。通过策问的共有195人,连同之前的9人共204人,全部重考。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这些人中有127个人中了进士:

得进士二十六人,《五经》四人,《开元礼》七人,《三礼》三十八人,《三传》二十六人《三史》三人,学究十八人,明法五人,皆赐及第。

这给了赵匡胤很大的触动,难得一次来主持科举就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可谓是后怕不已。负责科举的官员权力太大,完全可以借此控制官员的选拔,不得不防。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殿试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常例,且必须由皇帝主持。

史无前例的特大规模科举作弊,赵匡胤被气到了,从此有了殿试

进士

PS:写短文真的是快,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就写完了。前面的长文一篇写三天,两天用在找资料提炼上,真的是伤脑壳。关键有的资料真的不能指望百科,只能老老实实的翻书去找。比如说文中的科举舞弊案,百科上涉及的人名,人数全是错的,真的也是大开眼界。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