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李敢正面击伤卫青,霍去病暗杀李敢,是不是说明霍去病武功不行,人品不佳?

YS143800016


先明确几点:

1、李广自杀,主要是不想被按照汉朝廷狱官吏审查,因为他认为这是对他人格的一种侮辱。这和胡亥时下狱丞相冯去疾而冯去疾自杀是同样的道理。卫青对李广的问责是出于职责,也是作为大将军对皇帝和战争所负职责的要求。简单说,李广自杀,不是因为卫青的问责,而是怕下吏审查折辱自己的尊严。

2、李敢刺伤卫青,是因为卫青不让李广做先锋而让李广最做边路求援,因此李敢认为卫青不让李广做先锋是故意刁难。

这场漠北决战是分卫青,霍去病两路军。李广归卫青管辖,李敢是霍去病的得力部下。李敢和卫青并非直接的上下部属关系,只是卫青的官职和爵位比李敢高。

这才是李敢为什么敢刺伤卫青,而卫青不追究李敢的背景原因。因为李敢不是他的部属,是他外甥霍去病的下属,他不好直接处理。当然卫青的大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3、霍去病即便想要杀李敢,为卫青报仇,绝对不能公开直接杀死李敢。西汉汉武帝时虽然给我们的印象是独尊儒术,但真正治理国家的还是汉朝律法。依法治国是西汉的基础制度。

如果霍去病公开杀死李敢,汉武帝绝对无法包庇霍去病,霍去病即便不被处死,其前途也没有了。这是法治原因。

其次是霍去病没有直接杀李敢的理由。卫青已经公开原谅李敢,这只能让霍去病采取意外事件的缘故杀死李敢。

第三,霍去病是李敢上司。上司为私仇杀下属,谁还会真心为你卖命?万一不小心得罪你了,最为下属还有活路吗?

第四,就是题主提到的武功问题。公开决斗,李敢作为霍去病的得力下属,霍去病武功再好,想要杀他并非易事。即公开决斗,霍去病想杀李敢并无胜算。

4、李敢能和霍去病是上下级,又配合作战多年,二人价值观和性格估计差不多,都是冲动好强之人。李敢为了父亲刺伤卫青,霍去病为舅舅刺杀李敢,二人都是私仇大于公事的人,和卫青的成熟完全不同。


最后,回答题主问题。李敢和霍去病谁武功好?其实当时衡量武功高低的标准就是骑射能力,并非电视剧中那种虚构的武功。没有资料表明霍去病和李敢谁的骑射能力强,因为这个问题答案无解。

霍去病刺杀李敢而非公开决斗是否是霍去病人品低劣?这个问题上文说出了四个原因:

法律原因,杀人偿命,霍去病不能冒险;

霍去病不是直接当事人,而卫青已经谅解李敢;

上司因私杀下属,影响恶劣,无人卖命;

霍去病没有把握能公开击败李敢。


历史哨声


这个事出有因,客观来说,并不能说明霍去病武功不行,人品不佳。

李敢以下犯上,将大将军卫青打伤,完全可以按谋杀重臣判李敢死罪。但是卫青隐瞒了此事,没有追究。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为舅舅鸣不平,他年轻气盛,于是将李敢射杀。

值得一提的是,李敢是霍去病的得力部下。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卫青之所以没有追究此事,或许是不想让外甥难做人。

但霍去病可能会愤怒的心想:“李敢这小子明知道卫青是我舅舅,却不管不顾仍然要打我舅舅,摆明了是不给我面子,这让我以后怎么有脸去见我舅?他这哪是打我舅,这是打我的脸!真当我是好欺负的?他死定了!”


