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霍去病的墓得到了非常好的維護,而同為民族英雄衛青的墓卻穢物滿地?

新疆曹子建


這個問題和很多答友提到的衛青和霍去病在當時的功績大小與評價高低以及後世對其的評價高低等等都沒有關係,

僅僅是因為在上世紀60年代時,茂陵和霍去病墓都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衛青墓沒有被列入。

這是一個歷史原因,至於這個歷史原因的具體原因,現在很多都是猜測,在沒有可靠證據前不能下定論,非常可能僅僅單純和地理位置有關。

(霍去病墓氣勢宏偉保存良好)

(衛青墓顯得比較慘淡)

那麼,霍去病的墓得到了非常好的維護而同為民族英雄衛青的墓卻穢物滿地這個現狀的原因,主要就是歷史原因。

改變現狀從技術層面來講,分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需要使得衛青墓在文物保護層級上的位置得到提升,這樣一通百通,才能最終得到切實的保護。

其次,以金日磾(jīn mìdī )墓這樣的民間主導保護方式操作有其障礙,主要是金日磾墓佔地面積比較小,通過租賃農村土地的方式可以變通操作,而衛青墓佔地比較大,如果要操作,涉及到將耕地轉化為建設用地,這個體量的土地面積,需要文物部門和省一級國土資源部門(陝西省國土資源廳)會商形成結果,一時很難進行。


談古論金


每當我們歷數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驍勇善戰的名將時,衛青、霍去病赫然在列,他們皆是西漢時期名將,並且這對舅舅外甥組合號稱漢朝帝國雙璧。

然而,二人同為傑出名將,死後的墳冢為何卻遭受到不同的待遇,換句話說,為何霍去病的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衛青的墓卻穢物滿地?


如果提到二人的墓地遭受不同待遇,我們就習慣性的比較二人對漢朝貢獻大小,因為只有貢獻大的人才有資格享受高規格的墓葬禮遇。

大多數人認為衛青七擊匈奴,殺敵五萬多人,而霍去病雖六擊匈奴,但殺敵十一萬人,就會想當然的認為霍去病的功勞大,甚至認為衛青的作戰只會繳獲匈奴畜群,戰功不值一提,還不如李廣。

在我看來,並不是那麼回事。

戎車七徵衝輣閒閒的大將軍衛青戰功

衛青的戰法可以簡單總結為以戰養戰,他與霍去病都是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迂迴包圍的閃電戰,衛青是這種戰法的開創者,但霍去病卻將這種戰法發揚光大。

是什麼環境下讓這種戰法應運而生呢?

在衛青奇襲龍城之前,漢匈戰爭是持久戰,戰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原本匈奴的戰馬品種要優於漢朝,匈奴士兵也更加善於馬戰,導致幾十年來形成了漢軍害怕匈奴騎兵的心理,這是衛青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之前的大背景。

而在那個製造業極度落後的時代,戰爭雙方拼的同樣是物質基礎,漢的物質基礎是糧食、戰馬、錢財,而匈奴的物質基礎是牛羊馬以及水草肥美的草原,這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礎。

因此,衛青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領兵打仗,並不重在殺人多少,而是重在實現戰略目標,重在給敵人的經濟造成重大打擊,通過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基礎。

衛青的這一特點,從河南戰役戰樓帆王、白羊王,殺敵五千多,獲得牛羊馬百萬頭,盡收河南地可以看出來。

漠南戰役,更說明了這一點。衛青戰右賢王,俘獲男女一萬五千多人,繳獲牛馬羊千百萬頭,完全擊潰了右賢王。

▲:漠南之戰示意圖

這兩次戰役雖殺人不多,但卻從生存基礎上完全摧毀了樓帆王,白羊王,右賢王所部,佔領了匈奴賴以生存水草肥美的草原,對匈奴整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衛青的這種戰略思想,還可從衛青採取的春天燒匈奴草原,餓死匈奴牛馬羊的戰術中看出來,並且這種戰術也被後人所稱讚。

