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霍去病的墓得到了非常好的维护,而同为民族英雄卫青的墓却秽物满地?

新疆曹子建


这个问题和很多答友提到的卫青和霍去病在当时的功绩大小与评价高低以及后世对其的评价高低等等都没有关系,

仅仅是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时,茂陵和霍去病墓都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卫青墓没有被列入。

这是一个历史原因,至于这个历史原因的具体原因,现在很多都是猜测,在没有可靠证据前不能下定论,非常可能仅仅单纯和地理位置有关。

(霍去病墓气势宏伟保存良好)

(卫青墓显得比较惨淡)

那么,霍去病的墓得到了非常好的维护而同为民族英雄卫青的墓却秽物满地这个现状的原因,主要就是历史原因。

改变现状从技术层面来讲,分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使得卫青墓在文物保护层级上的位置得到提升,这样一通百通,才能最终得到切实的保护。

其次,以金日䃅(jīn mìdī )墓这样的民间主导保护方式操作有其障碍,主要是金日䃅墓占地面积比较小,通过租赁农村土地的方式可以变通操作,而卫青墓占地比较大,如果要操作,涉及到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这个体量的土地面积,需要文物部门和省一级国土资源部门(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会商形成结果,一时很难进行。


谈古论金


每当我们历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骁勇善战的名将时,卫青、霍去病赫然在列,他们皆是西汉时期名将,并且这对舅舅外甥组合号称汉朝帝国双璧。

然而,二人同为杰出名将,死后的坟冢为何却遭受到不同的待遇,换句话说,为何霍去病的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卫青的墓却秽物满地?


如果提到二人的墓地遭受不同待遇,我们就习惯性的比较二人对汉朝贡献大小,因为只有贡献大的人才有资格享受高规格的墓葬礼遇。

大多数人认为卫青七击匈奴,杀敌五万多人,而霍去病虽六击匈奴,但杀敌十一万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霍去病的功劳大,甚至认为卫青的作战只会缴获匈奴畜群,战功不值一提,还不如李广。

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

戎车七征冲輣闲闲的大将军卫青战功

卫青的战法可以简单总结为以战养战,他与霍去病都是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的闪电战,卫青是这种战法的开创者,但霍去病却将这种战法发扬光大。

是什么环境下让这种战法应运而生呢?

在卫青奇袭龙城之前,汉匈战争是持久战,战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原本匈奴的战马品种要优于汉朝,匈奴士兵也更加善于马战,导致几十年来形成了汉军害怕匈奴骑兵的心理,这是卫青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之前的大背景。

而在那个制造业极度落后的时代,战争双方拼的同样是物质基础,汉的物质基础是粮食、战马、钱财,而匈奴的物质基础是牛羊马以及水草肥美的草原,这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础。

因此,卫青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领兵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的经济造成重大打击,通过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基础。

卫青的这一特点,从河南战役战楼帆王、白羊王,杀敌五千多,获得牛羊马百万头,尽收河南地可以看出来。

漠南战役,更说明了这一点。卫青战右贤王,俘获男女一万五千多人,缴获牛马羊千百万头,完全击溃了右贤王。

▲:漠南之战示意图

这两次战役虽杀人不多,但却从生存基础上完全摧毁了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占领了匈奴赖以生存水草肥美的草原,对匈奴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卫青的这种战略思想,还可从卫青采取的春天烧匈奴草原,饿死匈奴牛马羊的战术中看出来,并且这种战术也被后人所称赞。

可以说,卫青的以战养战的战略战术,再加上汉武帝大力推崇养马政策的加持,为最终打败匈奴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卫青的漠北战役中,伊稚斜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将部族和牲畜都远迁到北方,只留下精兵在沙漠以北与卫青决战,因而此战卫青没有物资可以缴获。

▲:《汉武大帝》中伊稚斜单于

在这次战役中,卫青创新采取了武钢战车结环为阵防守、骑兵进攻的车守骑攻的新战术,以及分兵合围战术,但是由于李广赵食其部没有准时到达,分兵合围计划没有实现,并且这次战役是险胜,卫青差点身败名裂。

卫青的漠北战役尽管只杀了19000多人,但全部都是单于卫队的精兵,使匈奴单于的统治基础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其实,卫青漠北战役的意义实际上要重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这也是为什么史记将卫青战役详细记述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霍去病的战功。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战功

霍去病的战术思想是将卫青的特征发扬光大,但是,他的打仗方法细节与卫青不完全相同。

霍去病为将攻打匈奴时,汉匈交战双方的情况与卫青一击匈奴时的情况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汉军已经完全不惧怕与匈奴作战,甚至于匈奴有点害怕汉军了。

