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有衛青、霍去病,唐有李靖、薛仁貴,為何清朝一個名將也沒有?

用戶64670351008


清朝制度僵化缺乏活力,人才能用但是不能盡用,總要找人牽制,不像開國的時候敢用人敢放權,基層官員腐敗缺土地兼併嚴重,朝廷沒威信,老百姓和士兵吃不飽飯容易投敵,歷朝滅亡不外乎這兩點。


小左左大偉偉


是不是對清朝有所誤解喲,清朝要是沒有什麼名將,不可能能統治300餘年

後金即清朝擊敗明朝之前,名將當屬多爾袞,多爾袞是大清軍事統帥,攝政王,1629年隨從皇太緊攻明,在漢兒莊、遵化、北京廣渠門諸役中奮勇當先,斬獲甚眾,一年半後,他又參加了大淩河之役,初露頭角;征服朝鮮和攻擊蒙古察哈爾部之役聲名大噪;1638年破牆子嶺而入,鉅鹿擊敗明帥盧象升,而後兵分兩路,攻打山東、山西,多爾袞所部共取城三十六座,降六座,敗敵十七陣,俘獲人畜二十五萬七千多,還活捉明朝一親王、一郡王,殺五郡王等,給明朝以沉重打擊。

清朝康雍乾盛世,康熙北敵俄羅斯於雅克薩,確定了中國的北疆。南方滅三藩和鄭氏,確定了中國的南疆。西邊打敗了噶爾丹,確定了西邊的疆土。清朝版圖大半是康熙時期打下來的。

清末時期,中興四大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能稱得上名將者,唯我左公與曾國藩二人,二人之中最服左公

左宗棠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1867到1873年,平定捻回,推動西北茶政改革,鎮壓局部動亂;1876年,左帥於肅州祭旗,八月克服北疆;1877年到1878年一年半時間,先後攻破10餘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在平定新疆的戰役中,左帥抬棺臨敵,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極大的振奮軍心,最終挫敗沙俄的陰謀,平復新疆。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性,隨後奏請清政府於新疆建省。

借用曾國藩的一句話: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簡族


這是提問者“大漢族主義思想”在作怪,對於這類思想者我不禁要問問,按照你這種“大漢族主義者”的觀點,唐朝算得上有名將嗎?唐朝“中華民族”典型代表朝代。

清朝名將咱們別的不說,左宗棠怎麼也算名將吧。莫非提問者也認為林則徐、左宗棠等人也是漢奸?不配做名將?一位奪回新疆、平定陝甘、保衛閩臺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保衛疆土的名將,就因為他是清朝的將領就不算名將了?

(1)清朝名將被“清宮戲”害了

現在影視劇“清宮戲”比較多,全是後宮爾虞我詐,雖然,這是影視劇自身特點,畢竟現在電視劇、影視劇男男女女、談情說愛非常受歡迎,特別是電視劇,現在主體受眾是家庭婦女。為啥其他朝代搞不過清代?這個主要是之前的細說太有影響力了,而且時代又近,普通老百姓又沒什麼大要求,就需要“享受”。所以,細說、清宮戲馳騁電視屏幕。

由此,人們越來越知道清朝的皇帝和皇帝的妃子,一些大臣除了跟皇妃搞婚外情的能被人記得,有幾個大臣能被知道。

(2)清朝名將簡述

使得中國統一的施琅、清朝建立第一功臣多爾袞、康雍乾時期名將嶽忠琪、康雍名將年羹堯、乾隆時期的阿桂、鹹同光年間的左宗棠,這些都是地位高到獨掌一個戰役甚至戰略方向的元帥級別的名將。當然,清朝也有不少笨名將,例如除了會花錢、會賺錢外的李鴻章。

除了元帥級別的名將,還有諸如大將級別名將,例如劉錦棠、劉永福、馮子材、左寶貴、宋慶、鮑超、富明阿(袁崇煥後人)等。

(3)反清朝時期的名將

同樣,清朝也有不少農民起義,像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最完美”的軍事將領,其軍事天才只有左宗棠能與之抗衡,曾國藩被石達開殺得幾次哭嚷著自殺。後期石達開甚至向走回傳統的“農民起義”丟掉“拜上帝教”色彩,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最富有人性、最有軍事才華和戰略眼光的人之一。

