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李靖、薛仁贵,为何清朝一个名将也没有?

用户64670351008


清朝制度僵化缺乏活力,人才能用但是不能尽用,总要找人牵制,不像开国的时候敢用人敢放权,基层官员腐败缺土地兼并严重,朝廷没威信,老百姓和士兵吃不饱饭容易投敌,历朝灭亡不外乎这两点。


小左左大伟伟


是不是对清朝有所误解哟,清朝要是没有什么名将,不可能能统治300余年

后金即清朝击败明朝之前,名将当属多尔衮,多尔衮是大清军事统帅,摄政王,1629年随从皇太紧攻明,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初露头角;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声名大噪;1638年破墙子岭而入,巨鹿击败明帅卢象升,而后兵分两路,攻打山东、山西,多尔衮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败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五万七千多,还活捉明朝一亲王、一郡王,杀五郡王等,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清朝康雍乾盛世,康熙北敌俄罗斯于雅克萨,确定了中国的北疆。南方灭三藩和郑氏,确定了中国的南疆。西边打败了噶尔丹,确定了西边的疆土。清朝版图大半是康熙时期打下来的。

清末时期,中兴四大臣,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能称得上名将者,唯我左公与曾国藩二人,二人之中最服左公

左宗棠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1867到1873年,平定捻回,推动西北茶政改革,镇压局部动乱;1876年,左帅于肃州祭旗,八月克服北疆;1877年到1878年一年半时间,先后攻破10余城,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在平定新疆的战役中,左帅抬棺临敌,表示收复伊犁血战到底的决心,极大的振奋军心,最终挫败沙俄的阴谋,平复新疆。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随后奏请清政府于新疆建省。

借用曾国藩的一句话: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简族


这是提问者“大汉族主义思想”在作怪,对于这类思想者我不禁要问问,按照你这种“大汉族主义者”的观点,唐朝算得上有名将吗?唐朝“中华民族”典型代表朝代。

清朝名将咱们别的不说,左宗棠怎么也算名将吧。莫非提问者也认为林则徐、左宗棠等人也是汉奸?不配做名将?一位夺回新疆、平定陕甘、保卫闽台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保卫疆土的名将,就因为他是清朝的将领就不算名将了?

(1)清朝名将被“清宫戏”害了

现在影视剧“清宫戏”比较多,全是后宫尔虞我诈,虽然,这是影视剧自身特点,毕竟现在电视剧、影视剧男男女女、谈情说爱非常受欢迎,特别是电视剧,现在主体受众是家庭妇女。为啥其他朝代搞不过清代?这个主要是之前的细说太有影响力了,而且时代又近,普通老百姓又没什么大要求,就需要“享受”。所以,细说、清宫戏驰骋电视屏幕。

由此,人们越来越知道清朝的皇帝和皇帝的妃子,一些大臣除了跟皇妃搞婚外情的能被人记得,有几个大臣能被知道。

(2)清朝名将简述

使得中国统一的施琅、清朝建立第一功臣多尔衮、康雍乾时期名将岳忠琪、康雍名将年羹尧、乾隆时期的阿桂、咸同光年间的左宗棠,这些都是地位高到独掌一个战役甚至战略方向的元帅级别的名将。当然,清朝也有不少笨名将,例如除了会花钱、会赚钱外的李鸿章。

除了元帅级别的名将,还有诸如大将级别名将,例如刘锦棠、刘永福、冯子材、左宝贵、宋庆、鲍超、富明阿(袁崇焕后人)等。

(3)反清朝时期的名将

同样,清朝也有不少农民起义,像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完美”的军事将领,其军事天才只有左宗棠能与之抗衡,曾国藩被石达开杀得几次哭嚷着自杀。后期石达开甚至向走回传统的“农民起义”丢掉“拜上帝教”色彩,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富有人性、最有军事才华和战略眼光的人之一。

除了石达开外,“捻军”的张宗禹、白莲教起义的王聪儿等也都有些军事才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没有清朝,新疆这个已经从“安史之乱”后就丢失的领土还能回来吗?包括两大活佛体系、金瓶掣签等制度被构建的西藏,是在清朝才被实实在在进入中国领土。除此之外,中国广大边疆地区的领土都是在清朝获得巩固的。因此,现在罔顾历史史实,否定元清统治的合法性,忽视它们的历史贡献的人,要么别有用心要么受人之命,实属祸害。


