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英雄形象

要說現在當個戰爭片導演也不容易,觀眾胃口都養刁了,眼睛又毒得很,什麼服裝道具動作上的小問題都能揪出毛病。明明機槍就該掃射嘛,英雄人物端著機槍橫掃多麼豪氣多麼熱鬧的經典造型,就是要有人跳出來說不真實,指手畫腳實在煩人。我的機槍我做主,他就要端起來掃怎麼辣?怎麼辣!

假如對所有戰爭片都是一視同仁也就罷了,問題哪裡是隻有我們國產野生導演才這麼拍呢?洋大人不也是端起來掃嗎?咋就沒人罵了?還都說是經典是大片,真真氣煞人也!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我是大片

就有人說了,這是電影啊,人老外嚴謹著呢。真實戰場上人都按規矩打仗,走路都是夾著屁股走小碎步,都不帶你這麼連蹦帶跳的,更別說啥端機槍掃了。

誒,話不可說絕,這兒就真有這麼一位,還是非常有名的人物,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美國國會、美國總統三方認證,真金白銀童叟無欺!

約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第七團第一營C連機槍手。1942年10月,此人隨陸戰一師駐瓜達爾卡納爾島亨德森機場,正趕上日軍對機場發動第三次總攻,仙台師團全軍壓上。他那個機槍排兩支槍15人,打著打著就只剩下他和兩個同夥了。嚯嚯,這個巴斯隆真是猛人啊,子彈打完了他一個人拿把手槍夜間穿越叢林回後方拿彈藥,日軍衝得近了來不及架槍他就直接端起槍身橫掃……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我能端起來掃

誒?他端著什麼槍橫掃啊?勃朗寧M1917水冷式重機槍……這就逆天了哦,M1917槍身重15公斤,冷卻水3.3升又加3公斤,要打得響還得連上一條彈帶250發槍彈,就算彈帶打了一半吧,加起來也是20公斤只少不多。就這他還要掃射,簡直是不科學啊。仗打了三天,他那個機槍組打了125條彈帶,換算成子彈31250發。中間子彈接不上,日軍滲透進來,他就用手槍和卡巴刀和日軍近戰,猛得不得了。憑著這一仗,巴斯隆獲頒美國國會設立,美國總統親授的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國會、總統雙重認證的重機槍也要端起來掃!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勃朗寧M1917

順便扯扯巴斯隆到底打死多少人的問題,中文網上他一人整死3000人,和“奧馬哈之獸”並稱陰陽雙煞(那位德國軍爺得空我再扒他皮),加上活埋戰俘孫立人他們三個可以桃園結義了。我們就擺擺事實,亨德森機場守軍23000人,對面是仙台師團7000步兵,陸戰七團對面是一個聯隊3000人,具體到C連正面每次進攻也就是中隊級別了。為了支援作戰,陸戰一師炮兵在一個晚上就打出了105毫米和75毫米炮彈8000發,還不算迫擊炮、反坦克炮以及美國陸軍的支援火炮。最後仙台師團傷亡(不是死亡)3000餘人,鎩羽而歸。若是3000人都是巴斯隆一人打死,他就齊刷刷打死了對面整個聯隊,而仙台師團其餘部分毫髮無傷地跑了。何況他要真一個人打死了3000人,我想問這是表示其他兩萬三千美軍都是吃屎的嗎?

