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嘉莹「原创」

读叶嘉莹「原创」


这段时间看了些叶嘉莹写的诗歌,她是慈禧叶赫拉拉族人,所以姓叶,可生活非常的坎坷,父失联,母早逝,生了两个女儿,丈夫打骂,生活毫无诗性可言。可她写了很多诗歌,在台湾,加拿大,美国生活过,最伤心的是大女儿和女婿死于车祸,使她的晚年凄苦,把诗歌当做人生寄托。

她的演讲诗情并茂,不断穿插古典诗词,她给中共领导人写信,希望加强古典诗词的传承,后来教科书就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温家宝写信祝贺她九十生日,并且抄写叶教授的诗歌。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看看她的诗句,多么的精炼,有感情,有魅力。她从家庭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化,到西方去,接受西方文化,她要用英语讲课,而且如果直译过来,很多中国诗词的意境就表达不出来,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英语表达,就成了Pluck flowers to see the south mountain,没有中国诗歌文学中的韵味。

读叶嘉莹「原创」

在她的身上,古典文学,儒教文化,西方逻辑很好的传承了下来,连于丹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相比之下,于丹是另类,而叶教授则是原汁原味的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弥补了文革时期对中国文化和摧残,她在海外生存了下来,又把传统的中国诗歌带了回来。

她会用古韵来朗读古典诗词,她写的诗歌,也是很押韵,对仗严谨的,她是辅仁大学国文系的,教了几十年的书,为了听她的课,有个学生用萝卜刻了一个听课证的标记,结果很多人如法炮制,导致她的课里里外外都沾满了人,学生对她是非常敬佩的。

1977年,叶嘉莹再次回国,叶嘉莹走遍了祖国从南到北的山山水水,当叶嘉莹听到导游也在一首首地背唐诗时,叶嘉莹心中的诗情再次掀起了波澜,叶嘉莹深深地感到祖国的诗根仍在,诗歌不死。

读叶嘉莹「原创」

她的著作有三四十本,南开大学给她建立了她的研究中心,她最可贵的是传承中国古典诗歌,传播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影响,并且回过头来在大陆到处演讲,希望能够把古典诗歌繁荣起来,身体力行的讲述东方文化的魅力。

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东西方文化交流,买了很多这方面比较的书籍,希望能够汲取营养。

我写诗,纯的是为了兴趣,用简练的词句来表达情感,宣泄心中的情绪,提升人生境界。

我的诗歌整理起来有两百多首,分为几大类,一开始写诗很多都是写花卉,借花品来抒发自己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延伸到描写四季时令的诗词,借景生情,很多诗歌都很精彩。慢慢的对诗歌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开始写词牌,都是先品读古典诗词,学他们的创作技巧,怎么押韵,怎么用夸张,比喻,升华的技巧来使自己的诗词有艺术氛围,生活气息,达到艺术的高度。

最能体现我内心世界的是现代诗,不受字数,平仄,排比的限制,随心所欲,不过一般都是押韵的,而且字数,含义都能排比,整齐,读起来很有味道。

做的最多的是用电脑技术,把诗歌和摄影作品和艺术图片结合起来,看起来很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创作了很多精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诗的海洋徜徉。

我看到叶嘉莹教授在电视上用歌唱的方式读诗,感情很投入,那些古韵也能打动现代人的心灵,她保护了中国文化中的最绚丽的隗宝,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她自己就是传奇。

人知识面一定要广,古典诗歌就像中国文学的钻石,镶嵌在中国文化之冠,取之不尽,绵绵延续到永远。

读叶嘉莹「原创」

【自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