坐古谈今


卫青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李靖薛仁贵是大唐名将,他们都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流芳百世,确实相对应的是清朝确实没有卫青霍去病这样名将,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清朝在打周边游牧民族政权比较容易,基本是一边倒,战争没有那么跌宕起伏而汉唐打的比较费劲,卫青霍去病最终只要算是重创匈奴,而清军打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基本上是一边倒。

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就对蒙古西北等地用兵,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也几乎打了六十年仗,那时清朝国力正是鼎盛时期,也可以称得上是兵精粮足,而且康熙本身也是马上皇帝,经常御驾亲征,所以康熙时期清军基本无对手,当时就连沙俄都打不过清军,从康熙到乾隆,当时清军基本把周边全部打服,当时清军也出现很多名将,比如福全岳钟琪年羹尧雍正的十四弟等等吧这些人也都立下大功,但是要说和卫青霍去病他们比好像名气差了很多,这主要是因为仗打的太顺了,就是赢得太容易了,反到让人遗忘了。

到了鸦片战争后,清军对外战争基本全败,可清朝的四大中兴大臣也不是泛泛之辈,还有僧格林沁也算是猛将,只不过是他们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所以也就不能算名将了。

最后多说句,康熙皇帝几次御驾亲征葛尔丹,而且还反击沙俄收复台湾,这些军事布署都是康熙定的,所以康熙皇帝应该和李世民一样,应该算是军事家吧。


天宇的文史情怀


  提起中国古代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白起、韩信、李靖、岳飞等无双神将,而项羽、霍去病、关羽、徐达等人也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是名将辈出,而这些名将也是国家的基石。统治了中国260年的清朝,堪称极其稳定的一个朝代,如多尔衮、多铎、吴三桂、年羹尧、福康安、曾国藩等人都算够分量的名将,但当人们提及古代名将时,很少有人会想起他们,给人一种清朝无名将的错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历代武庙的祭祀及宣传

  从唐代开始,历朝都有修葺祭祀武庙的传统,而前代的著名将领们虽然总有在武庙的进进出出,但他们的光辉形象已经通过这种方式深入人心了,而时间越久远,人们对这些古代名将们就越崇拜。因此,清代的这些武将们还缺乏时光的累积。

  第二、后继大统一王朝对前代历史的认真修订

  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有明显的的周期性,而新建的王朝肯定要尽力的避免和修正前代的错误,因此总会对修订前代的史书极为重视,而每当一个王朝覆灭后,经过若干年的割据,总会有新的统一王朝出现,而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前代史书的修订提供了保障。清朝灭亡后,国民政府虽然也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但处于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社会环境依然不稳,而社会性质的剧变也使参与修订清朝史书的文人们立场模糊。因此,《清史稿》也是历代官方史书中客观性、认可度都较差的一部史书。这对宣传清朝的名将们自然是没有好处的

  第三、明清小说盛行下,对英雄人物的渲染

  史书毕竟是寻常百姓较难理解的书籍,相比之下,演义小说的流传度显然更广。而明清时,中国传统小说达到了巅峰。前朝的英雄人物们,也自然成为了最好的素材,无论小说家是想借古讽今,还是单纯文学创作,这些古代名将们都是最好的描写对象。而以小说为基础,结合各种民间表演形式,名将们的事迹流传的也就更为广泛了。到了近代,西方文学流入中国,传统小说不再是百姓们的唯一选择,而清代的名将们也就失去了被文学渲染的好时机了。

  第四、越久远就越神秘的崇拜心理

  越是久远的时代,史料保存的就越不完整,但事实的结果却往往可以流传下来,因此,人们有更多的空间去依结果去脑补过程,而这样就使年代越久远的名将,事迹就越神奇,而百姓们也就越崇拜了。

  

  第五、清朝将领对外作战的战绩不堪忍睹

  无论战国、秦汉、魏晋还是唐宋,历朝历代的名将们往往都是在对抗外族侵略,或是国家统一战争中有杰出表现而被世间所称颂。比如白起、王翦等战国四将军,他们虽然是在为割据的诸侯而战,但都肩负着各自国家人民的利益,也对中国的大一统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如卫青、霍去病他们被人们称颂;是因为他们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有杰出表现;谢玄、岳飞等都是对抗外族守卫国家的武神;李靖、徐达等则是国家一统的功臣;而如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更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这些人不但是被朝廷、被官方所认可的,更是为民间百姓所敬仰的。

  反观清朝武将们,多尔衮、多铎有功绩却也有更为人不齿的杀戮;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则是降而复叛,朝秦暮楚;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等人的战绩则基本都属于平定局部的叛乱;晚清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虽然在平叛中的功绩极大,但又在对抗外敌入侵中表现拙劣。统一之战中滥杀百姓,守卫国土时又难有有力的表现,如此又如何能和古时的名将们相比呢?