除了石達開外,“捻軍”的張宗禹、白蓮教起義的王聰兒等也都有些軍事才能。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沒有清朝,新疆這個已經從“安史之亂”後就丟失的領土還能回來嗎?包括兩大活佛體系、金瓶掣籤等制度被構建的西藏,是在清朝才被實實在在進入中國領土。除此之外,中國廣大邊疆地區的領土都是在清朝獲得鞏固的。因此,現在罔顧歷史史實,否定元清統治的合法性,忽視它們的歷史貢獻的人,要麼別有用心要麼受人之命,實屬禍害。


坐古談今


衛青霍去病是西漢名將,李靖薛仁貴是大唐名將,他們都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流芳百世,確實相對應的是清朝確實沒有衛青霍去病這樣名將,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清朝在打周邊遊牧民族政權比較容易,基本是一邊倒,戰爭沒有那麼跌宕起伏而漢唐打的比較費勁,衛青霍去病最終只要算是重創匈奴,而清軍打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基本上是一邊倒。

清朝從康熙皇帝開始就對蒙古西北等地用兵,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也幾乎打了六十年仗,那時清朝國力正是鼎盛時期,也可以稱得上是兵精糧足,而且康熙本身也是馬上皇帝,經常御駕親征,所以康熙時期清軍基本無對手,當時就連沙俄都打不過清軍,從康熙到乾隆,當時清軍基本把周邊全部打服,當時清軍也出現很多名將,比如福全嶽鍾琪年羹堯雍正的十四弟等等吧這些人也都立下大功,但是要說和衛青霍去病他們比好像名氣差了很多,這主要是因為仗打的太順了,就是贏得太容易了,反到讓人遺忘了。

到了鴉片戰爭後,清軍對外戰爭基本全敗,可清朝的四大中興大臣也不是泛泛之輩,還有僧格林沁也算是猛將,只不過是他們都不能挽狂瀾於既倒,所以也就不能算名將了。

最後多說句,康熙皇帝幾次御駕親征葛爾丹,而且還反擊沙俄收復臺灣,這些軍事佈署都是康熙定的,所以康熙皇帝應該和李世民一樣,應該算是軍事家吧。


天宇的文史情懷


  提起中國古代名將,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白起、韓信、李靖、岳飛等無雙神將,而項羽、霍去病、關羽、徐達等人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每朝每代都是名將輩出,而這些名將也是國家的基石。統治了中國260年的清朝,堪稱極其穩定的一個朝代,如多爾袞、多鐸、吳三桂、年羹堯、福康安、曾國藩等人都算夠分量的名將,但當人們提及古代名將時,很少有人會想起他們,給人一種清朝無名將的錯覺,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歷代武廟的祭祀及宣傳

  從唐代開始,歷朝都有修葺祭祀武廟的傳統,而前代的著名將領們雖然總有在武廟的進進出出,但他們的光輝形象已經通過這種方式深入人心了,而時間越久遠,人們對這些古代名將們就越崇拜。因此,清代的這些武將們還缺乏時光的累積。

  第二、後繼大統一王朝對前代歷史的認真修訂

  封建社會王朝的更迭有明顯的的週期性,而新建的王朝肯定要盡力的避免和修正前代的錯誤,因此總會對修訂前代的史書極為重視,而每當一個王朝覆滅後,經過若干年的割據,總會有新的統一王朝出現,而穩定的社會環境也為前代史書的修訂提供了保障。清朝滅亡後,國民政府雖然也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但處於帝國主義壓迫下的中國,社會環境依然不穩,而社會性質的劇變也使參與修訂清朝史書的文人們立場模糊。因此,《清史稿》也是歷代官方史書中客觀性、認可度都較差的一部史書。這對宣傳清朝的名將們自然是沒有好處的