其實打死3000人這個說法也就是中文網上流傳,我搜了一下,最終基本都是同一篇文章衍生,似乎英文網絡沒這麼衛星的說法。但這不表示巴斯隆就不猛,在戰鬥中日軍在他的機槍前屍體堆得影響射界,他幾次衝出去推倒屍牆。客觀估計他的機槍組大概打死了一箇中隊左右的日軍。屬於巴斯隆的個人戰績是38人,幾乎全是被近距離手槍打死,辨識度很高的。

這個巴斯隆真是好孩子那種類型,得了榮譽勳章後他就被調回國內,身為英雄不驕不躁,待人謙和,積極售賣戰爭公債,訓練新兵戰技。本來這已經是功成名就了,但巴斯隆報國心切,主動要求重返前線。最後以武器軍士身份隨陸戰五師登陸硫磺島,最終戰死於此,又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他是唯一獲頒這兩種勳章的人,真是傳奇加剽悍的人生。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立碑為證

有人就說了,洋人的力氣那不一樣啊,人吃得什麼啊!沒錯,說到點上了,話說美國大兵的伙食,不但咱中國比不了,在整個東方也找不到比的。話說鬼子打輸了二戰,也要反思啊,就有人捅出如此秘辛:日本偵察兵找到敵人放棄的宿營地的時候會專門查看糞坑,通過大便數量就能推斷出敵軍的實際人數。這一招在大陸戰場本是百試百靈的,屬於不告人的秘技。誰料到美軍吃得太好,拉屎也就拉得少,結果每次都判斷錯誤,以少打多,就這麼輸了戰爭。

但是就算吃得不夠好,那還不許有人天生神力啦?我們四萬萬同胞,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還不興有幾個天賦異稟的啦?下面就說說咱國軍中的一位壯士。

這位壯士叫曹錫,關於他的事蹟網上只有一個版本,我如果整個抄下來就太缺德了,大家自行搜索《一人消滅日軍一個大隊!國軍“戰神”曹錫(被塵封的歷史英雄)》。

話說1939年,日寇進攻長沙,機槍手曹錫守衛新牆河南的王街坊。日軍進攻前先是狂轟濫炸,炮火之後能打的就剩曹錫一人了。

“曹錫死裡逃生,他坐在大河堤上,手指勾著機關槍,密切注視著河岸。河面離他只有15米。日軍一批一批離船上岸,每批數十人,持槍向河堤而來。來了一批,曹錫便搬動機槍,消滅一批。”在這樣寡淡貧乏的文筆下,曹錫一批一批平平淡淡地將日軍陸續消滅。

後來日寇屢攻不下,喪心病狂用上毒氣,於是曹錫改用手榴彈。“只聽轟地一聲,30多個日本兵被炸得一個不留。曹錫又重新佈置了一番。於是,又炸死二三十個敵人。就這樣,前後炸死幾批日軍。”曹錫又平平淡淡地用手榴彈將日軍分批陸續消滅。

手榴彈用完後,曹錫再次改用機槍,將日軍分批陸續消滅。後來機槍子彈打完了,但曹錫又在附近找到了另一挺機槍,於是再次將日軍分批陸續消滅。

終於有人通知他撤退了,“曹錫喜歡這隻重機槍,捨不得丟下,便提著它和幾袋子彈,跟隨傳令兵朝著營部的方向走去。中途,他們與敵兵遭遇,日軍的槍彈從四面八方打來。曹錫的這支重機關槍又派上了用場。傳令兵在這場混戰中陣亡。曹錫命大,搖搖擺擺,凱旋到了營部。”(這篇文字真到了見者落淚的水平)

曹錫的戰果是——500人!一個完整的日本步兵大隊,號稱一個能打國軍一個師的那種!

此文一出當時也是引起軍史愛好者中的一陣小旋風。網絡上的壞人就跳出來了,他們倒不是質疑曹錫打死了500人,其實沒資料底子想質疑也找不到地方下嘴,他們主要是驚奇曹錫居然把機槍提走了。

當時國軍常見重機槍一種是仿勃朗寧的“三十節”,和巴斯隆用的同型,槍身加槍架39公斤;如果是仿馬克沁的“民二四”,那全槍重是49公斤。曹錫一隻手提了重機槍,另一隻手還要提幾袋子彈。姑且不論幾袋子彈怎麼一隻手提,也不說重機槍彈帶是不是用袋子裝的,幾袋子子彈也得幾十公斤吧?曹錫就這麼雙手不空,還且戰且走,終於回了後方,提升為中士班長,並得授獎金30元。然而很可惜的是這位據說當時引起轟動,名動三湘的英雄竟在此戰後失蹤,據說是陣亡了。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我是民二四重機槍

