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基層中醫院的“突圍”——平順中醫院跨越發展紀實

平順縣中醫院是當地唯一的縣級中醫醫院。3年前,醫院幾乎頻臨癱瘓,缺設備,少人才,500毫安的x光機是醫院唯一醫療器械,沒有救護車和業務用車,病人稀少,債務纏身,員工士氣低落,老百姓對醫院更無信心。

近年來,該院全體員工在院長張濤的帶領下,始終遵循中醫院姓“中”方向不動搖,走中西醫融合式發展道路,堅持“中醫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文化塑院”為經營理念,全院上下勵精圖治,謀劃深遠,可謂蹄疾步穩,一年一大變,三年大跨越。

扭轉局面——立足特色改革

劉申平是平順縣中醫院的老員工,也是現任行政副院長。當時的劉申平完全不敢想象3年後的今天,醫院不僅起死回生,而且業務量和收入一年一個新臺階,醫院各方面的工作發展蒸蒸日上。

這些變化,發生在張濤2016年初走馬上任醫院院長之後。

現年36歲的張濤原在平順縣人民醫院擔任康復科主任,是一名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學歷,他年富力強,醫術精湛,曾是縣醫院精英、骨幹,到中醫院任職可謂是臨危受命,也是領導對他的器重和考驗。“當時軟件硬件都十分落後的平順縣中醫院,人心渙散,百廢待興,我初來乍到的確感到身上的壓力山大,但別無選擇,我只能以百倍的努力去奮鬥,去工作,決不辜負領導的信任和同仁們的厚望”。張濤當初暗下決心。

如何讓醫院起死回生?張濤在瞭解醫院的情況後果斷部署,首先解決當時的幾個當務之急:改善醫療環境,重樹醫院內外形象;保證員工的工資按時發放;制定績效考核制度,鼓勵多勞多得,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全力爭取多方支持,改善簡陋的醫療條件等。

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幹。在醫院住房極其緊張的條件下,張濤首先從改善醫療環境做起,修繕改造整體業務用房,配套水電暖,旱廁改水廁,病房實現集中供氧,重新修建了食堂、開水房、消毒供應、洗衣房、停車棚,新建專家宿舍,規劃中醫科室配置,更換辦公用房,擠出一個可容納27張病床的嶄新病區……短短半年時間,讓醫院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提振了全院幹部職工的信心。

醫院沒車可用,他積極爭取上級相關領導支持,缺少醫療器械,發揮自己是農工黨員的優勢,爭取農工黨省委、市委慰問捐贈……總之,只要能對醫院有幫助,他都會全力以赴。

為吸引患者光顧,張濤專門請回了醫院之前退休的幾位老院長,凝心聚力,出謀劃策,把院內幾孔窯洞改造增設名醫堂,自己每週一三五親自坐診,彙集全縣醫術精湛、德高望重的名老中醫,形成一個集中醫診療、養生保健、經驗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為一體的嶄新局面,為了宣傳醫院的中醫藥特色,該院與6所市級三級醫院簽署醫療聯合體協議,每週一至週五有數名專家到該院坐診,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市級專家的醫療就治。同時組織中醫專家團隊下鄉義診,逐漸在平順縣內樹立起了中醫品牌。

經過3年多的努力,如今平順縣中醫院已經成為一所擁有醫技人員82人的中醫綜合性二級乙等醫院,床位由原來的50張增加至200張,門診科室由原來的5個增加至14個,心腦病康復科、骨傷康復科和老年病科發展成為市級重點專科。擁有飛利浦螺旋CT、彩超、經顱多普勒、電腦全艙式燻蒸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心電監護儀等100餘臺先進診療設備和現代康復設備。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縣域內廣大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留住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走進該院的門診區域,最顯眼的便是導診臺,幾位值班的護士不是簡單的導診,而是給患者全程指引、陪伴就診、檢查、繳費等。

“小孩胃不舒服建議你到小兒推拿室就診。”在兒科診室內周女士聽到了這樣的建議,一旁陪伴她就診的護士立刻帶著她來到了不遠處的小兒推拿室,醫生迅速地開始問診、檢查、推拿。

“每次來中醫院看病我都很滿意,護士很照顧我們,還給我帶路。”周女士說。

平順縣中醫院要求護士做到病人在醫院就診時“進門有人迎、出門有人送”。“我們提出了‘門診護理單元’概念,讓優質的護理融入門診,提高門診服務質量。”醫院護士長霍玲玲說。

為了方便患者就診,該院率先實行了就診信息化,病人不需要花一分錢,就可以辦理電子就診卡,記錄病例、用藥等信息,方便患者複診和醫院回訪。

“門診90%以上的病人都會收到我們的回訪電話,住院患者的回訪率更高了。”門診的值班護士說,尤其是農村或年紀大的患者每次接到回訪電話都會特別高興。

“我正好忘了這些藥都怎麼吃了!”“離得這麼遠你們醫生都還惦記著我啊!”……患者的一句句肯定,積累了醫院在平順老百姓心中的口碑。

同時,醫院的各個臨床科室還都建立了“微信群”,病人的疑問都能夠第一時間得到醫生的專業回答。

在醫院的病房,優質護理早已成為這裡響亮的品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特色護理的內容,打造醫院的中醫優質護理品牌。”張濤介紹道,這幾年醫院十分重視中醫藥適宜技術開展和醫護人員的學習提高,隨著中醫護理工作的加強,醫院的護理水平和優質服務還將再上一個臺階。

