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硬碰硬”的戰役呢?如何評價這些戰役?

咚咚每日心理學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這是國民黨將領邱清泉對華野十縱的評價。邱清泉在國民黨裡面算是一個作風強悍,敢打硬仗的將領,有“邱瘋子”之稱,解放戰爭時期,邱清泉帶領的整編第5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華野十縱作為邱清泉的對手,能得到敵人這麼高的評價,不啻為一種殊榮。下面叫講講解放戰爭時期國共主力部隊之間硬碰硬的戰役---桃林崗阻擊戰。

(油畫-桃林崗阻擊戰)

開封戰役時,國民黨正在南京召開“國大”,聽聞開封丟失的消失,各個代表群情激憤,河南代表更是要求蔣介石“限期收復開封”。而國民黨軍也認為,解放軍在經過長時間的攻城阻擊戰後,傷亡巨大,無力在守住開封,於是決定重新佔領開封,挽回顏面。

負責進攻的國民黨主力部隊是邱清泉兵團,區壽年兵團在左翼負責掩護。華野司令員粟裕根據這一敵情變化,決定發起睢杞戰役,第一、四、六、十一縱圍殲杞縣以南的區壽年兵團,以第三、八、十和兩廣縱隊在杞縣以南地區阻擊邱清泉兵團,吃掉區壽年兵團。由於害怕重蹈覆轍,邱、區兩兵團緊緊相連,並肩而行,左右相距不過10公里。要想殲滅區壽年兵團,就必須阻擊邱清泉兵團東援區壽年兵團。桃林崗,位於杞縣東南約3.5公里,正扼住杞太(康)、杞睢(寧)兩條公路的要衝,是邱清泉兵團東援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十縱阻擊陣地的中央位置,可以說,桃林崗的得失將直接關係到整個阻擊戰的成敗。十縱是華野主力縱隊,在此前的上蔡阻擊戰中,十縱成功拖住了胡璉兵團向開封靠近,以傷亡800多人的代價,消滅了胡璉兵團5000餘人,此次阻擊邱清泉兵團的重任,依然落到了十縱肩上。

(十縱司令、開國上將宋時輪)

邱清泉兵團,下轄整編第5師、整編第70師,其中的整編第5師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抗戰中曾經在崑崙關和日軍精銳的第五師團正面對戰,給予有著“鋼軍”之稱的第五師團以重創,取得了著名的崑崙關大捷。抗戰結束後更換全套美械裝備,是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桃林崗阻擊戰,必將是一場硬碰硬的戰役。

阻擊戰打響後,邱清泉就調來了重炮,對十縱陣地發動猛烈炮擊,並命令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向十縱陣地發起全線攻擊。從下午1點激戰至黃昏,除了一個小寨被國民黨軍突破後,十縱的其餘陣地均屹然不動。時任整編第五軍參謀科科長的肖佛南,陪同邱清泉前往前線觀戰,事後他回憶到: “桃林崗是個大寨子,並有高大寨牆,解放軍在寨牆腳下,配置有嚴密的側防火力,當邱軍步兵接近寨牆時,在100公尺以外不開槍,到達100公尺以內,槍炮齊發,邱軍傷亡極大。”

第一輪攻擊受挫後,邱清泉加大了攻擊力度,集中軍屬榴彈炮營、師屬山炮營和旅、團、營各級所有的迫擊炮,轟擊十縱陣地側防的機槍火力點,持續炮擊數十分鐘後步兵以多個波次開始衝擊。但是,隨著炮聲一停,原本寂靜的十縱陣地重新發出槍響,從斷壁殘垣、廢墟瓦礫中伸出的所有輕重機槍,向進攻的國軍猛烈開火,國軍就像收割稻草一樣,瞬間倒下去一大片,進攻再一次被打退。

(邱清泉邱瘋子)

為了摧毀十縱陣地,國民黨軍調來了5架轟戰機,對地面陣地進行狂轟濫炸,緊接著用坦克開路,發起全線猛攻,但上午三次猛攻都被十縱擊退。坦克是步兵的天敵,但所幸的是,國民黨軍的坦克數量也不多,往往一輛坦克後面,跟著整連整營的步兵。於是,解放軍先放過坦克,讓坦克衝進陣地,然後截擊後面的步兵,集中火力消滅步兵。

阻擊戰是從6月30號開始的,進行到7月2號時,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親自乘飛機抵達杞縣上空,督促空軍對解放軍陣地進行轟炸,此時,整個桃林崗已經沒有一幢完整的房子,圍牆也矮了半截。華野司令粟裕一直盯著前線態勢,戰鬥最激烈時,桃林崗陣地西北角一度被突破,粟裕馬上打電話給負責防守的83團團長毛會義,詢問戰況。華野司令層層越級,給一個團長打電話,可見桃林崗阻擊戰對整個戰局多麼重要。

(粟裕在指揮豫東戰役)

