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

雖然關羽的記載很少,但從這些記載卻可以發現,關羽是一個擁有一整套完備的,且非常超前的軍事思想的將軍

關羽的軍事思想,我歸納了以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斬首攻擊”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概念是由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提出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首要目標的“癱瘓攻擊”,亦稱“斬首攻擊”。

而早在東漢末年的關羽,就已經深諳以消滅敵方指揮系統,使敵軍整體癱瘓為目標的“斬首攻擊”,並且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嘗試。

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徐晃)又從破顏良,拔白馬。

很多人將白馬之戰理解為關羽一個人單騎衝殺顏良的千軍萬馬,而後將顏良斬殺,且不說這樣並不現實,這樣去理解也實在是低估了關羽在這一戰中所表現出的超前的軍事思想。

實際上白馬之戰,是關羽張遼徐晃三個人一起打的,關羽張遼是先鋒,手裡都有軍隊,徐晃手裡也有軍隊,三人是帶著軍隊一起對顏良發動進攻的,而在這三人中,表現最好的卻是關羽,為什麼?

因為關羽充分發揮了他超前的“斬首行動”思想,在進攻過程中,關羽從一開始,就是以攻擊顏良軍隊的指揮系統為目標,指揮軍隊朝著顏良指揮系統發起猛烈衝擊,經過沖殺,終於發現了顏良的指揮系統後,關羽當即單騎衝入大軍之中,將顏良斬殺,而後策馬而還,這一次”斬首攻擊“使顏良軍隊陷入崩潰,曹軍因此輕鬆獲勝,這是關羽“斬首攻擊“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完美表演。

【2】擅長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

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這是關羽又一個超前的軍事思想,這主要體現在南郡之戰中,在這一戰中,為了分擔周瑜的壓力,關羽擔任了“絕北道”的任務,阻擋曹操派援軍支援曹仁。

關羽手裡有多少軍隊呢?

劉備全軍兵力也就不足2萬,劉備要去平荊南還要找周瑜借兵2000,可見劉備軍兵力確實捉襟見肘。

那麼在這種情況,刨除劉備軍留守的兵力,劉備平荊南的兵力,劉備派張飛協助周瑜作戰的1000人,關羽的兵力確實應該蠻少的,雖然按記載來看周瑜後來也有派吳將蘇飛前往援助,但關羽絕北道的總兵力應該也就撐死幾千人。

用這麼少的軍隊,去阻擋曹操不知道多少的援軍,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嘛,而關羽居然打的非常出色!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

曹操首先派出的是李通,李通並不是演義裡那個被馬超秒殺的廢物,歷史上此人也是一個非常能打的將軍,戰績如下:

太祖討張繡,劉表遣兵以助繡,太祖軍不利。通將兵夜詣太祖,太祖得以復戰,通為先登,大破繡軍。

即斬紹使,送印綬詣太祖。又擊郡賊瞿恭、江宮、沈成等,皆破殘其眾,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時賊張赤等五千餘家聚桃山,通攻破之。

李通,這個人很能打,而且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是“率眾擊之”,而且看記載周邊還有“諸將”,有多少軍隊不知道,但至少應該比關羽的幾千人多不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勇將,帶著比關羽多不少的軍隊,去打關羽的幾千人,最終結果卻是——

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

死了……沒通過去就死了,怎麼死的,不知道,受傷死的,過不去鬱悶死的,都可能,反正關羽成功擋住了李通。

關羽是怎麼完成這個奇蹟的?

關鍵就在那句——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

看到沒有,關羽在這裡再次體現出非常超前的軍事思想,佈置了很多防禦工事鹿角來遲滯敵軍的行動,導致李通不得不親自下馬拔鹿角,而且只能“且戰且前”緩慢行軍,關羽就是這樣利用防禦工事一步步遲滯並打擊敵軍,使李通軍隊始終難以通過,最終李通本人死去,李通軍失敗。

這樣的勝利,可以說是奇蹟。

看到李通失敗,曹操不得不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和名將文聘前往——

(樂進)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文聘)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

看這記載,好像樂進和文聘把關羽揍的夠嗆,然而結果呢……這二位到頭來都沒能成功救援曹仁,可見關羽依託防禦工事遲滯敵軍並打擊敵軍的作戰方式依然作效,強如樂進文聘,最終也被關羽搞得動彈不得,無法救援曹仁。

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

由於得不到援軍,曹仁的兵力顯然不夠用,在最窘迫的時候,面對周瑜數千先鋒時,只能湊出300人迎戰,最後自己又可憐到只帶幾十騎兵出去救人。

總之,南郡之戰,關羽成功阻止了曹軍的援兵,使曹仁不得不在沒援軍的情況下迎戰周瑜,最終失敗,南郡之戰可以說關羽居功至偉。

——————————————————————————————————————

注:

有人將下邊這段也算入絕北道

(徐晃)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

但按“漢津”這個作戰地點來看,這講的應該是長坂坡之戰中,徐晃與滿寵攻擊在漢津接應劉備的關羽。

那麼戰鬥的結果如何呢?如果徐晃和滿寵真的贏了,肯定要記一筆吧,結果沒記,再加上關羽後來確實成功接應了劉備,可見徐晃和滿寵應該是沒贏,被關羽擊退了。

——————————————————————————————————————

除此之外,關羽在其他情況下也體現出了擅長利用防禦工事的傑出才能,比如

羽北圍曹仁,呂蒙襲而據之。羽曰:“此城吾所築,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水經注》

關羽在荊州期間,重新修築了江陵城,使江陵城變得堅不可摧,可惜關羽自己並沒有能品嚐到這堅城的好處,結果是便宜了吳國,後來曹丕三路伐吳,吳將朱然憑藉關羽修築的江陵城進行防禦,結果是——

魏遣曹真、夏侯尚、張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為其勢援,連屯圍城。權遣將軍孫盛督萬人備州上,立圍塢,為然外救。郃渡兵攻盛,盛不能拒,即時卻退,郃據州上圍守,然中外斷絕。權遣潘璋、楊粲等解而圍不解。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鑿地道,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隙攻破兩屯。魏攻圍然凡六月日,未退。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穀食欲盡,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髮,事覺,然治戮泰。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朱然憑藉關羽修築的江陵城防,以區區5000人擋住曹魏數萬大軍圍攻,名震敵國。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也曾經利用防禦工事作戰——

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

太祖令曰:“賊圍塹鹿角十重”

在徐晃援軍到來後,兵力處於劣勢的關羽,又再次佈下鹿角防禦工事,希望以此阻止徐晃,為攻下樊城爭取時間,但遺憾的是,由於之前孫權已經決定背盟,徐晃將背盟書信射入關羽軍營中,關羽軍遂軍心渙散,在兵力處於劣勢,且軍心渙散的情況下,又是面對徐晃這樣用兵機變百出的名將,關羽實在是無力迴天,最終戰敗,不得不解除對樊城的包圍,當然之後關羽依然包圍著襄陽,直到孫權背盟偷襲,關羽丟失大本營,才不得不徹底解除對襄樊的包圍。

【3】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

關羽另一個超前的軍事思想,是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關羽鎮守荊州後,就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水軍,用來配合之後的軍事行動,這樣超前的軍事思想,為之後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輝煌打下了基礎。

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對此,曹魏的名臣溫恢已經看出端倪,他認為訓練了水軍,且精於水戰的關羽,會抓住“水生”的大好時機進軍,給與曹魏致命一擊,這個說法, 正是關羽籌備多年的作戰計劃。

看到“水生”的大好時機,關羽當即率領3萬多機動兵力,水陸並進展開北伐。

德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

曹仁坐擁猛將龐德,並且與關羽進行了一次野戰,龐德還射中關羽額頭,但是最終結果卻是曹仁被圍困於樊城之中,可見陸戰結果是曹仁軍大敗,不得不倉皇逃回樊城。

關羽首戰取勝,將襄樊團團包圍。

面對這樣的危機,曹操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領七個軍支援曹仁,一個軍大概是5000人,于禁七軍有3萬多人,此時光于禁自己的軍隊數量估計就超過了關羽,再加上曹仁軍隊,曹魏軍隊對關羽處於優勢,面對優勢兵力還是進攻,關羽將如何進一步展開攻勢呢?貌似,很難繼續進展了吧?

然而,接下來,奇蹟就出現了——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龐德不屈節而死。

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德謂督將成何曰:“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與麾下將一人,五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將,不早降何為?”德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寧為國家鬼,不為賊將也。”遂為羽所殺。

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惟城未拔。

關羽的策劃發揮了威力,正是看出”水生“的是進攻的好時機,關羽才會發動北伐,這樣的情況,早在關羽預料之中,於是在漢水溢出後,關羽當即將殺手鐧由陸軍轉換為水軍,關羽率領的軍隊都是經過訓練後,水陸兩棲都能作戰的“海軍陸戰隊”,關羽改陸軍為水軍,親自率領水軍乘坐大船,對著被大水圍困,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龐德發動猛攻,這樣的仗,贏的那是輕鬆加愉快,相當於獵人在籠子外邊對著籠子裡的野獸射擊,簡直爽飛了是不是?

結果是龐德雖然死戰,但依然被俘,最終不屈被殺,而曹操看重的于禁此時卻是貪生怕死,像樣的抵抗都沒做,就投降了關羽,最終關羽幾乎無損滅掉了于禁的七個軍,俘虜了3萬多人。

這一仗打的簡直是漂亮的飛起,關羽預料到曹魏援軍必定會被水淹,抓住時機進攻,而後將提前訓練好的無敵的海軍陸戰隊寄出為殺手鐧,化陸戰為水戰,最終將被大水包圍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龐德一網打盡,兵不血刃消滅敵人七個軍。

哪怕在之後,在陸地上關羽被徐晃擊敗,不得不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後,關羽依然利用水軍發揮作用。

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陸上敗了,關羽照樣用水軍隔絕襄陽,然後繼續包圍襄陽,怎麼樣,厲害吧?

