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與蚺有什麼區別?

焦慮的小黃鴨


蟒和蚺有什麼區別呢?又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咱們先來說一下它們的相似之處,在說它們之前,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蛇的定義。一想到蛇,我們腦海裡肯定就會浮現出陰冷滲人的感覺,其實在現代生物學中來說,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它們都屬於脊椎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中的蛇亞目!所以以此來看,蟒和蚺其實都是蛇的一種,它們同屬於蛇亞目中的原蛇下目中的蟒科,只不過是其中比較大的個體而已!它們的另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大型無毒蛇類!


那麼蟒和蚺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從外形上來看,你是分辨不出蟒和蚺的,它們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生娃的方式不同。科學認證,大部分的蚺都是卵胎生(動物的卵在母體內破殼而出發育成個體後在產出母體的繁育方式,但是不從母體攝取營養,在母體內依靠卵自身所有的卵黃生長)的,而蟒則基本上都是卵生的!所以,蟒科可分為卵生的蟒亞科和主要為卵胎生的蚺亞科。

其次,那就是它們的分佈區域上有所差異,蚺主要分佈在美洲,少數在馬達加斯加和新幾內亞,還有一些沙蚺分佈在亞洲和非洲的乾燥地帶,而蟒主要分佈在舊大路熱帶地區,主要在大洋洲!


在其次,那就是最重的蟒蛇是南美洲的綠水蚺,又叫森蚺,雌性比雄性大,一般在5-6米,最大記錄是7.5米,像一些報道所說的10幾米那純粹是謠言,體重能達到150公斤。狂蟒之災電影中的蟒蛇就是以綠水蚺為原型塑造的。體長最長的蟒蛇卻是網紋蟒,一般約8-9米,最長可達12米以上。所以,最重的蟒蛇屬於蚺亞科,最長的蟒蛇屬於蟒亞科!


蚺和蟒在捕食獵物上也有所不同,蟒在攻擊獵物的時候,會先用嘴咬住獵物,然後用身體緊緊纏繞獵物的心臟位置,使其血液停止流動,從而死亡。而蚺在攻擊獵物的時候,卻是用身體將獵物完全勒住,使其窒息而死!

基本上這就是蟒和蚺的區別!


目前來說,蟒亞科共有12屬45種,蚺亞科共有5屬28種!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我的文章中就有一篇介紹蛇,蟒,蚺的區別的,需要可以去看一下!


圖說自然


蛇是一大類進化比較成功的物種,在全世界大部分區域都有分佈,共有超過3000種蛇類,其中15%左右被認為是有毒蛇類。人類天生就懼怕毒蛇,這是刻字骨子裡的東西,看來遠古蛇類對於我們的老祖宗迫害很深啊!在這三千多種蛇中,有一小部分體型相對較大,並且無毒,捕獵主要靠纏繞的方式,它們就是蟒蛇


蟒蛇是單獨的一科,其中包括了17個屬,共有大約73種蛇。蟒蛇科根據蟒蛇的繁殖方式不同又分為蚺亞科,主要是卵胎生,蚺亞科下又主要分為蚺和沙蟒;而蟒亞科主要為卵生。比較有代表性大家都知道的蚺亞科成員之一就是森蚺,又被稱為綠水蟒。森蚺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蛇,主要分佈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平均體長可以達到5米左右,最大的可以達到7-8米。

而蟒亞科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網紋蟒,這是現存體型最長的蛇類。平均體長三至五米,但最長的可以超過10米,但是目前網上關於蛇類最長之最數據很多都是虛假的,蟒蛇長大十米左右已經是非常罕見的了。

圖:上任吉尼斯紀錄保持者“網紋蟒絨毛”

至於在中國民間傳聞的那些大蟒蛇更是不值得相信了,尤其是那種“某某施工現場挖掘到巨型蟒蛇,長數十米”全部都是假的。蟒蛇一般8-9米就是非常非常罕見的那一種了。

蟒蛇科內都屬於比較原始的蛇類,它們的身體上還殘留著退化的後肢,在接近於尾部洩殖腔左右兩側。蟒亞科的成員繁殖後代靠的是下單,之後雌蛇來孵化;而蚺亞科的成員繁殖主要是胎生,直接生出小蛇。例如森蚺就比較喜歡棲居於水下,它們直接產出的小蛇,是凱門鱷的佳餚。而當森蚺長大之後會去捕殺凱門鱷,真的是一對相恨相殺的小夥伴。

圖:攝影師水下拍攝七米長的森蚺

所以說蚺和蟒的最主要區別還是生殖方式的不同,一個是卵胎生,一個是卵生。雖然大部分的蟒蛇比較親水,但是蚺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之前蚺主要指的就是水邊生存的幾種蟒蛇。



科學黑洞


蟒與蚺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蟒和蚺的繁殖方式不一樣,蟒和蛇一樣是產蛋的,蛋卵化出小蟒蛇。蚺是卵胎生,直接生出小蚺,剛出生時有羊膜包裹。所以說蚺的生育方式和哺乳動物差不多,相對來說比蟒蛇高級一些。

