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本 文 共 7857字

讀 完 全 文 需 20 分 鍾

◆ ◆ ◆ ◆ ◆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韋莊的一組《菩薩蠻》,先把這組詩讀一遍:

《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這五首詞所寫的是一個悲哀的愛情故事,結合韋莊的生平來看,我以為韋莊是一個很多情的人。這五首詞,第一首(“紅樓別夜堪惆悵”)也可能果然有他從前所愛過的一個女子的身影在裡面。從我們剛才所講的“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女冠子》)、“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如今俱是異鄉人”(《荷葉杯》)等詞句來看,韋莊所寫的正是經過了戰亂以後,與他所愛的人分別了,再也沒有見面,所以這個女子很可能是他真正地曾經愛過的一個美麗的女子。中國過去有一個比較窄狹的觀點,總認為一把它說成家國比興的寄託,就絕不可能是愛情了,其實愛情和家國比興是可以聯結起來的……我以為我們不必把它們分開,我們可以就從男女的愛情看出來他對家國的愛情。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他說記得那一天晚上我們離別的時候,紅樓別夜真是值得我們惆悵。這“惆悵”兩個字,我在西方教書的時候,總是找不出來合適的字翻譯它。說它是悲哀,是憂愁……都不對。這“惆悵”是很奇妙的兩個字,是若有所追尋,若有所失落,內心無所寄託的一種感覺。他說那紅樓別夜真是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你想在紅樓,在深夜,如果不是離別的話,那應該是何等多情纏綿的夜晚。可是,現在紅樓是個離別夜,點著香燈。古人那時用油燈,如果在油裡添上香料的話,一點就是香氣芬芳的。這是香燈——你想,如果在紅樓上,不是離別,那麼伴著香燈該是何等纏綿美好的夜晚!可是半卷流蘇帳,那垂掛著流蘇帳穗的帳沒有放下來,他們不能夠安眠在一起。因為什麼?因為這個男子要走了。所以,有紅樓,有香燈,可是“半卷流蘇帳”。流蘇是帳上垂著的穗子,寫帳的美好。這男子要走了,是“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他說是殘月,月亮西斜了,殘月出門時,跟這個美人就和淚告辭了。“美人和淚辭”這句在句法上是模糊的,是多義的。一種是說美人帶著淚和我告辭了;另一種可能是說對於那個美人,我帶著滿臉的淚痕,跟她告辭了。而這兩個解釋不相沖突,不相矛盾,我可以有淚痕,美人也可以有淚痕,更可能是雙方都有淚痕。臨別的時候,美人彈了一曲琵琶送別,“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金翠羽是琵琶上的美麗裝飾,弦上彈出來的音樂聲像黃鶯的鳴囀一樣動聽。而同時,這又是多義的了……像這句的情形,是一種語法上的模稜兩可,可以這樣講,也可以那樣講,說是我和淚與美人辭,還是美人和淚與我辭,可以同時存在。至於“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這句的多義,則不是語法上的關係,而是聯想上的關係:是弦上的琵琶的聲音像黃鶯,而黃鶯的聲音跟琵琶的聲音都像這女子語言的聲音;或者說是弦上傳出來的琵琶的聲音就代表這女子所要訴說的感情情意了。每一聲的琵琶,就是她每一聲的叮嚀囑咐。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每一聲的叮嚀囑咐說的是什麼?“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說你今天分別了,我希望你早早地回來。你要記得在這裡,你的故鄉,在綠窗之下,有一個人等待著你。那個等待的人是“人似花”。“似花”這兩個字有多種的暗示。一個是說美麗的女子像花,……“似花”還有第二個含義,天下所有的生命都是短暫無常的,而花給人的感覺最強烈……所以,這“似花”是兩層意思,一個是說因為女子的美,要你快回來;一個是說因為美麗的人像花一樣容易零落,你應該趕快回來。

