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葉嘉瑩「原創」

讀葉嘉瑩「原創」


這段時間看了些葉嘉瑩寫的詩歌,她是慈禧葉赫拉拉族人,所以姓葉,可生活非常的坎坷,父失聯,母早逝,生了兩個女兒,丈夫打罵,生活毫無詩性可言。可她寫了很多詩歌,在臺灣,加拿大,美國生活過,最傷心的是大女兒和女婿死於車禍,使她的晚年悽苦,把詩歌當做人生寄託。

她的演講詩情並茂,不斷穿插古典詩詞,她給中共領導人寫信,希望加強古典詩詞的傳承,後來教科書就加強了這方面的內容。溫家寶寫信祝賀她九十生日,並且抄寫葉教授的詩歌。

又到長空過雁時。雲天字字寫相思。荷花凋盡我來遲。

蓮實有心應不死,人生易老夢偏痴。千春猶待發華滋。

看看她的詩句,多麼的精煉,有感情,有魅力。她從家庭吸取了中國古典文化,到西方去,接受西方文化,她要用英語講課,而且如果直譯過來,很多中國詩詞的意境就表達不出來,比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用英語表達,就成了Pluck flowers to see the south mountain,沒有中國詩歌文學中的韻味。

讀葉嘉瑩「原創」

在她的身上,古典文學,儒教文化,西方邏輯很好的傳承了下來,連於丹都佩服的五體投地。相比之下,于丹是另類,而葉教授則是原汁原味的傳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味,彌補了文革時期對中國文化和摧殘,她在海外生存了下來,又把傳統的中國詩歌帶了回來。

她會用古韻來朗讀古典詩詞,她寫的詩歌,也是很押韻,對仗嚴謹的,她是輔仁大學國文系的,教了幾十年的書,為了聽她的課,有個學生用蘿蔔刻了一個聽課證的標記,結果很多人如法炮製,導致她的課裡裡外外都沾滿了人,學生對她是非常敬佩的。

1977年,葉嘉瑩再次回國,葉嘉瑩走遍了祖國從南到北的山山水水,當葉嘉瑩聽到導遊也在一首首地背唐詩時,葉嘉瑩心中的詩情再次掀起了波瀾,葉嘉瑩深深地感到祖國的詩根仍在,詩歌不死。

讀葉嘉瑩「原創」

她的著作有三四十本,南開大學給她建立了她的研究中心,她最可貴的是傳承中國古典詩歌,傳播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影響,並且回過頭來在大陸到處演講,希望能夠把古典詩歌繁榮起來,身體力行的講述東方文化的魅力。

這幾十年來,我一直關注東西方文化交流,買了很多這方面比較的書籍,希望能夠汲取營養。

我寫詩,純的是為了興趣,用簡練的詞句來表達情感,宣洩心中的情緒,提升人生境界。

我的詩歌整理起來有兩百多首,分為幾大類,一開始寫詩很多都是寫花卉,借花品來抒發自己內心對真善美的追求,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延伸到描寫四季時令的詩詞,借景生情,很多詩歌都很精彩。慢慢的對詩歌也提高了寫作技巧。開始寫詞牌,都是先品讀古典詩詞,學他們的創作技巧,怎麼押韻,怎麼用誇張,比喻,昇華的技巧來使自己的詩詞有藝術氛圍,生活氣息,達到藝術的高度。

最能體現我內心世界的是現代詩,不受字數,平仄,排比的限制,隨心所欲,不過一般都是押韻的,而且字數,含義都能排比,整齊,讀起來很有味道。

做的最多的是用電腦技術,把詩歌和攝影作品和藝術圖片結合起來,看起來很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創作了很多精品,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詩的海洋徜徉。

我看到葉嘉瑩教授在電視上用歌唱的方式讀詩,感情很投入,那些古韻也能打動現代人的心靈,她保護了中國文化中的最絢麗的隗寶,也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她自己就是傳奇。

人知識面一定要廣,古典詩歌就像中國文學的鑽石,鑲嵌在中國文化之冠,取之不盡,綿綿延續到永遠。

讀葉嘉瑩「原創」

【自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