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苏联就活不下去?二战期间为何德国一定要以进攻苏联为目标?

静夜史


无论希特勒对于苏联的威胁描述的都多么严重,对德国的生存造成了怎样的威胁,那都是未来的,现实发动侵略的是德国而不是苏联,而且德国也正是因为入侵苏联而使其战略形势急转直下,开始由盛转衰。可以说,进攻苏联是德军战争期间最严重的战略失误,虽然不能说是导致德国失败的根本因素,但是确实极大的加速了德国的失败。既然主动进攻苏联是百分之百的错误,那么不进攻苏联自然就是正确的选择,如果让希特勒重新选择一次的话,他断然不会在1941年贸然进攻苏联,对于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来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亡国之战。



判断德国是否不需要立刻进攻苏联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苏联是否在短期内有进攻德国的想法,如果德国已经确定苏联将在1941年对德国发起进攻的话,那么德国在苏联发起进攻前实施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进攻,破坏掉苏联的进攻计划和战略展开无疑是明智的。但是苏联在1941年并没有任何进攻德国的企图,而且从后来军事专家对苏联的研究来看,苏联军队在1941年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要想具备对德国发起进攻的能力至少在1942年后半年了。所谓网上广泛谣传的苏联针对入侵德国而制定的“大雷雨计划”完全是对事实的曲解,当时德军陆军主力已经在苏德边境开始大规模的集结,鉴于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形势,苏军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先发制人”的进攻计划以破坏德军的战略集结,这一计划进攻的规模非常有限,作战范围只在波兰地区的德军集结地域,根本没有计划入侵德国本土,这个计划本质是一个在执行战略防御框架内的局部进攻计划,和德军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根本不是一回事。


当时德国、日本、意大利已经结成了轴心国同盟,而西欧绝大部分的国家也都成为德国的附庸,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服务,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于苏联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轴心国同盟已经对苏联形成了东西夹击之势,而苏联却没有潜在的盟友可以利用,英国已经被德国严重削弱,本土都面临着严重的入侵威胁,加上无法为苏联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苏联显然不会和英国寻求联盟而激怒德国,美国仍旧坚持“孤立主义”政策,而且两国距离太远,所以苏联当时的外交政策就是尽可能的维持和轴心国的和平,同时在军事上积极准备应付可能的战争威胁。苏军总参谋部设想的战争形势都是最坏的情况,即遭到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其他附庸国的联合入侵,苏联将被迫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激烈的作战,苏军的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都是基于这个框架内制定的,并没有设想过主动对德国发起进攻,至少在1941年6月份之前没有。


从希特勒设想的国际格局来看,德国人民的生存空间只能是向东方寻求,这样和苏联爆发战争也就成为了必然,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希特勒对于苏维埃政权的仇恨也是非常大的,只不过在没有完全解决掉英国之前就贸然和苏联开战确实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只能说希特勒低估了英国的抵抗意志,也低估了苏联的战争能力,希特勒所计划的几个月打败苏联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希特勒认为几个月就可以打败苏联,这样德国就彻底消除了所有的陆上威胁,从而可以集中资源发展海军和空军,和英国展开最后的决战,同时也可以和美国叫板,因为能真正威胁美国的只有海军和空军。资源匮乏的德国不可能在维持一个庞大陆军的同时,再发展一支世界级的空军和海军,这可能是希特勒急于打败苏联的唯一理由了!


战略论


只要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苏联面积太大,一个苏联就像当于欧洲面积的总和,有统一欧洲野心的人,如拿破伦希特勒都欲征服苏联,因为占领除苏联以外的欧洲等于是不完整的统一,所以不管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倾全国之力进攻苏联(俄罗斯),却煞羽而归,导致了统治的垮台。

二是希特勒占领法国国以后,欧洲没被征服的地方只有英国和苏联,攻击英国,希特勒没有能超过大英舰队的强大海军,只能望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兴叹,而不攻苏联就意味着德国几百万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陆军无事可干,希特勒是不会陷入花闲钱养一支无事可干但却异常强大的陆军窘境,而苏联则是希特勒几百万陆军唯一可以有用武之地的地方,所以希特勒必须攻击苏联。

