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恩怨分明的事件?

mr彪爺


毛澤東的第一愛將伍中豪被敵人殺害,整個紅軍隊伍悲憤交加,罕見的為了個人血債,集結隊伍,圍殲仇敵,手刃兇手,為伍中豪報仇血恨。

伍中豪是絕對的人中龍鳳,他先考進北京大學,後又進入黃埔軍官學校,與林彪同為黃埔4期生。畢業後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任軍事考官,並結識了大他12歲的毛澤東。

兩人同睡一屋,十分投緣。毛澤東經過接觸後十分欣賞伍中豪的軍事才能,而伍中豪對毛澤東更是欽佩有加,稱他為老師。


後來伍中豪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併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伍中豪的軍事能力突出,有勇有謀,帶領紅軍經歷了無數次的戰鬥考驗。

他年紀輕輕,就已擔當大任,與林彪並稱為“井岡山雙鷹”,與彭德懷懷、黃公略、林彪並稱為井岡山“四驍將”。

他與毛澤東的感情深厚,始終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指揮,曾用槍指著與毛澤東有分歧的師長餘灑度(後投敵叛變)的腦袋爭論。

伍中豪身經百戰,戰功赫赫,成為當時毛澤東最為倚重的第一愛將,很多事情做出決定前,毛澤東都要徵求一下伍中豪的意見。


伍中豪所在紅軍部隊整編為紅一軍團後,他擔任12軍軍長,政委為譚震林。伍中豪曾因患肺炎住院,毛澤東不顧有被傳染的危險,幾乎天天去看望他,為他端水蓋被,一坐就是半天,這是紅軍中任何人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1930年10月,伍中豪帶領一個警衛排去贛西南各縣集結部隊,路過安福縣時,突然遭到縣靖衛團襲擊,敵眾我寡之下,伍中豪率戰士們邊打邊撤,尋機突圍,在縣效亮家山一帶,戰鬥到最後,彈盡無援,被敵人殘忍殺害。這位戰功卓著、前途無量的傑出紅軍領導人犧牲時年僅25歲。

伍中豪犧牲的消息傳來,紅12軍的官兵們無不悲傷痛哭,毛澤東聽到報告後,又驚又痛說不出話來,當場淚如雨下,心情壓抑好幾天沒有出門,難過的滋味或許只有他自己能夠體會到。


在紅軍一片報仇的聲浪中,性如烈火、悲憤難平的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調兵點將,親率5千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把安福縣靖衛團圍個密不透風,激憤的紅軍將士很快就將其一舉殲滅,並活捉了殺害伍中豪的靖衛團團長羅漢苟。

在亮家山,伍中豪的墓地旁,紅軍少有的設立了刑場,彭德懷坐鎮監斬,伍中豪的搭檔、紅12軍政委譚震林竟親自操刀行斬。在數千名紅軍的吶喊聲中,譚震林手起刀落,兇手羅漢苟的人頭落地。

紅20軍軍長曾炳春雙手捧著兇手的汙血,撒在伍中豪的墓上。

在我軍的歷史上,少有這樣為個人報仇而興師動眾、大動干戈的事情,但紅軍將士恩怨分明、肝膽相照,也是人之常情。伍中豪的犧牲是我軍一個極大的損失,一個出類拔萃、屈指可數的卓越年輕軍事奇才,令人遺憾的死於肖小之手,著實令人唏噓。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中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和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是中學同學,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曾在美國攻讀物理系。

1950年8月,鄧稼先回國,七年後,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兩年後,第一枚氫彈爆炸,中國在熱核武器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的成果,讓人瞠目結舌。世界許多國家猜測,誰是中國的費米(美國原子彈之父),其中也包括楊振寧。



1971年夏天,楊振寧回國訪問,他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第一人。周總理對這件事非常重視,親自安排鄧稼先陪同楊振寧。

兩個人老友重逢,暢談友誼之時,又心照不宣,儘量避開那個敏感的話題。

直到臨行前一天晚上,鄧稼先和楊振寧告別,楊振寧這才旁敲側擊的詢問道:聽說中國大陸的熱核武器研究有陽早和寒春夫婦的參與(在華工作的美國人,韓春參與過曼哈頓計劃),不知是不是真的。



鄧稼先敷衍道:這事兒我也不清楚,有機會我給你問問。

當天晚上,鄧稼先把楊振寧的問題向周總理做了彙報,周總理指示道:明天你去告訴他,中國核武器的研究工作,都是由我們自己獨立完成的,並沒有外國人的參與。


第二天楊振寧回美國,鄧稼先到機場送行,把周總理的話複述了一遍。據記載,楊振寧得到想要的答案後,久久難以平靜。


花近高樓1


1938年,日軍分別從華北和華東出兵,南北對進,準備對徐州進行分進合擊。其中,華北日軍也分兩路,一路是日軍磯谷師團沿津浦路南進,一路是板垣師團從煙臺登陸,兩軍準備在臺兒莊會師之後,進攻徐州。這樣,以臺兒莊為中心,國軍和日軍展開了徐州會戰的焦點戰。日軍只要突破臺兒莊一線,渡過運河,就可以從西面和北面進攻徐州,而國軍要避免在徐州附近被日軍包圍,就必須在南北兩線頂住日軍的進攻,才能為內線作戰留出空間。