7月3號,邱清泉的攻擊還在繼續,但是此時龍王店的區壽年兵團已經被殲,攻擊也已經沒有意義了,於是,在佯攻兩輪後就退了。自此,桃林崗阻擊戰結束,十縱頑強阻擊邱清泉兵團5晝夜,至始至終沒有讓邱兵團前進一步,有力的配合了友鄰部隊殲滅區壽年兵團。戰後,被俘的區壽年兵團整編第75師師長沈澄年這樣評價十縱:“整編第5師、整編第11師都認為華野十縱的防禦能力強,防禦精神好,作戰時白天必能堅持到黑夜,且有堅持到適當時間才撤離戰場的決心,完全應該列入華野頭等部隊之列。”而一向目中無人的邱清泉也不得不感嘆:“排炮不動,必是十縱”,十縱也因此成為解放軍的頭等主力部隊。


一卷青史


1950年11月29日凌晨,一個渾身是血的土耳其士兵跑進了美軍第2步兵師師部,報告說隸屬於“聯合國軍”總司令部的土耳其旅剛剛遭受滅頂之災,5000多人的一個旅只剩下不到兩個連的建制。美軍師長凱澤少將半信半疑,因為就在昨天,這個土耳其旅還興高采烈的報捷,聲稱消滅了大批“敵軍”並英勇守住了陣地,後經美2師情報官核查,原來被打死打傷的全都是潰逃中的南韓軍隊。



重創土耳其旅的正是志願軍第38軍114師,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發起總攻之前,第38軍主力奉命穿插敵後三所裡和龍源裡地區,徹底封閉當面美軍退路以便圍殲之。而土耳其旅駐防的戛日嶺正擋在114師的穿插路線上,38軍軍長梁興初決心夜襲解決該敵,以儘快到達指定穿插位置,我軍僅用兩小時戰鬥就拿下戛日嶺主峰,隨即猛撲三所裡。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首批入朝部隊是第四野戰軍的精銳,連“志司”都是以四野第十三兵團部為基礎組建的,然而他們迎來的軍事主帥卻是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老總,性格和作風都確實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第一次戰役中,作為曾經的四野王牌第一縱隊,38軍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打好,彭總是罵了孃的,全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準備打場翻身仗。



(38軍軍長梁興初)

第38軍113師338團山地強行軍145華里,先敵五分鐘搶佔三所裡高地,不僅美軍第2師師長凱澤呆若木雞,也震動了“聯合國軍”的整條戰線,如此大後方關鍵部位的丟失,意味著清川江北岸地區的美軍第2師、第24師、第25師、英軍第27旅、南韓第1師和土耳其旅殘部、全部陷於志願軍的包圍圈之中,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緊急下令所有部隊南逃,目標是半島蜂腰部最狹窄的順川及肅川地區,連遠在日本的麥克阿瑟也停止了記者“吹牛會”。

美軍的重型機械化部隊必須依賴公路,因此由價川經三所裡再到順川的公路成為生死交通線,為了逃出合圍圈,美軍集中所有的陸空火力傾瀉在三所裡高地上,試圖不顧一切衝破38軍阻擊線,於是一場硬碰硬的戰鬥打響了。在北方,志願軍第40軍、第39軍、第50軍和第66軍等20萬大軍正全力壓縮正面之敵,彭總也給第38軍發來一道嚴厲的命令:“給我像鋼釘一樣釘在那裡!”



(松骨峰戰鬥)

於是,第38軍所屬的第112、113、114共三個師的幹部戰士,與南逃美軍展開了殊死搏殺,尤其是位於龍源裡東北的“松骨峰高地”,成為兩軍爭奪的焦點,這就是我們小時候讀過的課本《誰是最可愛的人》戰史原型。到11月30下午1時,美軍已經連續組織了五次衝鋒,坦克、重炮和空中火力已經將山頭削下去一層,志願軍戰士仍然死戰不退,在逃跑和救援之敵的南北夾擊下,傷亡幾乎殆盡但陣地卻巋然不動。

黃昏時分,追殺的志願軍主力部隊到達戰場,從各個方向開始圍殲敵人,被切成一個個小股的美軍開始四下逃命,並拼命向天空中企圖解救他們的飛機搖晃著白毛巾,聰明的志願軍戰士也如法炮製,陷於懵圈狀態下的美軍飛行員只能向司令部報告:完了,他們完了。

(第二次戰役要圖)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我軍取得超出預定計劃的勝利,共斃傷俘敵36000餘人,其中美軍24000餘人,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翻車身亡,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車200餘輛,併成功將戰線推至“三八線”兩側地區,也成為美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最大的一次失敗。是役,四野王牌第38軍與裝備和火力佔據絕對優勢的美軍強強碰撞,打出了赫赫軍威!

