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作为全球少数几个拥核国家之一,法国很早就研制出了核武器。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全球第四个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在核武器的投放平台方面,法国的进度也仅次于美、苏、英等。以空基发射平台为例,美国、苏联和英国在1950年前后分别研制了多款中远程轰炸机,并陆续将它们作为核武器的空中投放平台。法国也紧随其后,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了核武器运载飞机的研制工作。

到了1960年代初期,法国成功研制出 “幻影”IV轰炸机,随后投入量产并服役,法国空基核力量开始形成。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随着核弹头的小型化,法国又陆续装备了多款可携带核弹头的军用飞机,其空基核力量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幻影”IV轰炸机退役后,“幻影”2000N成为法国主要的核武器空中投放平台。近年来,“阵风”F3标准战机开始成为法国新的空基核力量来源。本文将从“幻影”IV轰炸机说起,浅析一下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法国核武器的起步

在核能的研究方面,尽管法国的起步并不晚,早在1945年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但是发展进度仍相对较慢。1950年代中后期,法国开始研制核武器,并提出了明确的核打击系统发展规划。1954年12月26日,法国正式批准了核武器的研制计划。1956年11月,法国开始了核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1958年4月,法国开始制造第一个核试验装置。

1960年2月13日,在撒哈拉沙漠腹地的雷岗试验基地,法国进行了代号“蓝色跳鼠”的首次核试验,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法国空军接收了第一颗当量6万吨级的

AN-11型钚内爆式原子弹,正式装备核弹。在研制核武器的同时,法国一并开启了核武器运载工具的研发,陆续推出了可投放核弹的轰炸机、战斗机、攻击机,以及陆基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和潜射型弹道导弹等。到1970年前后,法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独立的“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

“幻影”IV轰炸机的诞生

1956年法国空军提出了核武器运载机的招标,具体要求是:可携带3吨重、5.2米长的核弹,可不加油载弹飞行2000千米,能够超音速飞行,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当时法国南方航空公司在“秃鹰”战斗机的基础上提交了“超级秃鹰”4060轰炸机方案,达索公司在“幻影”III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了“幻影”IV轰炸机。“秃鹰”战机又称SO.4050战斗机,是一种双发喷气式战斗机,于1952年10月首飞。该战机先后发展出三个型号,分别是“秃鹰”IIA单座攻击/轰炸型、“秃鹰”IIB双座轰炸型和“秃鹰”IIN双座全天候攻击/轰炸型。“超级秃鹰”4060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采用双发设计的轰炸机方案,飞行速度为0.9马赫,作战半径1700英里,但最终由于研发周期太长而落选。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1957年4月,“幻影”IV轰炸机方案成功被法国空军选中。1959年6月17日,“幻影”IV 01号原型机进行了首飞。这架原型机的机长20米,翼展11米,机翼面积62平方米,空重约2.5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改进,达索公司在首架原型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设计,分别是“幻影”IV A和“幻影”IV B。其中“幻影”IV B的体型更大,计划搭载两台普拉特·惠特尼J75发动机,机翼面积120平方米,最大飞行速度为2.4马赫,总重量为6.4吨。“幻影”IV B拥有很大的航程,可以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飞行更远的距离执行打击任务。然而由于成本较高,该方案于1959年7月被取消。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最终投入生产的是“幻影”IV A方案,它比01号原型机大,比“幻影”IV B方案小。1960年4月,法国空军订购了50架“幻影”IV A轰炸机。从1961年开始,陆续生产了3架预生产型飞机。1961年10月12日,首架预生产型进行了首飞。第二架预生产型于1962年6月1日首飞,主要用于测试导航系统,还加装了空中受油系统,与C-135F加油机进行了空中加油试验。第三架预生产型“幻影”IV A搭载了导航/轰炸系统,于1963年1月23日完成了首飞。1963年12月7日,第一架生产型“幻影”IV A进行了首次飞行,次年开始服役。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从外形上看,“幻影”IV轰炸机几乎就是“幻影”III战机的放大版,据说放大了1.5倍。“幻影”IV沿用了无尾三角翼式气动布局,全金属结构机翼使用了悬臂式三角形中单翼设计。前缘后掠60度,主梁与机身垂直,后缘有两根辅助梁,几乎与前缘平行。机翼后缘安装了两块可升降副翼,由电气液压双缸伺服控制系统操纵。翼根前缘的上下翼面安装了减速板,同样由液压系统操纵。机翼明显更薄,可以实现更好的高速性能,机翼的根部厚度/弦比仅为3.8%,尖端为3.2%。进气口具有进气半锥体减震器,随着速度的增加向前移动。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幻影”IV轰炸机的机身前端是气密式串列双座驾驶舱,搭载两名飞行员,其中驾驶员在前,领航员兼轰炸手在后,均配备了弹射座椅。该机的起落架采用液压收放前三点式设计,双轮前起落架可转向并向后收入机身,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式结构,可向内收入机身。“幻影”IV轰炸机安装了多个油箱,最主要的是位于机身中段机翼主梁和后梁之间的整体油箱,在发动机进气道之间和外侧,进气管和发动机下方以及尾鳍主翼梁前方的机身的双层蒙皮等部位,均设置了油箱。机身的中段下方可搭载一枚半埋入式自由落体核弹,机身的后段安装了两台发动机。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幻影”IV轰炸机的机长23.5米,翼展11.85米,机高5.65米,机翼面积78平方米,空重14.5吨,正常起飞重量31.6吨,最大起飞重量33.5吨,是全球最小的轰炸机之一。内部载油量为3700加仑,可挂载两个副油箱。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2马赫,海平面最大速度1.1马赫,实用升限20000米,巡航速度960千米/小时。该机的最大航程为3700千米,作战半径1250~1600千米。