可以說,衛青的以戰養戰的戰略戰術,再加上漢武帝大力推崇養馬政策的加持,為最終打敗匈奴奠定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衛青的漠北戰役中,伊稚斜吸取了前幾次的教訓,將部族和牲畜都遠遷到北方,只留下精兵在沙漠以北與衛青決戰,因而此戰衛青沒有物資可以繳獲。

▲:《漢武大帝》中伊稚斜單于

在這次戰役中,衛青創新採取了武鋼戰車結環為陣防守、騎兵進攻的車守騎攻的新戰術,以及分兵合圍戰術,但是由於李廣趙食其部沒有準時到達,分兵合圍計劃沒有實現,並且這次戰役是險勝,衛青差點身敗名裂。

衛青的漠北戰役儘管只殺了19000多人,但全部都是單于衛隊的精兵,使匈奴單于的統治基礎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其實,衛青漠北戰役的意義實際上要重於霍去病的封狼居胥,這也是為什麼史記將衛青戰役詳細記述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霍去病的戰功。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驃騎將軍霍去病戰功

霍去病的戰術思想是將衛青的特徵發揚光大,但是,他的打仗方法細節與衛青不完全相同。

霍去病為將攻打匈奴時,漢匈交戰雙方的情況與衛青一擊匈奴時的情況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漢軍已經完全不懼怕與匈奴作戰,甚至於匈奴有點害怕漢軍了。

這一點,從衛青六擊匈奴後,伊稚斜單于主動放棄漠南,將王庭撤到漠北,可以看出來。

而在戰爭中,霍去病的戰法是不要敵人物資和繳獲的牲畜,重在殺傷敵人頭目和有生力量。自己的軍需取之於敵,不等後方供應,最大限度保證部隊的機動性、速度和靈活性,將騎兵的優勢發揮的禁忌領域。

霍去病的戰術,在後來的成吉思汗的東征部隊速不臺、哲別都在學習,並且速不臺與哲別的輝煌戰果為世界矚目。

▲:哲別在影視劇中形象

但是,從霍去病的兩次河西戰役,以及漠北戰役就能看出與衛青的明顯不同。

河西走廊為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是渾斜王、休屠王的放牧地,霍去病在兩次戰役中掃蕩了五個匈奴小部落,殺匈奴近四萬人,又在漠北戰役中中殺到了匈奴王庭,到達了左賢王的放牧地,殺敵七萬人,但是,在這幾次戰役中,霍去病都沒有繳獲物資。

霍去病的帶兵打仗的能力,勢不可擋,這一點毋庸置疑。他打仗就是從肉體上、人數上徹底消滅敵人。

但是,他的戰術打法,很容易造成漢軍的馬匹得不到及時補充,以至於以後沒有馬匹可用。並且,沒有戰爭收穫來補充戰爭損失的問題,不利於持久對匈奴作戰。

事實上,自衛青六擊匈奴之後,霍去病兩次河西戰役、漠北戰役均無繳獲,此後造成漢朝近十年沒有戰馬,不能對匈奴作戰。

毫無疑問,衛青和霍去病都是偉大的軍事統帥,不能簡單的認為誰比誰的戰功大,但是可以肯定的說,衛青前期六擊匈奴採取的戰略是正確的,這種戰略戰術是號朝徹底擊潰匈奴,使漠南無王庭的基礎。

回到題意。

二人的墓為何遭受不同待遇

衛青與霍去病同為漢朝不世出的名將,但後人對他們的看法卻有所不同。

後人多歌頌霍去病,少談衛青,一方面是因為霍去病功勳卓著卻英年早逝,讓人惋惜;而衛青位極人臣,平安而終。另一方面,霍去病那種“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愛國豪情令人欽佩。並且,也許寫頌詞的多為文人,不懂軍事,他們只簡單的比較殺敵數,卻忽略了衛青對戰爭全局的影響,甚至藉此嘲笑衛青。

但這就是二人墓地遭受不同的待遇的根本原因嗎?