此事详情如下:


汉武帝时,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富兵强,武帝决定对匈奴大举用兵。

汉武帝认为李广年老,而且运气差,便有意不让他领兵对匈奴作战。

李广征战几十年,却一直得不到封侯,对此事耿耿于怀,想再立下一些军功,希望能因此得到封侯。并且,李广自比廉颇,认为自己宝刀未老,尚能骑马杀敌,为国效力。

于是,李广坚持请求领兵出战,终于迫使汉武帝答应了。

汉军出塞,李广大军在路上迷了路,无法按约定的日期与卫青大军汇合包围匈奴,让匈奴单于逃脱了。

卫青派人带酒肉慰问李广,并询问大军迷路之事,准备向汉武帝如实报告军情。李广理亏,没有回答,卫青只好召来李广的部将审问。

李广认为属下部将无罪,迷路是自己的责任,便前往卫青帐府中领罪。

李广对众人说:“我少年时就跟匈奴作战,如今有幸和大将军一起攻打单于,而大将军让我绕道却迷了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而且我60多岁了,毕竟不能受狱吏的侮辱!”说完,李广就自杀了。时人非常哀怜。

李敢是李广的小儿子,随霍去病攻打匈奴,杀敌甚多,被封为关内侯。李敢认为父亲李广之死,卫青有责任,所以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没有声张追究,但卫青外甥霍去病忍不了,射杀了李敢。

汉武帝包庇了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被鹿角顶死的。


有人可能会说李敢罪不至死。如果此事放在今天,按照现在的思维,当今的法律,你打了一个军事领袖(大将军卫青是西汉帝国最高军事长官),如果是在公开场合打的,迫于舆论压力,你可能不死。如果在私下场合打的,你就可能会成为失踪人口。

卫青是汉武帝身边的宠臣,还是皇亲国戚,又位高权重,李敢将他打伤,汉武帝知道后,十之八九会杀了他。如果卫青受伤影响到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李敢恐怕要被灭族。

顺便说一句,有一次被贬为平民的李广去参加晚宴,半夜才回家。经过霸陵亭时,喝醉酒的霸陵尉挡住李广,喝问道:“来者何人?”李广的随从说:“是以前的李广将军。”霸陵尉说:“当今将军尚且不可以夜行,更何况以前的将军!”于是,命令李广夜宿在霸陵亭。后来,汉武帝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将以前阻挡自己的霸陵尉召来,在军中杀了他。

醉酒的霸陵尉只是对已经被贬为平民的李广语气不恭敬,就被李广擅自杀害,而李广也没受到朝廷惩罚。卫青要处置李敢,有一万种方法能让他死,而且也不理亏。

所以,李敢之死,怪不得霍去病,更扯不上霍去病的品格,武功如何。

关于霍去病品格,他精忠报国,曾经说:“匈奴未灭,哪能考虑自己的家事呢?”霍去病还是个孝子,当初他被父亲抛弃,却富贵不忘尽孝,主动将父亲接回来。

关于霍去病的武功,他能亲率少数人偷袭匈奴大军,以一当百,还能凯旋而归,这足以说明他武功高强。霍去病没有正面和李陵对砍,而是暗箭伤人,或许是他想一击必杀,也或许是他爱惜身体,不想受伤。这就像你明明有一把手枪,难道要非要和仇人拼菜刀?

李广祖孙三代都是悲剧,李广自杀,他的大儿子李当户和二儿子李椒都短命,先于李广而死。小儿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孙子李禹受巫蛊之祸牵连而被杀。另一个孙子李陵被逼投降匈奴,全家灭族。

我们在同情李广家族的同时,不要不看前因后果,胡乱贬低甚至污蔑他人。

文献参考《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檐雨阶苔


这应该是个人之间或者亲戚之间的私情,无关乎人品吧。

李敢本是李广的儿子,李广因为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沿途误了和大将军卫青汇合的期限,被卫青派去的刀笔小吏询问原因?

