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歷史上哪些狂妄的將軍,他們都有怎樣的結局?

史學達人



看過《停戰之後》的人可能還記得裡面有個講著一口廣東話的國民黨少將,在功德林曾經和日本戰犯打了一架。這個人就是國軍六十四軍軍長,廣東人劉鎮湘。也是一個非常狂妄的人,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一定程度上就和他有關係。

黃百韜兵團從新安鎮開始撤退的時候,原本下轄三個軍,二十五軍,六十三軍,六十四軍,這三個軍是第七兵團的正式編制,一百軍和四十四軍都是臨時配屬的,實際上是讓他們跟著黃百韜一起撤退。這其中,六十三和六十四軍都是廣東部隊,編入黃百韜兵團時間不長。

在黃百韜兵團開始撤退的時候,本身黃百韜已經耽誤了時間,結果六十三軍軍長陳章剛上任時間不久,對部隊和戰場局勢瞭解都不充分,所以六十三軍反應太慢,一開始就被華野追上包圍了,和黃百韜兵團分割開來了。而一百軍和二十五軍在撤退時,被堵在運河岸邊來不及渡河,只能邊打邊撤,最後渡過運河的時候損失都比較大。

這樣,整個黃百韜兵團比較完整的撤退過了運河並且構築了堅固陣地的,實際上就只有六十四軍這一個軍了。四十四軍雖然也渡過了運河,但是戰鬥力比較薄弱,六十三軍被包圍了,二十五軍個一百軍被打殘了,只有六十四軍一個軍比較完整,而且沒有任何損失的撤退過來了,成了黃百韜兵團在碾莊死守待援的骨幹。


渡過運河之後,黃百韜召集各個軍長開會,表示要繼續向更加靠近徐州的大許家撤退,這樣就更安全一些。其他軍長都沒有意見,同意撤退,只有劉鎮湘站出來表示反對,他牛氣沖天的說,要打就打,何必整天走來走去!要走你們走,我不走了,我就要在這裡和共軍決一死戰。

按理說,黃百韜作為兵團司令,這時候當然應該當機立斷,繼續向大許家撤退,脫離危險,靠近徐州。但是黃百韜這時候卻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就這麼聽了劉鎮湘的話,加上國軍統帥部來電說,要求黃百韜就地堅守待援,徐州會出兵增援,和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這樣,黃百韜兵團就留在碾莊就地堅守待援了。

死守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黃百韜本人也中彈身亡。在黃百韜兵團已經陣地無法堅守的時候,曾經考慮過突圍,但劉鎮湘又表示反對。他拿出國軍的將官大禮服,往身上披掛起來,大放豪言,表示要死就死在這裡了,不突圍。他不突圍,黃百韜又只好繼續留著。不過黃百韜最後戰死了,而劉鎮湘卻並沒有真的報效黨國,而是再被俘以後在功德林進行改造去了。

劉鎮湘是廣東人,廣東人都有拜關二爺的習慣,但是他聽說了一個消息,如果退到大許家以後,兵團分配給他的陣地是一個土山,而那個土山正是關二爺當年再徐州被曹操包圍後,不得不最後暫時向曹操投降的地方。所以,劉鎮湘聽了這個消息,感覺很不吉利,就不願意繼續撤退了,加上他是兵團渡河的前衛部隊,小渡過運河佔領了陣地,而如果要向大許家撤退,他的部隊可能就要變成後衛,有被解放軍追上消滅的危險,所以他不肯走了。

這個情況其實和杜聿明在青龍集陳官莊被包圍以後的情況有點像。杜聿明一開始是向突圍的,並不想按照國軍統帥部的時候命令去救援黃維兵團,但邱清泉缺要求執行命令,杜聿明只好同意。包括剛一開始本來已經甩開了華野部隊,但是隻走了一天就被迫停下來,也是因為邱清泉堅持玩派兵回去救援作為後衛部隊的四十五師。邱清泉不走,杜聿明雖然想走,也直播同意了留下。

作為上級,居然不能在關鍵時刻堅持自己的主張,而不得不受制於自己的部下,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國軍就是這麼神奇,就是發生了這種情況。作為上級主官,經常會受到自己手下的主要骨幹部隊的部隊長的挾制。杜聿明受制於邱清泉,黃百韜受制於劉鎮湘,都是這種情況。黃維兵團在最後關頭,一定程度上也受制於胡璉和楊伯濤。下級能夠做上級的主,這樣的軍隊怎麼能不打敗仗呢?


