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溫馨提示:本文約1800字,配圖8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二戰後期,日本海軍建造的潛特型伊-400型潛艇是在世界潛艇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印記的特殊艇型,伊-400之所以出名主要源於三方面:首先是大,伊-400的水面排水量為3530噸,水下排水量為6560噸,長122米,寬12米,是二戰時期噸位尺度最大的潛艇,其排水量記錄直到1959年才被美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所打破;其次是續航力超長,全艇可以搭載1750噸柴油,在水面以14節速度航行時,航程可達37500海里,約合69450公里,相當於沿赤道繞行地球1.7圈!最後,可以搭載3架艦載機,是名副其實的“潛水航母”,伊-400型在艇首甲板上設有一部大型彈射器,在上層建築內設有圓筒形機庫,可以容納3架機翼摺疊的“晴嵐”特殊攻擊機。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在水面航行的伊-400型潛艇,由於設置了大型機庫,其上層建築與普通潛艇頗為不同。

那麼,憑藉上述性能特徵,伊-400能否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呢?筆者以為未必,因為伊-400型是那種看著很強大,實際沒卵用的典型,其實和大和級戰列艦一樣是大而無當、效能低下、浪費資源的代表。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日本海軍伊-400型潛艇的側視及俯視圖。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日本海軍為什麼要建造伊-400這樣的巨型載機潛艇。“潛水航母”的創意來自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連戰連捷,但美國並未屈服,山本認為必須對美國本土實施攻擊,提出研發一種能夠不加油抵達美國東海岸的大型潛艇,並搭載艦載機對華盛頓、紐約等美國大城市實施空襲,製造恐慌,打擊美國國民的士氣,煽動厭戰情緒,從而為日美和談創造條件。換而言之,伊-400是作為一種戰略性武器研發的,即將執行的是戰略性任務,這一點與日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角色頗為相似,但是以二戰時期的技術水平,伊-400遠遠不具備現代核潛艇那樣的戰略威懾能力和戰略打擊能力,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其設計者所希望的作戰效果。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日本海軍伊-400型潛艇的精密模型,展示了“晴嵐”特殊攻擊機的摺疊收納和彈射起飛狀態。

伊-400型與普通潛艇最不一樣的地方不在於它的龐大尺度,而在於作戰使命。它的首要任務不是攻擊敵方艦船,而是要努力避開敵方偵測,隱秘地將艦載機運送到靠近敵方要害之處,給予致命一擊。然而,潛艇上搭載的3架“晴嵐”艦載機能達成怎樣的攻擊效果呢?“晴嵐”作為一款潛艇搭載機,飛行性能並不突出,最大速度為474公里/小時,在以296公里/小時的巡航速度飛行時,最大航程為1188公里,僅有1挺13毫米後座自衛機槍,在掛載浮筒的狀態下可以搭載一枚250公斤炸彈,在不帶浮筒的狀態下可以搭載一枚800公斤炸彈或一枚航空魚雷,此時無法回收,作戰完成後就在母艇附近迫降後拋棄。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今日收藏於美國航空博物館內的“晴嵐”特殊攻擊機。

試想一下,假設日本將5艘伊-400型全部建成,然後萬里迢迢地遠赴大西洋,在成功避開美軍反潛巡邏後,突然在曼哈頓海岸上浮,然後彈射出全部15架“晴嵐”發起空襲,這的確是具有相當轟動效應的場面,但是僅憑15枚炸彈或魚雷能給美國造成多大的破壞呢?就算再極端一點,日軍飛行員發揚“神風”精神,駕機撞擊白宮、國會山或帝國大廈,製造二戰版911,又會使美國人屈膝乞和嗎?對照一下911事件後,美國在全球展開反恐戰爭的反應,日本人的想法實在是天方夜譚!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伊-400潛艇高大的機庫艙門,其圓筒形機庫內可容納3架機翼摺疊的“晴嵐”。

到1944年12月首艇伊-400服役時,“潛水航母”的首倡者山本大將早已殞命前線,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敗局已定,此時日本海軍也意識到用其襲擊美國東海岸並不現實,轉而重新設定了伊-400的作戰目標,先是策劃遠程偷襲巴拿馬運河船閘,破壞美國東西海岸的戰略交通線。然而,就算突襲得手,巴拿馬運河暫時無法通行,也最多不過讓美國東海岸的艦船多繞點路前往太平洋而已,而以戰爭後期美國的工業實力,單憑美國西海岸的資源也足以打垮日本了。巴拿馬運河暢通與否對戰局幾乎沒有影響。隨著巴拿馬運河襲擊計劃的流產,日軍又策劃使用伊-400偷襲美軍烏利西錨地,這已經是降格為戰術任務了,而區區幾架艦載機深入美軍戒備森嚴的錨地,又能鬧出多大的動靜?最大程度也就是炸沉、炸傷幾艘美軍艦船,對於戰艦如雲的美軍而言,這種損失完全可以在短期內得到彌補。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戰爭結束後向美軍投降的伊-400、伊-401和伊-14潛艇,所謂“潛水空母”在戰爭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總而言之,伊-400雖然是作為戰略性武器研製的,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它並不具備達成戰略效果的作戰能力。更為可悲的是,伊-400也不能像普通潛艇那樣執行常規作戰任務,其碩大的體型必然導致水下機動的遲緩,也易於在敵方反潛艦艇和飛機的偵測下暴露。如果用伊-400對美軍艦船展開攻擊,很可能被反潛力量輕易捕獲,招致滅頂之災。實際上,日本海軍耗費大量資源傾力打造潛水航母,得到的卻是一款高不成、低不就,空有性能數據,實戰效果有限的廢材兵器,其效費比之低劣與大和級戰列艦有的一拼。除了作為二戰時期潛艇建造方面的一項技術成就外,伊-400值得稱道的大概只有其作戰理念的超前,或許可以視為日後戰略核潛艇的先聲,但放在二戰的環境下那就是日本海軍的痴心妄想!

看似很強,實則堪比大和級戰列艦的廢材

■ 伊-400型潛艇的模型封繪,在空中有3架“晴嵐”在飛翔,這是伊-400最重要的攻擊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