1950年11月30日夜,已經連續六晝夜沒閤眼的彭總給38軍發來電報:“此戰發揮了三十八軍優良的戰鬥作風,尤以113師行動迅速。。。戰果輝煌,望克服困難,鼓起勇氣,繼續全殲被圍之敵,並注意阻敵北援,特通令嘉獎”,彭總意猶未盡,親自在電報結尾添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萬歲軍”一戰封神,從此名震天下。

(電報原稿)


度度狼gg


只有最最針尖的部隊碰上最最麥芒的部隊,這樣的的戰役,才能稱為硬碰硬。

雖說這樣的戰例也為數不少,但我的選擇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與日軍第五師團兩支王牌部隊之間的崑崙關戰役,基本打成了五五開。



戰役結果是第五師團的21旅團及騎兵第五聯隊基本全軍覆沒,旅團長中村正雄被炮彈開膛而死。第五軍方面也是傷亡慘重,算是慘勝,就連新22師師長邱清泉也受傷退出了戰場。崑崙關之戰,是抗戰中中國軍隊第一次攻堅取得的勝利,象徵意義非常重大。

第五軍為當時唯一一個機械化軍,軍部配屬有兩個戰車團,裝甲車搜索團,汽車團和重炮團,絕對是蔣介石的心頭寶貝,平常根本捨不得用,戰役打響前臨時從湖南衡山調來馳援,並且擺在了正面攻擊崑崙關日軍的位置,可見蔣的求勝決心。



據守崑崙關的日軍,先是騎兵第五聯隊和21聯隊的一個大隊,他們頂不住鄭洞國榮譽一師和戴安瀾200師的猛攻而請求所謂戰場指導,第五師團長派來增援的21聯隊主力被打的彈盡糧絕,甚至開始用竹子做的扎槍戰鬥。

再接下來就是21旅團長中村正雄親率中村支隊前來增援,他本人及他的大部分部隊終究沒再能活著走下崑崙關。



第五軍為這次打出中國軍隊聲威也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全軍五萬多人損失超過三分之一。崑崙關中國將士用鮮血換來的的勝利,給整個桂南會戰的整體垮掉帶來了一抹亮色……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司馬砸光


司馬砸光


說到“硬碰硬”的戰役就不得不提二戰東線戰場的庫爾斯克會戰,作戰雙方兵力兵器的密集程度堪稱歷史之最。以德軍一方為例,在80英里的正面上集中了3000輛坦克和突擊炮,1800架飛機,要知道在1941年德軍閃擊蘇聯時三大集團軍群上千公里的進攻正面也不過才有3580輛坦克和1830架飛機,足見這次會戰的程度將會多麼激烈。


如果說德軍的兵力兵器已經算是非常密集了,那麼跟蘇軍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在蘇聯官方的記錄中這樣寫到:“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軍部隊在兵力和物資方面超過敵人兩至三倍”。蘇軍的參戰兵力達到了190萬人,5000輛坦克,25000門火炮以及2700架飛機,組成了2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5個坦克集團軍和6個空軍集團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也才投入了1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1個坦克集團軍外加幾個坦克軍,根本無法同庫爾斯克會戰投入的兵力相比。當然這些還沒有將戰略預備隊算計在內。


儘管蘇軍擁有巨大的數量優勢,但是德軍仍舊佔有素質上的優勢,蘇軍的人員、坦克、飛機的損失都遠遠的超過了德軍,尤其是坦克的損失幾乎是德軍的三倍。但是這場大決戰卻沒有真正決出勝負,由於意大利局勢的惡化,希特勒臨時終止了在庫爾斯克的攻勢以抽調兵力前往增員意大利。不過就戰略上來說,勝負已然決出,德軍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卻一無所獲,而蘇軍則成功的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他們的兵力兵器可以快速的得到補充,而德軍卻無法恢復如初,對於德軍來說如果不能大量殲滅蘇軍主力則意味著失敗!


戰略論


淞滬會戰,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高達100萬,日本方面投入了8個師團和兩個旅團20萬人,死傷達到4萬餘人。中國軍隊則是傾盡全部精銳投入戰鬥,德械師,中央教導總隊,機械旅全都投入了淞滬戰場。此戰,中國軍隊當年死傷達到了30多萬,不亞於一場南京屠殺。淞滬會戰,戰略層面上來說沒有花招,沒有陰謀,雙方都是不停的增兵,不停地進攻。


羅店絞肉機。羅店是上海西北郊的戰略要地,它的得失直接影響到整個上海的戰局。奉命保衛羅店的國軍11師師長彭善開戰之前就決定以鮮血護衛羅店,開戰以後,中國士兵在敵人的強大炮火之下和日軍展開衝鋒,羅店的一街一巷都灑滿了11師士兵的鮮血,羅店成為了“絞肉機”。

松江保衛戰。日軍在金山衛登陸以後,蔣介石為了防止日軍對上海守軍側面形成威脅,急令東北軍吳克仁67軍增援松江。東北軍本來和日本人就有深仇大恨,這次抗敵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67軍苦戰三天三夜,無奈日軍火力太猛,最終突破67軍防線,進入松江城。67軍軍長吳克仁戰死,67軍全體壯烈殉國,魂歸白山黑水間。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校尉級以上軍官陣亡上千名,少將以上軍官10多名,包括黃梅興,蔡炳炎,楊傑等等,他們大多數人還很年輕,而在國家大難面前選擇了英勇捐軀,實為我華夏千百年之英魂。淞滬會戰,中日雙方槍對槍,刀對刀的戰鬥實在是“硬碰硬”的典範,否則上海守軍也堅持不了三個月之久。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我是雞湯,我來答。

我給大家介紹一場史詩級的“硬碰硬”的戰役,他滿足了你對古代戰爭熱血沸騰、金戈鐵馬的一切想象,堪稱千古第一戰!