李广觉得这是自己平生的奇耻大辱,毕竟自己年纪一大把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卫青竟然派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来调查他,所以,李广选择了闭口不答。

后来,李广还是因为这件事,亲自去了卫青的大帐,说明了行军误期的原因,把这个事说明白之后,李广就选择了自刎而死。

李广死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觉得自己的父亲是被卫青杀死的。所以,他想寻找机会给父亲报仇。

再一次汉武帝让他们一起打猎的时候,李敢趁着卫青不注意,拉弓搭建,就射了卫青一箭。还好,这一箭并未射到卫青的要害之处,所以,这一箭没有要了卫青的命。

李广的死,虽说不是卫青杀害的,但是,卫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责任。他觉得理亏,也没有追究这件事。

可是很不巧的是,这件事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想替舅舅卫青报那一箭之仇,他就选择了射杀李敢。

要知道李敢也不是别人,他是霍去病手下第一猛将,两人曾多次合作出征去打匈奴。因为李敢多次立有大功,还被汉武帝给封了关内侯。

但是,在亲情面前霍去病还是对这个曾经的爱将下了毒手。他也是选择了在和汉武帝一起打猎的时候,趁着李敢不注意,给了李敢致命的一箭。

当时,霍去病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将领,他以为自己杀一个侯,汉武帝不会惩罚他的,结果也真的是这样,汉武帝不但没处罚他,还主动给他擦屁股,说李敢是不下小死掉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霍去病为什么非要杀李敢呢?

因为霍去病要和舅舅卫青套近乎。当时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这都是汉武帝一手导演的。

汉武帝觉得卫青的威望太大了,他的外甥也就是汉武帝的儿子刘据还是当朝太子,汉武帝害怕卫青这个外戚派的力量太大,所以,他就竭尽全力的扶持霍去病,来打压卫青。

就这样卫青和霍去病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长期以往,霍去病意识到这种关系不是太好,为了和舅舅卫青打破僵局,他就选择了杀掉李敢,来改善和卫青之间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改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霍去病在射杀李敢之后没多久,也就神秘的死去了。


史学达人


李敢能不能对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正面搏杀?笑话!当然只能靠暗杀!

爵位.职位都高出一大截的霍去病能不能下战书单挑李敢?当然不能!

两人虽然都怀恨在心,但只能用暗杀手段,这没毛病!


霍去病的一生很短暂,24岁就已经去世,不过他的一生,极为传奇,仅有的几次出征打仗,全部辉煌大胜!而且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酒泉”等千古佳话,人品上,至少大的方面没毛病!

霍去病政治上并不糊涂,只是某些事处理的不够完美。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在一次出征匈奴的战争中,李广的部队迷路了,没有及时赶到卫青激战的战场,虽然卫青靠强大的军事才能转危为安,取得胜利,但是延误战机的罪名是李老将军无法忍受的,更何况要对自己的晚辈卫青认罪,于是李广自杀了。

李广的小儿子李敢,将李广的死怪罪在卫青头上,极度愤怒之下,刺杀并重伤了卫青。但是卫青隐瞒了这件事,却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也是极度愤怒,在汉武帝组织的一次猎活动中,一箭射杀了李敢。这才让李敢偷袭暗杀卫青的行为公之于众。



少年将军霍去病并不是完人,他曾经射杀李敢,也曾经御下严峻。然而再严峻他仍然是军神,所有的士兵都向往成为他的部下,跟随他杀敌立功。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



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天之原野


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史书记载,至于是不是暗杀只能通过历史人物环境分析。霍去病为什么不通过汉律致李敢于死地呢?原因是做不到。李广戎马一生,时运不济,未能封侯,生前最后一战无功却罪,悲愤自杀。卫青心有愧疚,武帝哀怜,着李敢代广为郎中令,负责宫殿守卫,管理羽林禁卫及天子门生等诸多事宜,实为亲信。李广死时,民皆哀之,武帝不会因为其击伤卫青而致其死地,或定重罪。律法不通,只能械斗,然霍去病不论是近距离搏杀,还是远距离对射,都不是带数十人冲进匈奴四万军阵从左右分兵而出,骑射传家的李敢之对手,且中华文化没有西方文化中的生死决斗。综合分析,霍去病是在李敢狩猎时从身后暗杀,而且不止一箭。自古以来,放暗箭人皆不耻,只有小人喜之。