顯然不是,在我看來,衛青的功勞絕對不亞於霍去病,但是由於霍去病去世太早(年僅23歲),漢武帝當時非常心痛,而衛青去世的時候,國家基本平定。

同時,儘管衛青謙虛謹慎,生怕功高震主,但漢武帝始終對他還是懷有顧慮的。

所以說,二人墓地遭受不同待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衛青是孝武思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妻子又是結過兩次婚的平陽公主,可以說衛青是典型的外戚集團,而且還是外戚集團的首領人物。而漢武帝對外戚有著深深的忌憚,尤其認為其後代對皇權是個巨大的威脅,畢竟漢初的呂后就差點顛覆了劉家的江山。相比較來說,霍去病畢竟與外戚集團隔著一層。衛青受外戚身份和尚公主的身份的壞影響實在太大。而近代又把霍去病的墓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其墓冢前修建茂陵博物館,相鄰的衛青墓卻沒有那麼幸運。



小小嬴政


衛青行不行看數據,霍去病4戰3勝1平李廣70餘戰勝利僅一負,衛青一生只有7戰,4勝3負,勝率和李廣利差不多。

李廣的對手都極為強大,李廣每次都是以少打多,霍去病的2次勝利分別依靠李廣吸引匈奴主力和李敢摧毀匈奴指揮系統。 相比之下,衛青顯得平庸。

為啥說衛青打仗一般,我們來看下衛青的對手就知道。衛青一生6次交手都是匈奴雜牌部隊,只有一次與匈奴精銳部隊交戰的經歷,就是漠北之戰與單于之戰,可是對方也不過3萬左右,衛青10萬。且不說衛青以多打少,打的非常被動,就說衛青一生能拿的出手的對手,也就是3萬匈奴軍!

別說李廣霍去病了,衛青和李廣利差距都很大。再看看李廣利,李廣利的對手是右賢王,左賢王和單于,累計匈奴主力部隊20萬左右。實事求是的說,衛青真的真的很一般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多年前去過一次,碰上他們正月十七的廟會了



白羊物語2


這事情說起來也挺悲劇的,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兩人的墓也離的非常近,可是如今兩人的墓卻是天壤之別, 兩人都是漢朝的名將,有人說他們墓差距那麼大,原因是霍去病的功勞大,很多人都朝這個方向去思考這個問題,首先兩人都是有大功勞的,其次就是兩人的墓區別這麼大,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衛青墓和霍去病墓其實也就是一牆之隔,如果有人去過遊玩過肯定會發現,霍去病的墓可謂是香火鼎盛,裡面打掃的非常乾淨,前去參觀的遊客也很多,乾淨整潔,墓地非常漂亮。可是如果去衛青墓你就會發現,這裡只有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髒亂差,甚至於還有記者拍下了衛青墓汙穢滿地的景象。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複雜。霍去病的墓在茂陵博物館裡面,而衛青墓不在這個範圍內,也就是說霍去病墓在景區裡面,買票才能看,裡面是有人管理的,當然是打掃的非常好。

茂陵博物館的館長也表示,衛青墓也在他們的管轄之內,可是由於資金有限,人手不夠,只能夠保護衛青墓的安全,衛青墓還處於原始狀態,定期會有人去打掃衛生,並且是免費對外開放,工作人員每天也會打掃衛生,一個白天過後,往往會有很多的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附近的村民每年都會有組織的去祭拜衛青,博物館在看到垃圾之後也會盡快的去收拾,所以說兩人差距這麼大,只不過因為霍去病墓正好在茂陵裡面而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衛青墓和霍去病墓一牆之隔,都是英雄同樣偉大。




