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油撒”

时间会把人们分开,距离会把人们分开,生老病死会把人们分开。但是吃一口家的味道,你会发现,有些人有些事,根本没办法分开。

——《味道,是台时光机》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现炸现卖


阳光明媚的平淡日子里,外地人一般不会发现,在这些老巷子里,隐藏着最地道的资溪小吃。 

要说起资溪地道小吃,“油撒”必须拥有姓名。小时候的早餐经常是老繁华街路口买两毛钱油撒,下一碗稀饭。刚炸出来的油撒边上酥脆,中间松软,色泽金黄,满足了味觉温暖了胃。

在附近县市没有见过卖“油撒”的小摊子,反而在千里之外的武汉户部巷吃过类似的小吃,叫炸面窝。做法用料相似,但是中间是空心的,做成圆环状,常拿来配豆浆或豆腐脑儿,咸香可口。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原料

“油撒”要炸得好吃,材料比例是关键,火候的把握也是经验。我上班总会经过幼儿园门口这条老路,常停下来买两个油撒做下午的点心,和这个老奶奶聊几句。她告诉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炸油撒已经有四十年了,资溪人大概都吃过她炸的“油撒”吧!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成品

老太太原来在十字街口摆了多年摊子,现在那儿不允许摆摊,她就在家门口出摊,和上班一样,节假日都休息,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出摊,一天只做三斤米,卖完就回家。

她说,年纪大了家里人都叫她别干了,她一天不炸,就有街坊邻居上门来问,今天怎么不“炸油撒”啊!家里等着吃呢!只要她一出摊,街坊四邻 的老太太们都来了,有帮忙切韭菜的、剁肉的、帮忙提桶、端炉子的……大家欢欢喜喜地一起忙活。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老街的味道

等火烧上油锅热起来,大家都坐在她边上台阶上看她“炸油撒”, 扯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篇。油撒和油条不一样,不能同时炸几个,要一个个来,炸好一个就有人帮她递上剪子,大家七嘴八舌评价起来“这个炸得好,焦黄的”,“那个炸焦了啊,你敢紧撤点火……”大家伙儿热热闹闹地。所以对她来说,“炸油撒”不仅仅是一份收入来源,还是一份精神的慰藉吧!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出锅

这几次买肉“油撒”,老太太总是很不好意思的解释说,肉太贵了,现在“肉油撒”都要三块钱一个!你把边上那个也拿去吃吧,炸的不好看,吃起来一样的。

她说她从一角钱三个“油撒”五分钱一个“肉油撒”卖到现在五角钱一个普通“油撒”,三块一个加肉的,就这几年涨价特别快。她说再涨价估计难卖了,她也就不做了……

这些传统的小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在逐渐的淡出我们的生活,退出我们的餐桌。谁都知道这些油炸食品,从营养学来看,不是一份健康的食品,但是多年的习惯,对这些食物总是不能忘情。

80岁的大娘炸“油撒”四十年,70年代卖5分钱一个,你吃过吗?

原始加工

这些传统的小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在逐渐的淡出我们的生活,退出我们的餐桌。谁都知道这些油炸食品,从营养学来看,不是一份健康的食品,但是多年的习惯,对这些食物总是不能忘情。

因为这些食物早已不能称之为食物,而是我们一段记忆的载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