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從部落到國家,中國古代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才漸漸形成一個國家制度的社會,那麼要有國家,就必須要有良好的經濟體制,無論是大國小國,都是要由政府來管理的,那麼政府要處理國內的各種事情,什麼都是要用錢的,錢從哪裡來呢?

主要就是從賦稅上獲得的,一個政府機構運作需要保證賦稅的穩定,一旦朝廷賦稅出問題,國家也必然會出現危機。不同的時期,賦稅制度也是不一樣的,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賦稅制度。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井田制

除了周王室外,底下的這些諸侯們也開始進行著賦稅制度改革,當初社會上盛行的是井田制,可隨著社會的混亂,土地私有化成了主流趨勢,各個國家必須要調整之前的策略,像魯,楚這些國家都開始改變自己的賦稅政策,魯國做得是最為先進的,他們拋開了原來的公田私田觀念,採用按畝收稅,十分取一。

這種政策也被後來的漢朝延續了下來,由於環境不同,漢初是採用輕徭薄賦,強調要讓民眾能休養生息。

根據《漢書》記載:高祖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而稅一。

後來文景時期一度是曾廢除過田稅,後來恢復,也是使用三十取一。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漢代是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統一王朝,它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並且開始確立了大一統王朝的各項制度,往後的歷朝歷代,很多制度都受到了漢朝的影響,尤其是賦稅制度,漢朝的賦稅制度除了田稅的這種改變外,還有其他類型的賦稅,它明確了人頭稅的數額,對3到14歲的小孩每年收取20-23錢,對15到56歲的成人收112錢。至於像商人,奴隸這些角色,每年人頭稅要交得更多。往後,在整體的稅賦制度上沒有太大的改變,不過在一些細節方面做出調整。

均田制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像人頭稅不單單是收錢,改為收取布帛這樣的實物,土地根據計算來收稅,之後就直接按田地人口一起來計算賦稅。孝文帝改革之後,開始全面推行均田制,政府來規定納稅單位,通常是以一男一女為一床,按一床為基本單位來收稅,將原來的地主聚集的大量農戶給拆散,從而細化每家每戶,按照政府公佈的稅收標準來繳納賦稅。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隋書·食貨志》記載:丁男一床,租粟三石,桑土調以絹、絁,麻土以布絹。絁以疋,加綿三兩。布以端,加麻三斤。

不過均田制也將人口細化,軍民分離,軍戶與農戶不同,不需要承擔這麼多的賦稅。

唐代前期倒是也一直沿用這種制度,不過很快均田制崩潰,國內土地兼併的情況非常嚴重,因此唐朝對於賦稅做出了很大調整。開始使用兩稅制,這項制度就是規定每年兩次納稅,以夏秋為納稅節點,取消了之前各類的苛捐雜稅,同時這項賦稅標準定得非常嚴格,比如嚴格確定戶籍,根據家庭的收入情況來套用相匹配的稅率,根據土地的貧瘠收成情況來繳納賦稅。政府調查得更加清楚,賦稅收得也是更加明白了。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唐代後期開始,國內的商業開始越來越發達,到宋代土地兼併現象雖然非常嚴重,但人口流動性大大增加,政府鼓勵民間經商,賦稅中商業稅開始佔據主要的地位,宋朝政府每年的收入非常高,主要是從商人這裡獲取的賦稅太高。

不過商業稅很快就沒落下去,明朝時期開始形成典型的重農輕商社會,對於商業稅也採用嚴格打壓,這就使得明朝政府幾乎一直都是財政吃緊。張居正曾作出過一次重大的改革,利用一條鞭法,將兩稅與徭役並在一起,廢除之前的實物徵稅,一律按照銀兩來徵稅,民眾不想服徭役,也可以繳納銀兩來避免。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

清朝時期,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做調整,攤丁入畝就是清代的一個重要改變,它廢除了延續這麼長時間的人頭稅,開始按丁徵稅,將丁稅與土地稅結合起來,開始統一徵收地丁銀。這種政策直接就導致清朝的人口劇增,很多人一直有個錯誤的認識。

清朝時期中國真正奠定人口大國的主要原因,並非是紅薯土豆這些作物的引進,也並非是條件變得更好,而是稅賦制度的改革,帶動了戶口普查,人口隱匿的情況漸漸消失,越來越多的民眾都開始成為正式納稅的人,自然就有了更多的人口。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千年來,賦稅制度也經歷了無數的變革,主要就是徭役,田地稅,人頭稅與財產稅。在這基礎上,額外繼續增加賦稅,就是人們常說的苛捐雜稅,賦稅是一個廣泛的概念,除了徵收實物和銀錢外,還有就是按照服役的情況來代替賦稅。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自己的賦稅,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革,我們看到賦稅的性質開始有所調整。

比如商業稅在國內佔據的收入比重越來越高,賦稅裡面在徵收銀錢越來越多,原本像布帛糧食這些東西漸漸被廢黜,不再被列為納稅的物品。這就能看出,中國從農業大國開始漸漸發生變化,商品經濟在國內開始發展起來,宋明就已經開始出現早期的資本經濟萌芽,隨著明朝時期大量的白銀流入,商品經濟就越來越發達,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收入。此外,人頭稅在賦稅中的地位漸漸弱化,直到清朝時期被取代,這也能看出,社會的架構開始發生變化,階級制度開始越來越穩固。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人民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由,早期的人民被賦稅制度給牢牢控制住,自己喘息的空間較小,隨著制度的改變,像民眾可以通過交錢來避免徭役,稅收的時間也開始變得更加穩定,統治者們也不能隨意就爭取賦稅,繳納賦稅的標準也開始穩定下來。

因此國家的收入開始更加穩定,賦稅的種類越來越少,收取賦稅的步驟簡化,政府在運作的時候就省去了大量的成本,民眾繳納賦稅也變得非常簡便,對於國家來說,這種改變是有好處的,像明清集權就達到了巔峰,這兩個朝代對於賦稅的改革,也讓自己對於地方的控制變得更加嚴格。

淺析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什麼是井田制、均田制、攤丁入畝?

不過這些賦稅制度會相對靈活一些,比如一些政權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就為了緩和社會的矛盾,採取輕徭薄賦的策略,隨著政權的延續,社會中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雖然商業稅在國內的比重越來越大,但也沒有辦法改變中國是農業大國的事實,資本經濟始終沒有辦法在國內盛行。因此中國始終沒有辦法像西方那樣,出現資本主義的改革,後來反而是更加封閉,不斷採用閉關鎖國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加落後。

那麼國家賦稅的變化,也表示封建王朝性質開始發生改變,隨後清朝開始發生了變化,封建社會被徹底終結,國內開始進入到民主改革階段。其實沒有一個賦稅的制度是能一直沿用下來的,不同的環境要有靈活的策略,對於國家來說,有很多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隨著時間推移,國內的矛盾越來越重,像土地兼併,官宦世家避免繳納稅務,再加上宗室親王的特權,這些都是最為直接的問題,很多改革是無法觸及到這裡,因此像張居正這些人試圖要讓稅收制度變得更好,到頭來也都沒有能貫徹下去。

參考文獻:

《漢書》

《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