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看過《超級戰艦》的軍迷們都知道,最後幹掉外星人大BOSS的是美國早已退役的密蘇里號戰列艦,反而不是當今主宰海洋世界的航母戰鬥群。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其自風帆時代誕生,1860年開始變革,在1870-1890年之間一度斷代,但是期間的實驗探討一直沒有中斷,由1890年開始復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戰列艦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稱為主力艦。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戰略導彈核潛艇所取代,不再是艦隊中的主力,此外火控系統對於戰列艦來說相當重要,這可以幫助戰列艦更好的發揮其火力,提高命中率,使其在戰鬥中更有效率。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武器,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承擔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若干世紀裡,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密蘇里號戰列艦

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是法國海軍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亦為法國海軍史上最強大、也是最後一級戰列艦。本級艦標準排水量38500噸,滿載排水量47548噸,裝備新型四聯裝1935年式45倍徑380毫米主炮塔兩座,並列佈置於前甲板;後甲板分列三點式布制三座三聯裝152毫米高平炮,艦體兩舷布制六座雙聯裝100毫米口徑高射炮。艦首兩座四聯裝主炮雖然在數量上遜於維內託級戰列艦(3×三聯裝9門),但在一定程度上擁有較為密集的火力輸出。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法國在設計黎塞留級艦的時候,要求具有較高航速。“黎塞留”號採用了4臺總功率為1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4軸推進,設計航速為30節。而該級2號艦“讓-巴爾”號由於戰後才完工,採用了17.6萬馬力的新型主機,航速32節。在“黎塞留”號下水後的試驗中,主機達到了15.5萬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達到32節,並且可以30節航速航行60個小時。與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級的續航力則並不突出。“黎塞留”號可以裝6800噸重油,以18節經濟航速航行時,最大續航力為5000海里。相比之下,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載油量為9000噸,續航力達到15900海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黎塞留”號採用的法國蒸汽輪機組效率偏低,二是前置主炮方案造成軍艦前半部分水線過於肥大,從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戰,對於軍艦的續航力要求不高,因此這個缺點對於戰鬥力的影響並不大。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

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本級艦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艦體最長、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達到33節)、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4艘同型艦仍保存。由於依阿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列艦成為美國海軍的最後一級戰列艦。1945年9月2日,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上的三號艦密蘇里號的主甲板上舉行,本級艦因而聞名於世。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艦長達到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是歷史上艦體最長的戰列艦(大和級艦長僅263米)。首艦依阿華號在進行高速試航時,曾發現船艉有振動現象,經過水池試驗後,依阿華級改用了兩種不同螺旋槳,外舷軸螺旋槳直徑5.563米,為4葉槳;內舷為5葉槳,直徑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動現象。依阿華級戰列艦在保持南達科他級防護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提高航速,搭載更大功率的動力裝置。艦上動力裝置由8座Babcock & Wilcox重油水管鍋爐和4組通用電氣電力式齒輪傳動型蒸氣輪機組成,採用四軸推進方式,總功率15.6萬千瓦(21.2萬匹馬力)。Babcock & Wilcox的M型鍋爐可提供每平方英吋600磅的壓力(4,137 kPa; 42 kgf/平方釐米)、過熱器提供最高溫度華氏875度(攝氏468度),高壓鍋爐輸出的動力效益與穩定度是二戰戰列艦中之首,在平常狀態僅需4具鍋爐便可達到27節航速,全功率下航速高達33節。是歷史上主機功率最大、航速最高的戰列艦。續航距離16600海里(15節),9600海里(25節)。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裝備3座三聯裝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轉部分重1730噸,艦艏方向呈揹負式佈置兩座,艦艉方向佈置一座。該炮可發射MK8型穿甲彈,MK13、14型榴彈,MK19型人員殺傷彈。副炮採用10座MK12型38倍口徑127毫米口徑雙聯裝高平兩用炮,炮塔布置在艦體中部兩舷。初速792米/秒,射程15.2千米,對空射程11.4千米,射速15-22發/分,俯仰範圍為負15度到正85度,可配備榴彈,穿甲彈,普通高射炮彈,無線電近炸引信高射炮彈,照明彈,人員殺傷彈等。初期副炮有MK37型射擊指揮儀和MK12型雷達控制,後期雷達換為MK22型和MK32型。對空防禦採用40毫米口徑及20毫米口徑機炮執行對空防禦,火炮的數量各艦略有差別。各艦建成下水時,火炮配置為:四聯裝40毫米口徑博福斯機炮15座(新澤西號是16座、密蘇里及威斯康辛號是20座),單裝20毫米口徑厄利孔式機炮60門(密蘇里號及威斯康辛號是49門)。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