  综合上述这些原因,也难怪清朝给人们“没有名将”的感觉了。


孙博士侃历史



名将是什么?如卫青、去病深入沙漠攻袭匈奴,使匈奴闻卫霍则色变;如李靖追亡东突厥,逐北吐谷浑;如薛仁贵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丽。

自古以来,谁也没有真正地定义过名将,可是我们都知道卫、霍、李、薛是名将。所谓名将,“名声、功绩、德性”,同时具备这三者的将领便可称名将。

在拟定名将的基本评定标准以后,我们再看看,难道清朝真如题主所言,一个名将也没有吗?当然不是,只要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清朝,清朝当然也是有名将的,被乾隆写入《贰臣传》的那几位自然谈不上什么名声和德性,可是在满清即将崩塌时却产生了一个半名将。


一个名将:左宗棠。

左宗棠屡试不第后钻研兵法和地理,曾自比为“诸葛亮”,晚清名臣林则徐赞左宗棠为“绝世奇才”,胡林翼亦称左宗棠是“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左宗棠的“狂”是很有资本的。左宗棠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凭借战功官至闽浙总督。随后西北回民暴乱,史称“同治回乱”,左宗棠又被清政府派往陕西平定回乱。沙俄看着清政府疲于应付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回乱,趁机侵占伊犁,同时怂恿浩罕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左宗棠领兵先败阿古柏,然后又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随后奏请清政府于新疆建省。

清史稿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左宗棠兼有名声、功绩与德性,左宗棠于清政府的贡献极著,于中国的贡献更甚。

左宗棠左公,可当名将!


半个名将:曾国藩。

曾国藩可谓是挽清廷于即将倾塌之际,时洪秀全起兵事于广西,领导太平天国席卷中国半壁,危及满清政府的统治。曾国藩招募青壮组建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曾经因为兵败愤然投水自尽,被部将救起后找到自己的军队的弊端,并言兵贵精不贵多。曾国藩还有个故事: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期间,常吃败仗,曾国藩颇为气馁,在给满清政府的奏疏中言自己屡战屡败,后改为屡败屡战,气势瞬间高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稳定国内局势,为满清政府续命近五十年。

清史稿对曾国藩的评价极高,称曾国藩是“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但是,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攻破南京城后,对南京百姓展开屠杀,甚至放火烧了南京城,这是有失德性,曾国藩也因此被人称作曾剃头。我觉得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更贴切:“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曾国藩曾剃头,勉强可算半名将。

诸如冯子材、曾国荃、邓世昌诸人则稍逊之,冯子材老将军以古稀年尚能取得中法战争之间的镇南关大捷亦当称道。


宁糊涂


有啊,怎么没有?

我平西王吴三桂,难道不是名将?没有名将,是怎么把崇祯干翻的?

好吧,汉人就是喜欢汉人将军…那我就说我大清的汉人名将。

你看,平西王吴三桂,战功赫赫,崇祯朝武科举人,早在辽东就是虎将一名。归顺我大清以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山海关大破闯军,杀的李闯片甲不留,一路而溃。后镇守云南,更是杀入缅甸,迫杀永历皇帝,如此贪天之功莫非不能居名将也?

还有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孙可望,李永芳,马光远,刘良佐,难道都是无名氏?非也,我大清文成武德,尧舜禹汤,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等等,你跟我说不能御外侮?我有老将冯子材!镇南关打得法国茹费里内阁下台!



更有猛将邓世昌,铁甲舰追撞吉野!



还有新军大将袁世凯、黎元洪、萨镇冰、曹锟、蔡锷、冯国璋、段祺瑞…什么?我大清就是因为他们亡了?



呜呜,看来只有张勋才是忠臣啊…


王司徒军武百科


看了很多回答,有一点觉得很不舒服,有些朋友喜欢在答题是给题主戴帽子,大汉族主义什么的,其实不应如此,不妨先切题。实在不同意的可以不答。

先分析题目中提到的四人。

卫青奇袭龙城,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薛仁贵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

可以看出,这四人的共同特点是开疆辟土,胜率很高,而且闻名千古,所以称得上千古名将。

那么清朝又有哪些人可与之相提并论呢?