“幻影”IV轰炸机搭载

两台“阿塔”9K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46.1千牛,加力推力68.6千牛。

在航电系统方面,“幻影”IV轰炸机配备了汤姆逊-CSF公司的DR-AA8A轰炸/导航雷达,安装在座舱进风口与舱尾之间的机身下方的倾斜天线罩内。另外还搭载了由马可尼公司提供的AD.2300多普勒雷达,以及弹道计算机、电子对抗系统和自动驾驶仪等,后期还可搭载Barax NG干扰器吊舱。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幻影”IV轰炸机的最大有效载荷为7.2吨,拥有5个外挂点。机腹可挂载一枚核弹,前期是AN-11或AN-22核弹,后期换装为AN-52核弹。每个机翼下都有两个挂架,内侧挂架通常携带2500升容量的副油箱,外侧挂架通常挂载电子吊舱。“幻影”IV还可携带普通弹药,可挂载最多4枚AS.37空地导弹,或者16枚450千克炸弹。

“幻影”IV轰炸机的服役及改装

在1964年到1968年间,法国共生产了62架“幻影”IV A轰炸机。1964年10月,“幻影”IV A开始部署,逐渐成为法国最初的空基核威慑力量。

从1972年开始,12架“幻影”IV A被改成了高空侦察平台,称为“幻影”IV R。“幻影”IV R取消了机腹位置的核弹挂架,取而代之的是CT52侦察吊舱。CT52吊舱拥有BA(低海拔高度)或HA(高海拔高度)两种配置,携带3或4个远程摄像机,第三种配置使用红外线扫描仪。1974年9月,“幻影”IV R飞机的CT52侦察吊舱开始投入使用。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进入1980年代后,法国空军改装了18架“幻影”IV A轰炸机,被命名为“幻影”IV P。此次改进主要是更新航电系统,包括换装ARCANA脉冲多普勒雷达,加装双余度惯性导航系统,在机翼外侧等部位安装了Seval雷达报警接收机及天线,左机翼外挂架增加了TMV105BAREM自卫干扰吊舱,右机翼外侧挂架增加了BOZ-103干扰物投放吊舱。此外,“幻影”IV P轰炸机还改造了武器系统,可挂载和发射全新研制的ASMP战术核巡航导弹。

浅析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演变过程(一):“幻影”IV轰炸机

“幻影”IV P轰炸机从1985年2月12日开始交付,总计改装了18架,不过由于其中一架坠毁,所以后来又新组装了一架。到1987年“幻影”IV P全面服役后,“幻影”IV A退出现役并被封存,到1997年报废。到1992年时,可投入使用的“幻影”IV P轰炸机仅剩下13架。1996年,可挂载ASMP核导弹的“幻影”2000N开始担任核值班任务,“幻影”IV P轰炸机正式退出,仅保留5架用于侦察。从此开始,法国空基核力量的主角从“幻影”IV轰炸机变成了“幻影”2000N战斗机。到2005年最后的“幻影”IV侦察型飞机也宣布退役,“幻影”IV轰炸机的飞行生涯由此结束了。

Gunston,Bill and Peter Gilchrist:Jet Bombers: From the Messerschmitt Me 262 to the Stealth B-2

《法国核力量的转型与发展》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之剑 “幻影”IV轰炸机》

《法国核武器和核运载工具的发展成果》

《法国核威慑力量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