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孩子犯错怎么办?聪明父母学会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韩国节目《超人回来了》这档亲子真人秀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这档综艺在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许多父母都表示看后收益良多,学到了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其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三胞胎儿子大韩、万岁和民国因争夺玩具起纠纷时,爸爸宋一国的反应。他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靠打骂来教育孩子,而是把三胞胎叫到一个房间面壁思过,让他们想明白问题了,再来找他认错。这个超人爸爸不仅做到了公平,让孩子不会心有怨气,同时,这样的冷处理方式也让孩子学会了自我反省,遇事先反思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保护了孩子脆弱的自尊。对照许多中式家庭,一旦孩子因这种"小事情"起纠纷,一般父母可能会让大的让让小的,或者直接不耐烦地把玩具抢过来,把他们分别教育一顿。这样对比起来,显得宋一国的做法非常的有智慧。

事实上,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孩子的自尊心还相对较脆弱,需要格外注意保护。因此在我们遇上了孩子犯错时,不应当用打骂的方式来惩罚他们。在虎妈狼爸式的教育不能用之后,父母们应学会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

何为"冷处理"?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想必很多父母都对"冷处理"一词有所耳闻,冷处理指的是在与孩子生气吵架时暂时切断感情联系,给彼此的情感一个缓冲,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解除冷处理状态以此达到二次吸引的目的。例如当父母遇到孩子早恋问题时,劝解无效下,不妨先冷静一段时间,等待双方情感平静后再主动打破冷战,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例如叫孩子来吃饭)给亲子关系"解冻"。

有的父母也会把"冷处理"这一方法用到自己平时的育儿当中,但是大家是否真的理解"冷处理",真的将"冷处理"用对了吗?冷处理的使用有很多技巧,我们需要时刻记住,冷处理只是我们的手段,而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当我们使用"冷处理"对待孩子的时候,必须要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才行。那么,在“冷处理”的过程中有哪些雷区需要父母引以为戒的呢?

"冷处理"的两大误区: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1、"冷处理"的时间太长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冷处理的办法就是当孩子无理取闹,不听话时把他关到一个房间,让他自己哭,哭累了就消停了。这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见识的事物较少,常为被保护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所以如果父母过长时间的不搭理孩子,会让孩子在心里怀疑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从而慢慢让亲子关系"结冰"。特别是对婴幼儿,哭闹是唯一的表达情感的办法。如果对婴儿的哭闹无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安全感。

在孩子的认知里,时间过长的冷处理,其实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他们,你没有被爱,没有被关心,甚至没有被认可。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特别缺乏安全感,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与父母情感出现隔阂,有的甚至会出现情绪障碍,受抑郁症、躁郁症的困扰。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2、"冷处理"的方式不对

有部分父母"冷处理"的方式会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在孩子认错后或者主动讨好时仍然不理睬孩子,又如只懂得"冷处理",不懂之后的"升温"处理,这些不合理的方式都很有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结冰"。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白大人的沉默代表什么,也就无法从沉默中学习到任何或者反思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压抑的气氛、冷淡的回应只会让他们感觉到被拒绝、被孤立,极大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

除此之外,采用"冷处理"的时机不对也是冷处理的误区,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时,会把孩子的一点错无限的放大,而错用了"冷处理"方式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结冰"。父母进家门以前应该把所有的烦恼抛在门外,只带着对孩子的爱和快乐回家。即使工作再不顺心,也不要把情绪带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冷暴力。

那究竟什么样的"冷处理"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通过"冷处理"来帮助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父母还应该掌握隔离法与忽视法这两大法宝。

何为隔离法?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大部分孩子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课,眼睛紧随着老师的身影。只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一直在左顾右盼,时不时的骚扰一下旁边的同学,让别人也无法好好听课。动静越来越大,眼看就要闹起来了。这时老师缓缓走到调皮的男孩身边,眼睛注视着他,用温柔而又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请站起来,走到教室最后对着后黑板站十分钟。"十分钟后,男孩走回了自己的座位,不再干扰旁边的同学,双手放在课桌上认真地听起了课。 短短十分钟环境的更换,孩子的行为立即就有了改善。这个老师用的其实就是暂时隔离法,又称为"面壁法",对于像发脾气这样的冲动性的、难以控制的行为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不会对孩子产生感情上的伤害。对处理2-12岁孩子的不良行为颇为有效。

暂时隔离法概括起来就是: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用简短的句子简单告诉孩子,他必须被暂时的隔离。把孩子送到卫生间或储藏室等安全但是无聊的地方。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反思。反思时间也要注意,根据一岁一分钟的原则来把握。时间一到,主动与孩子交谈,和孩子一起分析错误,让孩子找到并说出他被隔离的原因,不必非要他认错服软,表现出家长对孩子自尊心的尊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隔离法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适用于所有的不良行为。例如孩子不愿意做作业,不愿意做家务,胆小,不愿与人交流等行为就不适合用暂时隔离法来处理。你可以用隔离法来制止孩子不好的,伤害他人的行为,但不能用其来逼孩子做不乐意的事情。

何为忽视法?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现代家长往往非常珍视和孩子在一起度过的时光,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家长一般都对孩子有一种愧疚,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的陪伴孩子。这样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多多与孩子沟通,可以增强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信赖感。但是如果孩子与你交谈时非常粗鲁,无礼,对你或他人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不礼貌时,你必须学会忽视他。

比方说以下情形:

1、不分场合的插话。明明你在和朋友谈重要的问题,但是孩子一直随便插话,这是你必须明确告诉孩子,插话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好孩子不应该随便打断别人讲话。

2、孩子不停抱怨。你可以直接对孩子讲:我的耳朵听不见牢骚,只有礼貌又乖巧的话,我才能听得见。

3、诋毁他人。孩子一直在你面前说别的小朋友的坏话,进行人身攻击。这时候你可以对他说:你这些话太伤人了,你也不希望别人在背后这样评价你吧,我更愿意听你讲一些关爱别人,帮助他人的话。

这样的直接忽视,直接对孩子讲:"我现在不想听你说"。有利于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话,变得更有礼貌。这种方法虽然看似另类,但实践中效果往往非常好。

孩子犯错怎么办?父母巧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当父母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两种方法之后,才能够把握好"冷处理"的度,在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错误的同时,也能保证亲子之间的关系不会因此结冰。

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对于没有考核便成为父母的我们来说,教育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孩子有情绪,学会冷处理,正确运用隔离法与忽视法,让他们学会自己反省犯下的错误。相信我们也能成为宋一国那样富有智慧的家长,教育出心理健康,内心充满爱和阳光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