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三留鄭維山

聶榮臻三留鄭維山

在群星璀璨的開國將帥中,鄭維山似乎沒有那麼特別的耀眼。但是,細覽他漫長的軍旅生涯,卻盡顯不凡的表現。紅軍歲月,18歲的他是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他在華北戰場盡顯名將風采;朝鮮戰場,他擔任兵團代司令員,為金城戰役勝利和迫敵全面停戰作出了重要貢獻;和平年代,他鎮守京畿,尤其是在“文革”那段特殊的日子裡,擔任北京軍區代司令員、司令員,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而聶榮臻三留鄭維山的故事,則披露了紅四方面軍的這員戰將是如何從抗戰初期的一名普通軍事教員一步一步走上更加廣闊的軍事舞臺的。

婉拒李先念一留鄭維山

鄭維山,1915年8月出生,河南新縣人。1930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12月,18歲的鄭維山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二十七師政治委員,是紅四方面軍中最年輕的師政治委員。後任紅三十軍主力八十八師政委。在紅四方面軍中,哪裡有大仗、難仗、惡仗、險仗,哪裡就有鄭維山的身影。多年征戰,也顯示出鄭維山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1936年底,鄭維山隨西路軍西征。西路軍失敗後,他隻身討飯回到延安,不久和李先念等一起入抗大學習。

1938年春,鄭維山從抗大畢業。受張國燾問題的影響,再加上西路軍的失敗,鄭維山未能到抗日前線統兵打仗,而是分配到晉察冀軍區軍政幹校任軍事教員。從紅軍的主力師政治委員變成一個普通的軍事教員,鄭維山雖沒有怨言,但也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整個晉察冀軍區,在紅軍時期真正擔任過師以上主官並能獨當一面的指揮員也找不出幾個來。來自中央紅軍的楊成武、鄧華、黃永勝等都在各軍分區擔任軍政主官。

在軍政幹校,由於鄭維山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講起課來有理有據,而且易懂好記,很受學員們的歡迎。無論講射擊、投彈還是刺殺,他都親自做示範,反覆給大家傳授要領。一些學員文化基礎差,反映不夠靈活,鄭維山就手把手教,不厭其煩。鄭維山傳授的作戰方法,經過戰場檢驗,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很快便在根據地傳開了。

此後,晉察冀軍區機關人員及從前線來機關辦事的幹部,不斷有人來旁聽鄭維山的課。這件事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尤其是軍政幹校校長孫毅。他不僅給鄭維山配了警衛員和馬,還力薦他當副校長,兩人相處甚好。一次,軍政幹校師生在行軍途中和日偽軍遭遇。較長時間從事軍事教育工作的孫毅,見日偽軍人多勢眾,忙問鄭維山怎麼辦。鄭維山建議,由孫毅帶一部與日偽軍相向而行,吸引日偽軍注意,他自己帶大部分兵力向日偽軍側後兜擊。這一仗打得日偽軍措手不及,軍政幹校則毫髮未損。

戰後,孫毅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說:“鄭維山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應當給予重用。”不過,聶榮臻並沒有立即起用鄭維山。常言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聶榮臻還不完全瞭解鄭維山。1939年3月,晉察冀軍區教導團成立,團長由軍區副參謀長唐延傑兼任,鄭維山被任命為教導團政治委員。

唐延傑由於事務纏身,很少去教導團。他對聶榮臻講:“鄭維山是把好手,帶一個師打仗使敵人聞風喪膽,擺弄一個教導團,那還不是小菜一碟。”教導團成立僅8個月,就訓練出一批優秀的基層指揮員和一批素質過硬的戰鬥骨幹。鄭維山的工作也受到了途徑晉察冀軍區的一二○師師長賀龍的高度評價。

賀龍的評價進一步提醒了聶榮臻。隨後,聶榮臻簽發命令,任命鄭維山為教導團團長。不久,鄭維山又被任命為教導團團長兼政治委員。聶榮臻對他說:“維山同志,讓你受委屈了,我向你鄭重道個歉。從今往後,我給你‘鬆綁’,放開手腳好好幹吧!”鄭維山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由於西路軍失敗的陰影揮之不去,長期受壓抑的他,最知道信任的珍貴。他把聶榮臻對他的信任和鼓勵化作動力,拼命工作。