康熙,平定准噶尔,他发挥的是制定战略作用,只能算名帝。

年羹尧,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打仗是不错,但打的是内战,没有开疆辟土之功。算名将,但不能算千古名将。


岳钟琪,屡平边地叛变,奇袭罗卜藏丹津,以少胜多,收复青海,主持平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胜率不错,但也和年羹尧一样,只能算名将。

冯子材,大败法军于镇南关,取得镇南关大捷,并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对外打仗很厉害,但规模不算太大。可算名将。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组织湘军攻灭太平天国。但他主要负责战略,具体打仗不算很厉害。只能算名臣。

说了这么多,似乎清朝没有千古名将了,其实不然,还有,左宗棠。

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中法战争督战福州。和卫霍李薛一样,战争规模大,胜率高,开疆辟土(新疆当时已丢了),民族英雄。

综合这些表现,左宗棠应可算千古名将。

但为什么左宗棠并没有在史书上大写特写呢?

或许,或许,就这样吧。

(今日台风停学停工,在家读史,也是快事,请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


六甲番人


我们抛开民族之见,不管满族,汉族,都有不少人算得上名将。

远的,多尔衮,豪哥这不是名将吗?岳钟琪,年羹尧,这不是名将吗?左宗棠,刘铭传,冯子材,曾国荃这不是名将吗?

这些人在历史上打仗都是很有名的。

也许他们的传颂度不如卫青霍去病李靖郭子仪。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都是善于打仗的名将。

如果只盯着历史上那些名气超级大的人,是不是历史上的明君只有汉文帝唐太宗啊?是不是历史上的大文学家只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是不是史学家只有司马迁司马光啊?

说到底,还是因为你对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

有时间你可以读读历代的文人笔记野史。这时候你会发现,由于古人对历史比我们熟悉的多,所以他们对历朝历代的名人名臣如数家珍。

就说文学这一块吧,只从我们从课本里的了解来说,唐朝的大诗人也就那几十个。但是,如果你去读读钱钟书的《谈艺录》,甚至历代文人的笔记,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唐宋大诗人,他们的名声在古代很响。

多读点书,对历史多一点了解,你不会认为清代没有名将了。


西堤君


  谁说清朝没有名将,且简单介绍几位。

  多尔衮:(1612年-1650年)大清摄政王,奴尔哈赤的第14子。身经百战,统领八旗兵多次击败明朝军队。招降蒙古国大汗,缴获蒙古国传国玉玺。

  1636年,多尔衮挥师北京,击败明朝名将卢象升。继而攻破济南,所战20次,每战皆捷。克城40座,掠夺人口25万。参加松锦之战,两次围攻锦州。在松山决战中,大败明军洪承畴等8总兵13万,并生擒明朝统帅洪承畴,迫使祖大寿投降。诱降吴三桂,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10万大军,占领北京。后来继续追击剿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大西政权。他是扶持顺治入京称帝的的主要力量支持者。多尔衮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功无不克。可惜天不怜人,英年早逝。年仅39岁死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美乡人。崇祯四年,任陕西三边总督,于陇东晋西追剿义军。七年,授兵部尚书,总督关外五省军务。十一年,率部于潼关南源大破义军,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洪承畴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十二年,洪承畴又授蓟辽总督,成为明末重臣。崇祯十三年,清兵包围锦州,边关告急。十四年,洪承畴授命率八总兵十三万军队,一年粮草,出山海关驻镇宁远,往救锦州。因兵部尚书陈新甲、张若麟从中作梗,洪承畴难以从容布阵。加上粮草被劫又无援军,兵无斗志。总兵王朴率部先逃,各军纷纷奔命,又遭清军伏击,损失惨重,退守松山。被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粮尽援绝,因叛徒出卖,洪承畴被俘。洪承畴被送到盛京,“只求速死”,且又绝食七日。眼见明廷政治腐败,无可挽回。又看到清廷勃勃兴起,两朝之君襟怀两样,以清代明,大势所趋。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减少生灵涂炭,才决心为清廷统一中国效力。洪承畴成为清朝建国的功臣。

  年羹尧:(1679—1726)清朝名将,字亮工,汉军镶黄旗人。多次参与平定少数民族武装叛乱。平定西藏叛乱,1723年青海叛乱,他官拜抚远大将军,领兵征剿,只用一个冬天,迫使叛军10万人投降,罗卜藏丹津逃往柴达木。以功高加太保,封公爵。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雍正帝猜忌,最后以92条罪状勒令自尽。其一子被处斩。著有《年将军兵法》和《治平胜算全书》。年大将军一生轰轰烈烈的,凡是谈清代领兵、打仗的,无不谈到年羹尧。

 邓世昌:抗日爱国名将,民族英雄。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的表现,塑造了一个中国军人的军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