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新聞裡報道著人類航天器發射成功,全人類共享這份喜悅。火箭升空與助推器剝離同時進行,但人們大多隻關注上升,而忽略了墜落。這些助推器燒盡燃料之後,又會落在哪裡?

無數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箭,墜落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之一。阿爾泰山區成了航天器墳場,也是人類太空夢想背後的墓場。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蘇聯的航天科技水平從來都走在國際前列。其中最早建成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佈滿了豐功偉績。這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太空發射中心。

它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它把加加林送上太空,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人類宇航員……

實際上俄羅斯從蘇聯時期開始,所有載人航天器都是在這裡發射的。先進的設備與傲人的功績,讓它蒙上無盡榮耀。但並非每一次行動總是成功。一次舉世矚目的成功,也離不開無數次被隱藏起來的試飛失敗。

而在發射場1000公里外,有一個原本靜謐的阿爾泰山區。這是一片花崗岩地貌的自然生態草原。

由於地方偏遠,這裡居民的生活方式大多原始而質樸。草原面積廣闊,房屋和居住人口卻很稀疏。不時還能看見躥出的幾隻西伯利亞野山羊和麝香鹿。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阿爾泰山區

一個是匯聚全球最高科技的航空基地,一個是世界上最偏遠、貧窮的地區之一。兩個距離1000公里的極端之間似乎豎起一道無法交匯的次元壁。但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這個次元壁被打破了。把兩者連接起來的扭結,正是繁忙的火箭發射行動。

火箭發射轟動激烈,一層層加速的過程助力把發射器推離地球、推向太空。從電視機屏幕上觀看這一幕時,內心不免激昂澎湃。要是觀察細緻,就會注意到每一次加速的過程,火箭都會剝離一部分助推器。

當火箭的結構“肢解”結束,大部分助推器消耗完燃料,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回歸地面變為殘骸。運載火箭也就成功把運載物送進太空,完成了使命。

逐級的加速,也是逐級的剝離。但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直插雲霄的速度,卻很少留意剝落的助推器去了哪兒。而在熒幕前的一次成功發射,也可能是由無數次試飛失敗累積的結果。在這個發射場中失敗的火箭殘骸和剝離的助推器,都大多墜落在阿爾泰山區。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就拿由蘇聯研製,運載能力最強的質子運載火箭來說。它分為三個階段加速和剝離。

第一個階段是火箭的一級分離,墜落物通常落在發射臺的90公里範圍內。第二個階段的飛行時間大概長達14分鐘,墜落物高度和廣度都有所增加。這一部分也就重重地落在了1000公里外的阿爾泰山區。

自從研製成功以來,經過不斷改良與升級,質子號的性能等級不斷增強。要把一顆6.3噸的衛星送入地球靜止軌道,就需要一臺700噸的4級質子火箭。

而所有型號的質子號火箭都只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於是墜落在阿爾泰的殘骸,也隨著蘇聯航天事業的發展而增多。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據統計,從發射場啟用至今,已經有超過2500噸航天器殘骸落在此地。

阿爾泰山區的1500多位居民們早已對這些天降火箭習以為常。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新奇的重型玩意兒反倒增長了它們的見識。

要知道,多少重機械愛好者做夢都想撫摸昂貴的火箭外殼。許多人觸不可及的東西,就這樣落在他們家門口。

但不久後,居民們就發現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從天而降的重型殘骸落地點並不確定,危險隨時可能發生。

一次,一個4.5米長的火箭碎片墜落在村莊裡,差點砸毀一間屋子。而屋裡的人也被嚇得不輕,險些喪命。可謂應了一句話“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發射場的工作人員當然知道他們的火箭殘骸掉落在了阿爾泰山區。經過協調溝通,他們會在每次發射前24小時通知當地居民。這也讓居民們有了充足的時間完成撤離和保護。所以迄今都還沒有出現因此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

如此頻繁的火箭殘骸,起初也不是隨意擱置的。在蘇聯時期,政府警惕殘骸被競爭對手美國偷走,從而洩露研製機密。於是通常在火箭發射之後,蘇聯會竭盡全力去阿爾泰山區回收火箭殘骸。