天池居士


衛青霍去病都是西漢著名的抗匈英雄,帝國雙璧說的就是他兩,兩個人關係也不一般,衛青是舅舅,霍去病是甥兒,在西漢時期,都有著巨大的功績,如果非要比一比的話,我個人認為衛青還厲害些,雖然功績上可能不如霍去病,要知道霍去病攻打匈奴很多條件都是衛青創造下來的,就比如霍去病一開始帶兵,他的部隊就全是精英,兩個人也算是不相上下。可就是這樣兩個人,死後墳墓也只有一牆之隔,但是享受的待遇卻是天壤之別,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來看看霍去病的墓地

霍去病的墓地每年前來祭拜的人絡繹不絕,鮮花更是滿地堆放,霍去病的墓地在茂陵博物館內,整個墓地樹木青翠、乾淨整潔;



我們再來看看衛青的墓地

衛青墓地與霍去病墓地也就是一牆之隔,在茂陵博物館之外,卻是垃圾遍地,全是鞭炮的紙屑和遊客丟的垃圾,墓碑也遭到破壞,很多人在衛青的墓碑上亂塗亂畫,無不透露著一副淒涼的景色。

是什麼原因導致?

我個人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是西安的名墓太多了,沒有那麼多資金花在這些墓地上,只能挑一些保存比較好的墓地。而衛青墓地文物並沒有霍去病墓地的文物多,所以當時建茂陵博物館時自然就沒有把衛青墓地划進去了,只是留在博物館之外。

二是霍光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他自然會把霍去病的墓地打理的更豪華些,而衛青的墓地自然也就顯得差強人意了。

三是茂陵博物館建立時直接造成衛青墓的破壞,他們在修建圍牆時破壞了衛青墓地西側的封土,正因為茂陵博物館的建設,直接讓人們潛意識的認為這就是兩個不同級別的墓地,再加上衛青墓沒有人管理,自然也就破敗不堪了,博物館本身作為一種商業化的建設,很多投資商更會認為衛青墓根本沒有讓他們投資的基礎。

不過現在在大多市民的聲討下,衛青墓也算是得到保護了,並不像以前那樣到處都能見到垃圾,也沒人破壞了,只要從現在開始不破壞就行了,衛青的事蹟永遠在我們心中,讓他安眠地下不受打擾也何嘗不是件好事。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這是因為兩件事造成的。霍去病去世的時候只有23歲,屬於嚴重英年早逝的典範,他病死的時候恰恰處於權力的巔峰期,當時的霍去病就是漢軍的元帥。以至於他死的時候漢武帝發動所有大臣去為他送終守孝。

一個是因為霍去病有一個好弟弟霍光,霍光在武帝后期備受器重就是漢武帝的霍去病情懷,霍光肯定也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在霍光當權的幾十年裡一直就在推廣霍去病。這使得霍去病的形象非常的正面,從漢朝朝廷上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把他當成了英雄偶像。

而衛青就不同了,衛青在晚年的時候權力已經被架空了。在霍去病成長起來以後,漢武帝逐步收回對衛青的放權,在霍去病死後這個權限也沒有交還,因此雖然衛青在衛皇后失寵後同樣享受功臣待遇並善終,但是並沒有特別被彰顯的地方。而太子劉鋸的巫蠱事件之後,漢武帝廢掉太子,剪除了所有太子勢力,這些人則全部都是衛青的部下,因此,可以這麼理解,衛青被政敵扣上了太子同黨的角色,併成為對方排擠的對象。這些人在權時候便對衛青墓百般塗鴉,對衛青功績百般貶低,到了後世便更加沒有地位了。


優己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題目有一堆人扯衛青和霍去病事蹟的,好像霍去病功勞比衛青大,所以墓應該得到更好的維護。咸陽、西安有十一個西漢帝陵,開發成博物館的也就漢景帝的陽陵和漢武帝的茂陵,其他的都是無人保護的野生狀態。所以說穿了,就是漢武帝陵墓被開發成茂陵博物館,而霍去病墓離開漢武帝墓近,所以被劃入了博物館區域內,當然能更好的保護;而衛青墓離漢武帝墓稍遠,所以沒有被劃入博物館區域內,那麼自然沒有人日常維護了。