就在鄭維山率部馳騁於華北抗日戰場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老首長李先念也正在四處打聽他的下落。鄭維山任紅三十軍八十八師政治委員時,李先念是紅三十軍政治委員。那時,李先念就非常倚重鄭維山。1938年底,李先念前往中原開闢敵後根據地,不到一年,就拉起一支萬餘人的隊伍,改編為豫鄂獨立遊擊支隊,後又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兼代政治委員。部隊迅猛壯大,急需得力助手,李先念想到了老部下鄭維山。經過多方打聽,李先念得知鄭維山現在是聶榮臻手下的一個教導團團長。當時,新四軍五師下轄4個旅,急需鄭維山那樣的軍事指揮員,於是他決定向聶榮臻要人。

1942年秋,李先念到晉東南八路軍總部開會,見到聶榮臻就問:“聽說鄭維山在你那裡?”“是呀!在教導團當團長兼政委。”“那可是個能打仗的人哪,你怎麼把他放在教導團呢?”“我把那個教導團當主力團使用,平時訓練學員,戰時執行作戰任務。”“能不能……”沒等李先念把話說完,聶榮臻就做個手勢說:“想要鄭維山到你那裡對吧?這事沒得商量。”

李先念的要將更使聶榮臻感到人才難得。從八路軍總部回來不久,聶榮臻即簽發命令,任命鄭維山為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後兼任晉察冀軍區行唐前線指揮所總指揮。行唐當時是守衛晉察冀軍區後方機構的門戶。據鄭維山後來回憶:“我沒想到聶司令員將行唐前線總指揮這副擔子壓在我肩上。任務非常艱鉅,我總算扛下來了,經住了考驗,沒辜負他對我的信任。”

1943年底,經報請在延安的聶榮臻和中央軍委同意,晉察冀軍區任命鄭維山為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兼行唐前線指揮所總指揮。在晉察冀軍區其他軍分區中,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是楊成武,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是郭天民,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是黃永勝。楊成武、郭天民、黃永勝1955年都被授予解放軍上將軍銜。

任職第四軍分區後,根據當時鬥爭形勢和敵我情況,鄭維山提出了“夜間游擊戰”的戰法。憑著紅軍時期積累的大量夜戰經驗,他率領所屬部隊積極開展夜戰訓練。在鄭維山的率領下,部隊經常利用夜間暗襲日偽軍,打得敵人暈頭轉向。“夜老虎”威名遠揚。

半個世紀後,當回憶起那段往事,孫毅曾說:“聶司令員看準的人,一定會用。鄭維山從教導團團長一下子升到軍分區司令員,還兼行唐(前線)總指揮,不光是能打仗、會打仗,而且是政治上更加成熟,駕馭全局的能力更強。聶司令員對鄭維山很器重,把自己心愛的望遠鏡都送給了他。”

在延安二留鄭維山

1944年秋,為了適應新形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重新作了劃分,共分4個二級軍區: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軍區。其時,聶榮臻在延安準備參加中共七大。晉察冀軍區首長決定派鄭維山去冀中軍區任副司令員。晉察冀軍區代理政治委員程子華找鄭維山談話,鄭維山提出要到延安學習。不久,鄭維山到延安學習的請求得到批准。

1945年4月,他和新婚妻子孫景波以及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一行,前往延安。當歷盡艱辛,長途跋涉來到延安時,時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取得了最後勝利。

到延安後,鄭維山把自己和妻子的組織介紹信一同交到中央組織部,要求到抗大學習。接待處的人僅僅把孫景波的介紹信收下,併為她開具了到抗大插班學習的介紹信。對鄭維山既不登記,也不說明原因。

鄭維山有些詫異,正要問明原委,接待處門外來了幾個人。“鄭維山怎麼跑到這裡來了?”外面傳來一個非常熟悉的聲音。鄭維山猛一回頭,發現是聶榮臻和朱良才。鄭維山迎上前去,還未及開口,聶榮臻就笑著說:“趕快收拾行李,跟我回去!”鄭維山問:“回哪兒去!”“還能回哪兒,前線。”聶榮臻說完轉身走了。

鄭維山摸不著頭腦,跟在後面一言不發。原來,先到達的朱良才一到延安就去見聶榮臻,聶榮臻早把鄭維山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因此,鄭維山一到延安,就被聶榮臻給截留住了。隨後,鄭維山和聶榮臻等人乘美軍運輸機從延安飛抵華北前線。

9月9日,聶榮臻回到晉察冀解放區,隨即下達命令,任命鄭維山為張家口市衛戍司令部參謀長。張家口當時是察哈爾省省會,也是晉察冀解放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衛戍司令部的司令員、政治委員分別由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蕭克和張家口市委書記劉秀峰兼任。蕭克與劉秀峰二人因忙於各種事務,衛戍司令部的所有工作全落在鄭維山一個人身上。不久,聶榮臻力排眾議,決定任命鄭維山為衛戍司令部司令員。

