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英雄形象

要说现在当个战争片导演也不容易,观众胃口都养刁了,眼睛又毒得很,什么服装道具动作上的小问题都能揪出毛病。明明机枪就该扫射嘛,英雄人物端着机枪横扫多么豪气多么热闹的经典造型,就是要有人跳出来说不真实,指手画脚实在烦人。我的机枪我做主,他就要端起来扫怎么辣?怎么辣!

假如对所有战争片都是一视同仁也就罢了,问题哪里是只有我们国产野生导演才这么拍呢?洋大人不也是端起来扫吗?咋就没人骂了?还都说是经典是大片,真真气煞人也!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我是大片

就有人说了,这是电影啊,人老外严谨着呢。真实战场上人都按规矩打仗,走路都是夹着屁股走小碎步,都不带你这么连蹦带跳的,更别说啥端机枪扫了。

诶,话不可说绝,这儿就真有这么一位,还是非常有名的人物,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国会、美国总统三方认证,真金白银童叟无欺!

约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第七团第一营C连机枪手。1942年10月,此人随陆战一师驻瓜达尔卡纳尔岛亨德森机场,正赶上日军对机场发动第三次总攻,仙台师团全军压上。他那个机枪排两支枪15人,打着打着就只剩下他和两个同伙了。嚯嚯,这个巴斯隆真是猛人啊,子弹打完了他一个人拿把手枪夜间穿越丛林回后方拿弹药,日军冲得近了来不及架枪他就直接端起枪身横扫……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我能端起来扫

诶?他端着什么枪横扫啊?勃朗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这就逆天了哦,M1917枪身重15公斤,冷却水3.3升又加3公斤,要打得响还得连上一条弹带250发枪弹,就算弹带打了一半吧,加起来也是20公斤只少不多。就这他还要扫射,简直是不科学啊。仗打了三天,他那个机枪组打了125条弹带,换算成子弹31250发。中间子弹接不上,日军渗透进来,他就用手枪和卡巴刀和日军近战,猛得不得了。凭着这一仗,巴斯隆获颁美国国会设立,美国总统亲授的荣誉勋章(Medal of Honor)。国会、总统双重认证的重机枪也要端起来扫!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勃朗宁M1917

顺便扯扯巴斯隆到底打死多少人的问题,中文网上他一人整死3000人,和“奥马哈之兽”并称阴阳双煞(那位德国军爷得空我再扒他皮),加上活埋战俘孙立人他们三个可以桃园结义了。我们就摆摆事实,亨德森机场守军23000人,对面是仙台师团7000步兵,陆战七团对面是一个联队3000人,具体到C连正面每次进攻也就是中队级别了。为了支援作战,陆战一师炮兵在一个晚上就打出了105毫米和75毫米炮弹8000发,还不算迫击炮、反坦克炮以及美国陆军的支援火炮。最后仙台师团伤亡(不是死亡)3000余人,铩羽而归。若是3000人都是巴斯隆一人打死,他就齐刷刷打死了对面整个联队,而仙台师团其余部分毫发无伤地跑了。何况他要真一个人打死了3000人,我想问这是表示其他两万三千美军都是吃屎的吗?

其实打死3000人这个说法也就是中文网上流传,我搜了一下,最终基本都是同一篇文章衍生,似乎英文网络没这么卫星的说法。但这不表示巴斯隆就不猛,在战斗中日军在他的机枪前尸体堆得影响射界,他几次冲出去推倒尸墙。客观估计他的机枪组大概打死了一个中队左右的日军。属于巴斯隆的个人战绩是38人,几乎全是被近距离手枪打死,辨识度很高的。

这个巴斯隆真是好孩子那种类型,得了荣誉勋章后他就被调回国内,身为英雄不骄不躁,待人谦和,积极售卖战争公债,训练新兵战技。本来这已经是功成名就了,但巴斯隆报国心切,主动要求重返前线。最后以武器军士身份随陆战五师登陆硫磺岛,最终战死于此,又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他是唯一获颁这两种勋章的人,真是传奇加剽悍的人生。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立碑为证

有人就说了,洋人的力气那不一样啊,人吃得什么啊!没错,说到点上了,话说美国大兵的伙食,不但咱中国比不了,在整个东方也找不到比的。话说鬼子打输了二战,也要反思啊,就有人捅出如此秘辛:日本侦察兵找到敌人放弃的宿营地的时候会专门查看粪坑,通过大便数量就能推断出敌军的实际人数。这一招在大陆战场本是百试百灵的,属于不告人的秘技。谁料到美军吃得太好,拉屎也就拉得少,结果每次都判断错误,以少打多,就这么输了战争。

但是就算吃得不够好,那还不许有人天生神力啦?我们四万万同胞,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还不兴有几个天赋异禀的啦?下面就说说咱国军中的一位壮士。

这位壮士叫曹锡,关于他的事迹网上只有一个版本,我如果整个抄下来就太缺德了,大家自行搜索《一人消灭日军一个大队!国军“战神”曹锡(被尘封的历史英雄)》。

话说1939年,日寇进攻长沙,机枪手曹锡守卫新墙河南的王街坊。日军进攻前先是狂轰滥炸,炮火之后能打的就剩曹锡一人了。

“曹锡死里逃生,他坐在大河堤上,手指勾着机关枪,密切注视着河岸。河面离他只有15米。日军一批一批离船上岸,每批数十人,持枪向河堤而来。来了一批,曹锡便搬动机枪,消灭一批。”在这样寡淡贫乏的文笔下,曹锡一批一批平平淡淡地将日军陆续消灭。