三是意识形态决定了希特勒骨子里便仇恨苏维埃俄国。在希特勒眼里,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败在军事上,却被尤太人在德国背后捅了一刀,导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共产党的创始人马克就是尤太人,而一些尤太人也把共产党当做了尤太人的政党,所以希特勒反尤太人,更反共产主义,他要从欧洲彻底铲除共产主义,所以他必须进攻苏联。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如果德国不在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苏联就会在四星期后的7月20日进行大雷雨计划进攻德国。斯大林知道和德国的和平协议靠不住,斯大林没有想到英法联军的战斗力不行,战斗一个月法国就投降英军跑回了岛上所以才有和芬兰的冬季战争来解决苏联腹背受敌问题,但苏联红军的表现让斯大林大失所望和让德国看清了红军战斗力。斯大林一直盼望着希特勒实行海狮行动计划,在英德进入相持阶段后苏联再进攻欧洲。然而斯大林自己对罗马尼亚的行动让希特勒开始警惕自己的能源安全并开始设计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为了罗马尼亚油田安全在希腊和南斯拉夫作战中强烈感受到了苏联对德国的能源威胁(部署在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轰炸机能让罗马尼亚油田变成火海)下定决心开始停止入侵英国而转向入侵苏联。有意思的是希特勒运气不错,因为道路运输问题只能赶在七月前进攻,这才有了6.22进攻。苏联的大雷雨计划发动对德国的进攻时间是7.20日,这就让德国对苏联提前四星期的进攻行动取得空前成功,因为苏联红军主力是以进攻态势在边境进行部署而重装备还在来前线的火车上(德军在火车站缴获二千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大炮七千多门)在边境战役中红军部队因为没有重装备遭到惨重损失并一直影响到莫斯科保卫战,看过莫斯科保卫战这电影的就能发现里面红军指挥员在失去上级联系后打开保险箱拿出的作战指示都是要部队按照命令进攻德国本土城市而不是防御命令,而这些战前预先放进保险箱的进攻德国本土的指示命令就是大雷雨计划的一部分(进攻命令下达指挥员们打开保险箱就都知道自己要去那)。就是因为希特勒抢先进攻苏联才让德国支持到了45年。


蒙古大夫最精神


德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势力逐渐强大,进行博弈和角逐,这是不可避免的。一战后,德国经济陷入了崩溃和破产的边缘,后来希特勒上台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带领德国逐渐走出了一战的泥潭,而俄国经历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俄,后经历三年内战后,保住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而后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联合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在经历了三次五年计划,在1941年第三次五年计划期间因德国入侵苏联而被迫终止。德国入侵进攻苏联,不仅是德国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野心勃勃所致,更是德国为了彻底消除东面来自苏联共产主义势力的威胁。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下。


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入侵苏联

苏联反击德国

德国在1939年发动闪击战入侵波兰后,开启了征战欧洲乃至世界的启程,1941年6月,德国彻底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带领着仆从国匈牙利、芬兰和罗马尼亚发动入侵苏联的战争,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对苏联发动突袭闪击战。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没有全面进行好战争准备,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先进的闪击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战略胶着,苏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德军打消耗战,双方也是互有胜负。

德国入侵波兰战争形势图

德国入侵波兰

德国统帅部在拿下波兰后决定入侵苏联并且制定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前,任职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的将军曼施坦因最初的战略构想希望暂时不向东入侵波兰,而是让波兰成为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略缓冲区,而后德国入侵波兰,苏联趁火打劫,苏德共同占领瓜分了波兰,德国和苏联势力进一步的接触碰撞,这也为日后苏德战争的爆发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已经侵略拿下周边很多弱国小国,比如先从斯洛伐克开始,捷克、奥地利、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空战)、希腊、南斯拉夫等国。



德国侵略并且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国家地区,德国陆军在欧洲大陆上所向披靡,可是对孤悬海外的英国却是束手无策,由于德国海军比较弱小,无法和英国在海上进行决战,只能够通过空军轰炸英国本土以及德国潜艇部队封锁英国本土,打击英国海上商船贸易,切断英国后勤补给进而逼迫英国投降,但是苏联却在德国西进时悄悄地向西面扩张,对罗马尼亚提出领土要求,要知道德国的现代化飞机、潜艇和火炮以及坦克等都需要大量石油,而德国本土只能够通过煤炭有限地合成石油,而德国石油主要靠罗马尼亚油田和苏联巴库油田石油贸易进口满足其发动战争所需要的石油资源,这时候苏联的向西扩张威胁了德国的利益,尤其是油田这一块,若苏联侵略占领了罗马尼亚,德国不仅要失去唯一的罗马尼亚油田,苏联再断掉给德国的石油供应,那么德国真的就是不战自败了,因此德国暂时放弃了攻取英国,转而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同时德国希特勒也像以前的拿破仑远征俄国一样,希特勒希望彻底击垮苏联,进而一劳永逸地消除掉来自东方俄国的最大威胁。