这一点,从卫青六击匈奴后,伊稚斜单于主动放弃漠南,将王庭撤到漠北,可以看出来。

而在战争中,霍去病的战法是不要敌人物资和缴获的牲畜,重在杀伤敌人头目和有生力量。自己的军需取之于敌,不等后方供应,最大限度保证部队的机动性、速度和灵活性,将骑兵的优势发挥的禁忌领域。

霍去病的战术,在后来的成吉思汗的东征部队速不台、哲别都在学习,并且速不台与哲别的辉煌战果为世界瞩目。

▲:哲别在影视剧中形象

但是,从霍去病的两次河西战役,以及漠北战役就能看出与卫青的明显不同。

河西走廊为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是浑斜王、休屠王的放牧地,霍去病在两次战役中扫荡了五个匈奴小部落,杀匈奴近四万人,又在漠北战役中中杀到了匈奴王庭,到达了左贤王的放牧地,杀敌七万人,但是,在这几次战役中,霍去病都没有缴获物资。

霍去病的带兵打仗的能力,势不可挡,这一点毋庸置疑。他打仗就是从肉体上、人数上彻底消灭敌人。

但是,他的战术打法,很容易造成汉军的马匹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至于以后没有马匹可用。并且,没有战争收获来补充战争损失的问题,不利于持久对匈奴作战。

事实上,自卫青六击匈奴之后,霍去病两次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均无缴获,此后造成汉朝近十年没有战马,不能对匈奴作战。

毫无疑问,卫青和霍去病都是伟大的军事统帅,不能简单的认为谁比谁的战功大,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卫青前期六击匈奴采取的战略是正确的,这种战略战术是号朝彻底击溃匈奴,使漠南无王庭的基础。

回到题意。

二人的墓为何遭受不同待遇

卫青与霍去病同为汉朝不世出的名将,但后人对他们的看法却有所不同。

后人多歌颂霍去病,少谈卫青,一方面是因为霍去病功勋卓著却英年早逝,让人惋惜;而卫青位极人臣,平安而终。另一方面,霍去病那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爱国豪情令人钦佩。并且,也许写颂词的多为文人,不懂军事,他们只简单的比较杀敌数,却忽略了卫青对战争全局的影响,甚至借此嘲笑卫青。

但这就是二人墓地遭受不同的待遇的根本原因吗?

显然不是,在我看来,卫青的功劳绝对不亚于霍去病,但是由于霍去病去世太早(年仅23岁),汉武帝当时非常心痛,而卫青去世的时候,国家基本平定。

同时,尽管卫青谦虚谨慎,生怕功高震主,但汉武帝始终对他还是怀有顾虑的。

所以说,二人墓地遭受不同待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卫青是孝武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妻子又是结过两次婚的平阳公主,可以说卫青是典型的外戚集团,而且还是外戚集团的首领人物。而汉武帝对外戚有着深深的忌惮,尤其认为其后代对皇权是个巨大的威胁,毕竟汉初的吕后就差点颠覆了刘家的江山。相比较来说,霍去病毕竟与外戚集团隔着一层。卫青受外戚身份和尚公主的身份的坏影响实在太大。而近代又把霍去病的墓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馆,相邻的卫青墓却没有那么幸运。



小小嬴政


卫青行不行看数据,霍去病4战3胜1平李广70余战胜利仅一负,卫青一生只有7战,4胜3负,胜率和李广利差不多。

李广的对手都极为强大,李广每次都是以少打多,霍去病的2次胜利分别依靠李广吸引匈奴主力和李敢摧毁匈奴指挥系统。 相比之下,卫青显得平庸。

为啥说卫青打仗一般,我们来看下卫青的对手就知道。卫青一生6次交手都是匈奴杂牌部队,只有一次与匈奴精锐部队交战的经历,就是漠北之战与单于之战,可是对方也不过3万左右,卫青10万。且不说卫青以多打少,打的非常被动,就说卫青一生能拿的出手的对手,也就是3万匈奴军!