  第三、明清小說盛行下,對英雄人物的渲染

  史書畢竟是尋常百姓較難理解的書籍,相比之下,演義小說的流傳度顯然更廣。而明清時,中國傳統小說達到了巔峰。前朝的英雄人物們,也自然成為了最好的素材,無論小說家是想借古諷今,還是單純文學創作,這些古代名將們都是最好的描寫對象。而以小說為基礎,結合各種民間表演形式,名將們的事蹟流傳的也就更為廣泛了。到了近代,西方文學流入中國,傳統小說不再是百姓們的唯一選擇,而清代的名將們也就失去了被文學渲染的好時機了。

  第四、越久遠就越神秘的崇拜心理

  越是久遠的時代,史料保存的就越不完整,但事實的結果卻往往可以流傳下來,因此,人們有更多的空間去依結果去腦補過程,而這樣就使年代越久遠的名將,事蹟就越神奇,而百姓們也就越崇拜了。

  

  第五、清朝將領對外作戰的戰績不堪忍睹

  無論戰國、秦漢、魏晉還是唐宋,歷朝歷代的名將們往往都是在對抗外族侵略,或是國家統一戰爭中有傑出表現而被世間所稱頌。比如白起、王翦等戰國四將軍,他們雖然是在為割據的諸侯而戰,但都肩負著各自國家人民的利益,也對中國的大一統起到促進的作用;而如衛青、霍去病他們被人們稱頌;是因為他們在對匈奴的戰爭中有傑出表現;謝玄、岳飛等都是對抗外族守衛國家的武神;李靖、徐達等則是國家一統的功臣;而如戚繼光、俞大猷等人更是抗擊倭寇的民族英雄。這些人不但是被朝廷、被官方所認可的,更是為民間百姓所敬仰的。

  反觀清朝武將們,多爾袞、多鐸有功績卻也有更為人不齒的殺戮;吳三桂為代表的三藩,則是降而復叛,朝秦暮楚;年羹堯、嶽鍾琪、福康安等人的戰績則基本都屬於平定局部的叛亂;晚清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雖然在平叛中的功績極大,但又在對抗外敵入侵中表現拙劣。統一之戰中濫殺百姓,守衛國土時又難有有力的表現,如此又如何能和古時的名將們相比呢?

  綜合上述這些原因,也難怪清朝給人們“沒有名將”的感覺了。


孫博士侃歷史



名將是什麼?如衛青、去病深入沙漠攻襲匈奴,使匈奴聞衛霍則色變;如李靖追亡東突厥,逐北吐谷渾;如薛仁貴三箭定天山,降服高句麗。

自古以來,誰也沒有真正地定義過名將,可是我們都知道衛、霍、李、薛是名將。所謂名將,“名聲、功績、德性”,同時具備這三者的將領便可稱名將。

在擬定名將的基本評定標準以後,我們再看看,難道清朝真如題主所言,一個名將也沒有嗎?當然不是,只要不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清朝,清朝當然也是有名將的,被乾隆寫入《貳臣傳》的那幾位自然談不上什麼名聲和德性,可是在滿清即將崩塌時卻產生了一個半名將。


一個名將:左宗棠。

左宗棠屢試不第後鑽研兵法和地理,曾自比為“諸葛亮”,晚清名臣林則徐贊左宗棠為“絕世奇才”,胡林翼亦稱左宗棠是“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左宗棠的“狂”是很有資本的。左宗棠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與捻軍,憑藉戰功官至閩浙總督。隨後西北迴民暴亂,史稱“同治回亂”,左宗棠又被清政府派往陝西平定回亂。沙俄看著清政府疲於應付太平天國運動和陝甘回亂,趁機侵佔伊犁,同時慫恿浩罕國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區,左宗棠領兵先敗阿古柏,然後又從沙俄手中收回伊犁,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性,隨後奏請清政府於新疆建省。

清史稿論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過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左宗棠兼有名聲、功績與德性,左宗棠於清政府的貢獻極著,於中國的貢獻更甚。

左宗棠左公,可當名將!


