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第一書記”的“養牛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他是內蒙古自治區主要領導 親自慰問的駐村幹部

他是通遼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他是村民口中的“老王”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他就是內蒙古公司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兼第一書記

——王有財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2017年6月

老王進駐了內蒙古公司包聯扶貧聯繫點

花吐古拉鎮柏林艾勒嘎查

這裡常駐戶242戶,1072人口

其中貧困戶176戶,587人口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他白天入戶調查

晚上整理信息、學習扶貧政策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兩年多的時間

老王走訪了全村每個家庭

寫滿了3本7萬多字的“民情日記”

記錄了村民們的困難和需求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2017年

老王 向內蒙古公司

做了專題彙報

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撥付 幫扶資金 57.92萬元

用於危房改造及房屋修繕

但基礎扶貧

對於村民們來說只是治標之舉

開展產業扶貧

才是脫貧的治本之策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以前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村裡沒有集體經濟,靠天吃飯,想增收真是太難了!”王有財說。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如何增加集體收入

經過反覆推敲、研討

老王和村書記、村長決定搞養殖

成立6000餘平方米

“養牛合作社”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在內蒙古公司的鼎力支持下

於2018年初

一期投入產業扶貧資金67萬元

僅用時六個多月

為村民建設兩座350平米的牛舍

一座2000立方米的乾草棚

購買30頭基礎妊娠母牛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有了經濟實體

如何分好“蛋糕”?

老王想出了“334”的辦法

將養牛合作社集體經濟收入

30%用於設置公益性崗位30%用於嘎查的日常維護40%作為引導性獎勵補助資金

及重大突發事件的臨時救助金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為進一步加大

產業扶貧力度

2019年

內蒙古公司決定

擴大養牛合作社規模

二期投入65萬元

用於購買基礎母牛22頭

發展青貯種植100畝

建成一座480平方米的全封閉式牛舍

購進一臺青貯收割機

投入5萬元

用於“扶貧加扶智”

捐贈助學金

購買學習用品

保障20名貧困戶子女不因貧輟學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如今

已建成1080平方米的牛舍

存欄98頭

解決貧困戶就業4人

幫助2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

解決基本生活費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收繳小麥5.8萬斤

僅小麥一項

戶均就可增收4000餘元

實現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年內產業扶貧總體收益

可達 10萬餘元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現在

產業扶貧政策

讓柏林艾勒嘎查

處處生機勃勃……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全面小康、精準扶貧

對於生活在城市的人們

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而在這些窮過、窮怕了的人們面前

是村民介紹起家門口乾乾淨淨的清爽氣兒

是孩子們看見新鮮讀物的好奇心

是人們重拾產業發展的動力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自2017年

扶貧工作開始

截至2019年10月

內蒙古公司先後投入扶貧資金

940萬餘元

在產業建設、基礎扶貧、教育扶貧等方面

直接惠及貧困人口3407人

扶貧帶走的是貧困

帶回的卻是人們被貧困消磨掉的希望與意氣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聚焦】公司召開綠色礦山建設暨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座談會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主題教育】集團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二巡迴督導組到公司進行現場督導

「扶贫故事」“第一书记”的“养牛经”

【精準扶貧】兩個“揪心”的故事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