蕭武


最狂妄的國軍將領,曾要求解放軍全體投降,最後和平起義結局不錯

誰是國軍中的第一名將?這個問題下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是薛嶽,因為他是殲滅日軍最多的將軍;有人說是胡璉,因為他要麼打勝仗,即使打了敗仗還能逃跑;還有人說是張靈甫,因為他長得最帥。

其實國軍將領中,1949年之前只有一個得到最高榮譽——國光勳章。這榮譽,可比青天白日勳章厲害多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今天介紹的這位,可以說是國軍第一名將了。這個人,就是傅作義。

國光勳章,是1937年制定,1938年實行的。傅作義得到國光勳章,是在1946年12月。當時他率領華北國軍取得了張家口戰役的勝利。得到國光勳章,對於傅作義來說,是實至名歸。

在大同集寧戰役中,傅作義採用了圍魏救趙戰術,擊敗了絕對優勢的晉察冀野戰軍和晉綏野戰軍,隨後一鼓而下發動張家口戰役,佔領了晉察冀軍區的首府張家口。華北戰場上,國軍從劣勢變成優勢,從被動變成了主動。

為何傅作義接連兩場戰役勝利就能摘得國光勳章?這是因為,傅作義手下的第十二戰區只有2萬多人,即使加上配合作戰的第十一戰區孫連仲所部,也不過就是7萬多兵力,而晉察冀的總兵力就有32萬,再加上配合作戰的晉綏軍區,解放軍的兵力可以說是絕對優勢。

可是,就是因為晉察冀軍區有輕視傅作義的情況,造成了接連兩場大戰的失利。而傅作義則是在大同集寧戰役後,十分狂妄地寫信給延安的解放軍總部,要求放下武器投降國軍。

傅作義是如何勸降解放軍全體呢?中央社的電文顯示"傅長官作義致毛澤東先生,希接受教訓,放下武器,參加政府,促進憲政",在"勸降書"中傅作義還志得意滿地說"本戰區國軍武器最劣,人數最少,戰力最弱,而好戰心理更不如你們,雖然失敗,似乎是應該的。但我們沒有失敗,失敗的卻是你們。"

傅作義通過這兩次勝利和一封勸降信,一下子成了國軍中的第一名將。後來的發展也證明了,傅作義作為解放戰爭中最強的地方軍閥,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原本傅作義是閻錫山晉綏軍系統的綏遠軍隊,到了抗戰勝利傅作義成了第十二戰區司令,與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成平起平坐。到解放戰爭後期,傅作義更是成了控制華北五省二市的華北剿總司令,原本的上司閻錫山,已經成了傅作義的,儼然就是一個華北王。

可是,傅作義的軍隊和政權,畢竟沒有得到了人民的廣泛支持,在人民軍隊的不斷打擊,傅作義的主持的華北局勢越來越危險。當第四野戰軍百萬大軍入關後,傅作義接連丟失張家口和天津,就連起家部隊35軍也被全殲。最終,傅作義只能放下武器,帶領30萬北平守軍向解放軍起義,接受改編。

傅作義主持北平起義,讓200萬北京市民免遭戰火,是人民的大功臣。於是,在建設新中國的過程中,傅作義以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的黨外人士身份,領導了水利部,並且一做就是20多年。直到1972年,傅作義才辭去水利電力部部長職務。1974年在北京因癌症去世,臨終前他說

"此生歷經槍林彈雨,幾經生死險象環生,我無怨無悔。兩岸是一家,我唯一遺憾的是,有生之年不能看到臺灣迴歸的那一天……"


歷史知事


歷史上狂妄的將軍數不勝數,從常識角度即可知道:我們生活中很多普通百姓都自命不凡,甚至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何況人家還是將軍呢?正因為這樣的將軍太多,所以簡單說兩三個就行了,當然是那種尤其突出的狂妄者。