我們應該記住這第一首,一直到最後一首,韋莊又返回來呼應了這第一首。

這遊人、客子、離人走了,就到了第二首,就來到江南了。他說“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你要注意他的口吻——他來到了江南,是這個離開了美人的客子來到了江南,就忘記那個美人了嗎?就以為江南果然是好嗎?不是的。不是這個客子說江南好,是別人對他說:“人人盡說江南好。”大家都說江南是好的。而且大家都勸他,說你這個遊人既然來到這麼美好的江南,你就“只合”,應該在江南終老,再也不要想你的故鄉了,你就留在這裡終老吧。“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所以,這個“好”是別人說的,不是這個遊子自己說的。而如果一個人敢對你說,我們這裡比你們的故鄉更好,那是什麼樣的情景?是因為韋莊的故鄉京兆杜陵在戰亂之中,長安、洛陽都在戰亂之中。我們剛才不是引了他的《秦婦吟》,說“傳聞有客金陵至,見說江南風景異”,他才來到江南的嗎?江南現在是安樂的,是美好的,所以“人人”才敢勸他說“遊人只合江南老”。這還是一個概念的勸說,說江南好,你留在江南吧。江南怎麼樣好?韋莊所寫的詞,我們說他的口吻好,每一個字的文法組織的結構好,章法的結構好,字與字之間、句與句之間的結構組織都好。前面的江南是一個概念,後面才對“江南好”仔細地描述了,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江南的風景是多麼美麗,春天的水,碧藍的水,比天還要碧藍、還要清澈的水。“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怎見得江南好,“春水碧於天”,風景好;“畫船聽雨眠”,生活也好啊!當時長安洛陽都在戰亂之中,韋莊的《秦婦吟》寫到當時的戰亂,有這樣的句子:“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皇帝的內庫多少珍寶錦繡都在戰火之中燒為灰燼了,長安的街道上,有多少公卿都在戰亂之中死去了,哪裡能有江南“畫船聽雨眠”這樣逍遙自在的美好生活?而江南的生活是安樂的。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你說你有一個美人,要懷念那個美人,難道我們江南就沒有美人?“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你看我們江南的女子,到處都是美人。壚,是賣酒的酒壚,一個高臺,裡邊存著酒甕的酒壚,像卓文君當壚賣酒的酒壚。他說那賣酒的酒壚旁邊是人似月,那美麗的女子光彩照人。我們常說一個美麗的女子有光彩,光彩照人,像天上的月亮一樣地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說這女子給你斟酒的時候,她一伸手,手腕好像霜雪一樣地潔白。

所以,江南的風景好,江南的人物、江南的女子更是美好。但你能忘記故鄉的美人嗎?所以下面又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要知道老來還鄉是中國人的觀念,狐死首丘,落葉歸根,人老的時候,要回到自己的故鄉。他說你現在何必急著回到故鄉呢?你現在還年輕,你還可以在江南遊賞玩樂!因為你現在若回到你的故鄉,是“天街踏盡公卿骨”,“還鄉須斷腸”啊!

這一首詞都是人家勸他的話。風景好,生活好,人物好,女子也非常美麗,你“未老莫還鄉”,因為“還鄉須斷腸”。韋莊的詞寫的不但是句法好,而且他的深意都是曲折隱藏在裡面的。他說“未老莫還鄉”,是說我終老的時候是要回去的,我是一定要回到故鄉,一定要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去的,只是因為未老暫時莫還鄉罷了。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可是到了第三首,你看他自己開始說“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了。剛才我們說江南好,是別人說,遊子自己沒有說江南好。可是,等到我漂泊到更遠,我從我原來的那個紅樓,是長安,或者洛陽,到來了江南;現在我又離開江南,去一個更遠的地方…… “如今卻憶江南樂”,我現在回想才覺得我當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畢竟還是好的,還是快樂的。

