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厉史小白王小虎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我认为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是西汉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敌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敌4万余人。同年秋,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使得浑邪王率4万余众归汉。四年夏,率5万骑越过大漠,击败匈奴左贤王部后又乘胜追击,深入腹地2000余里,歼敌7万余人。可谓战功赫赫,后升任为大司马,与舅舅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勇猛果敢,不拘古法,深得武帝信任。

然而,这位军事天才,却在24岁时就英年早逝了,褚少孙在侯者年表中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的,但没说病因。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霍去病葬礼、墓地,还解释了谥号。关于霍去病死因司马迁却讳莫如深没🈶说。

后世对霍去病的死因最大的推测是病死,但对于征战沙场的青年将军莫名其妙的病死,这个结论难以服众。如果是病死,太史公完全可以描述出来,为什么他要三缄其口?依当时的背景分析,我认🈶以下可能:

1.汉武帝秘令自己的人干掉了霍去病,目的是阻止卫、霍联盟。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确实存在。汉武帝是霸道的帝王,为排除外戚干政,一生 做过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思,后来连卫子夫皇后、钩弋夫人与太子刘琚都没有放过。为了江山稳固,武帝是什么手段都能使用的 人。但当时要备战匈奴,霍去病是首当其冲的主将人选。纵使武帝起了杀心,也要选择适当的时候。他有文治武功,懂得大敌当前,滥杀无益。所以,🈶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2.以平阳公主为核心成员的卫氏集团想方设法灭了他。

霍去病虽然是卫氏集团的分支,但是他的崛起的过程中以及崛起后,卫氏家族从中没有获得丝毫利益。反而既得利益受损,他一战而冠后,卫青在帝国再也不能一枝独秀地存在。

而卫青是整个卫氏家族的代表,卫氏集团还掌控着太子刘琚。根据武帝的执政风格,他根本不会让一方外戚势力日益坐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找个中坚人物来牵制卫氏集团,当时,能与之相抗衡的人就是霍去病。

所以,当霍去病威胁到卫青地位的时候,平阳公主运筹帷幄,干掉了他。平阳公主身为卫青夫人,又是武帝的姐姐,卫青的姐姐又是皇后,做点出格的事,想来弟弟是会忽略的。

长袖善舞的平阳公主,通过纵横捭阖的计谋,让武帝赐死了他,毕竟霍去病杀害李敢时,武帝也看出这家伙缺少使命感。

这里要提一件事,即霍去病死后,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被免去了侯爵。是否,平阳添盐加醋后,霍 去病已引起了武帝的严重不满。平阳再让卫伉矫诏赐死了他?可能性不是没有,卫伉此时不过十几岁,在平阳的蛊惑下,犯错后容易取得大人的原谅。就当时的情景分析,霍去病死后 受益最大者就是卫氏集团。

年少有为的霍去病死了,对帝国是一种损失。而以严谨著称的太史公却在史记中暗淡了他生前许多丰功伟绩,这让后人生出好多疑惑。想当年,他在封狼居胥时,是何等的威武与洒脱啊,但,他的生命如流星划过天际,来去匆匆。令人吹嘘不已。


希望星晨58298869


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究竟怎么死的这个问题,连史官司马迁在史书上都没有说,所以我们也就只能靠猜了。

先说霍去病是不是得病死的

第一种猜测:自身身体底子不好。霍去病的名字带“去病”二字,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是不是打娘胎里出来就身体不好。

第二种猜测:没有长寿基因。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四十几岁去世,不算长寿。所以猜测霍去病的家族没有长寿基因。

第三种猜测:连续高密度高强度作战。霍去病在短短5年以内出征6次,作战手段也是高强度高机动的,严重损害身体,且所处年代恰逢大规模主动出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时期。“长驱六举电击雷霆”,班固曾这样形容霍去病,可见其“工作强度”,简直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霍去病在自身身体底子并不是很突出的前提下,长期高强度作战,归类于“过劳死”也不是无稽之谈的。

再说霍去病是不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少年得志,不会左右逢源,树敌众多。

不利因素一: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飞将军李广战死之后,由其子李敢继承爵位。李敢有次打了卫青,霍去病为舅舅报仇,射杀了李敢。

不利因素二:群众基础差。霍去病由于少年得志,小小年纪就身居高职,没来得及从基层锻炼就直接高高在上,不知下层疾苦。霍去病出征时,汉武帝为他备车几十辆专门运输他的饮食,回来的时候把没吃完的精米和肉全部扔了,而此时他的士兵有的还饿着肚子。群众基础不好。

不利因素三:“请立三王”自取灭亡。霍去病多次领衔上疏,请立三王(刘闳、刘旦、刘胥),这也算是变相的“逼宫”吧。在霍去病已经完成了该完成的重要战斗之后,匈奴已不再构成威胁,此时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所以,说霍去病是被人害死的,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总而言之吧,两种说法都成立。但本人更倾向于霍去病是被人害死的这个言论。因为如果是病死的,那么史书对病因、病情、医治过程、医治结果一字未提,但却对霍去病的葬礼进行了详细描述,提醒大家霍去病是正常死亡,事出反常必有妖。大家说呢?