半個名將:曾國藩。

曾國藩可謂是挽清廷於即將傾塌之際,時洪秀全起兵事於廣西,領導太平天國席捲中國半壁,危及滿清政府的統治。曾國藩招募青壯組建湘軍,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曾經因為兵敗憤然投水自盡,被部將救起後找到自己的軍隊的弊端,並言兵貴精不貴多。曾國藩還有個故事:曾國藩在與太平天國作戰期間,常吃敗仗,曾國藩頗為氣餒,在給滿清政府的奏疏中言自己屢戰屢敗,後改為屢敗屢戰,氣勢瞬間高漲。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穩定國內局勢,為滿清政府續命近五十年。

清史稿對曾國藩的評價極高,稱曾國藩是“中興以來,一人而已”。但是,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攻破南京城後,對南京百姓展開屠殺,甚至放火燒了南京城,這是有失德性,曾國藩也因此被人稱作曾剃頭。我覺得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更貼切:“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賢,讞之則為元兇。”

曾國藩曾剃頭,勉強可算半名將。

諸如馮子材、曾國荃、鄧世昌諸人則稍遜之,馮子材老將軍以古稀年尚能取得中法戰爭之間的鎮南關大捷亦當稱道。


寧糊塗


有啊,怎麼沒有?

我平西王吳三桂,難道不是名將?沒有名將,是怎麼把崇禎幹翻的?

好吧,漢人就是喜歡漢人將軍…那我就說我大清的漢人名將。

你看,平西王吳三桂,戰功赫赫,崇禎朝武科舉人,早在遼東就是虎將一名。歸順我大清以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山海關大破闖軍,殺的李闖片甲不留,一路而潰。後鎮守雲南,更是殺入緬甸,迫殺永曆皇帝,如此貪天之功莫非不能居名將也?

還有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疇,祖大壽,孫可望,李永芳,馬光遠,劉良佐,難道都是無名氏?非也,我大清文成武德,堯舜禹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等等,你跟我說不能御外侮?我有老將馮子材!鎮南關打得法國茹費裡內閣下臺!



更有猛將鄧世昌,鐵甲艦追撞吉野!



還有新軍大將袁世凱、黎元洪、薩鎮冰、曹錕、蔡鍔、馮國璋、段祺瑞…什麼?我大清就是因為他們亡了?



嗚嗚,看來只有張勳才是忠臣啊…


王司徒軍武百科


看了很多回答,有一點覺得很不舒服,有些朋友喜歡在答題是給題主戴帽子,大漢族主義什麼的,其實不應如此,不妨先切題。實在不同意的可以不答。

先分析題目中提到的四人。

衛青奇襲龍城,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霍去病兩次河西之戰,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李靖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薛仁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

可以看出,這四人的共同特點是開疆闢土,勝率很高,而且聞名千古,所以稱得上千古名將。

那麼清朝又有哪些人可與之相提並論呢?

康熙,平定準噶爾,他發揮的是制定戰略作用,只能算名帝。

年羹堯,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打仗是不錯,但打的是內戰,沒有開疆闢土之功。算名將,但不能算千古名將。


嶽鍾琪,屢平邊地叛變,奇襲羅卜藏丹津,以少勝多,收復青海,主持平定西藏,平定大小金川。勝率不錯,但也和年羹堯一樣,只能算名將。

馮子材,大敗法軍於鎮南關,取得鎮南關大捷,並攻克文淵、諒山,重創法軍司令尼格里。對外打仗很厲害,但規模不算太大。可算名將。

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組織湘軍攻滅太平天國。但他主要負責戰略,具體打仗不算很厲害。只能算名臣。

說了這麼多,似乎清朝沒有千古名將了,其實不然,還有,左宗棠。

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中法戰爭督戰福州。和衛霍李薛一樣,戰爭規模大,勝率高,開疆闢土(新疆當時已丟了),民族英雄。

綜合這些表現,左宗棠應可算千古名將。

但為什麼左宗棠並沒有在史書上大寫特寫呢?

或許,或許,就這樣吧。

(今日颱風停學停工,在家讀史,也是快事,請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


六甲番人


我們拋開民族之見,不管滿族,漢族,都有不少人算得上名將。

遠的,多爾袞,豪哥這不是名將嗎?嶽鍾琪,年羹堯,這不是名將嗎?左宗棠,劉銘傳,馮子材,曾國荃這不是名將嗎?