為什麼其他的墓不圈起來維護呢?這涉及一個管理成本的問題。多圈一點地盤,肯定管理成本就更大;而且很多古墓現在更多隻是紀念性的土冢,其中未必有什麼文物;就是有文物也可能被挖空。比如咸陽塬漢帝陵附近的周王陵,實際上西周都是“不土不封”的,所以這些土堆更可能是漢帝的陪葬墓,或者乾脆就是個空冢;而其位置都比較分散,而且又都是在郊區,所以專門管理會比較難。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政府能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支持,畢竟就算是紀念墓也是文化景觀,值得後人憑弔的。


林屋公子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這自民族英雄霍去病的千古名句。

與霍大將軍一樣,心心念念要把匈奴趕走的還有衛青將軍,這對舅舅與外甥號稱“漢朝帝國雙璧”。

倆人都為漢朝的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漢朝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為民族英雄,為什麼霍去病的墓得到了非常好的維護,而衛青的墓卻穢物滿地?好學的有書君查證多方資料,認為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一、與帝交情決地位

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忠厚老實、英勇善戰,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但在一次保護漢武帝的緊急行動中,衛青用自己的威信越權,擅自調動新建部隊(未編入正規軍,衛青無權調動)。

雖然衛青救駕成功,但也因此事成了漢武帝心裡的刺。

敏感的皇帝認為臣子的威信太高,就如身邊藏著一枚炸彈,威脅著皇上的寶座甚至生命。

漢武帝感到後脊背陣陣發涼,開始著手培養一股新的勢力來制衡衛青。

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深得漢武帝的信任,被漢武帝鎖定為抗衡衛青勢力的培養目標。

後來者居上,自從霍去病出現後,漢武帝對這個比自己小16歲的小夥子的喜愛超過了任何人,以至於史記裡會說霍去病十八歲的時候,漢武帝“幸”了霍去病。

在霍去病去世時,漢武帝為他修建的墳墓高大巍峨,形似意為“天之山”的祁連山。

二、朝中有人得照顧

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因為霍去病的關係,以及他本人的忠心和實力,在朝上深得漢武帝的器重。

霍光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有權有錢。

他自然有精力和能力把霍去病墓地打理得豪華有氣派。

而衛青就沒那麼幸運了,受“巫蠱之禍”的影響,他的後人下場也很慘,更別指望在朝廷上有什麼大作為。

在那段非常時期,就算有人敬重衛將軍,也不敢明目張膽去為他修墓,畢竟“巫蠱之禍”讓人聞而避之,都以為自保為重。

衛青的墓地自然也就顯得荒涼無比、強差人意了。

三、墓碑價值顯亮點

霍去病墓仿祈連山,墓上有珍貴的漢代石刻文物,這些石刻仿的是祁連山上的各式生靈,具有特別的意義,被選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後來被開闢為茂陵博物館。

衛青墓地發現的文物不多,只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建茂陵博物館時,各種原因沒有把衛青墓地划進去,衛青墓與博物館只是一牆之隔。

兩個墓地在等級上的差距,導致了上級對其的保護力度也不一樣,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也有差別。

四、名字因由受青睞

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對民族英雄的事蹟缺乏深入瞭解,或者根本沒興趣、沒時間去一一瞭解,而特別的名字,就能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霍去病這名字,古往今來獨一無二,讓人過目不忘,自然能第一時間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引起了人們對與他相關的事情感興趣。

衛青,比較普通,自然容易被人忽視。如果不是對他的歷史有所瞭解,或許很多人都會把我們的民族英雄當路人甲了。

歷史的長河川流不息,是非功過自有記載。

有書君希望:在當今和平的社會里,能有越來越多的人記住這些犧牲自我、保家衛國的英雄們,由衷地敬佩他們,並以他們為榜樣,讓這種愛國精神世代傳承、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