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靶向藥物會變“傻”?長期服藥,警惕這個潛在副作用

服用靶向藥物會變“傻”?長期服藥,警惕這個潛在副作用

中國有句老話——“是藥三分毒”。

但對癌症患者來說,也別無選擇,基本每天都在吃藥,除了抗癌藥,還有護肝護胃護心藥,增強免疫力的保健藥,止疼藥......

這些藥天天吃,時間長了,到底會對患者的身體有什麼影響?

這不,就在最近舉辦的2019年 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來自四川華西醫院的宮友陵教授公佈了一項“別出心裁”的研究成果:長期服用EGFR抑制劑(靶向藥),患者的腦部結構可能會受到影響,甚至導致認知障礙

EGFR突變是我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常見的驅動突變,在不吸菸的女性患者中,陽性率高達60%。EGFR陽性的患者,有眾多靶向藥可以選用,如一代藥(易瑞沙/特羅凱/凱美鈉)、二代藥(阿法/達克替尼)、三代藥(奧希替尼)。以這些靶向藥為核心,適時搭配化療+放療等,不少晚期患者可以活到3年甚至更長。

毫無疑問,靶向藥對肺癌患者的利,是遠遠大於弊的。

服用靶向藥物會變“傻”?長期服藥,警惕這個潛在副作用

當然,也正是“活得久”,醫生和患者也都更關注生活質量,我們還得“活得好”。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於分析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及研發相應的處理方案。

對EGFR抑制劑來說,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皮疹、腹瀉、肝功能異常等,一般都是輕微且容易處理的。但是,隨著用的人多了、用的時間長了,偶爾也會碰到一些少見甚至罕見的副作用,同時也漸漸有專家開始關注一些平時被忽略的重要臟器和關鍵功能,比如對大腦功能的影響

由於EGF和EGFR相關信號通路,在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神經系統損傷以及認知功能障礙中也有一席之地。因此,華西醫院的專家設計並開展了這項別出心裁的研究:

臨床設計從2010年到2017年,在華西醫院接受EGFR靶向治療的778名晚期肺癌患者中,找出了75名確診時沒有腦轉移、明確沒有其他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的基礎病(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沒有酗酒史、沒有接受過腦部放療等可能干擾分析的肺癌病友。這75名病友在服藥前、服藥1年、服藥2年時均有腦部核磁(MRI)圖像。

臨床數據宮教授團隊對這75名患者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重點關注的是腦白質的病變和重量、腦灰質的體積等。他們發現,與服藥前相比,絕大多數患者腦白質丟失的程度,在服藥後明顯加重;如果用行業內公認的量表進行打分,基線時腦白質丟失的平均程度是6.68分,服藥1年後腦白質丟失的平均程度是8.65分,服藥2年後腦白質丟失的平均程度是10.11分——而既往的神經內科學相關研究已經表明,腦白質丟失會導致患者痴呆以及認知功能障礙

此外,該研究團隊還在部分患者的腦部MRI片子上看到了服藥一段時間後,腦白質區域出現了明顯的異常信號(下圖黑色*符號圈出了具體位置)。

服用靶向藥物會變“傻”?長期服藥,警惕這個潛在副作用

與此同時,宮教授帶領的團隊,也發現相比於服藥前,患者長期服藥後,右枕葉、左枕葉以及左側基底節區的腦灰質體積明顯下降(下圖黃色符號圈出了受影響的區域);既往研究顯示:這些區域的腦灰質與認知功能等重要的大腦功能密切相關。

服用靶向藥物會變“傻”?長期服藥,警惕這個潛在副作用

這項研究,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並未對這75名患者進行實打實的痴呆和認知功能評分(這項工作正在開展中,不久就會給出初步的結果);但是,腦部MRI已經給出了強烈的提示:長期服用EGFR靶向藥的病友,要警惕腦部認知功能障礙這個通常不被重視的潛在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2019 WCLC #OA11.02# Changes of Brain Structure inAdvanced NSCLC Patients Receiving EGFR-TKIs: Dynamic Analysis Based on SeriesMRI Images

2. Nucleotidesequence from the neurogenic locus notch implies a gene product that shareshomology with proteins containing EGF-like repeats.Cell. 1985 Dec;43(3 Pt 2):567-8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