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美国大使馆的国家

洪都拉斯全称洪都拉斯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美洲的国土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洪都拉斯的国土面积排名第101位,人口也只有900多万。洪都拉斯全境四分之三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山脉自西向东伸延,内陆为熔岩高原,多山间谷地,沿海有平原。洪都拉斯北部濒临加勒比海,南部是太平洋的丰塞卡湾,东与尼加拉瓜、萨尔瓦多交界,西与危地马拉接壤。洪都拉斯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北部滨海地带和山地向风坡年降水量高达3000毫米。洪都拉斯部分海面在5月到7月间会形成龙卷风,因此形成了一种世界上较为罕见的现象——鱼雨:龙卷风会把海里的鱼卷到天上,然后又把这些鱼卷到部分地区扔下来,由此形成了鱼雨。 洪都拉斯全国分为阿特兰蒂达、科隆、科马亚瓜、科潘、科尔特斯、乔卢特卡、埃尔帕拉伊索、弗朗西斯科·莫拉桑、格拉西亚斯·阿迪奥斯、因蒂布卡、海湾群岛、拉巴斯、伦皮拉、奥科特佩克、奥兰乔、圣巴巴拉、巴列、约罗18个省,首都是特古西加尔巴。洪都拉斯的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盛产优质木材——年产木材500万立方米,这其中不乏红木、紫檀、红松、云杉等名贵木种。洪都拉斯还拥有银、金、铅、锌、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白银的蕴藏量位居中美第一位。本来按说一个国土面积排名全球第101位、人口不足一千万、经济也并不发达的弹丸小国在国际上是很难引起关注的。然而今年5月31日中午几名蒙面抗议者将12个轮胎推至位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的美国大使馆门口并用汽油浇满了这些轮胎,然后点燃了这些浇满汽油的轮胎。这一事件被视为是洪都拉斯国内反美民意的一次爆发并令本来在国际舞台上默默无闻的洪都拉斯一度受到世界的关注。那么洪都拉斯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呢?洪都拉斯为什么会发生焚烧美国大使馆的事件呢?

焚烧美国大使馆的国家


和其他美洲国家一样:洪都拉斯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对除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之外所有美洲土著民族的统称。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美洲本土文明。生活在如今洪都拉斯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属于玛雅文明的范畴。1502年哥伦布到达洪都拉斯的海湾群岛,22年后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洪都拉斯全境。1537~1539年洪都拉斯爆发了莱姆皮拉领导3万印第安人举行起义,西班牙殖民者在镇压了这次起义后将洪都拉斯划归危地马拉都督府管辖。西班牙人殖民时期大量欧洲白人移民至此,同时他们还从非洲掳掠了大量黑奴用于种植园生产,这些移民与当地的印第安人不断融合形成了洪都拉斯复杂的种族结构:如今洪都拉斯人口的83%左右为混血种人、10%为印第安人、5%为黑人、2%为白人。1821年9月15日洪都拉斯宣布独立,但在1822年被墨西哥第一帝国兼并。1823年洪都拉斯与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组成中美洲联邦,1838年10月洪都拉斯退出中美洲联邦并成立共和国。1840年洪都拉斯的保守派人物弗朗西斯科·费雷拉在危地马拉独裁者拉斐尔·卡雷拉支持下建立独裁政府。两年后洪都拉斯试图与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重组联邦,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1853年以后洪都拉斯国内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冲突导致政权更迭频繁,金、银矿业遭到破坏、影响经济发展甚巨。从1840年代起英国侵占了洪都拉斯东部地区和巴亚群岛,英国人在此修建铁路并取得大片土地的租让权。