郾城大戰——迴盪千年的碰撞。

交戰方:岳家軍本部 約3萬。

金兀朮主力 約10餘萬,其中,精銳騎兵1.5萬。

岳飛北伐,前期進展順利。兀朮作為金軍百戰名將,集中主力,沉著待機。

兀朮見岳家軍戰線拉長,正面過寬,決意直取在郾城的岳飛本部,一舉扭轉佔據,岳飛領軍正面懟,曠古大戰一觸即發。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兀朮手下柺子馬、鐵浮屠騎兵以來,縱橫數十年,天下無敵,此時,就立在郾城外。岳飛兵少,但豪氣沖天,出城開戰。

萬馬奔騰的騎兵會戰,小將岳雲引領背嵬軍的豪情碰撞:

岳飛,令兒子岳雲出戰,岳雲策馬領軍出擊,與橫行天下的女真騎兵正面槓!兩軍往來衝殺,一時間萬馬撕鳴,殺聲震天。岳雲軍雖遠遠少於女真人,但毫不示弱,勇猛異常。只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曾經橫行天下的女真騎兵,本想擊退岳雲後側擊岳飛步兵。但此時雖威名遠揚,人多勢眾,卻竟然奈何不得眼前這些漢家子弟。

岳家軍在此,誰敢犯我大宋?


撼不動的岳家軍,手撕鐵浮屠:

兀朮見騎兵戰一時不能取勝,就派出了女真人壓箱底的寶貝”鐵浮屠“。”鐵浮屠“,是全副鎧甲的重甲騎兵,每三匹連在一起,加強衝擊力。每前進一步,後方都會放上拒馬,意思就是有進無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岳飛,我和你拼了!

鐵浮屠出擊,殺光不知死活的南蠻子!岳飛,我和你拼了!

岳飛不慌不忙,以背嵬親軍和遊奕馬軍迎戰。步兵手持大斧、馬紮刀,上砍敵兵下砍馬腿,甚至手撕肉搏!

一向”不能戰“的宋軍,居然霸氣飛揚,豪氣沖天,把滿萬不可敵的女真鐵浮屠當成了手撕雞!

戰至緊張時,宋軍主帥岳飛親自躍馬而出,搭弓射箭,連續射殺敵軍,振奮軍心。宋軍見主帥如此英勇,更是士氣大振,殺聲震天!

猛將的突擊,楊再興單騎闖關:

此時,宋軍中的超級猛將楊再興開始了史詩級的表演。

他單騎而出,直奔兀朮所在,要活捉兀朮!他連續衝殺,手殺金兵數百人(正史中少有的的”百人斬“)!

兀朮休走!看我”百人斬“!

兀朮見戰事不利,只得慘敗而逃!

郾城大戰,加上後面的臨穎大戰、朱仙鎮大戰,岳家軍都正面硬扛,以少勝多,堪稱千古之戰!

後面的故事,說起來都是淚,不說了。

金戈鐵馬已經遠去,歷史上的爭執也不必延續到今天了。但岳家軍那豪氣沖天的表現,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不是民族英雄?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黑山阻擊戰:廖耀湘拼命想南逃,梁興初奉命死守三天!

一方是鬥志昂揚的解放軍,一方是仰仗武器優勢逃命的國軍。

死守黑山的是梁興初的東野第十縱隊,下轄:28師,29師,30師,共計2萬人。梁興初是我軍老將,參加過長征。手下的第十縱隊雖然只組建一年,士兵大都是日製裝備,重火力只有三個山炮營。但是,戰鬥意志頑強。而且,第十縱隊在遼瀋戰役開始之後,一直沒有實際參戰,而是到處挖陣地,盯梢,早就憋壞了。這下好了,要大幹一場了,梁興初這次接到的任務是死守黑山三天!