1、“宇宙大將軍”侯景。

侯景之亂是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事件,深刻影響了南北朝與隋唐的歷史。歷史上有名的佛教尊崇者梁武帝,即是被侯景逼死的。但說來也奇怪,侯景雖然能用武力劫持梁武帝並使之屈服,但卻仍然對梁武帝十分懼怕。據他自己的說法,實在是因為梁武帝的氣場太過強大--應該非虛言,梁武帝畢竟也是武將出身,又做了幾十年皇帝了,你說這樣的人氣場能不強大嗎?侯景此人出身並不高,這也是他的忌諱,在歸降梁武帝後,即向梁武帝求婚於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兩家,但在那個高度講究門第出身的時代,強人侯景被梁武帝拒絕:“王謝兩家門第太高,你還是找門第稍低的朱、張兩家吧”,這個臉打的啊啪啪響!不知道這是不是後來侯景刻意追求“名”的原因。

梁武帝死後(549年),其第三子被侯景擁立,侯景此時已經狂妄無際,自封為“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時人敢怒不敢言,而且又覺得好笑,因為從來就沒有“宇宙大將軍”這種封號的。侯景後來被鼎鼎大名的王僧辯、陳霸先打敗,本人被部下殺死。侯景的死法是歷史上最殘酷的例子,幾乎讓人不忍心多言,簡單提一句吧,他的屍體被N個老百姓吃掉了,連他的妻子也參與了這個行列!可見,人們對侯景這個亂臣賊子造成江南大蕭條大肅殺大恐怖的痛恨!

2、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代的妄圖吞併明朝的野心家

日本正親町天皇天正六年(1578年),豐臣秀吉立下了一個目標:“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宿志”。目標很高遠,但現實對他有那麼點殘酷。咱們說說吧。

豐臣秀吉的野心只會停留在霸佔明朝這個地方上嗎?顯然不會的。1584年,豐臣秀吉再次制定霸權路線圖:先佔領朝鮮,於1593年初佔領北京,1594年日本遷都北京,然後以此作為基地再進軍印度。這個野心勃勃的豐臣秀吉很快被打臉,別說什麼印度了,1595年,明朝遣使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大明朝的詔書非常不客氣,就是上級對下級的語氣“...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 綸言,永尊聲教。欽哉!”,豐臣秀吉這樣的野心家,又才華超人的人,你要他心甘情願接受這樣的詔書,當然不可能,但是形勢比人強,豐臣秀吉只能把不滿嚥到肚子裡。一代梟雄豐臣秀吉到底怎麼死的,一直是存在爭議,但普遍認為他是被毒死的說法稍微可信,畢竟有朝鮮與日本古代多種史籍互相印證。

3、其他,不詳述了:有在聯合國會議上開槍的英國將軍蒙巴頓,有做夢都想成為將軍的明朝皇帝朱厚照,總之,沒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




通鑑智慧傳承—兔珞遙


至1942年1月2日下午,日軍第3和第6兩個甲級師團對長沙的圍攻已經進行了48小時,長沙城的東、南、北三個方向同時戰火連天,戴罪立功的李玉堂指揮第10軍死戰不退,日軍雖有小股滲透現象但並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而在岳陽的日寇第11軍前進司令部裡,作戰主任參謀島村矩康大佐多次請求司令官下達反轉令,阿南惟幾硬是不允。



第二次長沙會戰是1941年10月結束的,薛嶽的第九戰區固然損失慘重,第11軍各師團傷亡也是不輕,僅僅時隔兩個月之後的12月份,日軍就再次發動對長沙的進攻本身頗為勉強。東京大本營僅僅將其界定為“牽制性作戰”。無非讓第11軍向南突擊一下,讓陸軍二級上將薛嶽緊張一下,從而使第九戰區不敢抽兵增援第四戰區,確保廣州日寇第23軍順利攻佔香港,因為就在這個月的7日,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大本營已經從“中國派遣軍”調出了第5、第18、第21、第33、第38等精銳師團,第11軍所屬的第4和第6師團也劃歸大本營直轄,也就是隨時準備調出的意思,東京甚至通知阿南惟幾,第3師團在“某種情況下”也可能調走。在如此兵力緊張的狀態下,第11軍的牽制性作戰最多隻能“虛晃一槍”,根本不具備攻佔長沙的條件、也沒有這個作戰任務。