YS143800016


《霍去病人格高尚,惨遭司马迁抹黑》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研究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霍去病射杀李敢的谜团》

根据司马迁《太史公书》记载,李敢之死有两个版本,宫廷的记载说:“李敢随汉武帝在上林苑射猎时,自己不当心被鹿顶死了。”司马迁又记载说李敢殴打卫青,霍去病在上林苑甘泉宫射杀了李敢,汉武帝没有治罪霍去病。

李广父子和卫青霍去病的恩怨,起因是李广之死。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10万步兵击匈奴。卫青兵出定襄,李广为前将军随行;霍去病兵出代郡,李敢为大校随行。

李广已经68岁了,前五次出塞未立寸功,还被匈奴俘虏一次,一直未能封侯。卫青命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兵7万,穿插包抄匈奴单于。由于李广未能理解战略意义,因而消极怠慢玩忽职守,导致向导逃跑迷失道路而误期。李广深知误期罪责重大,不敢面对幕府对质,在幕府前畏罪自杀。

李敢随霍去病出征,因为夺左贤王旗且斩首多,从大校升至郎中令,封关内侯。李广之死,李敢误以为是卫青逼死的,以下犯上殴打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就在甘泉宫射杀了李敢。

那么李敢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由于史家败类司马迁的歪曲,这段历史真相很难再调查清楚。李敢作为一员猛将,被鹿抵死之说是很难服众的,那么霍去病射死李敢,是真实的。问题的关键,李敢死的场景很关键。

李敢殴打大将军卫青,是严重的以下犯上的行为,轻则坐牢重则杀头。假如,李敢殴打卫青和霍去病射杀李敢不是同一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李敢已经被抓起来了,霍去病就不可能射杀李敢,也没有必要再射杀李敢。所以,李敢在甘泉宫殴打卫青,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同一天时间发生的。

某一天,汉武帝带着大批文臣武将,在上林苑里射猎。李敢看到卫青之后,火气越来越大,冲上去殴打卫青,有“刺王杀驾”的嫌疑。汉武帝命令“拿下”,霍去病正好在汉武帝身旁,就用汉武帝的御弓,把李敢给射杀了。司马迁为抹黑霍去病,把同一天发生的事,改写成不是同一天发生的事,读者觉得那个情节更合理呢?

《霍去病人格高尚,被司马迁肆意抹黑》

司马迁家族,人品低下、三观不正。

司马迁吹嘘说,他们家世代为太史令。查,司马迁往上数八代,秦国灭蜀时的将军司马错,是司马迁家族记载清晰的祖先,再往上就说不清楚了。司马迁祖父司马喜,以四千石粟米购买了九等五大夫爵位。司马迁之父司马淡,而继承爵位,因此成为太史令。

司马迁出仕为郎中,后结交李陵被荐举为太史令。司马迁人品低下、三观不正,李陵投降以后,在廷议中为汉奸李陵脱罪,无原则吹捧汉奸李陵,被汉武帝下狱,需50万钱赎身。

司马迁的两个儿子,不是为救父亲而奔波,却第一时间跑回老家韩城,并且一个改姓为同(仝),一个改姓为冯。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咒骂满朝文武,写书诽谤当朝皇帝,最后被汉宣帝治罪腰斩。

司马迁被汉武帝宫后,不再担任太史令,被任命为“中书令”。司马迁写的前一半《史记》,比较真实客观。后一半《史记》胡编乱造、混淆是非,把英雄抹黑为流氓,把失败者拔高为英雄,司马迁是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史家败类,《史记》也被称为诽谤之书。

司马迁抹黑和汉武帝有关系的一切人,其中就包括卫青、霍去病。司马迁抹黑霍去病,说他把酒肉放臭也不给士卒吃喝,把自己的士兵不当人看。试想一下,霍去病如果是这样的人,士兵都恨死霍去病了,谁还会和霍去病一条心呢?霍去病能打胜仗吗?