纳粹德国依赖的罗马尼亚油田在苏联的扩张势力威胁下也使德国不得不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无论是1812年法国拿破仑远征俄国还是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都遭遇了彻底的失败,苏联的国土之大和战略纵深极大,也是法德两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侵略战争也是不得人心的,必然失败的。


向生分析


虽然二战过去了70多年,但是关于二战的争论至今仍未停止,特别是关于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讨论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在希特勒进攻苏联的129年前,拿破仑60万大军就兵败莫斯科,然而希特勒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更加惨重的失败。

于是很多人说如果希特勒不进攻苏联,那么它可能并不会败得这么惨。

事实真的如此吗?希特勒为何要执意进攻苏联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进攻苏联是希特勒向德国民众画下的大饼。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但暴动很快被镇压,希特勒被捕入狱。在狱中,希特勒写下了《我的奋斗》。这是希特勒法西斯路线的总结,也是纳粹德国向外扩张的纲领。

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直言不讳的指出。日耳曼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应该用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而在日耳曼民族的东方,分布着劣等民族斯拉夫。日耳曼民族的使命就是要消灭斯拉夫人,占据他们的土地。

这种言论在今天看来十分极端,但是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德国经历了一战的战败后,被凡尔赛体系牢牢制约着,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而好不容易出现了经济复苏,又遭遇了1929年全球金融风暴,德国的失业人口一度高达800万人,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改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及纳粹党似乎成为德国民众的希望。

希特勒以其天才的演说能力逐渐聚合了一大批死心塌地的纳粹分子。他们游走于德国各地,兜售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论,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分子终于占领德国。

上台后的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其中包括修建大型工程,以工代赈,扩充军备等,使德国的失业率迅速下降。

希特勒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来自于大资本家的借款。不过以工代赈,修建大型工程等在短期内并不能取得收益,这意味着希特勒不可能迅速还上资本家的借款,也不可能实现对德国民众的高福利承诺,所以希特勒需要找到一种更快的资本回笼方式,这就是向外掠夺。

在短短数年内,德国的军备得到迅速扩张。而要支持德国向外扩张,就必须要有稳定而充足的资源保障,而满足德国战争需求的只有苏联。

2、进攻苏联是希特勒递给英法等国的投名状

纳粹德国能够迅速崛起,和西方国家的默许有直接关系。

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世界史上的划时代事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苏联的诞生,使资本主义世界异常恐慌。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围堵苏联,虽然他们武装干涉十月革命的行动宣告失败,但是他们的围堵却始终没有停止。

但是这一切在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金融风暴之后被打破了。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空前打击,但是此时的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带领下却欣欣向荣,正在快速实现工业化。

工业化是苏联崛起的重要基础,在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经济危机重创的情况下,苏联开始加紧了向外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步伐。

在欧洲遭受赤化的威胁,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转失灵的情况下,西方大资本家开始默许和纵容德国法西斯的崛起。

西方世界的想法是默许和纵容德国崛起,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促使德国和苏联开战,最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坐收渔翁之利。

为了实现苏德开战,西方国家例如英法等国不惜采用绥靖政策,通过牺牲东欧盟国的利益将纳粹的祸水引向东方。

对这一点希特勒心知肚明,因此纳粹德国想要崛起就必须要以共产主义为主要敌人,这是获取西方默许和支持的重要途径,因此在1936年,德日意三国缔结《反共产主义协定》。

3、进攻苏联是希特勒保卫德国的防患于未然

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崛起,苏联并未坐以待毙,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多次向西方释放和解信号,希望通过与英法等国的结盟,遏制德国法西斯的膨胀。

但是斯大林的善意遭到了英法等国的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加紧推行绥靖政策,这使得苏联心灰意冷,不得不采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国土安全。

因为此时的德国正在努力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苏德两国一拍即合,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

至少在表面上,苏德成为盟友,苏联得到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但是这对于苏联而言远远不够,在《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签订前,苏联已经在国土西部构筑了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沿岸的“斯大林防线”。而在苏德瓜分波兰后,苏联又在波兰的故土上修建了新的国土防御工事,即“巴普洛夫防线”。

虽然增加了纵深,但斯大林仍然不放心。横扫西欧使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东欧和苏联,因此苏联必须不断的向西推进。

于是在1939年11月,苏联向芬兰开战,以惨重代价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开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1940年6月,苏联抢占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

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希特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如果德国不向苏联开战,那么接下来苏联就会主动进攻德国。为避免更加被动的局面,希特勒选择先下手为强。



菩萨我想对你说


第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地域霸权。

第二,希特勒是理想主义者,视苏联为死敌,意识形态。

第三,没想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