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鏡解決脊柱血管瘤大難題

兩次去外地大醫院就診,都被告知要摘掉一節脊柱,換成人工椎體

小孔鏡解決脊柱血管瘤大難題

“主任,我能開車回家嗎?”

“能,扛麻袋都沒有問題!”

10月24日,在油田總醫院骨外科高級專家病房內,患者呂洋穿著一件碎花上衣,化著淡妝,興高采烈地和媽媽一起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骨外科高級專家病房主任史峰軍微笑著叮囑她今後要注意的事宜。

誰都不敢相信,這個患了脊柱侵蝕性血管瘤,兩次去外地大醫院都被告知要摘掉一節脊柱換人工椎體的女子,在油田總醫院術後第三天竟然可以出院回家了。

●總是腰疼,被確診為脊柱血管瘤

“外地醫生給出的方案是做脊柱切除術,換人工椎體,聽到手術可能出現的風險,我都要嚇死了!”今年33歲的呂洋是我市一名企業職工,老家在吉林省松原市。近兩年,她總是腰疼,站久了疼,坐久了也疼,膏藥沒少貼,理療也沒少做,可最近還是從偶爾疼發展到了持續疼,“早上起來疼得尤其嚴重,得緩一會兒,要不起不來。”懷疑自己的腰間盤出了問題,今年9月,呂洋去松原的醫院做了檢查。

“被確診為脊柱血管瘤,而且是侵蝕性脊柱瘤!”影像檢查顯示,呂洋的血管瘤已經把一節脊柱的骨頭侵蝕掉一塊兒了,剩餘的骨頭都是蜂窩狀,不堪重負,如果意外摔倒或遇到重擊,隨時有脊柱坍陷的危險,那將面臨著高位截癱的厄運。

接下來,在網上預約掛號,經歷度日如年的煎熬,等了近一個月,呂洋去了外地的大醫院就醫,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將損壞的椎骨全部切除,用人工椎體替換後,用釘子固定上。

這種傳統的手術切口大約30釐米,出血量一般在4000至5000毫升,相當於把人體的血換一遍。在手術過程中,還存在著損傷神經,導致截癱等較高風險,而且還要面臨著高達30萬元的手術費用。

“我才33歲,真的不敢去冒這樣的險。”那段時間,呂洋經常睡不好,她想到大慶的醫院再問問。“如果大慶治不了再轉院。”呂洋說。

呂洋到網上查大慶的骨外科專家,查到了史峰軍教授,看到他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她有些激動。

●實施介入微創手術,保住椎體

“腰三血管瘤,血管將椎體破壞,傳統手術方法就是將椎骨切除,用人工椎體替換。這種方案術後患者可能出現神經麻痺,手腳活動不利,大小便功能障礙等併發症。”綜合評估,帶領醫療團隊研討方案,史峰軍決定對呂洋實施介入微創手術,用骨髓泥將血管全部堵塞,這樣能保住椎體,避免大切口,而且術後恢復快,對身體損傷也小。脊柱附近錯綜複雜分佈著的都是神經,傷到哪一根,後果都不堪設想。為了防止堵塞的骨髓泥損傷到神經等組織,史峰軍決定術中對呂洋實施局部麻醉。

“主任,我真的太害怕了,你還是給我全麻吧!”

“不能打,你必須保持清醒!”這是術前兩個人的對話。就這樣,呂洋清醒著接受了對她來說“致命”的手術。

●術後三天出院,後背只留下兩個“針眼”

手術一個多小時,很成功,儘管之前知道是微創,呂洋還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後背上僅留下了兩個針眼大小的創口,術中出的血只有5毫升。

術後的呂洋當天就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就張羅著回家。其實,她不知道,這看似無礙的兩個針眼,考驗的是整個醫療團隊的技術水平。做了脊柱手術,術後三天就能出院,病區裡的病友都不相信,紛紛到呂洋的病房裡一探究竟。這麼快就出院了,病友們爭相擴散著這一傳奇的故事。本報記者 沈豔茹

小孔鏡解決脊柱血管瘤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