然而薛嶽琢磨出來的“天爐戰法”給了阿南惟幾致命的錯覺,戰役於12月24日打響,強渡新牆河之後的日軍各師團“進展”非常順利,當面的中國軍隊紛紛潰敗。因此第3師團長豐島中將和第6師團長神田中將,在渡過汨羅江後均發來電報:要求在追擊中“直取長沙”,參謀長木下勇和作戰主任參謀島田表示反對,認為此舉超出了作戰計劃所規定的範疇。

因為華南方面的日軍自12月18日開始進攻香港後,到聖誕節時英軍已經投降,第11軍的牽制作戰目標遂告完成,理應收兵。然而狂妄的阿南惟幾不顧幕僚的反對、不顧兵力嚴重不足,不顧脆弱的補給線隨時可能被切斷,仍然於12月26日給前線部隊下達了攻擊長沙的命令。作為天皇侍衛官出身的阿南,為了說服參謀軍官們,還羅列出五條必取長沙的理由。



第一是給重慶政府以“無聲的威脅”,第二是把第九戰區向華南轉進的部隊抑留在湖南,第三是證明給薛嶽看看,調出若干精銳的第11軍仍然有強大的攻擊能力,第四是讓湖南百姓感受到重慶政府的“不可靠”,第五是可以威脅第六戰區的江南部分。接到報告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認為這五條“全是屁話”,要求阿南惟幾不得偏師深入,是否攻取長沙需要等候大本營和總軍的通知。

然而就在這一天,阿南得到了東條英機在大本營會議上曾經誇讚第11軍的消息,大意是薛嶽試圖牽制第23軍進攻香港、而第11軍又有效地反牽制了薛嶽,效果大大地好。於是阿南惟幾感覺以目前的戰果實在跌份,他在日記裡寫道:“對此深感慚愧,期待進一步發動一場果斷的攻擊”,因此不待“中國派遣軍”回覆,就以空投通訊筒的方式獨斷命令前線日軍繼續推進,將頂頭上司畑俊六的命令拋在一邊,阿南也是狂得沒邊了。



及至1月3日下午,攻城日軍的身後已經出現了中國軍隊30個師的番號,薛嶽的“天爐大陣”漸次形成,第11軍的幕僚們急得快哭了,集體要求阿南惟幾下達撤退命令。然而狂妄的阿南仍然不為所動,堅持要再打打看,他認為只要第3和第6兩個師團的鬼子們能在當夜破城,日軍仍然能夠依託長沙贏得戰場主動權。傍晚時分,最先趕到的王甲本第79軍先頭部隊,襲擊了日軍留在後方瀏陽河渡口的一個工兵中隊,百餘鬼子全部就殲。

這就意味著第九戰區的合圍正在開始,在岳陽,第11軍參謀長、副參謀長、作戰參謀們圍著阿南惟畿懇請下達“反轉令”,阿南仍然在堅持:“第6師團投入戰鬥不久,還沒有收到戰果理所當然,不能過早停止進攻,還應該觀察一下”,就在僵持中瀏陽河渡口被襲的情報送達,阿南惟畿登時呆若木雞,硬撐了五分鐘後吐口:“好吧,反轉”,說反轉是好聽的詞,其實就是北逃。



已經晚了,第九戰區調集的合圍部隊除第74軍沒有到達戰場外,其他九個軍全部在攻擊線就位,1942年1月4日黃昏,薛嶽在嶽麓山指揮部下達總攻擊令:以羅卓英為南方追擊軍總司令,率四個軍向北壓迫追殲日軍;以楊森為北方截擊軍總司令,指揮留在敵後的兩個軍截擊長嶽古道斷敵歸路;以傅仲芳為西方截擊軍總司令,自西向東側擊潰退中的日軍;長沙守軍第10軍亦轉入追擊作戰,三湘大地烽煙起,漫山遍野殺鬼子。