霍去病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天才,他爱护士兵和士兵同甘共苦。当年,霍去病占领酒泉后,汉武帝派人送去几十坛好酒。霍去病的将士成千上万,这点酒够几个人喝呀。霍去病把酒全倒进泉水里,和全体将士一起痛饮,酒泉这个地名就是这样来的。

李白曾经在诗里写到:“天若不爱酒,酒神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霍去病是忠臣良将的楷模,一次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要给他造一座大宅子。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三国名将赵云,刘备入蜀论功行赏,他把分给自己的田宅,全部退还给刘备。赵云还用霍去病的这句话劝说刘备,天下没有一统,自己怎么能享受呢。





冷清先生



李敢伤卫青,霍去病暗杀李敢,这整件事是西汉贵族和皇权斗争的一个缩影,并不是单纯的谁人品好,谁人品不好的问题。


大家知道刘邦曾经搞了一个“白马之盟”,与军功贵族们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侯”,但这场“白马之盟”还有另一个隐藏约定没有明说,那就是“非侯不相”。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刘邦与军功贵族达成了一个交易:用治权换皇权。


刘氏家族与军功贵族共同执掌大汉江山,这也是为什么吕氏专权受到周勃、陈平等人猛烈打击根本原因:吕氏专权的本质就是一统皇权和相权,这是军功贵族们所不能接受的。


吕氏之乱后,皇帝和军功贵族都分别有所发展:刘氏家族随着时间推移开枝散叶,这就有把绝对皇权变成相对皇权的危险,所以汉景帝才会削藩,才会惹出“七国之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只有先解决刘氏皇族内部的问题后,皇室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军功贵族。


“七国之乱”完全可以看做刘氏嫡脉(皇帝)收回之前给予刘氏皇族其他各支权力,这也是“七国之乱”才会三个月就平定的深层次原因。


而军功贵族这边,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军功贵族概念里的“军功”开始淡化,毕竟随着高祖打天下的人总会死的,而开始与外戚以及地方豪强势力结合。比如汉武帝初年窦婴与灌夫的结合就是典型。


汉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便开始逐渐向政府权力的渗透。这种渗透不但是全方位的,而且还是有先后顺序的。



汉武帝的顺序很简单,首先就是提拔亲信掌控军队,汉武帝是很明白,军权才是古代帝王最核心和最重要的权力;当年吕氏之乱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呢。汉武帝靠什么掌握军权呢?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因为此时汉朝无论从国力还是人口都远超匈奴,而之前和亲又为出塞抗击匈奴提供了最好的借口,谁也不会,也不敢说什么。这是西汉的政治正确。


汉武帝靠哪些人掌握军队呢?


当然不能依靠李广这样豪强世家(《史记》: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裏,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必须提拔无依无靠,和贵族豪强没有瓜葛,只能依附皇权而存在的人。


汉武帝选择了卫青、霍去病以及后来的李广利,这些人在被提拔前,社会地位都很卑贱,卫青、霍去病都是奴仆出身,李广利是倡优出身,都是被贵族豪强所轻视的;如果他们离开皇帝支持,立刻就会被贵族豪强碾的粉碎。


不过,汉武帝可以是谨慎也可以说是个人爱好,卫青、霍去病甚至不仅是外戚,还是汉武帝的男朋友,都有肌肤之亲。汉武帝大概觉得这样的人,带兵才放心吧。卫青与霍去病是汉武帝男朋友


这件事,司马迁敢公开写入史记,班迁也照搬进《汉书》,可见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当然,汉武帝为了自己男朋友的成功也是煞费苦心,以霍去病为例,霍去病第一次参加河西之战,汉武帝把投靠汉朝的匈奴骑兵全派给了霍去病,霍去病手下三位封侯的军官,有两个都是之前投降汉朝的匈奴头领,另一个虽然是汉人,但是属于从小在匈奴长大的。