拼命想衝過黑山的是廖耀湘的“西進兵團”10萬餘人。廖耀湘畢業於黃埔軍校,後又被蔣介石送到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回國後,曾出任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一的新編第六軍軍長。廖耀湘這次率領的“西進兵團”下轄新一軍,新六軍,新三軍,71軍,49軍,青年軍第207師,三個騎兵旅以及戰車重炮等部隊,共計12個全美式裝備師,11萬人。“西進兵團”於10月8日開始,從瀋陽向錦州攻擊前進,妄圖配合“東進兵團”支援錦州(錦州被解放後,廖耀湘的作戰計劃改為從錦州突破南下),打通遼西走廊。

10月15日,解放軍攻佔錦州,五天後,東野下令包圍廖耀湘兵團。於是,東野下令梁興初的第10縱隊在黑山和大虎山一線阻擊廖耀湘的“西進兵團”,不讓廖耀湘南下和“東進兵團”匯合。等主力到達後,配合主力圍殲廖耀湘。

10月22日,廖耀湘兵團先頭部隊到達黑山和大虎山一線,次日早上開戰。廖耀湘這次對於突破解放軍黑山防線不僅是“志在必得”,也是“救命”的“必經之路”。而對於梁興初也收到了林彪“決死一戰”的命令,只要堅守三天,就能全殲廖耀湘。所以,這場戰役將是一場慘烈的阻擊戰。

戰鬥開始後,廖耀湘部為了奪取黑山陣地,對解放軍陣地展開瘋狂炮擊。我軍為了守住陣地,多次和國軍展開白刃戰。而廖耀湘不僅組建了“尉官敢死隊”,甚至命令炮兵向正在白刃戰的陣地開炮。也是因此,前方陣地多次易主,包括在101高地在內的高家屯一線在第二天就被廖耀湘攻破。

梁興初說:部隊打剩一個團,我當團長。打剩一個營,我當營長。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

在堅守的第三天,深知101陣地重要性的縱隊司令梁興初打電話給28師師長賀慶積:老賀!馬上就反(攻),你反我反?!你不行,我就上!

賀慶積:“用不到你!”賀慶積親自上陣,組織兩個連進行反擊。

(梁興初)

戰役結束後,101高地變成了99高地,被炮彈削低兩米!上面的彈坑數量多達6000餘個!第十縱隊70%的人都犧牲在101高地。

廖耀湘打了三晝夜以後,開始撤退,向營口逃竄。梁興初根據東野命令,配合主力部隊,對廖耀湘展開追擊。激戰至28日早上,廖耀湘部被圍殲在遼西走廊,東北“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級將領被俘。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在那異國他鄉,有一處丘陵,其中有方圓不過 3.7 平方公里的兩個小山頭,那就是上甘嶺。

戰前戰術佈置會議結束之後,彭德懷單獨留下了15軍軍長秦基偉。兩人面對著釘在牆壁上的作戰地圖,一陣沉默。很長時間後,彭德懷對肅立身邊的秦基偉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此時的駐韓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是範佛里特,他是個非常典型的崇尚唯火力制勝論者,一向極力主張採取猛烈的火力覆蓋,最大限度的消滅敵方有生力量,以便在進攻中減少己方力量的消耗和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他指揮的戰鬥必定會有巨大的彈藥消耗,一場戰役後數量大的驚人的彈藥消耗量也就被戲稱為“範佛里特彈藥量”。

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範佛里特就祭出看家本領,充分發揮聯合國軍的火力優勢,將“範佛里特彈藥量”傾瀉在上甘嶺上,這一天就大概消耗了三十餘萬發炮彈以及五百多枚重磅航彈。我方15軍曾經在上甘嶺上奮戰四個月才建立起來的地上工事,完全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就蕩然無存。上甘嶺上寸草不生,表土層完全被炸松,山體岩石都被炸出,和彈片摻雜在一起。

與“範佛里特彈藥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志願軍的反擊炮火,第一天,志願軍只打出了三千多發炮彈,即使是在整個上甘嶺戰役期間,我們的志願軍炮兵,炮火密度最大的時候,每天的總髮射量也達不到4萬發的彈藥消耗。

但是志願軍在如此猛烈的炮火打擊中堅持下來了,《第十五軍軍史》中有記載,上甘嶺戰役打響的那天,也就是14日一整天的時間內,志願軍傷亡500餘人,但是卻打出了殲敵1900餘人的戰績。至於“聯合國軍”的統計則是傷亡合計約千人。

從這一天開始,雙方在這兩處小山頭上不斷增加籌碼,增加兵力反覆爭奪,多次易手。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克拉克就曾經評價過:“(上甘嶺)開始為有限目標的攻擊,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救面子的惡性賭博。”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反覆拉鋸,雙方共投入兵力近11萬人。我方統計,志願軍合計傷亡11529人,但是戰果斐然,斃、傷、俘敵共25498人(“聯合國軍”統計己方傷亡9000人)。

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無所畏懼,英勇的中國軍人所以無敵!


一盤拉條子


從1951年4月22日起,志願軍在“三八線”附近向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起大規模反擊,史稱“第五次戰役”。這場戰役歷時五十餘天,是朝鮮戰爭中規模最大、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戰役。其中,第一階段發動的臨津江戰役,可謂一場“硬碰硬”的交鋒!