日軍兩個主攻師團在第40師團的接應下狼狽逃竄,在中國軍隊的圍追堵截之下,倉惶北撤的日軍每退幾公里都要扔下一片屍體,負責側擊的第37軍140師甚至直接攻入岳陽郊區炮轟火車站,正在調動全部空軍掩護撤退的阿南惟畿也被嚇了一跳。直到1月16日,日軍大部才艱難退至新牆河北岸原陣地,第三次長沙會戰落幕。狂妄的阿南惟畿雖然承認戰敗,但是仍然硬撐著面子,離開岳陽回武漢前在黑板上寫道:“今更莫把驚懼生,兵家勝敗是常情”。



此次會戰日軍戰報宣稱戰死1591人,負傷4412人,而第九戰區公佈擊斃日軍33941人,擊傷23003人,雙方的數字如此懸殊,說明既有薛嶽誇大的成分,也必然存在日本人大大縮水傷亡數字的事實。至於第11軍中將司令官阿南惟畿,卻非我們想像那樣被“撤職查辦”,首相兼陸相東條英機深知阿南雖然狂妄自大能力一般,但與皇室關係深厚且軍界人脈廣泛,因此對11軍的大敗進行了冷處理,並未嚴厲追究阿南惟畿的責任。

半年之後,阿南惟畿居然榮升關東軍第二方面軍司令,日本人咋了?高層腐敗也是家常便飯。


度度狼gg


不用說,最狂妄的莫過於淮陰侯韓信沒有之一!他的狂妄也不是沒有道理,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最能體現他狂妄的是有一次劉邦跟他喝酒聊天,趁著酒興,劉邦問韓信,曹參能帶多少兵,韓信仰頭大笑,說最多2萬。劉邦又問那樊噲呢,韓信又大笑著說最多5萬。劉邦甚是不高興(這些都是他的親信部下,在他眼裡這些都是最厲害的了)。又問那我呢?韓信微笑著說,最多10萬,十萬已經不少啦!“哦!”劉邦眼神都帶著殺氣,表現出十分的不滿,又接著問,那麼你呢,你能帶多少?韓信哈哈大笑,狂妄無比的說,我多多益善,越多越好!還有誰比著更狂妄的嗎?劉邦給氣的一拍桌子,那你說我怎麼就能管著你呀!嚇得韓信翻滾著跪倒在地,連忙作揖說到,我說的是兵,您帶帶將,將越多越好!你看,自古狂妄之人必然要有狂妄的資本,反應之靈敏,話語之輕巧,轉瞬之間便給自己消災於無形。沒那能力,狂妄只會是no作no die!

話說回來,劉邦是位謹小慎微之人,而且生性多疑、也正因為韓信的狂妄無比,讓劉邦忌憚他的能力將來他的兒子們會震不住他,所以最終的結局還是死於亂棒之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銘銘話古今


聲明: 下面提到的人物,或道聽途說、或摻雜著藝術添加,但是,他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將軍”人物,也都符合“狂妄”這個形容詞,諸位當個故事看看就好。

陣前一聲吼——誰敢殺我?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應當比較熟悉,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位人物,他叫魏延,一位三國中蜀國的將軍。



按照故事發展,魏延的定位是一位有“反骨”的將軍,能力也有,要不當不成將軍,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魏延還有所顧忌,畢竟諸葛亮不是尋常人,魏延再狂,也不敢在諸葛亮那兒飄。

但是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就不一樣了,開始逐步的飄起來了,諸葛亮何許人也,以神機妙算著稱,在其去世之前,已經安排了身後事,對於有反骨的魏延,也做出了相應安排。

廢話不多說,魏延的死,在於他的“狂話”,諸葛亮曾有錦囊妙計留與楊儀,錦囊上說明若是魏延太飄,便讓其在陣前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對此話自然是不在意的,說出來又如何,誰敢殺他呢?



