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徐晃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孟達一箭射死的嗎?

密探零零發


我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公雞掐架,都是先拉開架勢,在瞪眼抖冠,再跳起來掐對方。

而一提到古代的戰爭,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這一畫面:在城外荒野,兩軍分列兩邊,雙方主將站在各自軍陣之前。雙方先是交替叫陣,氣勢洶洶,很有洪水猛獸的味道。而後,便揚鞭策馬,兵刃向前,一決勝負。

這種充滿畫面感的場景其實更多地存在於影視劇中,那種“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 成為了每個古代猛將的標配。

藝術作品為了抓住人心,提升觀賞度,它所展示的打仗場景,往往和現實情況很不一樣。比如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曾寫道,蜀漢的孟達一戰輕鬆斬殺了魏國名將徐晃,那麼,這能夠說明孟達的軍事能力比徐晃高嗎?

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雙方,首先是蜀漢將領孟達。他和劉備陣營的重要謀士法正是同鄉,都生於扶風郡郿縣,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眉縣一帶。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孟達便來到了相對安寧的益州,在劉璋手下做事。後來,劉備入蜀,孟達便又投靠了劉備。歸順劉備後,孟達先後駐守在江陵、宜都、上庸等地,並和劉備的義子劉封組成了一對搭檔。

在東吳偷襲荊州,關羽被殺的時候,距離關羽最近的孟達、劉封沒能及時救援,劉備很是生氣,嚴厲批評了孟達。

加上與劉封不合,孟達感到將來的日子會充滿陷阱和不安。在惶恐之中,他叛投了曹魏。在曹魏手下,孟達得到重用,逐漸升任散騎常侍、建武將軍,還被封為平陽亭侯,鎮守在蜀漢邊界。

人生是一場充滿變數的旅程,在曹魏陣營裡,孟達的心思猶如一枚上下翻滾的豌豆。當諸葛亮勸誘他迴歸蜀漢時,孟達心動,但因計劃敗露,遭到斬殺。

我們再看看曹魏集團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徐晃,他位列“五子良將”,是魏國最為傑出的將領之一。在曹操的手下,徐晃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現,他先後參與徐州、官渡、南郡、漢中等重要戰役,並屢立戰功,因其性格嚴謹、治軍有方,在曹魏集團贏得了很高的美譽度。

當關羽舉荊州之師北上攻曹,包圍了重鎮樊城時,徐晃擊退了勢不可擋、連戰連捷的關羽軍隊,曹操稱讚他和西漢高祖劉邦手下的大將周亞夫一樣,懂戰法、知進退、有勇氣。

而在正史中,徐晃奪取上庸不久後病逝,並非是被孟達所殺。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一段孟達斬殺徐晃的劇情。說的是孟達想要重回蜀漢,但司馬懿早有察覺,於是派兵來剿,徐晃來到孟達駐守的城外叫陣,被其一箭射中額頭。最終,一代名將陰溝翻船,魂歸九天。

從交戰過程來看,孟達斬殺徐晃輕鬆從容,幾乎沒有費勁。他僅僅站在城樓上放了一箭,便結束了徐晃的性命。

那麼,這一戰例是否能說明孟達的軍事能力比徐晃高呢?

顯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孟達在蜀漢集團並不得志,幾乎參與什麼重大軍事行動,即使有天大的本領,也沒有派上用場,更談不上立下太多功勳。而徐晃則不同,他經過多次浴血奮戰,功績卓著,盛名在身。單論軍事能力,徐晃當然甩開孟達八條街。

再則,孟達能夠斬殺徐晃,完全是一個虛構的情節。

在羅貫中筆下,時常會出現一些不合邏輯的劇情。在寫孟達斬徐晃這一段時,明顯流露出作者推崇劉備,貶損曹操的動機。他為了讓徐晃迅速退出故事,可以安排了孟達一箭射死徐晃的情節。

單從小說角度看,孟達能擊殺徐晃,讀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孟達武功高強,徐晃無異於一個廢物。但是,任何一場戰鬥,都不以人的意志轉移,它比拼的是雙方的韜略、計謀、實力等。

在三國曆史上,有著許多名將被不如自己者殺害的例子,如許貢門客殺害小霸王孫策、部下張達、範疆刺死猛將張飛等等,難道就可以說許貢的門客、張達、範疆的軍事能力勝過孫策、張飛嗎?

