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这些天,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严重,周围的宝爸宝妈们只能带着孩子在家里玩耍,不敢让孩子迈出大门一步,之前常常进行的交流活动,也只好改成了在微信群倾诉。

昨天一吃完晚饭,张姐便率先在群里聊起了她最近的烦心事。

张姐的女儿娟娟今年六岁了,长得十分可爱,也很听话。可最近却总是惹张姐生气。

上周,娟娟在家闲着无聊,便去厕所玩水,拧开水龙头,让水从手上流过,没几分钟,衣服便被水淋湿了,还好张姐及时发现,带她换了衣服,否则就感冒了。

张姐严厉地将娟娟批评了一顿,“你这孩子太不听话了,玩水不仅弄湿衣服,还会感冒,下次不准这样了。“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可没想到,才过了三天,娟娟又跑去厕所玩水。

张姐很纳闷,平常孩子蛮乖巧的,为什么批评对她不管用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张姐的批评方式孩子难以接受。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01 那些孩子难以接受的批评方式

正所谓忠言逆耳。虽然我们批评孩子,是为了他好,但我们自己都不爱听,也不想听批评,更何况是孩子呢,况且我们的批评方式总是很直接。

1. 批评刻意化

批评刻意化是指,不就事论事,而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当孩子犯了错误,即使不严重也会严厉地批评孩子,还翻以前的旧账。

这种类型的家长,将批评当成是教育孩子的工具,无论孩子犯得错误是大是小,他们都爱批评。

比如,孩子吃饭时,不小心将碗里的饭菜撒了,妈妈便开始批评,“怎么吃个饭都吃不好,吃的时候应该好好端着碗啊!上次你也是这样,饭菜撒得桌子和衣服上都是,就不能听话点吗?“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即使察觉到自己有错,也不想去改正,因为他们常常被父母批评,自信心备受打击,也失去了改好的积极性。

2. 批评情绪化

批评情绪化是指家长批评孩子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而非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孩子天生是孩子,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做。可父母不一样,从没有孩子,到为人父母,他们角色转换得很突然,还来不及做好准备,一个活生生地、需要照顾地孩子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导致他们的压力很大,所以,他们容易变得情绪化。

比如,当妈妈独自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的时候,孩子将妈妈整理好了的房间瞬间全弄乱,而此时妈妈正忙着干家务,看到一团糟的房间,便气不打一处来,会带有情绪地将孩子批评一顿,“妈妈整理好的房间,不准弄乱,你给妈妈增加了负担,这样子很不好。“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容易情绪失控,从而对孩子进行批评,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只是,这样带有情绪地批评,其作用只是父母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改正错误毫无意义,甚至还有负面影响。

这两种批评方式会导致孩子难以接受。今天,我想介绍一种有效地批评方式。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02 促进孩子接纳“批评”的武器:“肥皂水效应”

肥皂水效应是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的,它是指将批评夹杂在赞美中。当我们需要对他人进行批评时,将这些批评的话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中,减少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使被批评者能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评价。

正如当男士刮胡子时,如果直接刮,会觉得不顺畅,有点疼,还容易刮伤,但如果先在胡子上抹一层肥皂液,先让皮肤滋润一下,再刮胡子便不会觉得疼了,还变得很容易刮。所以,它也被形象地称为“肥皂水效应”。

那么,为什么“肥皂水效应”会帮助孩子接纳批评呢?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03 从心理层面解读“肥皂水效应”的作用

  • “肥皂水效应”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是孩子心里的神,也是孩子的依靠和榜样。他们心里对父母是无条件信任的,而当父母就某事对孩子提出批评时,意味着父母在否定他们,这便会导致孩子陷入自我否定,打击孩子的自信。

而若是用“肥皂水效应”,先对孩子进行赞美、表扬,就是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维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在这之后,再对孩子提出批评,他们会更有勇气接受并改正这个错误。

正如爱因斯坦曾说的,“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即使是改正一个很小的错误,也需要有自信心,才能勇敢地去面对并改正它。

  • “肥皂水效应”能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线

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正如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当我们在批评前先给孩子进行表扬,这就是在给予孩子肯定,从而让孩子放下内心的抵触,因为他觉得父母是认可他,理解他的。从而使得孩子能认真倾听这次谈话。

这也为后续促进孩子接纳批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若是没有先表扬,直接就对孩子进行批评,孩子内心也会觉得委屈,觉得父母不理解他,不爱他,那他自然不会接纳父母的批评,这次谈话也将以失败告终。

  • “肥皂水效应”能安抚批评带来的不适感

心理学中有个“近因效应”,它是指在总体的印象形成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先的信息影响更大。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件事的印象受结局的影响很大。

例如,当我们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的时候,他们会对故事的结局印象很深刻,记得王子跟公主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因为“肥皂水效应”是将批评夹杂在赞美中的,先赞美,然后批评,最后鼓励,所以,一整场谈话结束时,孩子印象最深的会是最后的鼓励,从而安抚了中间的批评所带来的不适感。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04使用“肥皂水效应”的具体步骤

经过前文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肥皂水效应”的优势,那么,下面说说“肥皂水效应”的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找出孩子在某方面的优势。

当孩子犯了某个方面的错误时,我们不要直接就否定孩子,而是先冷静思考,找出孩子在这个方面曾经做得好的例子,然后将这件事回忆给孩子听,对他进行表扬。

这样根据具体的例子来肯定孩子,不仅给孩子增强了自信心,还暗示了孩子,他并不是做不好,只要他继续努力去做,就有希望达到自己的目标,给了孩子改正错误的勇气。

例如,孩子最近学习不努力,作业也不认真做。那么,我们可以先想想,孩子之前有哪一段时间学习很认真,成绩有了进步,然后对孩子进行表扬。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我记得上学期快期末考的时候,你每天晚上连电视都不看了,很认真地复习功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后成绩进步了很多。你真的很棒,妈妈为你骄傲。”

第二步,说出这次孩子的错误。

肯定了孩子之后,再详细具体地说出这次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

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批评不可以带有情绪,尤其是愤怒的情绪,因为这样会导致孩子内心受到伤害。情绪是把利剑,不要随意刺向自己的孩子。

另外,我们的语气最好跟平常聊天的时候一样,这样更容易让孩子耐心聆听,如果态度太强硬,会导致孩子出现抵触情绪。

还是继续用第一个步骤里的例子,对孩子上次努力学习进行肯定之后,再对孩子这次不努力学习的态度进行批评,“最近,你的学习状态有些差,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认真地对待,在家里也不爱学习,总是在玩手机。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批评后孩子依然犯错?巧用“肥皂水效应”,孩子心甘情愿接纳批评

第三步,引导孩子思考改正错误的方案,并给以孩子鼓励。

当我们询问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之后,再引导孩子思考出解决方案。毕竟,孩子的人生需要他们自己走,父母只是个引路人,我们引导孩子自己找出解决方案,自己去尝试着改正,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这才能帮助孩子真正的独立。

最后是给与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与爱,他才有勇气去改正这个错误。

还是以上一个步骤中的例子来举例,在孩子思考了这次错误的原因之后,我们要引导并鼓励他,“之前你能认真、努力的学习,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觉得这次你应该怎么取改正这个错误呢?上次你做到了,这次妈妈相信你同样可以做到。”

完成这三个步骤,也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根据“肥皂水效应”制定的“批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犯错是很正常的,当我们用理解、爱、鼓励来面对孩子的错误,用“肥皂水效应”来对孩子进行批评,我想孩子一定会有所进步。

愿每个孩子都能茁壮地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