志願軍獨戰6國軍隊

彼時,經過前四次戰役,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已退至三八線以南地區,企圖構築防線阻止志願軍挺近漢城。

4月22日晚,志願軍63軍率先向“聯合國軍”臨津江防線發起強攻。精明的美軍卻一反“美軍衝在一線、其他聯軍輔助”的常規,將比利時營(約500人)擺在最前方,而且部署到臨津江北岸紮營,江南岸則是英軍,其後還有土耳其、菲律賓、波多黎各等炮灰部隊;另一段江岸則由韓國第一師防守,該師師長白善燁原系偽滿洲國軍官,作戰兇悍狡猾。儘管所謂“聯合國軍”的組成多達16國,但多數都屬於“打醬油”隊伍,戰場一線同時出現6國軍隊的情況並不多見。臨津江戰役中63軍獨戰6國軍隊也算難得的場景了。

聯軍內部的狗血鬧劇

聯軍的美國司令李奇微認為,中國軍隊受限於物資補給能力,通常只能展開一週時間的攻勢,因此他的“小算盤”是儘量讓別國軍隊頂在前面當炮灰,待志願軍勢頭緩下來,美軍再以逸待勞斬獲戰果。應該說,李奇微的腹黑策略確實取得了有限效果,但這種明顯“挖坑”的行為也付出了不小代價。

當時被安排在北岸的比利時人運氣好得出奇,從臨津江北被趕下江,集體遊過江後一路狂逃,據說只死亡12個人、丟了7輛車。反倒是位置更靠後的英國人蒙受了最大損失。美國人皺著眉頭出動了一點像徵性的救援隊伍,再湊上菲律賓、波多黎各的隊伍趕去援救,結果半路上美軍又藉機開溜,菲、波跟著潰逃。

志願軍佔據了聯軍撤退沿線的絕佳位置,居高臨下任意射擊,諾森伯蘭郡團的團長福克斯中校被迫擊炮彈命中陣亡,英國的第八北愛爾蘭輕騎兵團,有六輛百人隊長式重型坦克和一輛克倫威爾式中型坦克被報銷。

整個臨津江之戰,英國公佈的損失是1310人,其中戰死141人,失蹤842人。英軍心有餘悸的將撤退稱為“血淋淋的敗退”。被志願軍揍得跳腳的英國人氣急敗壞,舉國憤怒斥責,甚至登門和美國總統吵架,差點就退出戰場。

全殲英軍王牌“雙徽營”

上面提到的英國軍隊以第29旅為主,主要負責臨津江以南的防線,這個旅下屬四個營,加上配屬的炮兵等部隊一共4000餘人,其中就有聲名顯赫的陸軍王牌“格洛斯特”雙徽營。63軍共2.7萬人參與這場戰鬥。當時的裝備方面,不算空中力量,美歐軍隊的一個營的火力就強過志願軍一個師,63軍只有少量日式野炮,因此火力方面存在巨大劣勢。

雪馬裡位於臨津江南約4公里,是易守難攻的頑固據點。63軍強渡臨津江後,美軍命令格洛斯特營在雪馬裡掩護大部隊撤退。該營全部部署于山頂,居高臨下地扼守山谷道路,對志願軍通過時的威脅很大。

圍攻格洛斯特的部隊是63軍187師的559、560、561團。該師突破臨津江防線後,559、561團繼續攻擊前進。560團作為第二梯隊跟進。561團向南快速穿插,奪佔臨津江南岸的制高點紺嶽山,將英29旅和美第3步兵師切斷。23日夜間,187師完成對格洛斯特營的包圍。24日拂曉,560團發起圍攻作戰,佔領雪馬裡北面高地,迫使格洛斯特團向南突圍,由於受到560團1營的頑強阻擊,不得不退回雪馬裡,最終被圍而殲之。儘管“聯合國軍”方面分兩路救援,但均被志願軍阻擊。

25日,560團發起總攻,迫使格洛斯特團分散突圍,殲滅、俘獲格洛斯特團大部,只有39人僥倖逃生,投奔韓國軍隊的防地。營長卡恩中校據說藏進了死人堆裡,還是被志願軍翻了出來。英國軍隊從此失去了“皇家陸軍雙徽營”這支功勳部隊,消息傳到英國國內,引發一片譁然,他們不知道究竟遇到了什麼厲害對手,竟然將這支精英部隊從軍籍除名。

這裡還有個小插曲,圍殲格洛斯特營之時,561團本來只是承擔配合任務,始料未及的是,560團辛苦打散的格營,卻在潰逃時竄到了561團陣地,於是毫不費力的拿下了這群敗兵,該團戰士劉光子孤身一人就活捉了63個英軍,這事也早已被傳為佳話。

正面廝殺戰況慘烈

63軍是以河北八路軍為主力的部隊,經歷了抗戰的嚴酷考驗,戰前準備做得也很周密,靜悄無聲的就在聯合國軍眼前佈下幾萬人,甚至連水深都測量得一清二楚,還在地圖插上了標註。軍長傅崇碧將主攻任務交給了軍內的二流師187師。187師採取聲東擊西戰術,組織主攻559團從英軍做夢也沒料到的位置渡過江來,形成兇猛的側面圍攻,僅用了短短十分鐘就突破江防。