針對抗戰後張家口的混亂局面,在鄭維山的直接領導下,《關於整治張家口市秩序的通告》頒佈實施。隨著通告的發出,市區出現了警備巡邏,戴有衛戍司令部臂章的糾察隊隊員,手持鋼槍出現在街頭和黨政軍機關大門。飽受戰爭摧殘的張家口換了天地,變得寧靜而祥和。

“雙十協定”簽訂後,國共兩軍的摩擦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國民黨軍在戰場上沒撈到便宜,決定暫緩進攻。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雙方代表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不久,晉察冀軍區著手精簡縮編,軍區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隊脫下軍裝,轉入地方。一時間,僅有17萬人的張家口市,每天有上萬軍人出現在街頭。一些軍人衣著不整,舉止粗俗,嚴重損害人民軍隊的形象。

為了整頓軍紀,在聶榮臻的支持下,衛戍區發出佈告,要求對進入張家口市區的所有軍人實施有效管控。佈告發佈之後,鄭維山乘巡邏車檢查,發現有違犯軍紀和不服從糾察者,一律拉回衛戍司令部集中學習,而後通知所在單位領導領人。衛戍司令部每天都向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值班室報告當日糾察情況,並通報部隊。一天晚上,鄭維山接到衛戍司令部值班參謀報告:“野戰縱隊一位首長,看戲不買票,與執勤人員發生爭執,還動手打執勤人員。執勤人員和野戰縱隊首長都在劇院辦公室,無論如何跟他都講不通。”鄭維山到現場後,和那位野戰縱隊首長髮生了激烈的爭執。

之後,二人來到聶榮臻的辦公室,瞭解情況後,聶榮臻當即指著那位野戰縱隊的負責同志劈頭蓋臉一通訓,那位負責同志認了錯,向執勤戰士和鄭維山道了歉。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晉察冀軍區,從此,誰也不敢再違犯群眾紀律。張家口市的軍人形象和精神面貌很快煥然一新。

1946年3月1日上午,周恩來、張治中、馬歇爾組成的軍事“三人小組”飛抵張家口。隨行的還有北平軍調處執行部的葉劍英、饒伯森、鄭介民等人及中外記者。鄭維山負責“三人小組”在張家口的活動,周恩來對此行非常滿意。告別時,周恩來握住鄭維山的手說:“很好!組織得很像樣子。”周恩來哪裡知道,迎送“三人小組”前後雖然只用了兩個多小時,但準備工作整整花去一個多月。在這一個多月時間裡,鄭維山不僅訓練出一支200人的儀仗隊,而且還訓練出了一支幾十人的軍樂隊。從機場到會場、從司令部機關到參觀點,警衛工作更是細而又細。

全面內戰爆發後,晉察冀地區的國民黨軍根據蔣介石的密令傾巢出動,一場激烈的爭奪戰在張家口四周大規模展開。新華社發表評論說,照此打下去,張家口至少可以堅守3個月。一向善於獨立思考的鄭維山,對形勢並不樂觀。在他看來,張家口的戰略位置如此重要,國民黨軍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集中精銳之師強取張家口。鄭維山作為衛戍司令,積極佈置部隊,防止傅作義部偷襲。

隨後不久,根據形勢發展,晉察冀解放區黨政軍機關撤出張家口。在撤離張家口的過程中,鄭維山指揮所屬部隊抗擊國民黨軍三天三夜,遲滯了傅作義部強行攻擊的計劃,圓滿完成阻擊任務,確保了駐張家口的晉察冀解放區各黨政軍機關的轉移和幾萬人的生命安全。聶榮臻後來多次說:“撤離張家口,抗擊傅作義偷襲,鄭維山是立了大功的。”

請朱老總出面三留鄭維山

從張家口撤退後,鄭維山改任察哈爾軍區司令員。為加強察哈爾軍區的力量,聶榮臻還將晉察冀軍區獨立四旅、十一旅劃給察哈爾軍區。鄭維山率領所屬部隊積極投入同華北敵軍的戰鬥,很受聶榮臻的肯定。正當鄭維山在華北戰場一顯身手的時候,收到中共中央軍委電令,要他隨劉伯承、鄧小平所部南下,並要求立即報到。

此時,輾轉到華北的李先念一部從一年前中原突圍時的幾千人發展到準備組建一個縱隊,急需指揮員。1947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鄧小平、劉伯承、李先念等人組成的中原局,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準備挺進中原。李先念再次向中央軍委建議,要求鄭維山隨劉鄧大軍南下。中央軍委致電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劉(瀾濤),並轉鄭維山:即刻起程去晉東南劉鄧處報到。

