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一、燕国与姜齐国

燕国是西周的开国诸侯,田齐国则是姜齐国的田氏代吕氏后建立的国家。燕国有八百年历史,田齐国则只有一百余年历史,燕国亲近姜齐国,却十分厌恶田齐国。历史上,燕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属于齐国的势力范围,只不过燕国真心依附姜齐国,而被迫依附田齐国。

燕国的开国之君是召公奭,亡国之君是燕王喜,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122~公元前220,国祚长达902年。姜齐国的开国之君是姜太公,亡国之君是齐康公;田齐国的开国之君是齐太公田和,亡国之君是齐王田建。齐国存在时间为公元前1122~公元前221,国祚901年,其中姜齐国历史731年,田齐国历史170年。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姜太公吕尚

燕国以血统纯正自豪,因为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兄弟。当年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旦与召公奭共同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两人分陕而治。周公旦东征威震华夏,召公奭也有棠下治国的美谈。燕国克守周礼,最看不起僭越立国的三晋(韩国、赵国、魏国),更看不起田氏齐国。春秋大争之世,燕国偏居幽燕,五百余年里仅仅灭了一个蓟国,如果燕国处在中原之地,则燕国早就被灭了。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召公奭甘棠遗爱

春秋乱世,被灭之国不下数百之数,其中不少高爵姬姓诸侯也被攻灭了。弱燕为什么能在春秋之世存活呢?这在于姜齐国对燕国的大力扶持,有强大的齐国存在,燕国就不会有亡国之危。当年山戎攻击燕国,燕国国都蓟城被占,燕庄公求助于齐国,于是齐桓公领兵北上,击败山戎,助燕国收复国都。

燕庄公殷勤礼送齐桓公出境,两君交流了不少对国际大事的看法和意见,不知不觉燕庄公送齐桓公到齐国境内了。齐桓公说自己不是天子,不能承受高爵诸侯礼送出国的待遇,最终将燕庄公进入齐国境内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燕国,并要求燕国按时朝拜周天子。燕国感激齐国的存国之恩、割地之情,从此心甘情愿充当齐国小弟,在天子面前处处给齐国说好话。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齐桓公姜小白

燕国在春秋时期,看不起秦国跟楚国,因为秦国是西戎出身,楚国是南蛮出身,只有燕国是姬周宗族出身。秦、楚两国距燕国远,相互看不上也没有关系,毕竟交流少,利益纷争少。燕国喜欢姜齐国,不仅仅是因为姜齐国乃姜太公之后,更因为齐国的“尊王攘夷”国策让燕国得到了不少好处。


二、燕国与田齐国

田齐国的建立,让燕国十分不满,燕国一度发兵攻击田齐国,想复立姜齐国,奈何两国实力差距巨大,燕国有心无力。面对强大的田齐国,燕国不得不放下身段寻找强国支持,而姬姓魏氏的魏国得到燕国的青睐。战国初期,魏国是天下第一霸,燕国投靠魏国,并在魏国的支持下骚扰赵国、齐国。有了魏国这位大哥,燕国得以在强大的赵国和齐国邻居面前存活。

魏国的霸业最终被田齐国摧毁,而秦国的崛起更是势不可挡,没有了魏国的支持,燕国的日子十分难过。魏国有统一三晋的小目标,结果灭赵之战时,齐国出兵救赵,通过桂陵之战击败魏国;魏国灭韩之战时,齐国同样出兵救韩,通过马陵之战击败魏国主力。魏国败于齐国后,秦国大良造卫鞅率秦军东出收复河西,一战斩杀魏军八万。魏国的军队主力被齐秦两国消灭,没有了强大的军队,魏国的霸业也就不复存在了。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齐魏争霸战

燕国没有了魏国老大哥的支持,就处在赵国和齐国两大国的夹击下,为了图存求强,燕国不得不选择臣服于齐国。秦国虽强,但是距离燕国远,且秦国还有虎狼之国的恶名,齐秦两强,燕国选择了齐国作为靠山。为了靠近齐国,燕国成为苏秦合纵抗秦的首发国。六国联兵攻秦,燕国派子之将军领兵六万伐秦,紧随齐军左右。燕国投齐抗秦,这一选择导致了燕国有了亡国之祸。


三、子之之乱

六国合纵击秦,秦人开关延敌,六国之师逡巡而不敢前;秦军奋戈一击,六国之师土崩瓦解。燕军在战场上负责给齐军断后,结果六万大军战死过半,子之将军在战场上跟苏秦结成生死同盟。子之将军有军队,在燕国属于实权重臣;苏秦有名望,天下诸君莫不识苏子。子之将军希望跟苏秦合作,这样他俩回燕国才不会被政敌整死,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权柄。

燕易王本想通过合纵攻秦之战,借六国之力灭秦,然后分一杯羹,建一份功业。不想秦国以一敌六,且战而胜之,燕军全军覆没。燕国世族纷纷指责苏秦误国,子之败军,此两人当斩首示众,由老世族领政燕国。老世族为了逼迫燕易王就范,聚集私兵包围王宫,意图发动政变。燕易王本打算跟老世族联手处治苏秦跟子之,又听得军报:子之与苏秦率三万残兵归国。燕易王立即命王室禁军守卫王宫,暂不跟老世族接洽,他要权衡一下苏秦和子之的力量。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子之乱政