英軍正面防線寬15公里,陣地佈置得非常嚴密,到處是雷場和火力點,裝備精良的王牌格洛斯特郡營共有622人,還有旅屬炮兵營的強大火力撐腰。559團一上岸就遭到佔據有利地形的英軍拼命頑抗,補給火力極強,而且這支英軍槍法很準,187師軍史稱“主攻方向遇到了敵人特別強的阻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英軍自稱擊退了四次正面進攻,並吹噓造成了志願軍大量傷亡。

187師代師長徐信眼看559團“發展不理想”,立即改變主攻方向,將助攻的560、561團改為主攻,過江後連夜佔領紺嶽山,切斷英二十九旅與美三師的聯繫。強攻之後,英方蒙受慘重損失,A、D兩個連完全潰敗,A連的連長安格少校陣亡。

隨後561團在前、560團在後,施展看家的傳統戰術,向後方滲透斷敵退路,再繞回來圍殲。561團運氣不錯,一直插到議政府以南,切斷了聯合國軍兩條退路,抓到的俘虜也多得出奇,“簡直就是八國聯軍”。

560團開始也不錯,插到英軍後方,將其炮兵陣地和坦克群打了個半殘,並繳獲了三十多輛英軍坦克。但在圍殲格洛斯特營這個硬骨頭的戰鬥中,也遭受了美軍凝固氣油彈巨大傷害。甚至2011年參加朝戰紀念的格洛斯特老兵還為友軍汽油彈的威力心有餘悸。

不過,63軍188、189兩個師進展並不理想,188師被幾百人的比利時營擋了很久,精銳的189師也在美軍猛烈炮火下付出了代價,才拖泥帶水的過了江。

志願軍經歷了“重大教訓”

就在63軍連戰連捷之時,楊得志19兵團64軍、65軍卻損失慘重。64軍擔負著突破臨津江之後向議政府穿插的重任,結果在過江之後遭遇美軍強大火力阻遏。

在嚴令之下,64軍不顧一切猛攻,最終只有一個營和兵團偵察支隊衝破了美軍防線。這2支部隊經過苦戰,一路擊破美軍七次阻擊,在美軍縱深穿插60公里,一舉奪佔了議政府旁的制高點道峰山,切斷了漢城以北美軍的退路。這一行動打亂了漢城以北美軍的部署,四面八方的敵人一齊擁向道峰山。這2支志願軍分隊在難以想像的劣勢下整整堅持了三天四夜。

而此時,64軍的大部人馬和趕來增援的65軍2個師,共計5萬多人擁擠在臨津江南岸幾十平方公里的狹小空間進退維艱。在整整2天2夜的時間內,這裡成了美軍火力的焦點。參戰人員回憶:一發炮彈落下來,一個排的兵就剩不下幾個......

據戰史記述:“這是志願軍戰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訓。”這個教訓主要是在對敵方火力判斷未曾明確的前提下,全部主力貿然渡江,聚集在狹長地帶難以展開,被美軍優勢火力壓制,遭受重大損失。幸好有小股部隊突出重圍,造成一些牽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戰役影響軍人前程命運

臨津江戰役不僅影響了整個戰局,甚至對戰爭親歷者的命運也帶來了巨大影響。

志願軍187師代師長徐信受到彭總點名表揚,戰後被保送蘇聯軍校,之後官至副總參謀長、上將。韓軍第一師師長白善燁因為此戰大出風頭,事後升官授勳。

一個名叫霍利克的英軍格洛斯特營戰俘,後來竟成為北約軍隊的總司令。大概是戰場經歷和被俘教育給了他強烈震撼,他曾留下這樣一段話:“我當了一輩子步兵,同德國兵、中國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兵、蘇聯兵打仗……但最優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兵”!


軍備解碼


1950年冬,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與美國海軍陸戰隊1師狹路相逢,一決雌雄,史稱“長津湖戰役”。這場戰役是整個朝鮮戰場局勢被徹底改變的重要拐點,美國人試圖在1950年的聖誕節前夕發起“結束朝鮮戰爭總攻勢”的計劃破滅,狂妄的美國軍隊不得不撤退,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

美陸戰一師突圍後,美軍方共頒發了17枚榮譽勳章、70枚海軍十字勳章,是美軍戰史上為一次作戰頒發勳章最多的一次。美陸戰一師把長津湖之戰視為其驕傲的資本,時代雜誌更稱其為“美軍歷史上無可比擬的……堅忍和勇氣的史詩!”。還曾以此為背景拍了部電影《嚴寒17日》,講述當年戰爭的殘酷性。

美軍失敗突圍還如此大張旗鼓自己的“堅忍和勇氣的史詩”,因為他敗給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次領略了中國軍人的血性和意志。