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是當時德國建成的最大的主力艦,超越了英國皇家海軍旗艦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成為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艦,本級艦共建造服役2艘都在二戰期間被擊沉。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本級艦主尺度為250.5米×36米×9.1米,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和42300噸,滿載排水量49400噸和52900噸,艦員編制2092人和2608人,動力為3臺蒸汽輪機,三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最大續航力8500-9000海里,主甲板裝甲厚80至120mm,主要武器為4座雙聯裝380毫米艦炮。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四座雙聯裝主炮塔,在前甲板和後甲板分別各佈置兩座,從前向後依次命名為安東、布魯諾、凱撒和多拉。俾斯麥級主炮可發射重800千克的被冒穿甲彈和高爆彈,穿甲彈和高爆彈的長度均為1.672米,其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在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主炮最大理論射速很高,最小仰角射速為3發/分,最大仰角射速為2.3發/分,達到同期戰列艦的前沿水平,最大射程為36520米/30度,炮口初速為820米/秒,在射程為35000米的距離上可擊穿170毫米的德制水平表面硬化裝甲。俾斯麥級戰列艦裝備有6座SK-C/28型55倍口徑150毫米雙聯裝副炮,該炮於1928年設計,1934年研製成功並定型生產。單門火炮全重9080千克,身管內刻有44條深1.75毫米,寬6.14毫米的膛線,膛線長度為6588毫米,身管長為3000千克/平方釐米,同樣可發射穿甲彈和高爆彈,其中穿甲彈彈重45.3千克,長度為67.9釐米,高爆彈重41千克,長度為65.5釐米,最大射速6~8發/分,最大有效射程23000米/40度,炮口初速為875米/秒。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俾斯麥級戰列艦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大和號的沉沒,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

該戰列艦艦首的最大特點是呈球形,這種球狀艦首處於水線下約3米的地方。借鑑1935年法國建造的8萬噸級高速郵輪“諾曼底”號。建成後,經過試航也證明這種艦首具有明顯的優越性。球狀艦首內裝有水下聽音器,與當前的艦首聲納頗有些相似之處。大和號因採用了這種新穎的艦首,水線處約減少3米的長度,排水量節省30噸左右。大和艦安裝4座蒸汽輪機,蒸汽壓力25千克/平方釐米,蒸汽溫度325度,最高輸出功率153,553軸馬力,最高速27.46節(試航狀態),最大續航力7,200海里/16節(最大重油裝載量6300噸)。大和艦還裝有8座發電機,總功率為4,800千瓦。大和艦動力系統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日本翔鶴級航空母艦採用的主機。但該艦達到了設計所要求的速度。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號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主炮為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3聯裝主炮塔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噸,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有些資料稱大和炮塔重2,510噸,系未計算彈藥時的重量),相當於日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每發炮彈重1.5噸。炮塔後部裝有93式15米基線測距儀(裝有電羅經,航行時可保持穩定),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週3分鐘。發射速度2分鐘三個齊射,1.8發/每分;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重1.5噸,每發炮彈裝藥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

大和艦裝備的94式460毫米口徑主炮是歷史上威力最大的艦炮,與“依阿華”級戰列艦配備的MK7式406毫米口徑50倍徑艦炮相比,94式460毫米艦炮在穿甲彈重量,炮口初速,射程上均處於優勢地位。大和艦主炮無疑要比“依阿華”主炮有著更強的裝甲穿透力。戰後美國發表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主炮

大和艦是是整個戰列艦史上最厚重的一艘。不僅如此,該艦的裝甲帶還具有良好的防彈外形,其舷側410毫米裝甲呈20度傾角(向內側傾斜),舷側裝甲傾角在最後一代戰列艦中是最大的(其次是美國的“依阿華”級和“南達科他”級,舷側傾角19度),大和艦中甲板邊緣處的230毫米裝甲也帶有7度的傾角。大大提高了大和艦裝甲的抗彈性。按照設計要求,裝甲應能夠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離上的打擊,中甲板還能抵禦從3900米高度投下的800公斤重航空炸彈。為實現上述要求,一共安裝了22895噸裝甲和防禦板,佔全艦正常排水量的33%。

曾雄霸海洋世界,現卻無人問津——戰列艦

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的最大的戰列艦。但是,由於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級在建成後始終處於一種作用不明的曖昧狀態,以至於被當成聯合艦隊的水上豪華飯店使用。對實力不足的日本國力和日本海軍兵力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浪費。大和艦的噸位,主炮威力,裝甲厚度超過了同時代的戰列艦,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強戰列艦。由於日本人對大和艦的建造和使用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美國海軍在很長時間裡大大低估了該艦的實力,錯誤地認為其排水量不超過46000噸,採用406毫米口徑的主炮,航速30節。基於錯誤情報,美國人相信“依阿華”級戰列艦在達到33節高速的同時,其火力和裝甲厚度已經足以對付日本的新式戰列艦,而這種的判斷顯然是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