别说李广霍去病了,卫青和李广利差距都很大。再看看李广利,李广利的对手是右贤王,左贤王和单于,累计匈奴主力部队20万左右。实事求是的说,卫青真的真的很一般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多年前去过一次,碰上他们正月十七的庙会了



白羊物语2


这事情说起来也挺悲剧的,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两人的墓也离的非常近,可是如今两人的墓却是天壤之别, 两人都是汉朝的名将,有人说他们墓差距那么大,原因是霍去病的功劳大,很多人都朝这个方向去思考这个问题,首先两人都是有大功劳的,其次就是两人的墓区别这么大,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卫青墓和霍去病墓其实也就是一墙之隔,如果有人去过游玩过肯定会发现,霍去病的墓可谓是香火鼎盛,里面打扫的非常干净,前去参观的游客也很多,干净整洁,墓地非常漂亮。可是如果去卫青墓你就会发现,这里只有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脏乱差,甚至于还有记者拍下了卫青墓污秽满地的景象。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霍去病的墓在茂陵博物馆里面,而卫青墓不在这个范围内,也就是说霍去病墓在景区里面,买票才能看,里面是有人管理的,当然是打扫的非常好。

茂陵博物馆的馆长也表示,卫青墓也在他们的管辖之内,可是由于资金有限,人手不够,只能够保护卫青墓的安全,卫青墓还处于原始状态,定期会有人去打扫卫生,并且是免费对外开放,工作人员每天也会打扫卫生,一个白天过后,往往会有很多的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村民每年都会有组织的去祭拜卫青,博物馆在看到垃圾之后也会尽快的去收拾,所以说两人差距这么大,只不过因为霍去病墓正好在茂陵里面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卫青墓和霍去病墓一墙之隔,都是英雄同样伟大。




天池居士


卫青霍去病都是西汉著名的抗匈英雄,帝国双璧说的就是他两,两个人关系也不一般,卫青是舅舅,霍去病是甥儿,在西汉时期,都有着巨大的功绩,如果非要比一比的话,我个人认为卫青还厉害些,虽然功绩上可能不如霍去病,要知道霍去病攻打匈奴很多条件都是卫青创造下来的,就比如霍去病一开始带兵,他的部队就全是精英,两个人也算是不相上下。可就是这样两个人,死后坟墓也只有一墙之隔,但是享受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来看看霍去病的墓地

霍去病的墓地每年前来祭拜的人络绎不绝,鲜花更是满地堆放,霍去病的墓地在茂陵博物馆内,整个墓地树木青翠、干净整洁;



我们再来看看卫青的墓地

卫青墓地与霍去病墓地也就是一墙之隔,在茂陵博物馆之外,却是垃圾遍地,全是鞭炮的纸屑和游客丢的垃圾,墓碑也遭到破坏,很多人在卫青的墓碑上乱涂乱画,无不透露着一副凄凉的景色。

是什么原因导致?

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西安的名墓太多了,没有那么多资金花在这些墓地上,只能挑一些保存比较好的墓地。而卫青墓地文物并没有霍去病墓地的文物多,所以当时建茂陵博物馆时自然就没有把卫青墓地划进去了,只是留在博物馆之外。

二是霍光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自然会把霍去病的墓地打理的更豪华些,而卫青的墓地自然也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三是茂陵博物馆建立时直接造成卫青墓的破坏,他们在修建围墙时破坏了卫青墓地西侧的封土,正因为茂陵博物馆的建设,直接让人们潜意识的认为这就是两个不同级别的墓地,再加上卫青墓没有人管理,自然也就破败不堪了,博物馆本身作为一种商业化的建设,很多投资商更会认为卫青墓根本没有让他们投资的基础。

不过现在在大多市民的声讨下,卫青墓也算是得到保护了,并不像以前那样到处都能见到垃圾,也没人破坏了,只要从现在开始不破坏就行了,卫青的事迹永远在我们心中,让他安眠地下不受打扰也何尝不是件好事。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这是因为两件事造成的。霍去病去世的时候只有23岁,属于严重英年早逝的典范,他病死的时候恰恰处于权力的巅峰期,当时的霍去病就是汉军的元帅。以至于他死的时候汉武帝发动所有大臣去为他送终守孝。

一个是因为霍去病有一个好弟弟霍光,霍光在武帝后期备受器重就是汉武帝的霍去病情怀,霍光肯定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在霍光当权的几十年里一直就在推广霍去病。这使得霍去病的形象非常的正面,从汉朝朝廷上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英雄偶像。

而卫青就不同了,卫青在晚年的时候权力已经被架空了。在霍去病成长起来以后,汉武帝逐步收回对卫青的放权,在霍去病死后这个权限也没有交还,因此虽然卫青在卫皇后失宠后同样享受功臣待遇并善终,但是并没有特别被彰显的地方。而太子刘锯的巫蛊事件之后,汉武帝废掉太子,剪除了所有太子势力,这些人则全部都是卫青的部下,因此,可以这么理解,卫青被政敌扣上了太子同党的角色,并成为对方排挤的对象。这些人在权时候便对卫青墓百般涂鸦,对卫青功绩百般贬低,到了后世便更加没有地位了。