結果,魏延只是喊了第一句,其旁邊的馬岱便一刀將魏延斬於馬下。

國際會議開槍的將軍

這位將軍叫路易斯·蒙巴頓,是上世紀時英國的海軍元帥,關於他,曾經發生了一件非常苟的事情,在一次國際會議上,蒙巴頓在國際大會開到一半的時候,在會場上砰砰的開了兩槍。


他為什麼會在那樣的場合開槍呢?

原因還是在於“冰塊”,他拿槍打的是兩個冰塊,當時打過之後,一塊碎了,一塊沒碎,沒碎的那塊不是純粹的冰,裡面夾雜的有木屑等東西。於是乎,這位將軍在開槍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可以去造一個冰航母。會議現場不管當時是什麼反應,我是認為,這個操作是非常“露臉”的。

這位蒙巴頓將軍,最後在愛爾蘭乘坐遊艇時,被炸身亡。


說與山鬼聽


必須是岡比亞統帥葉海亞-賈梅。

實現的不了才叫狂妄,而葉海亞-賈梅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證明自己。

一:槓蘇聯。1985年,因援助協議未談妥,岡比亞威脅“三天之內將蘇聯從地圖上抹去”,蘇聯果然沒有了。

二:槓歐洲列強。1995年,因貿易協定問題談崩了,葉海亞-賈梅威脅“以遠征軍橫掃歐洲大陸”,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很恐慌,聯合以人權問題為由制裁岡比亞。

三:槓美國。2000年,岡比亞爆發反政府遊行,政府軍使用機槍掃射遊行人群,有一部分抗議人士逃入美國大使館。

大使館相當於國家的海外領土,岡比亞直接闖入美領館,擊斃示威人員,毆打了美領館的工作人員,順手還搶劫了這座大使館。美國無可奈何,關閉了使領館。

2002年,葉海亞-賈梅年,威脅“如若美國不放棄制裁,岡比亞將組成遠征軍踏平北美大陸”。

三:槓中國。2012年,葉海亞-賈梅與布什會談中表示,一旦臺海局勢發生變化,岡比亞將出兵中國攻擊中國沿海經濟區,以防止臺海局勢擴大化。葉海亞-賈梅聲稱,岡比亞只需派遣1000人左右的海軍陸戰隊就可以完全遏制中國的軍事行動。

,中國大陸除了譴責岡比亞政府“不合時宜的幼稚言論”,不敢有任何後續動作。

四:槓聯合國。岡比亞代表多次在聯合國大會上辱罵聯合國秘書長是“笨蛋”。





愛上歷史愛上你


首先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將領都靠著自己的能力,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號。不過也有一些將軍,他們自己的能力可能很不錯,可他們的脾氣卻非常大,有一些甚至是非常狂妄。

那麼在歷史中,有哪些將軍非常狂妄,他們為此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呢?

第一個:項羽

項羽在年輕的時候和自己的叔叔一起生活,項梁為了要培養他,也是想讓他讀書,可他根本看不上讀書人,死活不學。後來項梁又讓他去學武藝,可他也瞧不上這些舞刀弄槍的人,照樣也不學,之後項梁又讓他來學習兵法韜略,


在項羽的心裡,這些都是普通人的事情,他根本就看不上,不過他確實是有資本看不上這些東西,自己起兵之後橫掃天下,成為主宰天下的霸王,他在成功之後,也變得更加狂妄。


入關中之後有很多人給他提出建議,可他一概不聽,後來連他最信任的范增提出建議他也沒有搭理。項羽堪稱是把狂體現到極致,他也為此付出代價,他的手下曾經有韓信這些出色的人才,可由於他狂妄自大,根本不會聽手下人的建議,也看不上手下的人才,不去重用他們。

結果他手下的很多能人都到劉邦那邊做事,這些人的跳槽,直接就幫助劉邦的事業騰飛,並最終打敗項羽。而項羽在狂妄的時候,自己身邊的這些人也漸漸離開他,范增等人都先後離開他,由於這些人的離開,導致項羽身邊到後面就已經沒人可用,能留下的這些人也都是一些奉承他的小人,他的失敗自然是無法避免,偏偏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點,在自己兵敗垓下之後,他依舊是很狂,認為自己一生沒有敗過,如今的失敗只是老天要滅他,楚霸王可以說是一生都很狂妄。