石间捡史


霍去病真正的死因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司马迁和霍去病同属一个时代,我们只能从史记里窥探一二,

据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性格内向,但果敢有气魄,少年时就待在皇帝身边侍候,塞外打仗时,士兵们缺粮,有的饿的站不起来了,而骠骑将军还在画场地玩踢球,打仗回去粮食大部分都烂掉了,不知体恤士卒,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能说是富贵惯了,第一死因可能就是被军中对他不满者,投毒加害。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霍去病的死因只字不提,霍去病专横粗暴,心胸狭窄,这也可能是汉武帝先除掉他的原因,免得以后成为心腹大患,这样一来,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史记不敢记载霍去病死因的解释,司马迁迫于汉武帝的压力不得不匆匆带过,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霍去病劳累过度,引发的猝死,总之这都是我们后人的猜测而已,我觉得第二种还是比较靠谱,说的不好勿喷,各抒己见



纵横中华五千年


这件事并没有在史书上写明,本来不应过多发表意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霍去病去世时正值司马迁出任太史令时,两个人应当是认识的。从霍去病的史料记载中确实是语焉不详,这就让人怀疑,可能是司马迁对于当时的一些事情要隐晦,所以不详加记述。在此笔者仅仅姑妄言之,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霍去病可能既不是病死的也不是被人害死的,而是发生了兵变,可能死于乱军之中。司马迁对于武帝当朝的人的记述一般都是要突出其特质,比如写霍去病的时候就是与卫青合传,主要写他们带兵有方,战功赫赫。可是如果霍去病死于一场兵变,那么又怎么说明他善于带兵作战呢?司马迁的考语赞文都不好写,所以只能模糊处理。但是从司马迁的记述当中也有蛛丝马迹可寻。

霍去病的赞语非常短暂:“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嫖姚继踵,再静边方。”这两句看似不着边际,核心就是一句话,霍去病是承接了卫青,征战有功,为将有道。在霍去病死之前最后的一段记述如下: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总结起来,就是霍去病非常自负任性,爱国忘家。但是,在军队中并不体恤士卒,仗着皇帝的宠爱任性妄为。得到了天子赏赐的酒食也不分给士卒,士卒饿着肚子,他还有心思踢球。这也许就是隐晦的暗示了霍去病在军中并不得人心。这句话没有交代时间地点,说明这是一种评价判断,是常态化之下的人物性格,这类事情在霍去病的军中也是时常发生的。自古有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当兵吃粮是最基础的保障,而古往今来的大多数兵变都是因为粮草不继导致的。试想如果官兵没有粮食吃,饿着肚子,而主帅却有大批的肉食宁可坏掉也不分发,还在一旁踢球取乐,士兵焉能不恨。这也许就是在暗示,霍去病是因为虐待士卒,军中粮草不继引发的兵变而死的。


经典守望者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堪称中国历史上一颗最耀眼的将星。他十八岁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功被封为冠军侯;二十岁便成为骠骑将军,独立领兵征讨匈奴。在短暂的一生中,六次出击匈奴,共斩获敌兵十一万多人。特别是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率军驱逐匈奴数千里,从此“漠南无王庭”。可以说,霍去病对减少匈奴侵扰、维护西北稳定、开拓边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正处人生巅峰的霍去病,却突然去世了,时年仅二十四。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将星,如同流星一般,消失在人们的眼前,令人惋惜不已。那么,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呢?

霍去病极有可能是死于某种为当时医学所不知道的致命遗传病。为何如此说呢?有两个证据:

其一、从霍去病这个名字上看,去病二字说明霍去病出生时可能经常生病,故而,他的父母给他起名为去病,希望他能少生病。

其二、霍去病死后,留下一个儿子,名叫霍嬗。霍去病去世时,霍嬗年令小,汉武帝十分喜爱他,希望长大后任命他为将军。但据史料记载,在元封元年,汉武帝带霍嬗去蓬莱迎仙,结果神仙没能迎来,霍嬗却在一夜之间突然死去。霍嬗死时,距霍去病去世仅有六年。

霍去病和霍嬗父子的突然死亡,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他们极有可能死于某种致命的家族遗传病。而这种致命的家族遗传病,是当时医学所无法认知的,故而在史料中只能记载病死,却无法确切记载死于何种疾病。


胖小喵日记


漠北之战,卫青在知匈奴大单于以逸待劳等待会战后,革李广前将军职务,令其与审食其出右路合围单于。李广失期,卫青与其亲戚前将军公孙贺直接与匈奴开战,匈奴大单于逃,汉军惨不如败。卫青置醪酒于帅帐犒广,其叙。翌日,长史敕广上陈,其不语,遂责校尉。广不忍校尉受责,长叹自刎!士涕民哀,扶柩相送!