但在蘇聯解體之後,格局動盪影響了俄羅斯航天實力的發展。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地處哈薩克斯坦國境內。俄羅斯只能靠以每年1.1億美金的價格繼續租用發射場,維持航天器試驗和導彈發射。而墜落在阿爾泰山區的殘骸,也就無暇清理了。

這時的阿爾泰山區,徹底成了俄羅斯航天器的廢料堆填區。

由於這種特殊性,這裡出現了一種火箭廢料經銷商的職業。他們會用雙筒望遠鏡探望天空,觀測是否有脫落的火箭殘骸降落。

一旦有情況,他們就開著吉普車追蹤到碎片的落地點。隨即開啟一番搜尋和裝載,運輸回基地進行改造。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等待天降合金的人們

用來製造火箭的必定是頂級材料,這對於山區人民來說算撿了大便宜。性能優越的鈦鋁合金、銅線等部件都是“天賜”的絕佳金屬材料。於是他們重新焊接做成工具,在生活中加以利用。

所以在貧窮的阿爾泰山區,你可能看見用火箭外殼製造的雞舍頂棚、農場工具等。說不定還能在兒童雪橇上看見一個俄羅斯航空標誌,這可不是山寨的。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諷刺的是,這些給當地居民帶來額外收入的資源,卻也醞釀著致命的災害。沒多久,阿爾泰山區的人們就出現了反常的疾病。

一些內分泌和血液疾病開始頻頻在居民中發生。

雖然這些病還算日常,但阿爾泰地區的發病率比其他地區平均水平高出兩倍多。不僅如此,兒童的健康狀況也嚴重下降。短短三年時間,入院治療的兒童比例就增多了一倍。

原來從天而降的火箭殘骸給阿爾泰山區帶來了一場隱秘的飛來橫禍。質子號火箭助推器威力雖猛,但也有著深藏不露的弊端。

火箭燃料用的是液體推進劑,成分中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和庚基化合物等都含有劇毒。當助推器殘骸落在草原上時,通常會有多達10%的燃料剩餘。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盛裝液體燃料的火箭發動機

有時,剩餘的燃料讓火箭部件在乾燥的大草原上燃燒起來。這不僅對回收工作造成風險,劇毒液體還可能滲漏到土壤裡。這麼一來,當地居民種植的糧食、抽取的水源也就受到了汙染。可悲的是,他們一邊對天降的財富資源感恩戴德,一邊卻飽受迫害而後知後覺。

數十升燃料噴灑在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或河流中。要是動物經過時不慎多嘴舔食,就會被毒殺。2008年,一位居民因此向俄羅斯航天局投訴。他聲稱自家的四匹馬死於火箭殘骸帶來的劇毒汙染。

火箭燃料中的劇毒物質進入人體內,不僅誘發疾病,還可能致癌。僅2007年間,阿爾泰山區就出現27例與汙染有關的癌症病患。當地新生兒畸形的出現比例也提高了不少。一些汙染嚴重的村莊裡,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會患上黃疸。

而俄羅斯為此支付了200萬美元的賠償金,此前也承認了火箭上裝載有超過允許含量的有毒庚基燃料。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實際上,類似阿爾泰山區的太空墓場並不唯一。

美國航天局(NASA)的肯尼迪航天局位於弗羅裡達州,由此發射的殘骸大多直接墜落到大西洋裡。

在南太平洋一處面積很大的深海無人區,也是一片太空墓場。通常會把一些在近地軌道上運轉的失效衛星,安全轉移後降落到此處。

而真正降落在陸地上的,阿爾泰山區是為數不多的一處。

在舉世矚目的科技壯舉背後,阿爾泰山區的悲慘也終於受到關注。在發展的同時,對此造成的汙染也成為需要重要考慮的關鍵。

俄羅斯早前就在籌建一處新的發射場,東方航天發射場。目的是為了減輕阿爾泰地區的汙染情況,也是分擔航天任務到本國境內。同時,他們研製了一種以液氧和煤油作為推進劑的新型運載火箭,替代質子號火箭。

落後山區裡的太空墓場,村民用最先進的火箭殘骸搭雞舍、做農具

東方航天發射場局部

在一次次發射成功的喜悅背後,人們也該看見那一片遺世獨立的受災地帶。振奮人心的先進科技同時也隱藏著鮮為人知的陰暗落後之處。

科幻世界裡的賽博朋克投射到現實中,可能暗含人類貧窮、疾病、死亡的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