顯然,將領之間軍事能力的比較,是不能通過誰將誰斬殺就能定論的。比較孟達和徐晃的綜合軍事能力,孟達不會和徐晃在一個高度上。


文蹤旅跡


徐晃一生可謂戰功累累,深得曹操賞識和器重。

最後壽終就寢,其死與孟達沒有一毛錢關係。

演義的說法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策反原蜀漢將領、已投降曹魏的孟達,再次反叛。

曹叡得知孟達反叛,派遣右將軍徐晃作為司馬懿的前鋒到達上庸,平定孟達叛亂。

徐晃被孟達一箭射死,終年五十九歲。

這個橋段,不知道老羅是出於何意,但與歷史史實嚴重不符。

真實的徐晃不僅不是如此不堪,而且還是相當了得。

都清楚威震天下的關二爺大意失荊州,被東吳名不見經傳的潘璋部將馬忠所殺。

但許多人或許不清楚,真正戰敗關二爺的就是這個徐晃。

或許是因為老羅對關公之死,心中憋屈,就把徐晃安排在這裡,被曹魏叛將孟達一箭射死,出口惡氣罷了。

徐晃是曹操手下的猛將,戰功卓著,跟隨曹操參加了許多大的戰役。

幾乎曹操所指揮的重大戰役,都有徐晃的身影,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就說襄樊之戰吧。

219年,關羽圍困襄樊,徐晃協助曹仁征討關羽。

八月,大雨連下十餘日,漢水暴漲,關羽用計水淹于禁七軍,迫使于禁投降,生擒並斬殺龐德。荊州刺史胡修、南鄉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

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逼迫曹操幾乎要從許縣遷都。

曹操一方面採用司馬懿的計謀,聯合孫權襲擊荊州;另一方面派遣十二營大軍進駐偃城,悉歸徐晃指揮,對抗關羽。

關羽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

徐晃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揚言圍攻圍頭,突然襲擊四冢,關羽親率步騎五千增援。

關羽與徐晃是同鄉而且關係一直不錯,二人陣前敘舊,說了許多客套話。

之後,徐晃下達軍令:“得關雲長首級者,賞金千斤。”

關羽驚恐,說:“大哥,你這是說的什麼話呢?”

徐晃回答:“這是國家之事”。

兩軍展開混戰,關羽大敗。

徐晃乘勝追擊,長驅直入,連破關羽深壕及鹿角十重,殺掉降蜀的胡修、傅方。

關羽撤圍敗走,樊城解圍。

不久,東吳大都督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被俘殺。

曹操高度評價徐晃解樊城之圍,說:“我用兵三十多年,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也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這個功勞堪比孫武破楚入郢之戰。”

徐晃也創造了“長驅直入”這個成語。

從這裡看,真正戰敗關羽的是徐晃。

從二人交流看,徐晃還比關羽大一些,心高氣傲的關羽也尊稱大哥。

關羽被徐晃擊敗,被圍困襄樊時,曾請求駐守上庸郡的劉封、孟達救援,但遭到拒絕。

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為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與劉封不和,時常受到劉封侵凌。

於是,孟達率領部曲四千餘家投降了曹魏。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封徐晃為右將軍。

曹丕繼帝位後,徐晃受徵南將軍夏侯尚所督,與孟達一起進攻上庸郡,擊破蜀將劉封。

劉封逃回成都,被劉備賜死。

曹丕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併為新城,以孟達為新城太守。

226年,曹丕去世,吳國趁機派左將軍諸葛瑾北伐。

徐晃與司馬懿一起到襄陽抵抗諸葛瑾。

227年,徐晃病逝,諡號壯侯。

如果關羽稱呼徐晃大哥確實,關羽220年去世時六十歲,徐晃享年應該在六十七歲以上,而不是老羅所說的五十九歲。

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誘導孟達反叛曹魏,重新歸附蜀漢。

不料機密洩露,被司馬懿誅殺。

由此看來,徐晃病逝時,孟達還沒有反叛,與徐晃還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孟達反叛時,徐晃已經病逝,也就不存在孟達一箭射死徐晃之事。


豹眼看歷史


看到有人說徐晃和孟達不是一個時代的,那是不對的,他倆都是在魏明帝時期去世的;但是你要說徐晃是被孟達射死的,那也是不對的,因為徐晃是善終。

徐晃和張遼、于禁、張郃、樂進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功勳不小。他在襄樊會戰之中,力保襄樊不失,還能割捨下和關羽的友誼,將關羽逼得敗走麥城,這是曹操非常欣賞他的地方。

對於這樣一個間接害死關羽的傢伙,力挺關羽的羅貫中,自然對他不會客氣。一如他讓呂蒙、馬忠等人慘死那樣,他也讓徐晃成為了孟達的箭下亡魂。

然而,整個《徐晃傳》裡,都沒有提過孟達一個字。有關徐晃的死亡,陳壽是這麼記錄的:

