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在几百万年前的蒙昧时代,火曾作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强大力量,给原始人留下太多可怖的记忆,然而当他们第一次从灰烬中捡起烧熟的野兽品尝,便再也无法戒除这种舌尖上的渴望。经过无数次惊险的失败与尝试,先民们终于懂得控制火、使用火进而主动制造火,结束茹毛饮血的过往。我国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址到6、70万年前的北京人遗址(均为旧石器时代)都留有使用火的遗迹,在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种类的动物烧骨,这说明人类最初的饮食文化就是“烧烤”。难怪到了9012年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抗拒烤炙而食的快意,大概关于诱人香味和欢乐气氛的记忆已经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北京周口店遗址出土的烧骨

从直接把兽肉埋入烧红的炭灰中(“煨”法,易外焦内生,难以掌握火候),到泥浆涂抹后火烤(“炮”法,熟后剥落泥壳,毛随之脱落,皮肉完好,江南名菜叫花鸡用的就是这个做法),再到使用大叉子、小扦子、金属架子和烧烤盘,人类的烧烤技艺一直与时俱进,唯一不变的是吃货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与热爱。

先秦时期,炮豚(烧烤乳猪)上了周天子餐单,列为高贵的八珍之一。《诗经》中也不乏吟诵烧烤之语:“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铺席开宴上菜肴,轮流上桌一道道。主宾酬酢共畅饮,洗杯捧盏兴致高。送上肉酱请客尝,烧肉烤肉滋味好——《大雅·行苇》);“执爨(cuàn)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掌膳的厨师谨慎麻利,盛肉的铜器硕大无比,有人烧肉又有人烤炙。主妇怀敬畏举止有仪——《小雅·楚茨》)。显然周人对烤肉有一种明确的喜好。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秦末刘邦为泗水亭长,需押送囚徒到郦山,士兵们用烧烤+小酒给他践行,这滋味啊,即使后来他当了皇帝也忘不掉,吃饭的时候还经常点烤肉(“徒卒赠送高祖酒二壶,鹿肚、牛肝各一。高祖与乐从者饮酒食肉而去。后即帝位,朝晡尚食,常具此二炙。”——《西京杂记》)。西汉初年,铁盘烤在王公贵族们之间非常流行,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曾记载了一个案例,讲到宰人(司膳食的职官)进炙于君,炙中有三寸之发,君怒而治罪,史猷作无罪辩护的故事(“臣有诊炙肉具,桑炭甚美,铁卢甚磐。夫以桑炭之磐铗而肉颇焦,发长三寸,独不焦,有不类炙者之罪。”)文中描写的下置木炭,上置炉盘烤肉,再用夹子翻烤,可不就是现在的铁盘烤肉嘛!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汉代釉陶烤炉模型

但是金属炉盘这种贵族食器,并不是平民就能轻易拥有的,那么民间流行什么呢?桓宽的《盐铁论》记载:“古者燔黍食稗,而焷豚以相飨……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燔炙满案。”何谓燔炙,就是将小块肉串起来,放到火上烤。(“燔亦炙,为脔而贯之以炙于火。”)看来,汉代竟是烤串的天下。在山东诸城前凉台村发现的一方庖厨画像石上,工匠们非常有兴致地在庖厨图上表现炙烤场面:一个串肉,一个烤,两人等着吃,其中烤肉者一边翻动肉串一边打着扇子(圆角方形,称为“便面”)。另外,山东嘉祥武斑祠石室也刻有身材修长的羽人高举烤肉串,毕恭毕敬地献食西王母的图案,颇有点“此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的意思。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前凉台汉墓画像石中的烧烤场景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宁夏中卫汉墓出土肉串

汉代之后,烤串依然盛行,我们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砖画上,看到不少烧烤场面,既有手持大叉的“行炙人”,也有大快朵颐的“食炙人”。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中记载了二十余种炙法:“炙豚法”(“色如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即消,状若凌霄,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棒炙”(“迥转急炙,色白热食,含浆滑美”);“牛肱炙”(“逼火急炙,令上劈裂,然后割之,则脆而甚美”);“灌肠法”(“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其中甚至有“横穿炙之”的记载,并进行了细分:“裹著充竹

chǎn)上”,这是小串用竹签;“两歧簇两条簇炙之”,这是大串用铁签。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丳字,它的本意就是穿肉的签子,很像在肉上穿了两根竹签,真是非常形象了。读此书,只觉食指大动。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像不像丳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嘉峪关魏晋砖画中的烤串

到了宋朝, “炙”的美妙被善吃的宋人进一步开发,宋代夜市上有 “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之类,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东京梦华录》)不止如此,还有:“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羊角、炙腰子、鹅鸭、排蒸荔枝腰子......不许一味有阙,或别呼索变。造下酒亦即时供应。”可见那会儿食材的丰富程度已经跟今天不相上下,连大腰子都有了,堪称宋朝版“深夜食堂”。

明、清两代时,烧烤不仅关注技法,更讲究酱料的调味。“严冬烤肉味堪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的醉烧刀”(杨静亭《部门杂咏》)春夏秋冬、阴晴圆缺,小烧烤大情结,对资深老饕们来说永远是逃不开的本命,无论何时何地。

万年烟火,人间一串:简明烧烤史

现在,几串烤肉,一杯美酒,就是深夜路边的得意狂放,也是平凡热辣的轻松美好。《礼记·曲礼上》有“毋嘬炙”之语,意思是不要一口吞下要细细品味,写到这儿已是饥肠辘辘,决定抓住夏天的尾巴找个烧烤摊,好好吃一顿,慢慢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