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李自成1629年起义,之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

之后,李自成的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到了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643年的时候,李自成就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到了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年的正月,李自成建立起了大顺政权。

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到了1644年3月,崇祯看到北京城下的李自成起义军,绝望了,之后,自绝于煤山。

之前有大臣提出过“南迁”,那么,为何崇祯没有选择?只从军事角度看,既有他个人的主观判断,也有李自成军事战略的阻扰。先来分析崇祯:他过于倚重“北京城防”和京师附近的“边军”。即使李自成都在西安称帝了,并誓师要攻打北京,他还信心满满。

因为,朱棣迁都后,北京城没失守过,难道这群“贼寇”比蒙古骑兵、八旗铁骑还要厉害么?他没料到的是,城防再高大坚固,没有人守,和空城无异。当时,人心已散,开城投“敌”,似乎已成最佳选择。在这位皇帝眼中的一道“坚固”防线,就这么轻而易举被“破”了。

北京附近的四个军镇大同、宣府、蓟镇及辽东,战斗力彪悍。以他的判断,李自成自会绕开上述四地,从河北进京,相较而言,保定则成了“弱点”。于是,他派出了内阁大学士李建泰,加固保定的防御。

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但是,李自成却是巧妙的化解他的招数。

首先,起义军过黄河后,李自成兵分两路,他率领主力,直取山西中部、北部,刘芳亮带领数万人,作战线路是——山西南部、河南中部、北部、河北中部、山东东部。这么一来,崇祯的南迁之路,被掐断。

李自成拿下太原后,并非按照这位皇帝的“既定路线”,取道河北中部,而是直扑大同、宣府。同时再次兵分两路,让马崇禧去进攻李建泰,又再次布下防线,即使崇祯想“逃”,已无路可走。

其次,大势已去,不战而降。起义军的北上,只在宁武关有遭遇阻扰,其余各地都“和平”归顺,就连宣府、大同,也不例外。所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李自成就轻松瓦解了北京西边的防线。崇祯应是没想到,大家在心里,已经放弃了“明朝”。

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其实,这种变化并不是“突如其来”,孙传庭在1643年败亡后,“人心所向”就开始动摇了。更让他“意料不及”的是,他已经“无力”调遣军队。

宣府、大同的失陷,让他意识到,形势已相当急迫、严峻。只是,他的调遣兵马诏书,并没唤得一兵一马。吴三桂,有意放慢行军速度。山东总兵刘泽清,推说自己坠马有伤,倒是自己先跑了。密云总兵唐通,更是直接,直接投降了事... ...

南北的交通线,已被起义军掐断,江南的勤王军更没指望了,就连他的圣旨,都已经出不了北京城。有人评述道:是因为李自成多年的作战经验,故在战略战术上,打了个崇祯“措手不及”。其实,除了民心已失之外,打败他的,则是自己的“刚愎自用”。

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首先、他没有“预留”后路。这一点就可清晰看出,他对于当时明朝政治、军事,压根就没有清楚的认识。起义军的声势越来越大,都没有让他有真正的“危机感”,将希望寄托于一座城池,和民心已失的军队。

其次,军防的部署上,他想当然的认为,只有“保定”会被对方选择,这还是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军事作战上,讲究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可以说,他的部署,其实,更会让起义军早做准备。

说到底,支撑他坚守北京的,只是心中的一种“幻觉”——明军不可能败给农民起义军。他没有,也不会去深思一个问题,为何这支起义军越镇压、越壮大?他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面对,明朝其实已经“病入膏肓”。现今,只是用昔日的辉煌,来麻痹自己。

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到了最后,竟然成了“众人皆醒,他依旧执迷”。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大难来临之前迁都的事例。只是,即使他南迁,又能护得了明朝多久呢?国力的衰亡,民心的流失,已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继续前行。

他再有心,想继续祖上的“家业”,历史的遗留问题,已经注定决堤爆发,他只是“不幸”亲眼目睹了这一结果罢了。所以说,明朝的灭亡,应该只是个时间问题。

崇祯他,本以为可以“力挽狂澜”,只是极度的猜忌,激烈的行事方式,反倒让内忧外患的局势,越发尖锐,更加催化民心的分离。北京城内的守军,可以说是用“欢迎”的姿态投降,这不是现实的生生打脸吗?

明朝灭亡前,大臣提议“南迁”崇祯为何不答应?他还抱有一丝幻想

只是,即使崇祯早日看清这现实,也注定无法扳回败局了。

【《明史》、《明季北略》、《中国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