“當時年少春衫薄”——人,你要知道,最難得的就是你自己生命之中那精力最飽滿的那一段生活的日子——你的青春,你的韶華——他說我那一段比較年輕的日子是在江南度過的,所以“如今卻憶江南樂”,我當時是年輕的,春天的時候穿上美麗的春裝。薄,那麼輕鬆美好的衣服。“春初”和“年少”結合起來,是表現一個有才華有風采的男子那一段美好的日子。如李商隱《春遊》詩所說的:“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當庾郎年少的時候,連階下的青草都嫉妒他春袍的那種綠色的美麗,那春袍和年少結合在一起,是多少美好的光陰和日子。他說我“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還不只我自己當年是美好的年華,還有“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有多少美女是對我鍾情的。當我騎著一匹馬倚立在一個斜橋上的時候,那樓上多少歌舞漂亮的女子,都展開她們的紅袖向我招手。這一段美好的日子,一方面可能是真的,當時果然有一些美麗的女子。但是我們在講溫庭筠的時候就提到過了,在中國,“美人”一直有一個寄託的含義。因此也可能在江南的時候,有什麼人曾經欣賞過他,或者要任用他,這個我們不可確考。總而言之,他是表現江南一段美好的日子,而且這一段美好的日子還不只是他自己的年華上的一段美好的日子,同時還有一段美好的遇合。我們不管他說的是欣賞他要任用他的人,或者是說果然是美麗的女子,總而言之,那是一段美好的遇合。遇合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可是,不管江南多麼美好,“滿樓紅袖招”,“醉入花叢宿”,我畢竟沒有留在江南。不是嗎?我離開了江南。我現在是回憶那段日子曾有這麼美好的年華,曾有這麼美好的遇合,但我畢竟沒有留下來。他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剛才我說他從紅樓來到江南,現在他在哪裡?他沒有說,所以我打個問號。如果我今天在這個地方,也有我當年在江南一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再碰見那滿樓的紅袖招我醉入花叢的美麗的遇合,就“白頭誓不歸”了。當年人家說“未老莫還鄉”,我不願意留在江南,總想著那個紅樓。可是,現在當我來到這裡,我想江南也很不錯,曾有那麼好的遇合,這裡如果再有這樣美好的遇合,“此度見花枝”,不要說未老,我就是老了,滿頭白髮,也不再回去了。“不歸”,而且是“誓不歸”,立誓不再回去了。這都是韋莊詞的妙處,他用這麼決絕的語言,寫他這麼沉痛的悲哀。他何嘗不想回去?但他不能回去了。你要結合他整個生平來看。昭宗已經被殺死了,唐朝已經滅亡了,他歸向何方?所以他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他這幾首詞層層轉折,層層深入,一首詞比一首詞寫得更沉痛,他表面上說不歸、不歸、我誓不歸,可是,他內心正是不能忘懷過去紅樓的那一份深切的思念。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他第四首就說了:“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這首詞你要注意,我說韋莊的詞跟溫庭筠的不一樣,他是以這種句法章法的結構呼應轉折取勝,他的口吻好。你看開頭他先說了“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後邊下半首又說了“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一首短短的小詞之中,兩次用“須”字,兩次用“莫”字,而且“須”“莫”兩個字總是前後相呼應的結合。所以寫作詩詞沒有死板的教條,