大殿之上,群臣吵得不可开交,老世族认为苏秦谋国失策,当斩首示众;子之败军辱国,当发配辽东服役。子之将军大怒,他下令一队铁甲步兵进入大殿,呵问老世族是战还是和?老世族不敢战,燕易王不愿战,最终苏秦依然是燕国丞相兼武安君,子之成了燕国大将军。不久燕易王身死,燕王哙继位,子之成了燕国丞相兼大将军,并宣布在燕国变法。

子之变法是假,夺权是真,也就是说子之想借变法之名获得民心,进一步夺取燕国政权,他自己当燕王。苏秦看出了子之的阴谋,于是他借口出使齐国,离开了燕国,子之也利用完了苏秦,就让他去了。不久燕王哙禅位给子之,子之成了燕王,燕国太子平在王族支持下举兵讨伐子之,燕国内乱。


四、田齐灭燕

燕国发生内乱,子之当了燕王,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合兵击子之,市被的军队被子之击败,市被降了子之,反攻太子平,燕国国都一片混战。齐宣王认为燕国内乱最好长久持续下去,这样可以省去一个麻烦的邻居。田齐国对于燕国的内乱作壁上观,等待最佳时机出兵灭燕。

老孟子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他听闻燕国发生了子之内乱,燕王哙居然禅位给了子之,太子平正在与叛军交战,且处在下风。老孟子立刻面见齐宣王,他认为田齐国当立即出兵平息燕国内乱,扶立太子平成为燕王,此乃义兵之举!老孟子的建议,得到了齐宣王的认可,只差太子平来救了。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孟子与齐宣王

太子平平派使者来到田齐国,请求齐国出兵帮助他平叛,并扶立他当燕王;事成之后,燕国割让齐燕边境十城作为报酬。齐宣王问苏秦该当如何,苏秦认为齐国出兵平息燕国内乱甚好,只是要注意齐兵进入燕国境内后,不要烧杀抢掠,以免留下无穷后患。齐宣王派大将匡章领五都之兵入燕协助太子平平息子之之乱,匡章出发前苏秦再次嘱托他要约束齐兵,不要杀伐过重。

齐兵进入燕国境内,燕人开城而降,并没有抵抗齐军,燕人认为齐人再次来救他们于水火。匡章率兵合击子之,子之之勇不下项羽,他负隅顽抗,击杀百名齐兵后力竭被俘,太子平将子之砍成肉酱祭祖。子之死了,但是齐人来了,齐人来了并不打算走,他们一直攻到辽东地区,占领了燕国全境,并劫掠燕国百姓。齐兵在燕国无恶不作,引发了燕国民众的反抗,太子平引狼入室,也得不到燕人的支持。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齐军伐燕

齐国想以平叛的借口攻占燕国,再立太子平为傀儡国王,这种想法被赵武灵王看破了。赵国可不想齐国一家独大,有燕国的存在还可以牵制一下齐国和中山国;没有了燕国,赵国就会面临齐国和中山国两个方向的压力。赵武灵王派将军护送燕国公子姬职回国继位,姬职在赵国当人质,姬职是燕王哙与秦国栎阳公主的儿子。

姬职与太子平爆发了战争,姬职背后是赵国,太子平背后是齐国,两军混战不休,姬职处在下风。赵武灵王派使者入秦,向秦惠文王求救,姬职是秦国栎阳公主的儿子,算起来是秦惠文王的外孙。齐国占有燕国,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重大威胁,毕竟齐秦两强,并称二帝,齐国占有燕国后,两强的实力就会失衡。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秦惠文王嬴驷

秦惠文王联合魏国的军队入燕帮助姬职夺位,秦魏两军借道赵国进入燕国境内,与齐军作战。太子平战败身死,姬职即位成为燕昭王。齐军在秦、魏、赵三军的压力下,选择从燕国撤退,齐军撤退时拉走了从燕国抢劫的财货数千牛车。燕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犹如商鞅变法时的秦国一般。


五、燕国中兴与灭齐

燕昭王姬职当了国王后,发现燕国经历了子之之乱、齐军平叛之战、姬职夺位之战后,全国上下已经满目疮痍,一贫如洗。好在燕国王室素有节俭传统,王室有一笔宝藏隐藏在燕山,这笔资金成了燕国复兴的启动金。燕昭王能千金买马骨、塔建黄金台招贤,全是动用的这笔资金。

在数年的战争中,大部分老世族都死于战乱,重新建立的燕国要变法阻力较小。燕昭王得到秦国商鞅变法的全套资料,又有秦国、赵国的强力支持,暂时不用担心齐国的入侵,变法成为燕国的唯一选择。作为一个与周王室血统最近的老派诸侯,要改变以《周礼》治国的方略,确实不容易,生死存亡时就不得不变法了。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燕昭王招贤纳士

