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作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核國家之一,法國很早就研製出了核武器。1960年法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全球第四個研製出核武器的國家。在核武器的投放平臺方面,法國的進度也僅次於美、蘇、英等。以空基發射平臺為例,美國、蘇聯和英國在1950年前後分別研製了多款中遠程轟炸機,並陸續將它們作為核武器的空中投放平臺。法國也緊隨其後,從1950年代後期開始了核武器運載飛機的研製工作。

到了1960年代初期,法國成功研製出 “幻影”IV轟炸機,隨後投入量產並服役,法國空基核力量開始形成。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隨著核彈頭的小型化,法國又陸續裝備了多款可攜帶核彈頭的軍用飛機,其空基核力量的組成也發生了變化。在“幻影”IV轟炸機退役後,“幻影”2000N成為法國主要的核武器空中投放平臺。近年來,“陣風”F3標準戰機開始成為法國新的空基核力量來源。本文將從“幻影”IV轟炸機說起,淺析一下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法國核武器的起步

在核能的研究方面,儘管法國的起步並不晚,早在1945年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但是發展進度仍相對較慢。1950年代中後期,法國開始研製核武器,並提出了明確的核打擊系統發展規劃。1954年12月26日,法國正式批准了核武器的研製計劃。1956年11月,法國開始了核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1958年4月,法國開始製造第一個核試驗裝置。

1960年2月13日,在撒哈拉沙漠腹地的雷崗試驗基地,法國進行了代號“藍色跳鼠”的首次核試驗,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10月,法國空軍接收了第一顆當量6萬噸級的

AN-11型鈈內爆式原子彈,正式裝備核彈。在研製核武器的同時,法國一併開啟了核武器運載工具的研發,陸續推出了可投放核彈的轟炸機、戰鬥機、攻擊機,以及陸基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和潛射型彈道導彈等。到1970年前後,法國已經初步建立起獨立的“三位一體”核威懾力量。

“幻影”IV轟炸機的誕生

1956年法國空軍提出了核武器運載機的招標,具體要求是:可攜帶3噸重、5.2米長的核彈,可不加油載彈飛行2000千米,能夠超音速飛行,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當時法國南方航空公司在“禿鷹”戰鬥機的基礎上提交了“超級禿鷹”4060轟炸機方案,達索公司在“幻影”III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了“幻影”IV轟炸機。“禿鷹”戰機又稱SO.4050戰鬥機,是一種雙發噴氣式戰鬥機,於1952年10月首飛。該戰機先後發展出三個型號,分別是“禿鷹”IIA單座攻擊/轟炸型、“禿鷹”IIB雙座轟炸型和“禿鷹”IIN雙座全天候攻擊/轟炸型。“超級禿鷹”4060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採用雙發設計的轟炸機方案,飛行速度為0.9馬赫,作戰半徑1700英里,但最終由於研發週期太長而落選。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1957年4月,“幻影”IV轟炸機方案成功被法國空軍選中。1959年6月17日,“幻影”IV 01號原型機進行了首飛。這架原型機的機長20米,翼展11米,機翼面積62平方米,空重約2.5噸。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改進,達索公司在首架原型機的基礎上提出了兩種設計,分別是“幻影”IV A和“幻影”IV B。其中“幻影”IV B的體型更大,計劃搭載兩臺普拉特·惠特尼J75發動機,機翼面積120平方米,最大飛行速度為2.4馬赫,總重量為6.4噸。“幻影”IV B擁有很大的航程,可以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飛行更遠的距離執行打擊任務。然而由於成本較高,該方案於1959年7月被取消。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最終投入生產的是“幻影”IV A方案,它比01號原型機大,比“幻影”IV B方案小。1960年4月,法國空軍訂購了50架“幻影”IV A轟炸機。從1961年開始,陸續生產了3架預生產型飛機。1961年10月12日,首架預生產型進行了首飛。第二架預生產型於1962年6月1日首飛,主要用於測試導航系統,還加裝了空中受油系統,與C-135F加油機進行了空中加油試驗。第三架預生產型“幻影”IV A搭載了導航/轟炸系統,於1963年1月23日完成了首飛。1963年12月7日,第一架生產型“幻影”IV A進行了首次飛行,次年開始服役。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從外形上看,“幻影”IV轟炸機幾乎就是“幻影”III戰機的放大版,據說放大了1.5倍。“幻影”IV沿用了無尾三角翼式氣動佈局,全金屬結構機翼使用了懸臂式三角形中單翼設計。前緣後掠60度,主樑與機身垂直,後緣有兩根輔助梁,幾乎與前緣平行。機翼後緣安裝了兩塊可升降副翼,由電氣液壓雙缸伺服控制系統操縱。翼根前緣的上下翼面安裝了減速板,同樣由液壓系統操縱。機翼明顯更薄,可以實現更好的高速性能,機翼的根部厚度/弦比僅為3.8%,尖端為3.2%。進氣口具有進氣半錐體減震器,隨著速度的增加向前移動。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幻影”IV轟炸機的機身前端是氣密式串列雙座駕駛艙,搭載兩名飛行員,其中駕駛員在前,領航員兼轟炸手在後,均配備了彈射座椅。該機的起落架採用液壓收放前三點式設計,雙輪前起落架可轉向並向後收入機身,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式結構,可向內收入機身。“幻影”IV轟炸機安裝了多個油箱,最主要的是位於機身中段機翼主樑和後梁之間的整體油箱,在發動機進氣道之間和外側,進氣管和發動機下方以及尾鰭主翼梁前方的機身的雙層蒙皮等部位,均設置了油箱。機身的中段下方可搭載一枚半埋入式自由落體核彈,機身的後段安裝了兩臺發動機。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幻影”IV轟炸機的機長23.5米,翼展11.85米,機高5.65米,機翼面積78平方米,空重14.5噸,正常起飛重量31.6噸,最大起飛重量33.5噸,是全球最小的轟炸機之一。內部載油量為3700加侖,可掛載兩個副油箱。它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2馬赫,海平面最大速度1.1馬赫,實用升限20000米,巡航速度960千米/小時。該機的最大航程為3700千米,作戰半徑1250~1600千米。