汉武帝这种安排,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换句话说,如果把这些匈奴骑兵配属给李广,谁能保证李广就打不出霍去病的战绩?说白了,在当时,尽管卫青与霍去病取得了空前的战功,但是在贵族豪强官员看来未必有多了不起。(在汉景帝时期匈奴就不敢和汉军进行决战,汉景帝这边才发三十万大军击胡,那边匈奴就跑得没影了。)而且皇帝男宠的身份也很难获得贵族豪强的认可。


另一方面呢,宋朝以前,中国整体来说是一个贵族社会,出身、血统、家世比官职更重要;其实大家看电视剧《雍正王朝》也能看出来,满蒙亲贵出身的普通侍卫根本不怵年羹尧这个汉军旗的大将军。


所以世代将门,陇右豪族出身的李敢就敢打皇帝的“男朋友”卫青;而卫青的处理也很值得玩味,有的朋友说的对,如果卫青把这件事公开,那么李敢可能会遭到重处,但是这对于卫青以及卫氏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除了让贵族豪强更仇视卫家以外?


卫青对汉武帝拿卫家(卫子夫、卫青)当刀使是心知肚明的,但是这不代表卫青自己就愿意去怼豪强贵族,那个年代皇帝寿命谁也说不清楚,只把命运寄托在皇帝身上,那皇帝死了,等待卫家的就是灭族,汉朝之前几个宠臣和他们家族的下场说明了一切。


所以卫青事实上采取的是一种谦恭,屈己从人的姿态,表示出愿意和贵族豪强交好的意愿,这也是卫青为什么对李敢伤他不声张的原因。这也和卫青少年时代做过奴仆有关。



而霍去病之所以暗杀李敢,很大程度上和霍去病性格有关系,从后来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出塞攻击匈奴,士兵多饿死,他自己食物多到吃不完这点可以看出,霍去病本人确实有公子哥脾气,本来他虽然出身卑贱,但是等他懂事了,姨妈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而且姨夫后来还变成自己男朋友,当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肯定不理解自己舅舅为什么要受一个偏远地区将门子弟的侮辱,霍去病自己也人受不了这种侮辱,所以很干脆杀了李敢。


而汉武帝替霍去病隐瞒这件事,一方面确实霍去病做错了,如果闹开了,他必须处罚霍去病,但这是汉武帝不愿意做的;另一方面,随着卫家坐大,深受窦太后和自己田蚡窝囊气的汉武帝未雨绸缪的就准备扶持另一家外戚,这就是霍家。所以汉武帝不愿意在这个当口让霍家引起全贵族豪强的敌视。


总体而言,“李敢伤卫青,霍去病暗杀李敢,汉武帝包庇霍去病”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汉武帝一朝复杂诡异的政治局势。


兰台


先说说李敢为什么伤卫青, 李敢自己也是个将领,他的父亲是飞将军李广,有一次李广和赵食跟着卫青出征,结果他们二人在路上迷失了方向,导致卫青用五千人打对方的一万人,幸运的是卫青打了个大胜仗以少胜多,如果这个时候李广赶到,绝对也能分一些功劳,可惜的是他却偏偏迷路了。

按理来说这是失职之罪,并且是如此重要的失职,按律当斩,李广岁数已大,又是一代名臣,不想班师回朝后落个那样的下场,即使皇帝不杀他,自己也无颜面,于是拔刀自刎。当然目前史学界还有一种说法是,卫青故意让李广迷路,因为他年事已高,对方又是匈奴主力,如果让李广上来,可能会发生危险,而且卫青想让自己一个好友立份功劳。

这个说法目前站不住脚,首先没有证据,其次打仗不是儿戏。在李敢眼中就是卫青害死了自己父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与其说是李敢击伤卫青,不如说是李敢要杀卫青,根据史书记载,卫青当时伤的很重,可是卫青不愿意和他计较,在卫青眼中他就是个孩子,而且李广资历很老,他也不想太不给面子。