其次就是蚺的肛門兩側有一對殘足,而蟒蛇沒有。這是蚺蛇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在蚺蛇交配的時候殘足可以按摩對方生殖器官,起到調情作用。


再者就是蚺的嘴唇上有一個唇窩,蟒沒有。這是一種熱感應器官,蚺可以利用唇窩感覺到溫熱獵物的存在方位,更方便捕獵。

共同點是兩者都是最大體型的蛇類。蚺的體型還有比蟒大一些,南美洲亞馬遜森蚺最大體型達到了14米,可以拿鱷魚當做食物獵殺。捕食前都是用身體把獵物纏繞起來,然後逐漸收緊,讓獵物室息而死,最後是從頭到尾整個吞下獵物。


奧秘之門


蟒和蚺從外形上乍一看上去非常相似,都是巨型的蛇類,不太好區分清楚。實際上二者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

在分佈區域上,蟒蛇是當今世界上較原始的蛇種之一,屬蛇亞目蟒科,主要分佈在亞洲、澳洲、非洲大陸的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潮溼的森林中。

蚺屬蛇亞目蚺科,大多數蚺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較潮溼的環境中,綠樹蟒等也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有些蚺比如沙蚺在非洲和亞洲的部分乾旱甚至沙漠區域中也有分佈。



在形態特徵上,蟒蛇身長普遍較蚺長,前者一般在4-8米,有的能達到10米以上,而蚺一般身長在3-5米,沙蚺僅1.5米左右。

另外,蟒蛇大部分都有進化後的後肢殘餘,在肛門兩側有著小型爪狀的痕跡,而蚺通常沒有。


在生殖方式上,大部分的蟒屬於卵生,也就是說通過下蛋然後孵化的方式孕育下一代。

而蚺則多為卵胎生,也就說受精卵形成後不像蟒那樣以蛋的形式排出體外,而是在輸卵管中發育形成胚胎移向子宮,在母體內發育成熟後再娩出體外。


在獵食方式上,蟒和蚺也有一定差別。蟒在攻擊獵物時,先是突然用嘴咬住獵物,然後用身體緊緊纏繞,巨大的壓力使獵物心臟停止跳動、血液不能流動而死。蚺在攻擊獵物時,則是用身體將獵物完全盤住,致使獵物胸腔無法自主擴張,從而窒息而死。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蛇類是蚺和蟒蛇,雖然蟒蛇是舊大陸的蛇類,蚺生活在美洲。然而,人類全球化已經幫助許多物種人為地擴散和入侵遙遠的地方。例如,就在美國佛羅里達沼澤地已被緬甸蟒在20世紀80年代入侵,主要歸功於不負責任的寵物主人。



兩者區別主要是繁殖方式。蚺往往是卵胎生,直接產下小蛇,而所有已知的蟒蛇都是產卵的,懷孕的母蟒會一次產下20多顆卵。另外,這兩類蛇的身體略有不同。在蟒蛇身上,比蚺多出一對前頜骨。 南美洲的蚺有時被稱為水蟒,通常比較大。而蟒蛇的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巨大的網紋蟒長度可以超過6米,小型的珀茲星蟒,成年只有50釐米,體重最大僅210克。


蚺和蟒蛇在它們各自的棲息地佔據著相同的角色。從基因上來說,兩者雖然是近親,但蚺和蟒蛇似乎已經走上了不同的進化道路已經相當長一段時間了。然而,它們有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在等待獵物時,它們都懸掛在樹枝上,開始時要麼是紅色,要麼是黃色,然後變成成年蟒蛇,兩者都靠絞殺力捕捉獵物。 這種現象叫做趨同進化,在這個過程中,不相關的有機體在努力適應相似的生態位或環境時,獨立地進化出比較接近的特徵。大自然真是不可思議。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蚺科(Boidae)和蟒科(Pythonidae)都屬於大型無毒蛇類,如世界上最長的蛇是網紋蟒,而最重的蛇是綠森蚺。蚺和蟒不僅體型外觀相像,捕食習慣也幾乎一樣,利用強有力的身體盤繞獵物,獵物每次呼氣時,它們都會進一步收縮擠壓來殺死獵物,直到心跳停止時釋放。蚺蛇和蟒蛇通常會把獵物整個吞下去,先把獵物的頭先吞下去,當吞嚥食物時,肌肉會一波一波地收縮,每一次向前猛衝都會把獵物裹得更緊。

但是蚺和蟒還是具有很多區別的。從外形上看,蚺蛇通常身體強壯,尾巴短。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繁殖方式,蟒蛇是卵生動物,在產蛋後,雌蟒會盤繞在這些蛋周圍孵卵,讓它們身體下方的熱量傳遞到卵中。而大多數蚺蛇屬於胎生動物,直接產生活的幼蛇,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胎生,因為卵是在母體內孵化的,當時機成熟時,幼仔就會從體內出來。

大多數蚺蛇是新大陸的物種,分佈於中美洲和南美洲,雖然也有在非洲和亞洲分佈,生活在熱帶雨林到乾燥林地和灌叢森林的各種環境中,其中南美洲的水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水裡度過。蟒蛇主要分佈在非洲、澳大利亞和亞洲,地理分佈沒有蚺廣泛,最近寵物蟒蛇也有被引入北美被放生,主要生活在潮溼、綠色的棲息地,如大草原、雨林、沼澤和草地。

此外,蚺蛇的牙齒數量比大多數蛇要少得多,因此蟒蛇比蚺蛇有更多的牙齒。同時蚺蛇頭部骨骼比蟒蛇較少。


科學閏土


都是巨型(部分中型蛇),有什麼區別?