大军远征,力求速战速决,卫青支广出右路走远路包抄,欠妥;广未至,与匈奴大单于战,惨不如败,无脑;战损相当,敌酋逃跑,无功有责,找广背锅;广死,卫青有责。

广有三子,长子当户,次子椒,三子敢。当户与椒早亡于广,当户有一遗腹子,曰陵。广生时将兵4000,与博望侯所将10000兵出右路,前后左右搜索前进,给卫青吸引匈奴兵力。广军与40000匈奴相遇,无惧。令子李敢出战,敢带数十人直入敌阵,分兵左右而出,回曰“胡虏易而!”,士气大振。战一日,杀敌4000自损殆尽,张骞至,带残部脱。

漠北之战,敢从骠骑将军出击匈奴,战左贤王主力。敢夺左贤王旗鼓,斩首虏颇多,封关内侯,代广为郎中令。

以上说明李敢勇不可当,深受汉武帝器重,不满20子代父职,位居九卿,管理天子门生,卫戍京师,保护天子安全。

战后班师至京城,闻卫青苛责于广,击伤卫青。青愧,匿事。

半年后甘泉狩猎,霍去病暗杀李敢于天子面前。龙颜大怒,对霍拳打脚踢;怕东窗事发,霍去病被诛,言关内侯死于鹿角之下,并责其驻守朔方,以求自保。

居岁余,去病卒。

霍去病到底怎么死的?众说纷纭,但极有可能是被李氏家族或李广、李敢的知己暗杀!


少卿观史


大司马骠骑将军的官名可以说是非常的威风了,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有了这样的官职,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传奇,可是一代将星却为何突然陨落了呢?霍去病早逝的真实死因是否有阴谋?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他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然而,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划上了生命的句号。仿佛一颗流星一般,划过夜空,耀眼夺目,但却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千百年来使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霍去病病死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么病,没有记载。褚少孙的话出自霍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孙也没必要说谎,所以基本上可信的。

这也就是说,官方说法是病死。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病死之说很难令人信服,何况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主因?病死之说到底是不是托词?司马迁也没有确定霍去病的真实死因,但是他也无力追究真相,这段历史竟然就这样成了空缺。


黄仔说史


历史上关于霍去病的死因,没有任何记载,只知道他二十四岁的时候英年早逝,但是在《史记》中对于他的葬礼却记载的得非常清楚,这也让不少的人对于霍去病的死因非常的好奇,但是至今所有的结论,都是大家猜测出来的。

霍去病是汉代最有名的大将军、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军事人才,不过霍去病的身世说起来颇有些传奇,他的外祖母卫媪是个女奴,所以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也是个女奴,卫少儿与一个霍姓小吏私通生下霍去病。

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霍家也觉得卫少儿身份低微因此不承认这个孩子,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但是霍去病的另外一个身份却让大家敬佩,他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卫子夫的外甥。

虽然霍去病的身份是私生子,但是姨妈卫子夫却得到汉武帝刘彻的宠爱入住未央宫,舅舅卫青也因为屡立军功被封为大将军,后来还娶了从前的女主人平阳公主为妻,于是霍去病的私生子身份不再被人提起,反而成为了贵族少年。

霍去病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超高的军事才能,于是汉武帝让他参与和匈奴战争的准备工作,跟随舅舅卫青一起攻打匈奴,年纪轻轻的霍去病声名远扬,之后还被封为了骠骑将军,霍去病自己带兵出征河西地区大获全胜,成为了鼎鼎有名的少年将军。

之后的霍去病在带兵打仗上屡战屡胜,甚至被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与他的舅舅卫青齐名,同为汉朝的大司马,共同掌管全国的兵马,这个时候的霍去病变的非常威风,可是少年得志的他,却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英年早逝,就连死因也不得而知。


历史名将录


霍去病是真正的少年英才,如同满天繁星中光芒最亮的那一颗,别说汉朝,就是整个古代史上也没有比他更耀眼的少年将军!