這些人在歷史上打仗都是很有名的。

也許他們的傳頌度不如衛青霍去病李靖郭子儀。但是,不能否認,他們都是善於打仗的名將。

如果只盯著歷史上那些名氣超級大的人,是不是歷史上的明君只有漢文帝唐太宗啊?是不是歷史上的大文學家只有李白杜甫韓愈蘇軾?是不是史學家只有司馬遷司馬光啊?

說到底,還是因為你對歷史缺乏足夠的瞭解。

有時間你可以讀讀歷代的文人筆記野史。這時候你會發現,由於古人對歷史比我們熟悉的多,所以他們對歷朝歷代的名人名臣如數家珍。

就說文學這一塊吧,只從我們從課本里的瞭解來說,唐朝的大詩人也就那幾十個。但是,如果你去讀讀錢鍾書的《談藝錄》,甚至歷代文人的筆記,你會發現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唐宋大詩人,他們的名聲在古代很響。

多讀點書,對歷史多一點了解,你不會認為清代沒有名將了。


西堤君


  誰說清朝沒有名將,且簡單介紹幾位。

  多爾袞:(1612年-1650年)大清攝政王,奴爾哈赤的第14子。身經百戰,統領八旗兵多次擊敗明朝軍隊。招降蒙古國大汗,繳獲蒙古國傳國玉璽。

  1636年,多爾袞揮師北京,擊敗明朝名將盧象升。繼而攻破濟南,所戰20次,每戰皆捷。克城40座,掠奪人口25萬。參加松錦之戰,兩次圍攻錦州。在松山決戰中,大敗明軍洪承疇等8總兵13萬,並生擒明朝統帥洪承疇,迫使祖大壽投降。誘降吳三桂,在山海關大破李自成10萬大軍,佔領北京。後來繼續追擊剿滅了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權、大西政權。他是扶持順治入京稱帝的的主要力量支持者。多爾袞一生征戰無數,戰無不勝,功無不克。可惜天不憐人,英年早逝。年僅39歲死於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洪承疇:(1593-1665)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美鄉人。崇禎四年,任陝西三邊總督,於隴東晉西追剿義軍。七年,授兵部尚書,總督關外五省軍務。十一年,率部於潼關南源大破義軍,李自成敗走商洛山中。洪承疇為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十二年,洪承疇又授薊遼總督,成為明末重臣。崇禎十三年,清兵包圍錦州,邊關告急。十四年,洪承疇授命率八總兵十三萬軍隊,一年糧草,出山海關駐鎮寧遠,往救錦州。因兵部尚書陳新甲、張若麟從中作梗,洪承疇難以從容佈陣。加上糧草被劫又無援軍,兵無鬥志。總兵王樸率部先逃,各軍紛紛奔命,又遭清軍伏擊,損失慘重,退守松山。被困松山城達半年之久,糧盡援絕,因叛徒出賣,洪承疇被俘。洪承疇被送到盛京,“只求速死”,且又絕食七日。眼見明廷政治腐敗,無可挽回。又看到清廷勃勃興起,兩朝之君襟懷兩樣,以清代明,大勢所趨。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減少生靈塗炭,才決心為清廷統一中國效力。洪承疇成為清朝建國的功臣。

  年羹堯:(1679—1726)清朝名將,字亮工,漢軍鑲黃旗人。多次參與平定少數民族武裝叛亂。平定西藏叛亂,1723年青海叛亂,他官拜撫遠大將軍,領兵征剿,只用一個冬天,迫使叛軍10萬人投降,羅卜藏丹津逃往柴達木。以功高加太保,封公爵。後來因為居功自傲,被雍正帝猜忌,最後以92條罪狀勒令自盡。其一子被處斬。著有《年將軍兵法》和《治平勝算全書》。年大將軍一生轟轟烈烈的,凡是談清代領兵、打仗的,無不談到年羹堯。

 鄧世昌:抗日愛國名將,民族英雄。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的表現,塑造了一箇中國軍人的軍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