區別還真不小!

1.科&目

蟒所屬的目為蛇目,蚺所屬有鱗目。蟒所屬的科為蟒科,蚺所屬蚺科。所以它們有著最大的隔閡——生殖隔離!在不同的進化方向上已經越走越遠!

2.生產方式

蟒和其他蛇一樣,目前所知的都是卵生,蚺,則多數是卵胎生。換言之,蟒生的是蛇蛋,蚺生下來的就是小蚺。

蟒一胎大約生8-103枚蛋,孵化一般要兩個月時間,生育數量和環境、品種有著巨大關係。而蚺一胎18-42胎,生下來沒多久就可以吞食小老鼠了,生長速度較快。

3.進化殘留

另外,蟒大部分都有進化後的後肢殘餘,在肛門兩側有著小型爪狀的痕跡,而蚺通常沒有。

4.捕獵方式

蟒進攻獵物的時候,是用嘴咬住獵物,造成傷害,且固定住獵物後,消耗其體力,然後用身體將其纏繞,用壓力使獵物血液不能流動、窒息、心臟停止跳動。

而蚺就不同了,它們的牙齒相對弱一些,但身體素質更強,它們進攻獵物時,沒有咬的步驟,是直接盤繞,讓其窒息。

相比較而言,蚺更加恐怖!


不入流的大劉


蟒蛇

蟒蛇屬於蟒科蟒亞科蟒屬,是一種大型的爬行動物,主要棲息在熱帶、亞熱帶的低山叢林中。蟒蛇的體型較大,一般都在5米左右,最長的可達10米~12米,並且由於蟒蛇的體型較大,因此食量也大,通常都是悄悄靠近獵物或者潛伏在獵物的必經之地,然後迅速將獵物咬住後用身體纏繞使其窒息而亡,平均一條中等的蟒蛇一次脫下一隻20~30斤大小的羊都不是問題。

蟒蛇是靠產卵孵化繁殖後代的,卵生指的是受精卵在母體外通過孵化的方式來完成發育的過程,幼體的一切營養都由封閉的受精卵提供,簡單的說就是雞下蛋(種蛋,受精之後的雞蛋),然後孵化出小雞那樣。

相比其他蛇類,蟒蛇的發育期較長,一般要2~3年才發育成熟,但產卵能力卻是比較強的,普遍都在80~100枚,最多可產卵103枚。儘管如此,但由於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人為收穫蛇皮,導致蟒蛇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蚺科

蚺是一類體型特別巨大的蛇,主要分佈於南美洲,此外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和亞種的新幾內亞島也有小範圍的分佈,其中南美洲的亞馬遜森蚺(綠水蚺)是現存最大的蛇類,體長最長可達15米,體重約500斤。

蚺科蛇類屬於卵胎生動物,而卵胎生實際上是是介於胎生和卵生之間的一種特殊繁殖方式,這種生育方式主要是為了應對卵生所不能適應的惡劣環境,即受精卵形成後不會被直接排出體外,而是“借”母體繼續完成發育直至成熟,但它與母體之間的物質交換甚少。

以綠水蚺為例,它主要棲息在水邊或沼澤地中,通常情況直接將後代產於水中,因此這也就成為了凱門鱷帶來了美餐。由於綠水蚺的孕期較短(6~7周),並且每一胎經常有20~40條幼蛇出生,雖然一部分幼蛇剛出生不久就被凱門鱷吃掉,但那些成功逃脫鱷魚嘴的卻一天天的長大,最終反過來成為了凱門鱷的天敵,二者可謂是相生相剋。

不過,雖然蚺科蛇類的繁殖能量很強,一窩可生十幾到幾十胎,但同樣由於蛇皮交易和南美洲、非洲等一些國家食用蚺科蛇類,致使這一物種生存狀況堪憂。

文末聲明:由於蟒和蚺的一些圖片會引人不適,特地更換成了小黑天鵝、烏龜破殼以及美洲豹的圖片!


地理那些事


蚺=冉=冉冉爬行的大蛇=緩慢爬行的大蛇,蚺=冉=南音,蚺蛇=南蛇=又謂其為谷蛇,其吃黃猄則化龍云云!黃猄=黃麂=慌驚=其膽極小=所以謂慌驚


用戶1234126472


蚺一類體型巨大的蛇,主要在水邊生活 ,蚺和蟒的區別在於,蚺是卵胎生,蟒是卵生。他們同屬於蛇類,但不是同一個科。但也有說美洲的蟒或者蚺多為卵胎生,亞洲和非洲的蟒或蚺多為卵生。所以兩者區別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