焚烧美国大使馆的国家


西班牙人殖民时期完全是按自己的需要规划殖民地的产业布局的,这导致包括洪都拉斯在内的原西属殖民地产业结构上的畸形,即使在洪都拉斯独立后也难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洪都拉斯在政治体系的构建上同样也表现得极不成熟:自1821年独立以来至1978年一共发生了139次政变的洪都拉斯是拉丁美洲政变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政治局势的长期不稳定状态进一步阻碍了洪都拉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包括洪都拉斯在内的拉美国家在摆脱殖民枷锁后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时美国表现出了对拉美越来越明显的兴趣:自从拉美各国独立以来美国将一直将拉美各国视为自家后院。1823年美国第5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在国会的演说时提出“我们对欧洲国家将其制度扩张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所以企图都视为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的危害。我们不曾也不会干涉任何欧洲国家的现存殖民地或属地,但对那些已宣布独立并在维护其独立,而我们基于伟大动机和公正原则承认其独立的国家,任何欧洲国家为压迫它们或以任何其它形式控制它们命运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不能不视为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门罗主义承诺美国不干涉欧洲各国的现存殖民地事务(包括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但与此同时要求欧洲各国不得再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活动或干涉已独立的美洲国家事务,这其实是美国将美洲视为自家后院的宣言。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叶的拉美各国无不受到美国各种政治经济控制,各国的经济生活基本被美国资本所把持垄断。这种由外国资本扶持的畸形政治很容易引发中产阶级以下人民的反感:他们从自己国家的资源里得不到任何好处,未来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绝望。所以对外国资本的仇恨情绪就一直在拉美各国的土壤里野蛮生长。从20世纪中期开始拉美各国陆续涌现出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贝隆、阿连德、古斯曼、查韦斯等主张进行独立自主的改革者。长期以来拉美各国的政治走向几乎就是在亲美与反美之间来回摇摆:一会儿美国扶植的政府上台控制了局面,一会儿亲美的政府又被反美人士推翻。具体到洪都拉斯而言:设在纽约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洪都拉斯大量投资开发北部沿海平原,在此创建香蕉种植园,当地原始森林被砍伐烧尽,代之一排排香蕉树。到1930年联合果品公司和另一家美国公司控制了洪都拉斯北部半数耕地。20世纪30年代末香蕉已占洪都拉斯出口总值的70—80%,而利润全在美国人手中(联合果品的利润率高达600%,20世纪60年代年利润4.9亿美元,这相当于洪都拉斯年度财政收入的10倍)。与此同时联合果品公司还控制着洪都拉斯的交通、电力、矿业、银行等经济命脉并拥有警察、军队,甚至能影响洪都拉斯的内外政策,联合果品公司俨然已成为“国中之国”。

焚烧美国大使馆的国家


洪都拉斯东北海面上距离其本土153公里处坐落的天鹅群岛由三处岛礁构成:面积2平方公里的大天鹅岛、面积1.2平方公里的小天鹅岛、面积不到0.01平方公里的鲣鸟礁。洪都拉斯独立后认为天鹅群岛在西班牙人殖民时期就属于洪都拉斯,于是派人到岛上宣示主权。然而此举遭到了美国的反对:美国立即派出当时的国务卿西华德向洪都拉斯强调天鹅群岛是属于美国的。美国之所以执着于这几个小岛主要是看中了岛上的鸟粪资源。当时美国农业的主要肥料就是鸟粪——根据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数据:1844年美国进口鸟粪700吨,仅过了10年美国的鸟粪进口量就涨到了175000吨。与此同时洪都拉斯也同样看中了岛上的鸟粪资源,因此双方就岛屿归属问题发生了争议。一开始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国掌握着主动权,然而到了上世纪30年代事情出现了转机:这一时期随着美国农业技术的提升已使鸟粪在美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德国、日本等国的法西斯势力的崛起使美国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防备上。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也就默认了洪都拉斯对天鹅群岛的实际控制。1959年古巴革命顺利后美国迫切需要在邻近古巴的地方打造一处监视遏制古巴的战略基地,而天鹅群岛恰恰是和扮演这样的角色。洪都拉斯自然知道自己无力与美国抗衡,因此为保住自己对天鹅群岛的主权采取了主动示好的策略:洪都拉斯表示将积极支持美国在岛上建设监测通讯设备。美国考虑到洪都拉斯多年来一直在内外政策上比较配合听话,即使美国不占领洪都拉斯一寸土地也能在当地维持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因此也就承认了洪都拉斯对天鹅群岛的主权。洪都拉斯维护本国领土完整的代价就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几乎受到美国全方位的控制。正所谓物极必反——事实上洪都拉斯国内始终存在对这种高度受制于美国状态的不满情绪。1975年洪都拉斯政府在国内的抗议浪潮下宣布收获包括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内的一切外国公司的特权。


