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脾胃,您中招了嗎?

同有三和醫館接診過兩個20歲左右的孩子,一個是女孩一個是男孩。兩個人病情相似,都是從小就有脾胃問題,影響孩子的成長。小女孩的情況是,從小就只能喝小米粥,正常的飯菜都不能吃,脾胃的情況比較糟糕。另外一位男孩,20歲來看病時,家長反映,孩子吃飯很小心,稍微一不小心吃錯東西,就容易生病,嚴重的會導致3至5天不能起床。這兩個孩子之前都去很多地方看過,但是起色不大。

醫生和小男孩聊天,小男孩說初中時候談戀愛,兩人的關係沒有弄得太明白,積在心裡,直到現在。小女孩呢,從小家裡對她的要求就很高也很多,老師對她的期待也很高,自己的心理壓力較大,整天緊張兮兮的。在五行針灸的治療過程中,醫生慢慢幫助他們從心理和身理兩方面進行調理,慢慢脾胃恢復正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中醫將七情對應氣血運營的七種狀態。《黃帝內經》中,《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情緒與脾胃,您中招了嗎?

怒則氣上,女人生氣時,氣血往上衝。比如我們說的怒髮衝冠,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位於側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

喜則氣緩,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在正常情況下,適度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營衛通利,心情舒暢。《素問·舉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通利,故氣緩矣。”但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等症狀。

悲則氣消,過度憂悲,可使肺氣抑鬱,意志消沉,肺氣耗傷。《素問·舉痛論》說:“悲則心氣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靈樞·本神》說:“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

恐則氣下,恐懼過度,氣趨於下,同時血亦下行,臨床見面色蒼白、頭昏,甚則昏厥。恐又可使腎氣下陷不固,出現二便失禁。為什麼有人害怕的時候,會嚇得尿褲子,就是因為此時氣是往下沉的。

驚則氣亂,一個人受到驚嚇的時候,氣血是亂的,比如有時候岔氣兒,或者心慌,都屬於這種類型。心氣紊亂,以致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驚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則氣結,思慮勞神過度,導致氣機鬱結,傷神損脾。臨床上見納呆、脘腹脹滿、便溏、心悸、失眠、健忘等。比如,老著想一個事,想多了心裡堵得慌,想不開,這都屬於結住了。

情緒與脾胃,您中招了嗎?

情志所傷的病證,以心、肝、脾三髒和氣血失調為多見。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洩,與外界各種信息刺激的接受反應和調節有密切的關係。脾主運化,主思,位於中焦,是氣機升降的樞紐,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傷的病證以心、肝、脾三髒為多見。而七情內傷,又首先影響臟腑氣機,使氣機升降出入運行失常。

有人說,我現在什麼情緒都沒有,很開心。其實情緒有兩種。一種是現在能感知到的,還有一種是已經翻篇的,表面上事情已經翻篇了,但是情緒壓在了心裡面。比如說,有一天你被領導罵了,領導罵的時候就氣得要死,但表面上不能表達出來,這個時候憤怒的這部分能量會堆積在身體裡,可能就把身體中的某個地方堵上了。怎麼辦呢,等領導走了之後,找個沒人的地方,紙上寫著領導的名字,拿塊磚頭拍一下,把這股憤怒發洩出來,這個情緒就出去了,不在身體裡堵著了。所以不論,什麼時候,當你發現有些小情緒時,要發洩出來,不論是和人聊天、吵架等,都是一種發洩的方式。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中醫保健強調,“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劉力紅老師說,要做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坦蕩的人。本質上說讓人的內部情緒和外部情緒一致,情緒才不會在內心堆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