長津湖之戰是一場軍事上極為慘烈的戰爭,其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親歷過那場戰役的遲浩田將軍曾說過:“長津湖戰役已經過去60多年了,卻至今讓我刻骨銘心。”指揮這次戰役的宋世輪將軍在回憶錄中感嘆,這次戰爭“其艱苦程度超過長征”。美軍戰史中稱:“陸戰隊歷史上,從未經歷過如此悲慘的艱辛和困苦。這簡直是一次地獄之行。”

長津湖地區是朝鮮北部最為寒苦的地區,海拔至少在1000至2000米之間,道路狹小,夜間最低溫度接近零下四十度,山高林密,道路狹窄,自然環境異常惡劣。美軍陸戰第1師師長史密斯戰後回憶:“長津湖地區根本就不適合軍事行動,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會想去征服它。”

美陸戰第1師是號稱最精銳的王牌部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功卓著。對中國有著歷史血債,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登陸大沽口入侵北京,鎮壓和屠殺過中國人民。今天在長津湖,兩國軍隊狹路相逢,看到底鹿死誰手。

11月27日,長津湖一帶開始突降大雪,氣溫到了零下40多度,志願軍九兵團向強大的美軍發起了突然進攻。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沒有坦克沒有空軍,能用的武器只有步槍、衝鋒槍、刺刀和手榴彈,和現代化裝備的美軍根本沒法比。戰士們穿著單衣,冒著槍林彈雨,進攻進攻,一波又一波進攻,許多士兵拖著被凍得壞死的腿也要進攻,刀山火海擋不住戰士的步伐,只要有口氣就要進攻。

美國57炮兵營營長曾頓斯中校如此回憶:“陸戰隊員們從沒見過這麼多中國人蜂擁而來,發動一次又一次的頑強進攻。儘管陸戰隊的火炮、坦克和機槍全力開火,但是中國人仍然源源不斷地衝鋒,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讓陸戰隊肅然起敬。”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極端天氣下,連續激戰五天五夜,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史上志願軍殲滅美軍整團建制部隊的唯一戰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全殲美軍“北極熊團”,並俘虜其團長,“北極熊團”的團旗現在還被保存在中國的軍事博物館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敵人不僅是強大的美軍還有嚴寒,九兵團的戰士大部分人是南方人,缺乏嚴寒天氣的生活經驗,更要命的是穿著單衣,缺乏棉服。與之相對,美軍每個人一件大衣、一個鴨絨袋。即便如此,美軍凍傷的也不少,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對人是個極限挑戰。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鬥意志鋼鐵般堅強,無所畏懼,不怕犧牲,前仆後繼,慨然赴死。水門橋是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當美軍到達時當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在冰天雪地裡,志願軍20軍58師整整一個連的百餘名官兵呈戰鬥隊形散臥在一條線上,每個人都呈手持武器注視前方的姿態,全部凍死在那裡,化作了晶瑩的冰雕……

戰士的意志變成了氣壯山河的冰雕,這樣的冰雕群不是一個,五十九師一七七團第六連奉命同守死鷹嶺高地,結果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後來,戰友們在第六連上海籍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首絕筆詩: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面對這樣的軍隊,這樣的精神,這樣的鬥志,美軍指揮官不由向“冰雕連”敬了一個軍禮!

中國人民志願軍有一種壓倒一切的大無畏氣概,他們穿著單衣拿著簡陋的武器拼命追擊美軍,美軍陸戰一師作戰處長鮑澤上校有一段回憶錄說:“我相信,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國軍隊不顧傷亡的狠命攻擊是每一個陸戰隊員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噩夢。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戰鬥傷亡14000多人,凍傷減員近30000人,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的32%,嚴重凍傷達到22%。在這場戰役中,不可一世的美軍傷亡7000多人,其中陣亡及失蹤2500多人,凍傷減員為7300人。

第九兵團宋時輪司令員同國途中,站在鴨綠江西岸,面對朝鮮的大地深深地三鞠躬,情不自禁淚流滿面。

《抗美援朝戰爭史》這樣評價:“9兵團在如此艱難田苦的條件下,發揚人民軍隊英勇頑強,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同美軍浴血奮戰十餘個晝夜,共殲敵13916人,予美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殲滅性打擊,打開了東線戰局,並有利保障了志願軍西線兵團的側後安全,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了艱鉅的戰略任務。”

日本防衛廳戰史《朝鮮戰爭》評價道:麥克阿瑟試圖征服北朝鮮的攻勢以失敗告終。日本軍事研究者在戰後試圖分析,志願軍在美軍完全掌握了制空權,又極度缺乏裝備、彈藥、食物和防寒用具的情況下,依舊忠實地執行對敵人的進攻任務。我們至今難以想象,這些一個月內空著肚子,彈匣內只有幾顆子彈的士兵們,為何只要沒有倒下,便一刻不停止那日漸絕望的漫長追擊。

日本學者認為,這就是毛澤東提倡的“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的精神。有信仰的軍隊才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才是真正的軍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