病篤,遺令斂以時服。......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很明顯,徐晃是因病去世的。而在他與夏侯尚一起奪走了劉備手裡的上庸以後,就基本上不再有什麼軍事行動了,唯一記錄在案的也只有他在襄陽擊退了諸葛瑾的北伐軍而已。

因此,說徐晃是被孟達射死的,那隻能是羅貫中自己的意淫。



青言論史


歷史上,三國的不少名將文臣其實都是簡單的得病而死或者正常壽終正寢,但《三國演義》裡,為了不讓這些有頭有臉的人物簡簡單單地消失退場,都根據他們的生卒年,安排到年份最近的大事中去,添加一定虛構的戲份然後戲劇性地退場,以求達到情節好看的效果。


而徐晃正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在襄樊戰役中擊破關羽後,主要參加了攻克上庸、曹丕伐吳、抵禦諸葛瑾三場戰役,最後於公元227年正常去世,即諸葛亮北伐的前一年。至於說被達一箭射死,是不存在的。

這樣的虛構安排,我在這裡可以再為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黃忠,本身也是打下漢中後不久病逝,但演義裡卻參加了兩年後的夷陵之戰,並中箭犧牲。


黃忠犧牲後不久,另一頭,江東的甘寧,也被沙摩柯一箭奪了性命,但其實甘寧在歷史上也壓根沒參加這夷陵之戰,兩個在夷陵之戰前已經死去的大將,為了演義劇情需要,使得他們雙雙在夷陵之戰一併犧牲。

三國演義中,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從文學描寫來說,的確是比正史增加了一些看頭的,至於文臣麼..........大家還記得王司徒嗎?


王朗歷史上也是正常死亡,並非被諸葛亮痛罵而死,怎奈王司徒的生卒年(?——228年)正好撞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且王司徒早年對漢朝的立場變化,也可以算是一個反面教材,因此羅貫中先生就安排他被諸葛丞相罵死,通過辯論式的對罵,體現了一種蜀漢正統道義價值觀,因為這就是《三國演義》的精神核心。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

這是我回答的 第53個 三國問題啦

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細說真正的三國曆史!

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也可以在評論區一同交流~~~~


正說三國


三國名將徐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曾參與多次重大戰役,立下赫赫戰功,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按照《三國志》記載,徐晃“太和元年薨,諡曰壯侯。”

太和是魏明帝曹睿的年號,太和元年就是公元227年,曹睿即位後,還給徐晃“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但徐晃當年卻是“病篤,遺令斂以時服”,也就是說,徐晃其實是病死的,死前還遺令家人在他下葬時斂以時服。

但為何會有“徐晃被孟達一箭射死”的說法?原來這是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當時諸葛亮首次北伐,魏國毫無防備,連失三城,姜維等投降蜀漢,此前投降曹魏的孟達正在鎮守上庸、金城等處,聞訊差心腹人向諸葛亮表達歸蜀之意,並密謀發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軍馬徑取洛陽,但孟達大意輕敵,此事被金城太守申儀知道後密報司馬懿,司馬懿一邊安撫穩住孟達,一邊急行軍前往新城征討孟達。

按照演義的說法,司馬懿在行軍二日後路遇徐晃,而徐晃似乎是被安排來送死的,他聽說孟達造反,居然自動請纓願為先鋒,到了新城,“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 孟達,早早受降!”,孟達聽到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徐晃被“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顯然《三國演義》這一段描述是沒有史實根據的,孟達在新城起兵準備歸蜀是在公元228年,當時徐晃已經去世一年了,此時出現在新城是借屍還魂?

《三國演義》對關羽極盡褒獎,對其慘死甚為遺憾,而徐晃和孟達都與關羽之死有關,在樊城之戰中徐晃曾擊敗關羽,導致關羽腹背受敵,最後被孫吳擒住殺害,而孟達在關羽派人求救時殘忍拒絕,關羽孤立無援才敗走麥城,小說安排此二人最後自相殘殺或只是給讀者一個交代而已。

神箭手孟達最後當然也不得善終,他起兵失敗後“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梟其首級”,其首級也被“洛陽城市示眾”,孟達的結局安排與史實倒也相符。

關於孟達殺徐晃,不知您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不是。徐晃和孟達不在一個時代,典型的關公戰秦瓊。


cshh1973


歷史上徐晃病逝於227年,孟達在新城起兵叛魏是在228年正月,所以徐晃並不是被孟達一箭射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