一般人說填小詞不能重複。但你如果有深厚真摯的情意,必須要重複才能表達,你儘管重複,沒有一個死板的教條,一切只是在你自己:……這個“須”字跟“莫”字用得太好了。“須”字是說你一定要這樣,“莫”字是說你一定不要那樣。這麼重複地說,你一定要這樣,你一定不要那樣,這是多麼深切的一種叮嚀囑咐。而在這種叮嚀囑咐之中,正是因為你不能做到這樣,所以,他說“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我勸你今天晚上有酒,你就要好好地飲酒沉醉,為什麼?因為“樽前莫話明朝事”。還不是說明年,就是明天的事,你也不要談。可見這是多麼悲哀和痛苦的一種環境啊!明天該是多麼悲哀,多麼痛苦,多麼使你不能清醒地去面對的這樣慘痛悲哀的明天!“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因為昭宗被殺了,唐朝滅亡了,朱溫建立了後梁,他沒有家國可歸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所以,張惠言的推測,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張惠言說這五首詞是他“留蜀後寄意之作”。這個主人,應該就是西蜀的王建。王建對他是看重的,特別是把他從長安第二次請到西川,讓他做掌書記。而且前蜀建國,請他做宰相,開國的制度都出於韋莊的手中,所以,“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你要知道現在的主人對你是看重的,“勸君今夜須沉醉”,深杯的酒,正代表著他的深沉的情意。前半首都是從主人那方面說的。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後邊的兩個“須”跟“莫”,則該是他自己的話了:“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說應該愁的是這春夜的短暫(漏是更漏),要珍重這美好短暫的時光。“莫訴金盃滿”,不要再推辭說這酒已經很滿了,不能夠再喝了,不要推辭。杜甫曾寫過兩首傷春的詩,中間有句:“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曲江二首》之一)“莫厭傷多酒入唇”,正是因為“且看欲盡花經眼”的緣故。因為外邊是這麼悲哀慘痛的現實,所以說你不要厭倦,不要推辭,你已經喝酒喝得很多了,“莫厭傷多酒入唇”。韋莊的“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二句,也是說你不要推辭說我的酒杯已經滿了,不要再斟酒了。何況我以為韋莊的“須愁春漏短”一句,還更可能暗中喻示了他自己的遲暮衰老,含意是極悲痛的。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以下“遇酒且呵呵”一句,這是我年輕的時候讀韋莊詞所不喜歡的一句,這句寫得一點也不美,寫得這麼笨。什麼叫“遇酒且呵呵”?我小時候沒有什麼欣賞能力,不喜歡這句詞。現在我才知道,這是寫得很了不起的一句詞。呵呵是笑聲,當年我說它不好,因為呵呵是空洞的笑聲,沒有真正歡笑的情感,可這正是它的好處。因為他本來在飲酒之中就沒有真正的歡樂,他是強顏歡笑的,所以他說遇酒就且呵呵,說得非常好

。不是說你對酒就果然地歡樂,而是說你暫且發出這一種空洞的笑聲,強顏歡笑。這兩句寫得非常好。“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說這麼短暫的人生,能夠有多久的生命啊,今天有主人對你好,你就留在這裡吧。可是,留在這裡,他果然就把當年的紅樓忘記了嗎?所以,我們現在就把這個地點的疑問找到一個解答了。我們從韋莊的生平來看,這應該是蜀地。好,下面我們應該看他結尾的第五首了。

他說:“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現在他的思緒回到洛陽去了。他說我記得洛陽城的春光是那樣地美麗。他在《秦婦吟》中曾說:“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所以洛陽城的花是美麗的,一直到現在,洛陽的牡丹是出名的,洛陽的花是一直有名的。他說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的才子在他鄉老。洛陽才子我以為指的就是韋莊他自己。韋莊在洛陽寫了《秦婦吟》,傳誦一時,人家稱韋莊為《秦婦吟》秀才。中國古代稱有才學的年輕人都叫作秀才。洛陽城,他所懷念的那個紅樓,很可能就是在洛陽的一段遇合。當年紅樓的女子,當年那個美人,當年洛陽城裡的春光,可是當年洛陽的才子在他鄉老了,他沒有辦法再回到洛陽了,整個的長安洛陽都歸了後梁了。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柳暗魏王堤”,魏王堤是洛陽城郊的一個有名的風景區,堤岸滿種著楊柳。白居易寫過一首詩:“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魏王堤》)所以魏王堤上的楊柳是非常有名的。韋莊懷念到洛陽,洛陽城的春光是那麼美好,現在正是春天,那魏王堤上的楊柳應該是長得這樣的濃密茂盛了。暗,是因為柳蔭的濃密茂盛。可是他這個洛陽才子在他鄉老了,當他現在回想洛陽的美好的春光,回想到當年魏王堤上的楊柳,是“此時心轉迷”,現在的內心是這樣悽迷、這樣悲哀,往事像一場夢境一樣地過去了。

後半首開端寫“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這首詞裡邊“洛陽城裡春光好”是春天,“柳暗魏王堤”當然也是洛陽的春天。現在下半首所寫的“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也是春天了,但我以為這是不同地方的春天,是前蜀成都的春天了,是現在的春天了。詩詞中的地點,不用你說我是從哪裡到哪裡,可以跳接,從當年的洛陽跳到了今日的成都。