鄭維山接電後,自然十分高興。他連夜將察哈爾軍區的工作向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蕭文玖等人作了交代,第二天天還未亮,就帶著兩名警衛員,飛馬來到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阜平縣城南莊。鄭維山直奔軍區政治部組織部,拿出通知,說要辦理調離手續。兩個值班員相視一笑說:“鄭司令彆著急,剛才接到通知,說朱總司令要見您,您先坐。”鄭維山馬上意識到,正在晉察冀解放區駐地的朱德總司令是在替別人當說客。

當鄭維山接到南下調令的同時,正在前線指揮青滄戰役的聶榮臻也接到要鄭維山南下的調令。看到手下良將就要調走,他心中自然不捨。正當聶榮臻苦無良策的時候,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羅瑞卿來了。聶榮臻說:“你來得正好,有件事,我們商量一下。”羅瑞卿說:“不就是想留住鄭維山嘛,這有何難?”“說來聽聽。”“聶司令員,是否將恢復野戰軍建制問題正式向中央軍委報告,增設一個政治委員,調3縱隊司令員楊成武同志來任野戰軍第二政委。”聶榮臻恍然大悟。

自1946年10月撤出張家口後,晉察冀野戰軍機構便於同年12月正式上報中央軍委給撤銷了。正太戰役打響後,指揮協調3個野戰縱隊作戰時,仍然使用這個班底,但沒向中央軍委正式報批。得到羅瑞卿的提醒,茅塞頓開的聶榮臻立即向中央軍委起草了一份電報,大意是,根據戰爭進程及晉察冀形勢發展,晉察冀軍區擬恢復野戰軍機構,由楊得志任司令員,羅瑞卿兼任政治委員,原第三縱隊司令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原察哈爾軍區司令員鄭維山擬接替第三縱隊司令員。

聶榮臻的報告呈上去之後,率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駐城南莊的劉少奇、朱德也感到為難。他們一面向遠在陝北的毛澤東、周恩來請示;一面跟鄭維山解釋,做挽留的工作。朱德找來鄭維山,敘了會話轉入正題說:“軍委有命令,要你隨劉鄧南下。榮臻同志的意見是,這裡也需要人。為便於作戰指揮,已經決定把野戰軍機構恢復起來,楊成武準備到野戰軍工作,要你去接任三縱隊司令員。我和少奇同志同意榮臻同志的意見,已經報告了軍委。本來榮臻同志要同你談的,他現在正在前方指揮青滄戰役,委託我跟你談談。你看怎麼樣?”鄭維山脫口而出:“我還是願意南下!”

對於鄭維山的反應,朱德早在意料之中。他笑著說:“好吧,你再考慮考慮。”當時,朱德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門外有好幾個人手拿文件等待批示,於是朱德起身出去了。鄭維山隨即跟聶榮臻發電報,告之要走的消息。

收到鄭維山的電報,聶榮臻知道鄭維山的倔勁又上來了,擔心他揹包一打,一走了之。於是急電朱德,請他務必再做做工作,並暗示一定派人把鄭維山“照顧”好,免得他不辭而別。但無論怎麼勸,鄭維山就是三個字:“堅決走!”朱德當時忙得團團轉,沒時間跟他磨,就把他從阜平帶到安國。到了安國,鄭維山揹包也不打開,衣服也不脫,擺出一副隨時準備走的架勢。隨後整整一個星期,朱德一次又一次跟鄭維山談話,不僅不厭其煩,而且總是面帶微笑。鄭維山被總司令的真誠打動了,於是他不再堅持南下。

不久,中央軍委的正式命令到達,鄭維山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司令員,胡耀邦任政治委員。宣佈完命令後,朱德總司令又找鄭維山談了一次話,也使他進一步明白留在華北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朱德還送給他一本親筆題詞的《蘇軍戰鬥條例》,鼓勵他好好學習。正當鄭維山準備打揹包趕赴新崗位時,值班參謀又找到他,說聶榮臻司令員讓他多住幾天,一定等聶司令員回來再走。

過了幾天,聶榮臻從前線趕回。他見到鄭維山,第一句話就是:“維山同志,要你留下來,是我的主意。我是真心誠意的。”鄭維山說:“我在晉察冀工作快10年了,對這裡的人民、這裡的戰友,甚至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都是有感情的。”聶榮臻說:“我們共產黨人最講感情。我是真捨不得你走啊!”鄭維山動情地說:“您對我的三次挽留,沒齒難忘。”

之後,以任職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後整編為解放軍第六十三軍)司令員為契機,鄭維山率部馳騁在華北戰場,不斷書寫著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