“幻影”IV轟炸機搭載

兩臺“阿塔”9K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推力46.1千牛,加力推力68.6千牛。

在航電系統方面,“幻影”IV轟炸機配備了湯姆遜-CSF公司的DR-AA8A轟炸/導航雷達,安裝在座艙進風口與艙尾之間的機身下方的傾斜天線罩內。另外還搭載了由馬可尼公司提供的AD.2300多普勒雷達,以及彈道計算機、電子對抗系統和自動駕駛儀等,後期還可搭載Barax NG干擾器吊艙。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幻影”IV轟炸機的最大有效載荷為7.2噸,擁有5個外掛點。機腹可掛載一枚核彈,前期是AN-11或AN-22核彈,後期換裝為AN-52核彈。每個機翼下都有兩個掛架,內側掛架通常攜帶2500升容量的副油箱,外側掛架通常掛載電子吊艙。“幻影”IV還可攜帶普通彈藥,可掛載最多4枚AS.37空地導彈,或者16枚450千克炸彈。

“幻影”IV轟炸機的服役及改裝

在1964年到1968年間,法國共生產了62架“幻影”IV A轟炸機。1964年10月,“幻影”IV A開始部署,逐漸成為法國最初的空基核威懾力量。

從1972年開始,12架“幻影”IV A被改成了高空偵察平臺,稱為“幻影”IV R。“幻影”IV R取消了機腹位置的核彈掛架,取而代之的是CT52偵察吊艙。CT52吊艙擁有BA(低海拔高度)或HA(高海拔高度)兩種配置,攜帶3或4個遠程攝像機,第三種配置使用紅外線掃描儀。1974年9月,“幻影”IV R飛機的CT52偵察吊艙開始投入使用。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進入1980年代後,法國空軍改裝了18架“幻影”IV A轟炸機,被命名為“幻影”IV P。此次改進主要是更新航電系統,包括換裝ARCANA脈衝多普勒雷達,加裝雙餘度慣性導航系統,在機翼外側等部位安裝了Seval雷達報警接收機及天線,左機翼外掛架增加了TMV105BAREM自衛干擾吊艙,右機翼外側掛架增加了BOZ-103干擾物投放吊艙。此外,“幻影”IV P轟炸機還改造了武器系統,可掛載和發射全新研製的ASMP戰術核巡航導彈。

淺析法國空基核力量的演變過程(一):“幻影”IV轟炸機

“幻影”IV P轟炸機從1985年2月12日開始交付,總計改裝了18架,不過由於其中一架墜毀,所以後來又新組裝了一架。到1987年“幻影”IV P全面服役後,“幻影”IV A退出現役並被封存,到1997年報廢。到1992年時,可投入使用的“幻影”IV P轟炸機僅剩下13架。1996年,可掛載ASMP核導彈的“幻影”2000N開始擔任核值班任務,“幻影”IV P轟炸機正式退出,僅保留5架用於偵察。從此開始,法國空基核力量的主角從“幻影”IV轟炸機變成了“幻影”2000N戰鬥機。到2005年最後的“幻影”IV偵察型飛機也宣佈退役,“幻影”IV轟炸機的飛行生涯由此結束了。

Gunston,Bill and Peter Gilchrist:Jet Bombers: From the Messerschmitt Me 262 to the Stealth B-2

《法國核力量的轉型與發展》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之劍 “幻影”IV轟炸機》

《法國核武器和核運載工具的發展成果》

《法國核威懾力量綜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