“桃花春水淥”,我們從杜甫的詩來印證,成都的桃花春水是美麗的。杜甫曾說:“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五)桃花春水是成都的桃花春水。“桃花春水淥”,淥,不只是說水的綠顏色,也是說那個水的澄澈,那個水的清明。杜甫也有詩說“春流泯泯清”(《漫成》二首之一)。杜甫不是在成都住過很久嗎?他說那春天的水是這麼澄清,泯泯是形容那江水澄清的樣子的。成都不僅“春水淥”,成都也有鴛鴦,“水上鴛鴦浴”,他說在成都的江水上,有一雙一雙的鴛鴦在水中游泳戲水。而成都的當年在江邊上是有鴛鴦的,杜甫的詩《絕句二首》其一就曾有“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句子,他說當春天暖的時候,那沙岸上睡的是一對一對的鴛鴦。所以這兩句所寫應該是成都的春天。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後邊兩句詞:“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忽然折回到第一首那紅樓的別夜,美人的和淚辭,勸我早歸家,說綠窗人似花,而我今天再也沒有希望回去了。所以,我凝聚著滿心的悲恨,對著落日的殘暉。我難道忘記了那紅樓的美人?沒有啊!“憶君”,我還是懷念你,但是我不能夠回去。我怎麼告訴你,怎麼傳達給你,怎麼使你相信我對你的懷念?所以我只落得“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了。

張惠言說這是當唐朝滅亡,韋莊留蜀後的寄意之作。我以為結合韋莊的生平來看,是可能的。韋莊的詞不但表現了一種感情的品格跟境界,不管他寫男子或女子的感情,都表現有一種深切真摯的感情的意境。而且他的章法、句法,所表現的結構、口吻都傳達出強大的感發的力量,而且有的詞中也是有深遠的託意的。比如《菩薩蠻》五首的最後一首,他說“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二句就很可能是有託寓的。本來我們在講溫詞的時候,我曾說溫庭筠的詞是用他純美的感官的印象來給人以一個真切的感受,同時,他所用的語言文字的符號,有一種語碼的作用,可以在語言學、符號學的聯想軸上引起讀者的豐富的聯想。韋莊所寫的是感情精神的本質,跟中國傳統的文化背景也有某種相合的地方。像他寫一個女子奉獻的許身,他說“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便不但是有屈原所說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情意,也有儒家的“擇善而固執”的精神。我們選擇了我們的一個理想,我們就要固執地持守住我們的理想。我們不是為了將來一定有什麼名利的成功,而只因為這是我們的理想……所以說“縱被無情棄”,也“不能羞”。就是說它能喚起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中某一種品格的操守。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再者,韋莊也不只在寫男女感情之中有這種深切真摯的感情,而且他的《菩薩蠻》五首,是果然可能有比喻寄託的意思的。引起我們託寓之想的,除了他的身世、時代背景、感情的本質以外,也有一點點語碼的作用。他最後兩句,“凝恨對殘暉”,“殘暉”就是黃昏日滿的斜暉。而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中,那落日的斜暉,常常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朝代到了它的危亡衰亂時期的意思。因為中國古代常常把太陽——日當作君主朝廷的象徵。這是有一個語碼的作用的。所以,“凝恨對殘暉”(有的本子是“斜暉”,因時間關係,我來不及作版本的考訂。有的小詞,因為都是流傳眾口的歌詞,有的版本不完全一致),無論是“斜暉”,還是“殘暉”,在中國的社會文化這個古典文學的傳統中,是有語碼的作用的,它暗示一個君主、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的衰亡。

“憶君君不知”的“君”字,也有很微妙的作用。一方面我們通常說你我,我與君,“與君生別離”(《古詩十九首》),“君”就是“你”的意思。可是,另外呢,我們中國對於君主也稱作“君”,所以這“君”字也有暗示的作用。

(本文節選自葉嘉瑩女士《唐宋詞十七講》,有刪節)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葉嘉瑩: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唐宋詞十七講》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