燕昭王搭黄金台招贤,效法秦孝公求贤的先例,向天下列国求贤,如能强燕则赐高官厚禄。魏国人乐毅看了燕昭王的求贤令后,离魏入燕;赵国人剧辛听闻燕国招贤,离赵去燕。燕昭王又效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节俭自励,体孤恤寡,问贫访穷。一时间,在古老的幽燕大地上,燕国轰轰烈烈的变法开始,燕国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燕国对内变法,对外示弱:主动向齐国臣服,又主动与赵国结好;燕国割让边城十座给齐国,同意赵国独吞中山国。上大夫剧辛主持燕国内政,专务变法,蓝本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上将军乐毅负责组建并训练新军,蓝本是秦锐士和赵飞骑。二十多年的变法,让燕国有了底气,国富民殷,兵强马壮,燕国有了向齐国复仇的口号!

燕国新军练成后,找东胡人练了练手,曾经东胡是燕国北边最大的威胁,燕国靠金钱维持与东胡的和平。乐毅大军练成后,让秦开领兵对东胡展开攻击,燕军一战击退东胡一千余里。燕国北部边境拓地千里,向东占有辽东地区,东部边境在鸭绿江以南。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秦开平东胡

燕国虽然有二十万新军,且战力不俗;但是齐国有四十万大军,战力同样不弱。燕国要向齐国复仇,不得不依靠其他国家的帮助。齐宣王薨死,齐闵王即位,此君好大喜功,借五国攻秦之际,再发兵单独灭宋,此举惹来了众怒,不过凭借齐国强大的实力,诸国敢怒不敢言。燕国趁此时机,上下动员,东西走动,结成了五国联军攻齐的同盟。

齐闵王对于五国攻齐之举,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举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齐国快速扩军至六十万,并分别开赴国境上,要拒敌于国门之外。燕国上将军乐毅主导的五国联军共五十万,组成为:秦军六万,三晋二十四万,燕国二十万。楚国名义上没有参加五国合纵攻齐之战,且与齐国保持同盟,派兵十万北上援齐;其实楚国深知齐国必败,因此借援齐的名义北上,准备在齐国兵败后接收淮北五百里土地。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乐毅伐齐

五国联军在济西之战中击溃齐军主力,然后秦国撤军,三晋去分老宋国地盘。燕军在乐毅的率领下直逼齐国国都临淄,一战灭齐。齐闵王南逃,被楚国大将淖齿捕获,受千刀万剐之刑而死。燕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攻占齐国72座城池,仅仅剩即墨、莒邑,两城没有攻下,齐国事实上灭亡。


六、燕齐两衰

燕国在齐国实施仁政了吗?事实上乐毅将齐国宫室府库的财货全部运回了燕国,三十余万齐国战俘被燕国送到辽东之地服劳役,归国者十不存一。燕国将军骑劫代替乐毅后,在齐国大兴暴政,一如齐军在燕国做的事一样,燕军在齐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田单在即墨城与乐毅对抗了五年,这五年双方不动刀兵,尽是玩谋术与心理战。乐毅认为单靠武力无法征服齐国,于是他在齐国推行仁政,也就是减少税赋,废除苛政,尊重齐风民俗,善待齐国名士名流等。如果燕昭王不死,乐毅不离职,那么再有一年,田单就会被乐毅征服,温水煮青娃的效果是惊人的。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田单孤军抗燕

燕昭王薨了,乐毅的靠山没有了,燕昭王对于乐毅的意义跟秦孝公对卫鞅的意义是一样的。田单听闻燕昭王薨了,于是大行反间之计,说乐毅要在齐国称王,同样的反间计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比如田单在燕昭王在世之时就行反间计,结果燕昭王直接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坚决不接受,最终受封为昌乐君。燕惠王听了田单的反间计后,立刻下令解除乐毅的军权,让骑劫代替乐毅的位置。

乐毅走了,田单开始反击了,他利用骑劫在齐国的暴行,鼓励齐人反抗燕军。即墨城下,火牛阵大破燕军主力,齐人闻风而动,不到三月燕军退出齐国,齐国神奇的复国了。齐国复国后,财力与兵力大损,短时间内再难恢复。齐襄王以及君王后采用闭关自守的亲秦政策,一心发展齐国经济,不再参与中原战事。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田单火牛阵破燕军

燕国从齐国撤兵后,军力大损,实力大不如前。经过十多年休整后,燕军有所恢复,燕王喜两次发兵攻击赵国,意图占领中山国旧地。中山国是赵国立国之初时对燕国的承诺,也就是燕国承认赵国立国,那么赵国就协助燕国攻占中山国。赵国不履行承诺,于是燕王喜要自己去抢,结果被赵国两次击败,燕国再次恢复到贫弱状态。

老燕国与新齐国百年恩怨史,弱燕崛起而燕齐两衰

战国末期地图

田齐国、燕国经过多年战争,双双衰弱,再无力与秦军一战。公元前221年,秦军攻入临淄,齐人莫敢格者,齐国灭亡。公元前220年,秦军深入辽东,将燕王喜俘获,燕国灭亡。老燕国、新齐国相继一年被灭,除了秦军战力强大外,跟两国衰弱也紧密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