網絡上的壞人於是說都是吹的。

我也是屬於沒資料底子那種人,就因為找不到原始資料,所以我真不敢說曹錫就不存在,或者曹錫的戰果就不存在。有誰知道當時是不是真有一位普通士兵在某處河堤上拼死奮戰,力挽狂瀾呢?但是我同樣不敢說曹錫和他的事蹟真的一定存在,畢竟有石牌萬人大刺刀珠玉在前,啥都是有可能的。只是如果那篇介紹文字真是當時的媒體宣傳記錄的話,那就算當時有什麼士兵中的英雄,在這些坐在書齋裡發揮想象的媒體人筆下,也都成笑談了。

寫到這裡我停下來想了想抗戰中的底層英雄,除去空軍的天之驕子不算,共軍這邊有名姓的我想到了狼牙山五壯士、燒炭的張思德、海陽的民兵地雷大王,還有勞動英雄吳滿有。國軍那邊是女童子軍楊慧敏還有一起的八百壯士,可惜除了團長謝晉元,其他幾百人也就都叫八百壯士了。那些在廣闊的正面戰場中創造過奇蹟的人,比如這個曹錫都去哪了呢?

杜聿明曾經回憶南京保衛戰時候,有一輛國軍坦克被擊毀。但是兩名戰士並沒逃離,他們在殘骸裡默默等待了很久,當一支日軍部隊經過時突然猛烈開火。因為日軍毫無防備且距離很近,當即屍橫遍野。最後這兩位戰士一位戰死,而另一位居然奇蹟般地從南京大屠殺中脫身而出,並且輾轉歸隊向杜聿明彙報了此事。杜聿明說,我起初懷疑他說法的真實性,後來得到敵人的情報,才知道他說的都是真的,再想找他來問,他已經在崑崙關戰役陣亡了,可惜他的名字被我忘了。

忘了?忘了!就這樣,都忘了。所以國軍的戰士沒有傳奇,死了的就是要麻、豆餅、蛇屁股,活著的就是煩了、不辣、喪門星和三毛,他們都改叫嶽武穆了,就是那個用來成就一個有名的嶽武穆的千千萬萬無名的嶽武穆。他們的犧牲最後好像成就了抗日名將張靈甫?而張靈甫為什麼是抗日名將是因為他“好帥”?那好像跟他們又沒啥關係。靠,活該滾臺灣去,現在連黨產都保不下來的敗家玩意。

所以說,單手提起重機槍那只是細枝末節,不說明任何問題。巴斯隆能端起重機橫掃,曹錫就不能提著重機槍跑啦?還不到一百公斤,想提就提,想掃就掃,天生神力怎麼辣?怎麼辣!白面書生就羨慕嫉妒恨吧。

扯遠了扯遠了,還要回歸正題來。機槍就是端起來掃的,重機槍能端起來掃,輕機槍更不用說的能端起來掃。洋人能做的事我們中國人一樣能做,還能比洋人做得更好!

事實俱在,不容置疑,抗日英雄豈容宵小詆譭!英雄們端起機槍豪情萬丈地掃射吧!

力氣大怪我咯?機槍就要端起來掃

就這樣豪情萬丈



這篇文跟上一篇前後腳寫的,前幾天我看見一位作者考證在瓜島端起重機槍橫掃的另有其人,巴斯隆的事蹟主要是抱著灼熱的槍管轉移,並沒有直接操起來整。但HBO的《太平洋》中巴斯隆確實是這麼幹的,可見老美也是深信這一點的。為保持文章原貌就不考證也不修改了,大家知道有這麼個說法就好了。

上一篇文鏈接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