焚烧美国大使馆的国家

今年5月31日中午几名蒙面抗议者将12个轮胎推至位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的美国大使馆门口并用汽油浇满了这些轮胎,然后点燃了这些浇满汽油的轮胎。这一事件被视为是洪都拉斯国内反美民意的一次爆发并令本来在国际舞台上默默无闻的洪都拉斯一度受到世界的关注:现任总统埃尔南德斯一直被视为是亲美人物。当特朗普擅自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时甚至遭到了来自美国传统盟友的普遍反对,然而埃尔南德斯却紧随美国的步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声称打算在那里开设贸易办事处。在2017年12月洪都拉斯大选中埃尔南德斯成功连任,然而反对派认为他在大选中拥有欺诈和舞弊行为,随即洪都拉斯各地爆发大规模游行和抗议行动。尽管埃尔南德斯成功平息了反对派的抗议行动,然而反对他的声音并未就此消失。那么这次纵火时间有没有可能是洪都拉斯国内的反对派所为呢?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洪都拉斯是拉美地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产业主要以咖啡、香蕉及棉花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103位,人均GDP位居世界第127位,高涨的失业率使洪都拉斯大量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洪都拉斯的问题还不单纯只是经济上的贫穷:位于美洲咽喉地带的洪都拉斯历来都是毒贩的集中营,因此洪都拉斯的社会治安状况相当糟糕。那么洪都拉斯的社会治安究竟有多糟呢?事实上这个国家拥有全球最高的谋杀率和常年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在洪都拉斯平均每天有16人死于各种街头暴力,每年有数千人惨死街头,因此被誉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国家。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状态下洪都拉斯人对现行政策其实是有着诸多不满,恰逢此时埃尔南德斯意图在国内推行医疗和教育私有化改革,这就使洪都拉斯的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本来洪都拉斯的经济状况就已相当恶劣,如果需要民众个人负担更大比例的医疗和教育支出无疑会使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雪上加霜。这件事就此成为这次洪都拉斯骚乱的导火索。在洪都拉斯民众的眼中:埃尔南德斯就是美国扶植的一个代理人——在其任内大量的国家资源被廉价卖给美国金融寡头。因此洪都拉斯民众对现任总统及其政府班子的不满是完全可能迁怒于美国的。

焚烧美国大使馆的国家


然而这件事也不一定就是洪都拉斯国内的反对派势力所为,事实上被视为美国盟友的埃尔南德斯也有嫌疑。事实上埃尔南德斯同美国的关系在此之前已出现裂痕:政治动荡、经济贫困、犯罪率高发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洪都拉斯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以致于每年都会有大量洪都拉斯人逃离故土,而他们的首选目的地就是美国。一方面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相对更高的生活水平对他们充满吸引力,另一方面美国也是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洪都拉斯最近的发达国家。美国面对越来越多的来自洪都拉斯的非法移民也不免头疼,因此敦促埃尔南德斯遏制非法移民浪潮,然而只要洪都拉斯尖锐的国内问题得不到根治就不可能真正遏制非法移民浪潮,对埃尔南德斯而言:一方面他无力遏制这股浪潮,另一方面或许他也巴不得这些对自己不满的人士早日离开洪都拉斯。总之美国所感受到的就是非法移民有增无减——据美国国土安全部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7年间洪都拉斯的非法移民有328万人之多。去年10月一支约1600人的洪都拉斯移民队伍曾一度引起两国关系的紧张:特朗普政府为此大举增兵美墨边境线并以此为由要求国会批准50亿美元修建美墨边境墙,由此引发了美国两党内斗和政府停摆。墨西哥还因为控制非法移民不利而遭到了美国的制裁。尽管美国制裁的是墨西哥,但涌入美国的非法移民可并不全都来自于墨西哥,只不过墨西哥作为美国的陆上邻国成为了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的重要中转通道,而在涌入美国的非法移民中洪都拉斯人占了相当的比例,为此特朗普政府曾警告埃尔南德斯政府:如果再不遏制非法移民浪潮,那么墨西哥所遭遇的制裁将会降临到洪都拉斯头上。就在两国关系因非法移民问题横生波折之时美国政府又以“涉嫌向美国贩毒和走私武器”的罪名逮捕了埃尔南德斯的兄弟安东尼奥·埃尔南德斯。此事之后尽管埃尔南德斯在公开场合仍保持着亲美的外交立场,然而他和美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就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美国对埃尔南德斯的态度令他感觉自己有被美国抛弃的危险,恰逢此时洪都拉斯国内爆发了反对他的大规模骚乱,埃尔南德斯政府完全有可能纵容乃至授意这次纵火事件,然后嫁祸给反对派人士——以此告知美国人:在洪都拉斯他们还必须依赖自己这个代理人撑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