17岁时,霍去病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汉武帝大喜,以其勇冠三军之势,封之为“冠军侯”;

19岁时,霍去病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这是亘古未有之功,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匈奴对西域失去控制,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首匈奴悲歌描述的就是河西之战的结果。

21岁时,霍去病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歼敌7万多,俘虏了80多名匈奴贵族。

追杀匈奴残军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直逼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此战的结果是“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23岁时,将星殒落。

霍去病仿佛为征战而生,就像是上天赐予汉朝的战神,所以英年早逝就让人分外可惜、遗憾,如果他能活得久一点,不知道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

因为他死得突然,此前也没有什么预兆,后世对他的死因有多种解读,一种是病死,依据是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上书时提到过“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另一种是阴谋论了,认为霍去病是被害死的,主谋便是汉武帝。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霍去病不可能是汉武帝害死的,原因如下:

1、军事方面

霍去病去世前,匈奴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决心派霍去病再去打一波,备战的过程中他忽然去世了,汉武帝只得打消念头。

《史记匈奴列传》对此的记载是:“会骠骑将军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意思是霍去病去世后,汉朝很长时间没有和匈奴作战。

匈奴虽被打退了许多次,但始终未被灭绝。“飞鸟未尽,良弓还不能藏”,汉武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自折大将,他还指望霍去病再去帮他打仗呢。

2、政治方面

众所周知,霍去病属于卫家这一个外戚团体。

但汉武帝虽然不希望看到外戚专权的局面,霍去病毕竟太小了,打仗是很厉害,在朝中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现在就铲除他为时过早了,至少也该等到他四十多岁羽翼已成的时候再动手。

就算真想铲除外戚,杀卫青比杀霍去病对卫氏集团的打击更大。霍去病只是皇后的外甥,卫青却是卫子夫的弟弟,血缘更近。

3、感情方面

汉武帝是个冷酷无情的帝王,但再怎么冷酷他始终还是个人,是人就会有感情。

霍去病几乎是他看着长大的,又为自己立下这么大功劳,汉武帝看他如同自家子侄,如果是迫于无奈也就算了,好端端的怎么下得了手?

可以说霍去病突然亡故之后,感到难过的除了家人就是汉武帝,既是痛失大将,也是痛失子侄。

【结语】

综上所述,霍去病不是汉武帝杀的。那会不会是别人杀的呢?也不太可能。当时卫家势大,耳目众多,如果有蛛丝马迹肯定会被发现,必然会为他报仇,汉武帝也不会放过凶手。

他们都没有反应,只能说明霍去病不是被人所害,而是自然病故。也许是早年的征战损伤了他的身体,导致突发急病吧。

总之,霍去病如同汉朝的一颗流星,耀眼而短暂。冠军侯之名,千古流传。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一代战神霍去病,年少成名,为汉朝开拓疆土,立下了不世之功,但24岁离奇死亡,史书记载只用了一个字--卒,反而对霍去病的葬礼描述的非常清晰。

这显然不太像司马迁严谨的风格,那么为什么他不写明霍去病的死因呢?很显然霍去病的死因被隐瞒了。

历史总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如今几千年过去了,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我们谁也无法得知,但却可以依据史书去进行大胆推测。

一说霍去病是病死的,但身为一个身先士卒的将领,身体不应该那么羸弱,而且就算是患病也应该有一个过程,不可能突然就得病,突然就死了吧,这一点显然站不住脚。

另一种说法是劳累猝死,霍去病20出头就立下了人家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功绩,不仅仅荡平了河西走廊,更是封狼居胥,打得匈奴闻风丧胆。

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连年的征战很有可能耗费了霍去病过多的精力,最终导致猝死,这种说法也是说得通的。

此外,当时卫氏一门权势滔天,一门五侯不说,卫青还是大将军,还有一个皇后卫子夫,作为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自然懂得制衡的道理。

于是,漠北大战之后,汉武帝就有意提拔霍去病,用以制衡卫家的权力。那么霍去病死后,谁会得利,自然是卫家。

虽然卫青身为舅舅不会对霍去病出手,但不排除卫家的人出于利益考虑会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且霍去病的死因不是刺杀,更不是毒杀,很有可能是自杀。

为什么会这样说?以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程度,如果霍去病是死于他人的刺杀或者毒杀,那么势必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但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并没有迁怒他人,反而还隐藏了霍去病的死因,那么也只有自杀说得过去了。

霍去病不争名、不夺利,唯独极重亲情,为了舅舅卫青,他甚至可以当着汉武帝的面当场射杀李广的儿子,那么如果在有心之人的游说下,通过牺牲自己来保全卫式集团的利益,他会不会这么做呢?我想是会的。

不管怎么讲,霍去病死因成迷,真相究竟如何,谁也说不清楚,后人也只得大胆猜测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