競爭取勝——發揮中醫特色

讓平順人民選擇到中醫院就診,是因為在這裡可以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診療服務。

在該院的市級重點專科心腦病康復科,中醫的整體觀念貫穿治療始終,該科新增了針灸、中藥燻洗、穴位注射、推拿、針刺放血、火針、小針刀等十項新技術;並提出了對中風病“預防、治療、康復”三位一體的全程干預治療方案。為了更好地運用中醫藥手段提高療效,該科注重繼承前人經驗,積極挖掘名老中醫驗方、民間的獨特治療手段,同時不斷學習國內同行的先進經驗。

“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和借鑑大醫院、大專家的成果,再加上自己的摸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驗,最終使得我們的治療科學、安全、有效。”腦病科主任張豔蘇說。

值得一提的是,該科創新推出“醒腦開竅”針灸療法並運用於中風重症患者,通過對神經靶點的刺激以恢復和改善腦神經功能,有效地縮短了患者昏迷時間、降低了中風致殘率。在康復階段,提出了針藥結合的治療方案,採用“穴位注射針灸療法”,即以丹參、紅花、VB12等針劑結合患者個體差異進行穴位注射,延長對經絡穴位的刺激。

該院骨傷康復科也是中西醫結合的典範,該科新增了隔姜灸、隔藥灸、盤龍刺、浮針、耳針、中藥灌腸等六項技術。既保持了中醫傳統正骨手法,為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也能採用現代醫學技術,完成複雜、高難度的手術治療。“能用手法復位的我們都是採取能中不西的治療原則。”骨傷科主任趙豔飛說,科室辨證運用中藥及自制膏、丹、丸、散、片、酒、熏蒸劑等治療骨科疑難雜症,不僅創傷小、癒合快、功能恢復好,而且價格低廉,深受當地百姓歡迎。

“治未病”科配置了體質辨識設備,集合了中醫的望、聞、問、切,對亞健康人群採用中醫體質辨識分析個體體質,給出中醫調理方案,經過中醫醫師評估,用中醫特色療法(針灸、拔罐、穴位貼敷、推拿等)進行干預治療。很好地發揮了中醫特色的優勢,深受患者認可。

文化塑院——提升品牌實力

幾年的改革,最令張濤頭疼的就是人才問題。“醫院各科室人才非常緊缺,人才梯隊更談不上,只有不斷引進人才,同時努力培養和提高現有人員的素質。”

為提高醫務人員醫技水平,醫院大力支持醫護人員外出培訓學習,並有計劃地開展院內培訓和科內學習,3年來先後派送22名醫師骨幹向上級醫院學習,派70餘名技術骨幹參加了省、市級的培訓、培訓次數達178人次,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醫院軟實力不斷提升。2017年7月,該院成功舉辦了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腦卒中康復適宜技術培訓班》,邀請了全國各省、市11名資深專家前來授課,大大提高了中醫臨床療效和中醫服務水平。去年還被評為中醫藥示範單位。

近年來,該院將醫院文化建設納入醫院的重要工作,醫院文化建設貫穿了醫院發展的全過程。除正常的護士節、醫師節等舉辦慶祝活動外,參加衛計委各種文藝演出,豐富員工的娛樂活動;組織職工技能考試,提高員工的技術能力;舉辦元旦晚會,展示職工風采,凝聚向心力……通過這些大型活動,該院不斷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向職工宣傳醫院的理念,醫院的精神,醫院的發展戰略,醫院的形象以及醫院的核心價值觀,激發職工的信心並獲得職工的支持,增強全院職工的凝聚力。今年初,該院自編自演的微電影《傳承》榮獲長治市第二屆衛生計生微電影劇情類三等獎和第二屆山西省衛生健康微電影大賽三等獎,自編自演的脫貧攻堅情景劇《精準扶貧,幸福簽約》獲得省、市、縣領導好評。

更讓人欣喜的是,近年來,醫院的發展得到了省市和平順縣委、縣政府的鼎力支持。眼下,一座佔地50畝,項目建設預算約1.5億元的二級甲等中醫院正在動工興建,屆時醫院的醫療環境將極大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也越來越好,醫院職工的幹勁更足了。目前全院上下正努力為創二級甲等醫院奮力衝刺。

“我們中醫院能有今天的成績,不知傾注了張院長多少心血和汗水,他起早貪黑,不知疲倦地工作,我們中醫院全體職工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都非常感謝他……”採訪結束時,一群醫護人員圍著記者說道。

3年來,張濤憑藉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破解中醫院建設發展中一個又一個難題,成功跨越了中醫院生存和發展的現實障礙,拉直了大家心中的問號,一躍成為全縣乃至全市農村衛生戰線的排頭兵。採訪中張濤唸叨最多的還是,醫院裡綠化、美化還不足,病房和輸液室還缺空調、電視、太陽能熱水器等附屬設施……總之,醫院還有大把的事在等著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