优己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题目有一堆人扯卫青和霍去病事迹的,好像霍去病功劳比卫青大,所以墓应该得到更好的维护。咸阳、西安有十一个西汉帝陵,开发成博物馆的也就汉景帝的阳陵和汉武帝的茂陵,其他的都是无人保护的野生状态。所以说穿了,就是汉武帝陵墓被开发成茂陵博物馆,而霍去病墓离开汉武帝墓近,所以被划入了博物馆区域内,当然能更好的保护;而卫青墓离汉武帝墓稍远,所以没有被划入博物馆区域内,那么自然没有人日常维护了。

为什么其他的墓不圈起来维护呢?这涉及一个管理成本的问题。多圈一点地盘,肯定管理成本就更大;而且很多古墓现在更多只是纪念性的土冢,其中未必有什么文物;就是有文物也可能被挖空。比如咸阳塬汉帝陵附近的周王陵,实际上西周都是“不土不封”的,所以这些土堆更可能是汉帝的陪葬墓,或者干脆就是个空冢;而其位置都比较分散,而且又都是在郊区,所以专门管理会比较难。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支持,毕竟就算是纪念墓也是文化景观,值得后人凭吊的。


林屋公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自民族英雄霍去病的千古名句。

与霍大将军一样,心心念念要把匈奴赶走的还有卫青将军,这对舅舅与外甥号称“汉朝帝国双璧”。

俩人都为汉朝的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汉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为民族英雄,为什么霍去病的墓得到了非常好的维护,而卫青的墓却秽物满地?好学的有书君查证多方资料,认为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与帝交情决地位

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忠厚老实、英勇善战,深得汉武帝的信任。

但在一次保护汉武帝的紧急行动中,卫青用自己的威信越权,擅自调动新建部队(未编入正规军,卫青无权调动)。

虽然卫青救驾成功,但也因此事成了汉武帝心里的刺。

敏感的皇帝认为臣子的威信太高,就如身边藏着一枚炸弹,威胁着皇上的宝座甚至生命。

汉武帝感到后脊背阵阵发凉,开始着手培养一股新的势力来制衡卫青。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被汉武帝锁定为抗衡卫青势力的培养目标。

后来者居上,自从霍去病出现后,汉武帝对这个比自己小16岁的小伙子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人,以至于史记里会说霍去病十八岁的时候,汉武帝“幸”了霍去病。

在霍去病去世时,汉武帝为他修建的坟墓高大巍峨,形似意为“天之山”的祁连山。

二、朝中有人得照顾

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因为霍去病的关系,以及他本人的忠心和实力,在朝上深得汉武帝的器重。

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权有钱。

他自然有精力和能力把霍去病墓地打理得豪华有气派。

而卫青就没那么幸运了,受“巫蛊之祸”的影响,他的后人下场也很惨,更别指望在朝廷上有什么大作为。

在那段非常时期,就算有人敬重卫将军,也不敢明目张胆去为他修墓,毕竟“巫蛊之祸”让人闻而避之,都以为自保为重。

卫青的墓地自然也就显得荒凉无比、强差人意了。

三、墓碑价值显亮点

霍去病墓仿祈连山,墓上有珍贵的汉代石刻文物,这些石刻仿的是祁连山上的各式生灵,具有特别的意义,被选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后来被开辟为茂陵博物馆。

卫青墓地发现的文物不多,只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建茂陵博物馆时,各种原因没有把卫青墓地划进去,卫青墓与博物馆只是一墙之隔。

两个墓地在等级上的差距,导致了上级对其的保护力度也不一样,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也有差别。

四、名字因由受青睐

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民族英雄的事迹缺乏深入了解,或者根本没兴趣、没时间去一一了解,而特别的名字,就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霍去病这名字,古往今来独一无二,让人过目不忘,自然能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引起了人们对与他相关的事情感兴趣。

卫青,比较普通,自然容易被人忽视。如果不是对他的历史有所了解,或许很多人都会把我们的民族英雄当路人甲了。

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是非功过自有记载。

有书君希望:在当今和平的社会里,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记住这些牺牲自我、保家卫国的英雄们,由衷地敬佩他们,并以他们为榜样,让这种爱国精神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