后来日寇屡攻不下,丧心病狂用上毒气,于是曹锡改用手榴弹。“只听轰地一声,30多个日本兵被炸得一个不留。曹锡又重新布置了一番。于是,又炸死二三十个敌人。就这样,前后炸死几批日军。”曹锡又平平淡淡地用手榴弹将日军分批陆续消灭。

手榴弹用完后,曹锡再次改用机枪,将日军分批陆续消灭。后来机枪子弹打完了,但曹锡又在附近找到了另一挺机枪,于是再次将日军分批陆续消灭。

终于有人通知他撤退了,“曹锡喜欢这只重机枪,舍不得丢下,便提着它和几袋子弹,跟随传令兵朝着营部的方向走去。中途,他们与敌兵遭遇,日军的枪弹从四面八方打来。曹锡的这支重机关枪又派上了用场。传令兵在这场混战中阵亡。曹锡命大,摇摇摆摆,凯旋到了营部。”(这篇文字真到了见者落泪的水平)

曹锡的战果是——500人!一个完整的日本步兵大队,号称一个能打国军一个师的那种!

此文一出当时也是引起军史爱好者中的一阵小旋风。网络上的坏人就跳出来了,他们倒不是质疑曹锡打死了500人,其实没资料底子想质疑也找不到地方下嘴,他们主要是惊奇曹锡居然把机枪提走了。

当时国军常见重机枪一种是仿勃朗宁的“三十节”,和巴斯隆用的同型,枪身加枪架39公斤;如果是仿马克沁的“民二四”,那全枪重是49公斤。曹锡一只手提了重机枪,另一只手还要提几袋子弹。姑且不论几袋子弹怎么一只手提,也不说重机枪弹带是不是用袋子装的,几袋子子弹也得几十公斤吧?曹锡就这么双手不空,还且战且走,终于回了后方,提升为中士班长,并得授奖金30元。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位据说当时引起轰动,名动三湘的英雄竟在此战后失踪,据说是阵亡了。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我是民二四重机枪

网络上的坏人于是说都是吹的。

我也是属于没资料底子那种人,就因为找不到原始资料,所以我真不敢说曹锡就不存在,或者曹锡的战果就不存在。有谁知道当时是不是真有一位普通士兵在某处河堤上拼死奋战,力挽狂澜呢?但是我同样不敢说曹锡和他的事迹真的一定存在,毕竟有石牌万人大刺刀珠玉在前,啥都是有可能的。只是如果那篇介绍文字真是当时的媒体宣传记录的话,那就算当时有什么士兵中的英雄,在这些坐在书斋里发挥想象的媒体人笔下,也都成笑谈了。

写到这里我停下来想了想抗战中的底层英雄,除去空军的天之骄子不算,共军这边有名姓的我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烧炭的张思德、海阳的民兵地雷大王,还有劳动英雄吴满有。国军那边是女童子军杨慧敏还有一起的八百壮士,可惜除了团长谢晋元,其他几百人也就都叫八百壮士了。那些在广阔的正面战场中创造过奇迹的人,比如这个曹锡都去哪了呢?

杜聿明曾经回忆南京保卫战时候,有一辆国军坦克被击毁。但是两名战士并没逃离,他们在残骸里默默等待了很久,当一支日军部队经过时突然猛烈开火。因为日军毫无防备且距离很近,当即尸横遍野。最后这两位战士一位战死,而另一位居然奇迹般地从南京大屠杀中脱身而出,并且辗转归队向杜聿明汇报了此事。杜聿明说,我起初怀疑他说法的真实性,后来得到敌人的情报,才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再想找他来问,他已经在昆仑关战役阵亡了,可惜他的名字被我忘了。

忘了?忘了!就这样,都忘了。所以国军的战士没有传奇,死了的就是要麻、豆饼、蛇屁股,活着的就是烦了、不辣、丧门星和三毛,他们都改叫岳武穆了,就是那个用来成就一个有名的岳武穆的千千万万无名的岳武穆。他们的牺牲最后好像成就了抗日名将张灵甫?而张灵甫为什么是抗日名将是因为他“好帅”?那好像跟他们又没啥关系。靠,活该滚台湾去,现在连党产都保不下来的败家玩意。

所以说,单手提起重机枪那只是细枝末节,不说明任何问题。巴斯隆能端起重机横扫,曹锡就不能提着重机枪跑啦?还不到一百公斤,想提就提,想扫就扫,天生神力怎么辣?怎么辣!白面书生就羡慕嫉妒恨吧。

扯远了扯远了,还要回归正题来。机枪就是端起来扫的,重机枪能端起来扫,轻机枪更不用说的能端起来扫。洋人能做的事我们中国人一样能做,还能比洋人做得更好!

事实俱在,不容置疑,抗日英雄岂容宵小诋毁!英雄们端起机枪豪情万丈地扫射吧!

力气大怪我咯?机枪就要端起来扫

就这样豪情万丈



这篇文跟上一篇前后脚写的,前几天我看见一位作者考证在瓜岛端起重机枪横扫的另有其人,巴斯隆的事迹主要是抱着灼热的枪管转移,并没有直接操起来整。但HBO的《太平洋》中巴斯隆确实是这么干的,可见老美也是深信这一点的。为保持文章原貌就不考证也不修改了,大家知道有这么个说法就好了。

上一篇文链接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