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引子

有朋友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不仅如此,她也在绘画领域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天赋,在幼儿园期间,她的绘画水平明显要比其他小朋友高一点,因此,经常被老师表扬。可是,好像是从三年级开始,她越来越不喜欢画画了。朋友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班上有好多同学也开始学习绘画,有些还报了外面的绘画班,他们的绘画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她,所以,这一两年来,她再也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看到女儿产生了失落感,朋友赶紧向亲朋好友请教,有位亲戚恰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专门找到朋友的孩子谈了谈,他告诉小朋友,他有一个“妙方”,可以帮助她解除烦恼,他说:“这个“妙方”是列一张表,上面有三十个格子,每上一次课我们就在其中一个格子上打钩。等到所有格子都打完,你的画画水平一定会超过班上的所有人。要不要试一试?”

朋友孩子听了当然很高兴,同意了这个建议。过了几个月之后,她的绘画水平果然有了质的提升,因此被美术老师表扬了。尝到了甜头,朋友的孩子更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她又照样子添加了一百个格子,每画1小时就在一个格子上打上钩。在兴趣和信心的加持之下,朋友孩子在家只要有空就动手画画,还时常去看画展等。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另外,她还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自己的绘画作品送到亲戚家让亲戚点评和提建议。几年之后,她所填的格子已经远远超过了1000个以上,完成的画作越来越多,还好几次拿到了全国绘画大赛的奖项。最关键的是,她越来越喜欢画画了,而且功课一点儿都不耽误。

01 成功者的秘诀之一:一万小时定律

心理学家吉列尔莫·坎皮泰利和费尔南多·戈贝特对104位国际象棋比赛参赛者进行研究,发现达到大师级别的在训练上的平均花费时间,竟然超过了1万小时。

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做了一个著名的调查研究实验,这个实验就是他对柏林音乐学院学小提琴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这些学生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开始每周练习2~3小时,然后慢慢加大训练量。而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琴起直到20岁,花在练琴上的时间都在一万小时左右。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是指在某个领域要想成为专家,至少需要付出一万小时左右的训练时间。

虽然很多研究也表明,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能靠勤奋取得成就的,有的还有赖于超强的天赋,比如在运动、艺术、科技等领域,确实很难仅仅通过高强度训练就能把一个普通人训练成世界级强手。但是,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目标只是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人就够了。

比如,在智力层面上,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经常进行思维和记忆训练,并且是长年累月坚持下去,一般都能够实现稳步提高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体育层面上,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孩子每天持之以恒地锻炼,一定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上面那个案例中,朋友孩子在绘画方面虽然很有天赋,但由于缺少练习,又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所以就渐渐落后于班上其他同学,导致她对绘画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朋友的亲戚为了鼓励小女孩坚持下去,正是利用了“一万小时定律”来帮助孩子摆脱种种困扰。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经过悉心指导之后,朋友孩子开始逐渐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也因此愿意主动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绘画,绘画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中。

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花时间和精力就取得成功,是不现实的。这就好比最近疫情期间的上网课一样,老师不在身边,就这一点来说大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真正的区别在于,有的孩子每天能做到自觉学习、坚持学习;而有的孩子因为老师鞭长莫及,就在学习上“偷工减料”。在短期内是看不出什么差异,但只要时间一长,这种微小差距就会慢慢变成了天差地别。

02 父母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1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的本质是,如果想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就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在教育孩子实践中运用这一定律呢?以下六个方面父母要把握住:

1、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如果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并且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2.只要认准了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家长就不要中途放弃

有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兴趣点,也在兴趣点方面有一定的天赋,而且父母一开始也很支持,可真等到上了小学尤其是中学之后,随着功课的增多,这些兴趣爱好往往被父母以要抓功课为由而放弃,这是典型的半途而废。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事实上,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孩子。古人讲,十年磨一剑。因此,只要认准了是有意义的事情,父母就不要随意中途放弃,应当坚持下去。而且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兴趣爱好一般都不会影响到功课学习,反而能相互促进。

3.孩子需要父母的持续激励

孩子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瓶颈”期,这期间,无论孩子多么努力似乎都很难取得进步,这时候孩子很可能失去信心而放弃。此时,父母需要给予孩子持续的激励,让激励变成孩子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4.父母的引导方法要对路

很多事情并不是仅仅投入时间就能够解决,如果开始时使用的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比如声乐学习,如果一开始养成了错误的动作习惯,后期就很难改变;学科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对某个概念理解错误,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走偏了。因此,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5.张弛有道,劳逸结合

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停顿,以帮助大脑度过疲劳期。对于孩子来说,劳逸结合是最佳方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互相结合,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6.给孩子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要有足够的个人空间。父母对孩子如果干预过多,反而会使孩子分心,给孩子造成压力。因此,父母要适当给予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

巧用“1万小时定律”,帮助孩子更好成长,这6个方面父母要把握

结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1万小时定律”并非意味着闷头努力就够,还要看孩子的天赋和特长,看刻意训练是否有效,看反馈是否有效等等。

不管怎么说,当孩子能够在一件正确的事情上持续付出时间、努力和专注的话,那么,他们将终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