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如果沒有他搶救西湖,現在的杭州,可能沒有西湖


說起西湖的白堤與蘇堤,世人皆知是紀念白居易,蘇東坡為西湖做的好事而留名紀念的,但是同為“西湖三堤”之一楊公堤,由何人所為,卻鮮為世人所知。老鄭常在楊公堤上走,卻也不知楊公是誰,後來去了蘇東坡紀念館,才知道有這麼一位人物。覺得讓大家認識一下這位搶救西湖的最大的功臣——楊孟瑛,還是有意義的。

楊孟瑛,字溫甫,四川豐都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 出任杭州知府。他最大的政績是對西湖的整治,楊公堤因由楊孟瑛主持開挖而成,楊公堤位於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

話說杭州地處浙北杭嘉湖水鄉平原,蘇東坡認為,杭州為江海故地,大大小小的海跡湖泊星羅棋佈。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杭州,可不像現在這樣平坦坦的,到處都是湖泊,應該類似如今的紹興,柯橋這樣的水鄉。

西湖也不是唯一的大湖,還有最著名的有秦始皇南巡,沿陵水道(今上塘河)至皋亭山南麓(今丁橋、石橋二鎮交界地帶)休息的詔息湖;臨平鎮東南,三國吳孫權時期在水中發現寶鼎的臨平湖,又稱鼎湖;有江干丁橋鎮桐扣山下的石鼓湖;有武林、艮山門外的泛洋湖;有石龍山麓的銅鑑湖、長山湖;那時候,西湖還被叫做上湖,與之對應的是松木場北的下湖。

圖為的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總之,以前的杭州,類似華家池這樣的湖泊,是非常多的,在南肖埠、景芳一帶,除華家池還存在以外,過去還有團團湖、大刀湖、水湘湖。古代杭州人出行多半靠舟行,馬可波羅說杭州是“東方威尼斯”,一點沒錯。


歷經千百年的滄桑鉅變,以上這些大湖,現在大都已經湮沒。而西湖存活下來了,但是西湖如果沒有唐、五代、宋和還有明朝的楊孟瑛的徹底浚治,難免也淪為桑田和沼澤地。我們都知道,西湖特別容易淤積。

據史志書記載:元代推翻南宋王朝以後,對西湖是廢而不治的,居然全湖盡為桑田。明朝初期,仍許可種桑,且定額徵稅。蘇堤以西,高者為田,低者為蕩,阡陌縱橫,容不一隻小舟。蘇堤以東,也就是一線水如帶繞來繞去。那時候的西湖,差不多就廢了。

至明宣宗、英宗時,曾有人倡議浚湖,遭到地方豪強的阻撓,畢竟種桑有利可圖啊,浚湖這事,均不了了之。一直到明正德三年(1508) ,知府楊孟瑛上任後銳意要全面整治疏浚西湖。他力排眾議,他這麼說的:西湖塞,杭州形勢破損,生殖不蕃;西湖塞,杭城西部無險可守;西湖塞,直接影響杭州市民飲水;西湖塞,則運河干涸,妨害水運交通;西湖塞,則直接影響下游灌溉。


他上書朝廷,得到核准,於該年二月二日開始,組織成千上萬的民工動工疏浚。楊孟瑛親臨指揮,歷時152天,用了670萬個工日,耗銀兩萬三千餘兩,到九月完成全部工程。拆毀田蕩3400餘畝,將挖出的葑泥,東面將蘇堤增高二丈,並在湖西的山麓旁,再築一條長堤,從而使西湖恢復唐、宋時期的規模和美景。

如果沒有楊公對西湖的徹底整治,那麼西湖也可能難逃其他湖泊湮沒的命運。然而,就在此工程完成後不久,由於遭當地豪強劣紳的告發,遭到查盤御史胡文璧的參奏,以“開浚無功、費用官帑”的罪名遭降職不公待遇。

可是時間是公正的,杭州人民永遠紀念這位搶救西湖的功臣之一,將他與白居易,蘇東坡一起,列為“西湖三賢”之一,並將西湖的新堤呼為“楊公堤“。好,我是老鄭,鄭在別處,與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