可是霍去病这个时候正是得宠的时候,战功赫赫他可不能忍,李敢年少轻狂什么都敢干,也没人家霍去病厉害,欺负了他舅舅,就是欺负他,于是在狩猎的时候直接一箭将李敢射死,然后说是不小心,这也不算是暗杀。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霍去病故意为之,可是谁又能说什么呢?如果之前这个李敢真的把卫青给杀了呢?霍去病就是要报复,汉武帝也无可奈何,只能对外宣称李敢被鹿撞死,这两人都是汉武帝跟前的大红人,不会为此事受到惩罚,霍去病的武功想必没人说不行,至于人品,这件事绝不能说是人品不行,在他眼中就是报仇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这个故事涉及四个关键人物:李广,卫青,霍去病,李敢。

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再梳理一下:

①卫青没问题

卫青是大将军,他有责任、权力去责备因不可抗原因而耽误战机的,即使是老将军的李广。

②李广是有名的抗击匈奴英雄 ,只是命运有点小悲催

李广其实不必自杀,但有人说李广是因为受不了卫青责备而自杀。但是,以李广的性格,即使卫青不责备,贻误这么大战机,他比自杀还难受。所以,李广的自杀,是对自己英雄之名在外,而一次次错失建立大功机会的总爆发,不怪任何人,只怪命不好。

③李敢过激举动确实不该,但也情有可原

李敢自己在与匈奴决战中,觅得战机,功劳不小,而此时却得知父亲因卫青责备而自杀,对卫青有所冒犯,虽于法不容,但也属人之常情。虽然这个冒犯是要杀头的,但是卫青对李广之死是有愧疚的,所以放下军规,压住手下要惩罚李敢的冲动,也算是大丈夫。

④霍去病是千古冠军侯,但是在射杀李敢这件事上,确实是违法的、错误的卑鄙暗杀行为

霍去病是我国古代武将的楷模,他封狼居胥的伟业一直是后代武将心中崇高的目标。但是,他为了报李敢击伤卫青之仇,借围猎的机会,竟然想射杀李敢,人为制造误杀的假案,本身就是包括汉武帝、卫青、和大部分人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违法的、错误的卑鄙行为。

只是由于是借围猎之名,手段比较隐蔽,当场没办法判他谋杀,再加上与汉武帝、卫青的关系,逃脱处罚,调任远离帝都。

事情在霍去病英年早逝之后,再也没有发生因李广之死而产生的人命案,说明霍去病暗杀行动属于个案,是他个人的冲动。


五二八2


这个问题要从几方面看。第一,李广作为武将在汉武帝时期没有封侯,整个家族都感到不公,他们将这原因归咎与卫青。我们知道,虽然李广是个名将,但他再有名气,确实没有达到封侯的条件。在武帝时期,封侯的政策是公正透明的。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著名将领从最基层脱颖而出,这正说明他们心胸狭窄,看问题片面,结果必须面对。第二,李敢击伤卫青,是偷袭,卫青没有计较正说明卫青的大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卫青能当大将军而李广不行。卫青不计较不等于卫青家族不计较。霍去病击杀李敢正是在汉武帝的姐姐卫青的夫人霍去病的姨妈召见霍去病之后,而且霍去病杀李敢是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的,不存在暗杀之说。第三,李敢是霍去病的部下,他去击伤卫青正说明,汉武帝对霍去病集团的看重。这时期,刚好是抑卫仰霍时期,李敢错误的理解为汉武帝不再看重卫青,两大集团矛盾交织,他想从中渔利才敢行动。这应该从长公主召见霍去病的过程看出端倪,也从霍去病射杀李敢之后汉武帝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第四,李广命运不济在当时李广家族已经有定论,这一定论在李敢之后更加根深蒂固,这也是司马迁不能公正的评价卫青的原因,反而大肆吹捧李广。加之唐朝是李家天下,需要吹捧李广,致使到今天人们知道“飞将军”未必知道卫青霍去病。最后,我们要还历史清白,李广确实能力一般,他无法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