要不是孫權後來背盟偷襲,曹魏還真的拿關羽沒辦法,估計關羽接下來可以收攏軍隊,一口氣拿下襄陽,然後據守襄陽,這樣曹魏估計真的很難拿回襄陽。

由此來看,關羽水陸兩棲協同作戰真的是玩的太刺激了,是不是?令人神往啊。

【4】重視煽動敵人內部矛盾

時有京兆全禕,字德偉,自以代為漢臣,乃發憤,與耿紀、韋晃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

侯音以宛叛,略傍縣眾數千人,仁率諸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

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闢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

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曹魏內部發生多次叛亂,其中第一次明確是為了響應關羽,第二次也跟關羽脫不了關係,第三次則是關羽一手策劃的,第四次估計也是關羽策劃。

關羽煽動策劃了曹魏內部多次叛亂,不自己出手就對曹魏造成嚴重打擊,不得不佩服關羽的策反能力。

【5】重視生命,絕不放棄生命

上邊4點都是關羽的超前軍事思想體現,但要說最超前,最讓我佩服的,還是這最後一點,那就是關羽對生命的重視,已經遠遠超過那個時代。

陳壽說關羽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這就是對關羽重視生命思想的最好體現,對待地位卑微的士兵們,關羽做到了”善待“,這就是關羽的思想,哪怕地位再低的人,也是人,都要一律平等對待,重視他們的生命,重視他們的權力。

對自己人是這樣,那對敵人呢?

也是一樣的。

關羽俘虜曹魏的三萬軍隊以後,是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首先,坑殺虐待之類的事情自然是完全沒有,但令人更震撼是下邊這個記載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一下子收了這麼多俘虜,自然吃的不夠用了,要是一般人,肯定覺得那就讓俘虜餓著吧,反正是俘虜,對不對?

可關羽不能容忍,俘虜也是人,也是爹生娘養的,怎麼能這樣對待俘虜?於是關羽居然為了這些俘虜不捱餓,去擅自拿了孫權軍的糧食,導致了孫權的憤怒。

為了俘虜的生命,不惜得罪盟友,我看了以後,有種無語的感覺,但是內心確實被深深震撼了。

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

關羽後方遭到偷襲,引軍撤退後,關羽手下士兵妻子都被俘虜,這時候士兵失去戰心,結果都散了,你覺得,是那麼容易散的嗎?如果關羽下令對逃亡者當即殺戮,估計就不會如此,可是善待士兵的關羽,不忍如此,寧願士兵散盡,也不願意對自己的士兵下手殺戮。

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接下來,關羽開始了人生最後的旅程,直到最後關頭,重視生命的關羽也絕不願意放棄生命,他用盡各種手段,想要回到四川,去找劉備,繼續為劉備效力,但是懼怕關羽的孫權,下令進行了瘋狂的地毯式搜索,經過兩個月的瘋狂追殺,關羽終於被孫權軍圍困。

最後關頭,我們很驚奇地發現,並沒有什麼關羽進行抵抗,臨死前殺幾百人,再壯烈自殺這樣的記載,對比一下項羽傳

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乃自刎而死。

項羽在最後階段,已經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建議,決定自殺的情況下,還是拉了幾百個漢軍做墊背,然後才自殺。

而關羽呢,卻是很平靜的被俘,而後被處死,並沒有進行什麼抵抗。

我曾經為項羽臨死前的表現傾倒,也不理解關羽為何不進行抵抗,為什麼不殺幾百個吳軍士兵然後自殺,來個壯烈呢?

直到我瞭解了關羽和項羽對生命截然不同的態度後,我才明白了。

關羽對生命的態度,我之前說過了。

項羽呢?

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

項羽為人僄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

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遂西屠燒咸陽宮室,所過無不殘破。

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項羽對生命的蔑視,對生命殘酷的殺戮,與關羽對生命的重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是由於對生命截然相反的態度,所以到了最後一刻,項羽選擇殺幾百個人給自己做墊背再死。

而關羽,到最後一刻,知道抵抗已無意義,再多殺人也無任何意義,所以選擇了束手就擒,平靜迎來人生的最後一刻。

誰更值得尊重呢?

我只能說,個人認為,就憑關羽對生命的尊重,他無愧於”武聖“之稱。

最後總結一下,個人心中的關羽,就是一個軍事思想極為超前的名將,他懂得發動“斬首攻擊”,擅長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重視煽動敵人內部矛盾,擁有這些超前軍事思想的關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更難得的是,關羽重視生命,絕不放棄生命,因為這一點,其他人只是名將,而關羽,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武聖”。

關羽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