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英烈譜——孫毅民:青山處處埋忠骨

從臨清市區出發,沿省道S311向西直行約38公里,有一處僻靜的小村落——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下堡寺鎮務頭村(原屬山東省臨清縣)。1942年,在四·二九對日反掃蕩突圍中,時任八路軍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的孫毅民不幸中彈,犧牲在這裡。


聊城英烈譜——孫毅民:青山處處埋忠骨


孫毅民,1914年1月25日出生於河北省新河縣望騰鄉大田莊村。1933年,他考取冀縣鄉村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孫毅民對蔣介石實行的不抵抗政策和對人民實行獨裁專制深惡痛絕。他曾在一篇作文中這樣寫道:“豺狼當道,猛虎橫行,睜眼細看,熱血沸騰。加快磨石,馬上掃平。救出難胞,共過新生。”同年,孫毅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6月,他和呂士傑等人發起成立黨的外圍組織——抗日救國先鋒隊。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孫毅民被派到南宮蘇村參加東進縱隊,在政治部任民運幹事。1938年3月,南宮縣戰委會成立,孫毅民調任縣戰委會組織部部長。在孫毅民等人的領導之下,農教會、婦救會等群眾抗日團體很快建立起來。

1938年11月,孫毅民任冀南軍區第四分區政治部主任。1940年春,新七旅建立併兼管第四分區,孫毅民任新七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四分區武裝科科長,1941年1月重建分區時,又任分區政治部主任,並任四地委委員。

孫毅民在制訂作戰方案與指揮作戰方面很有見地。1941年春,根據地逐漸縮小,鬥爭日趨艱難。軍區交給四分區打通臨西至邱北、企芝通道的任務遲遲不見成效。面對艱難複雜的局勢,孫毅民提出集中力量攻打臨西的意見,得到軍區的批准。經過一個月的戰鬥,臨西的局面打開了,整個形勢也發生了明顯好轉。

1942年4月29日,日軍華北方面軍為消滅冀南地區的抗日力量,分多路對冀南區黨政軍機關進行“鐵壁合圍”。孫毅民率領全體官兵英勇突圍,在香城固對敵作戰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孫毅民生活儉樸,作風樸素。從1933年入黨參加革命,到1942年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於臨清縣務頭村,他沒留下一點積蓄,沒留下一封家書。一次,一位同志問他想不想家。他沉吟了一會兒,意味深長地說:“青山處處埋忠骨,戰士馬革裹屍還。”表明了自己無牽無掛、獻身革命的寬廣心胸。

1987年,臨西縣在搖鞍鎮賀伍莊村北建立了一座佔地25畝的四·二九烈士陵園,用以紀念孫毅民等300餘名在四·二九反掃蕩中犧牲的烈士。每年,臨西縣“國家公祭日”活動都會在這裡進行。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英東 通訊員 曹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