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温馨提示:本文约1800字,配图8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二战后期,日本海军建造的潜特型伊-400型潜艇是在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印记的特殊艇型,伊-400之所以出名主要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大,伊-400的水面排水量为3530吨,水下排水量为6560吨,长122米,宽12米,是二战时期吨位尺度最大的潜艇,其排水量记录直到1959年才被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所打破;其次是续航力超长,全艇可以搭载1750吨柴油,在水面以14节速度航行时,航程可达37500海里,约合69450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行地球1.7圈!最后,可以搭载3架舰载机,是名副其实的“潜水航母”,伊-400型在艇首甲板上设有一部大型弹射器,在上层建筑内设有圆筒形机库,可以容纳3架机翼折叠的“晴岚”特殊攻击机。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在水面航行的伊-400型潜艇,由于设置了大型机库,其上层建筑与普通潜艇颇为不同。

那么,凭借上述性能特征,伊-400能否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呢?笔者以为未必,因为伊-400型是那种看着很强大,实际没卵用的典型,其实和大和级战列舰一样是大而无当、效能低下、浪费资源的代表。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日本海军伊-400型潜艇的侧视及俯视图。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日本海军为什么要建造伊-400这样的巨型载机潜艇。“潜水航母”的创意来自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连战连捷,但美国并未屈服,山本认为必须对美国本土实施攻击,提出研发一种能够不加油抵达美国东海岸的大型潜艇,并搭载舰载机对华盛顿、纽约等美国大城市实施空袭,制造恐慌,打击美国国民的士气,煽动厌战情绪,从而为日美和谈创造条件。换而言之,伊-400是作为一种战略性武器研发的,即将执行的是战略性任务,这一点与日后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角色颇为相似,但是以二战时期的技术水平,伊-400远远不具备现代核潜艇那样的战略威慑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其设计者所希望的作战效果。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日本海军伊-400型潜艇的精密模型,展示了“晴岚”特殊攻击机的折叠收纳和弹射起飞状态。

伊-400型与普通潜艇最不一样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庞大尺度,而在于作战使命。它的首要任务不是攻击敌方舰船,而是要努力避开敌方侦测,隐秘地将舰载机运送到靠近敌方要害之处,给予致命一击。然而,潜艇上搭载的3架“晴岚”舰载机能达成怎样的攻击效果呢?“晴岚”作为一款潜艇搭载机,飞行性能并不突出,最大速度为474公里/小时,在以296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飞行时,最大航程为1188公里,仅有1挺13毫米后座自卫机枪,在挂载浮筒的状态下可以搭载一枚250公斤炸弹,在不带浮筒的状态下可以搭载一枚800公斤炸弹或一枚航空鱼雷,此时无法回收,作战完成后就在母艇附近迫降后抛弃。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今日收藏于美国航空博物馆内的“晴岚”特殊攻击机。

试想一下,假设日本将5艘伊-400型全部建成,然后万里迢迢地远赴大西洋,在成功避开美军反潜巡逻后,突然在曼哈顿海岸上浮,然后弹射出全部15架“晴岚”发起空袭,这的确是具有相当轰动效应的场面,但是仅凭15枚炸弹或鱼雷能给美国造成多大的破坏呢?就算再极端一点,日军飞行员发扬“神风”精神,驾机撞击白宫、国会山或帝国大厦,制造二战版911,又会使美国人屈膝乞和吗?对照一下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展开反恐战争的反应,日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天方夜谭!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伊-400潜艇高大的机库舱门,其圆筒形机库内可容纳3架机翼折叠的“晴岚”。

到1944年12月首艇伊-400服役时,“潜水航母”的首倡者山本大将早已殒命前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败局已定,此时日本海军也意识到用其袭击美国东海岸并不现实,转而重新设定了伊-400的作战目标,先是策划远程偷袭巴拿马运河船闸,破坏美国东西海岸的战略交通线。然而,就算突袭得手,巴拿马运河暂时无法通行,也最多不过让美国东海岸的舰船多绕点路前往太平洋而已,而以战争后期美国的工业实力,单凭美国西海岸的资源也足以打垮日本了。巴拿马运河畅通与否对战局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巴拿马运河袭击计划的流产,日军又策划使用伊-400偷袭美军乌利西锚地,这已经是降格为战术任务了,而区区几架舰载机深入美军戒备森严的锚地,又能闹出多大的动静?最大程度也就是炸沉、炸伤几艘美军舰船,对于战舰如云的美军而言,这种损失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弥补。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战争结束后向美军投降的伊-400、伊-401和伊-14潜艇,所谓“潜水空母”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总而言之,伊-400虽然是作为战略性武器研制的,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它并不具备达成战略效果的作战能力。更为可悲的是,伊-400也不能像普通潜艇那样执行常规作战任务,其硕大的体型必然导致水下机动的迟缓,也易于在敌方反潜舰艇和飞机的侦测下暴露。如果用伊-400对美军舰船展开攻击,很可能被反潜力量轻易捕获,招致灭顶之灾。实际上,日本海军耗费大量资源倾力打造潜水航母,得到的却是一款高不成、低不就,空有性能数据,实战效果有限的废材兵器,其效费比之低劣与大和级战列舰有的一拼。除了作为二战时期潜艇建造方面的一项技术成就外,伊-400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其作战理念的超前,或许可以视为日后战略核潜艇的先声,但放在二战的环境下那就是日本海军的痴心妄想!

看似很强,实则堪比大和级战列舰的废材

■ 伊-400型潜艇的模型封绘,在空中有3架“晴岚”在飞翔,这是伊-400最重要的攻击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