第二個:霍去病

霍去病同樣是非常狂妄,他是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天才,在自己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頂級的名將,他前後幾次出擊把匈奴打得大敗,從他出道開始,就從來沒有失敗過,偏偏霍去病這個人是非常狂妄的一個,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他射殺李敢。


李敢是跟隨他出徵多年的部下,也是朝廷親自冊封的侯爵,並且還是名將李廣的兒子,可霍去病為了替自己的舅舅出氣,直接就趁著和皇帝出獵的時候把李敢給殺了。


這件事可不小,皇帝要殺人都需要一個合適的理由,並且也需要一個明確的罪名,更何況是一個侯爵,李敢確實是得罪霍去病,可他這樣的人不是說殺就能殺的,就算是他得罪武帝,也不可能隨便就殺掉。


可霍去病根本沒有理會皇帝和法律,直接就動手把李敢給殺掉,他這就不僅是狂妄,更多還是冷血,他也根本瞧不起自己的那些部下,在行軍的時候自己是保持著貴族作風,注重享受。

當然霍去病是有著狂的資本,他不僅是武帝親自培養出來的,和皇帝關係非常親密,自己在朝中還是軍隊一把手,他們家族也是朝中最有權勢的外戚集團,有這麼多資本,他當然可以看不起任何人。


可他由於自己太過狂妄,老天也有些看不慣他的做法,結果霍去病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病死,很多人認為,以他的這個狂妄的個性,再活幾年估計也會被武帝給除掉。


第三個:朱厚照

朱厚照是個有夢想的人,他從小立志成為一位馳騁疆場、叱吒風雲的大將軍,就像他的爺爺朱棣一樣。可是天意弄人,命運沒讓他做大將軍,而是給了一個比將軍更拽更酷的職業—皇帝。


由於朱厚照從小的夢想的是做大將軍、而不是做皇帝、朱厚照把後宮改成了妓院模樣,把宮女打扮成了妓女,這些宮女們,三五成群地站門口假裝招攬生意,一個個細腰翹臀,烈焰紅唇,搔首弄姿


這還不過癮、還經常跑出宮去、到前線參與作戰。最後朱厚照死的很奇葩,他在湖中盪舟之時,不小心落入水中,被救上來時,因為肺裡嗆了水,不久得了肺氣腫死掉了。


啊瞬


戰國時期魏國龐涓:因為太高估自己能力而在馬陵道上遭萬箭射死.

秦國將軍李信(李廣祖先),因為太低估楚國大將軍項燕的能力,飲恨兵敗,從此退出了歷史名將的舞臺.

漢高祖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因為自己一方有五六十萬大軍而輕視了四處征戰,以致師老兵疲的項羽,結果被項羽以五六萬騎兵擊破,自己落荒而逃,險些被擒拿。

東漢末年董卓,自以為掌握漢朝大權可以高枕無憂,所以放開手腳,展露暴虐殘忍的本性,結果被王允以美人計殺死. 三國漢昭烈帝劉備,為兄弟報仇,輕視掛帥的年輕書生陸遜,結果被對方在彝亭以火攻破之. 西晉末年的南北朝初期,前秦皇帝苻堅率領幾十萬大軍南征東晉,號稱“投鞭斷流”,信心滿滿,結果,被謝安等人施計破之,以致有了“草木皆兵”的成語.


清晨如風195


必須是白起!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被稱為“千古第一戰神”。 那麼,白起狂妄嗎?狂。

再厲害的將軍也只是臣,他的主要職責就是上戰場殺敵,他一生沒有打不贏的仗,可惜就是太狂妄了,最明顯的例子是長平之戰中秦昭王聽信范雎的建議沒有攻下趙國。這讓白起很惱火。從此不問軍政大事,秦國的一切大小事務與自己無關。後來不管是秦昭王還是范雎來請或者道歉都不聽,想想一國之主都來請了還不聽那就是找死了,果然他的狂妄讓秦昭王無法容忍,下令賜死了白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