臨沂之戰是徐州會戰的外圍戰,也是前哨戰。此時駐守臨沂的是龐炳勳。抗戰爆發之初,龐炳勳就在滄州一帶與磯谷師團交過手,損失慘重。此時龐炳勳名義上是軍團長,但是隻下轄四十軍一個軍,和湯恩伯那種兩三個軍的軍團不可同日而語。更慘的是,四十軍實際上也只下轄一個師,所以,雖然龐炳勳的部隊頂著一個軍團的架子,但實際上作戰部隊只有一個師多一點的部隊,實力並不強。而此時進攻臨沂的板垣師團的一個支隊,人數也達到七八千人,兵力與龐炳勳部相當,日軍又有裝備優勢,龐炳勳拒城死守,浴血苦戰,等待救援。

而第五戰區此時能夠抽調出來救援龐炳勳的,其實也沒有多少部隊。此時第五戰區自身的部隊原本主要都在南線抵抗日軍,北線能夠依賴的部隊,除了龐炳勳軍團之外,再就是川軍二十二集團軍,在滕縣之戰中川軍師長王銘章戰死,全軍覆沒,川軍同樣損失慘重。而從一戰區程潛部下抽調來的部隊五十九軍張自忠部正在南線幫助於學忠的五十一軍抵抗南路日軍,穩定淮河防線,湯恩伯的部隊在臺兒莊以西與日軍周旋,作為機動打擊兵團,是第五戰區此時主要的打擊兵團。

萬般無奈之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只好命令已經完成南線穩定戰線任務的張自忠部緊急北調,增援臨沂。但李宗仁知道,張自忠和龐炳勳早有嫌隙。龐炳勳和張自忠都出自馮玉祥的西北軍系統,但在中原大戰中,龐炳勳臨陣倒戈,曾經攻擊過張自忠部。七七事變後龐炳勳部在平津一帶曾與二十九軍配合作戰,但二十九軍的防線被日軍磯谷師團攻破,致使龐炳勳的部隊暴露,只能孤軍苦戰,最後損失慘重,部隊大幅減員。雖然戰後龐炳勳因功晉升軍團長,但所轄部隊實際上仍然是自己的那一個師。

雖然龐炳勳的部隊只有一個師,而張自忠的五十九軍下屬兩個旅四個團,總兵力達到三萬四千人,而且裝備也要比龐炳勳和孫連仲的部隊好得多,是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槍,各種炮配置齊全,雖然不及日軍和中央軍精銳部隊,但在地方部隊中絕對稱得上一流的裝備。也是因此,張自忠的部隊才會被李宗仁當成第五戰區僅次於湯恩伯軍團的重要機動打擊兵團來使用。但畢竟龐炳勳年齡大,資歷老,又頂著軍團長的名義,張自忠如果到了臨沂,兩軍配合作戰,自然要以龐炳勳領銜,所以李宗仁很擔心張自忠不肯配合。

張自忠奉命北調途中,路過徐州,特意去拜會了李宗仁。李宗仁除了給張自忠撥調補充了一些武器裝備之外,特意和張自忠進行了一次談話。李宗仁說,你們以前有嫌隙,但那都是內戰,無所謂對錯,現在我們都是為了抵抗日寇,是為民族生存而戰,希望你能不計前嫌,和龐炳勳精誠合作,共擊日寇。張自忠在七七事變後一度奉宋哲元之命在華北與日軍周旋,所以被全國目為漢奸,到南京後,軍委會高層有人主張殺張自忠以肅軍法,是李宗仁在軍委會為張自忠仗義執言,才免於處罰,後來又重掌了五十九軍。因此,張自忠一方面是出於抗日的民族大義,一方面也是出於對李宗仁的感激,表示絕不計較,一定和龐炳勳精誠合作,共抗日寇。

李宗仁雖然對張自忠的態度大為嘉許,但仍然有些不放心,於是派戰區參謀長徐祖詒和張自忠一起前往臨沂前線,以便協調。張自忠原打算部隊到臨沂前線後,先休息一下,然後再投入戰鬥。但等到他到達臨沂前線,龐炳勳已經快要支持不住了,是聽到張自忠的部隊即將到達前線,才苦苦堅守的。因此,張自忠的部隊一到前線,和龐炳勳一商量,張自忠就決定放棄休息,直接投入戰鬥。在作戰策略上,龐炳勳主張五十九軍進入臨沂,和四十軍一起守城,但張自忠認為,此時日軍損失也很大,如果五十九軍攻擊日軍側背,會更有利。最後決定,龐炳勳部仍然繼續守城,張自忠部則攻擊日軍側背。

張自忠部投入戰鬥後,日軍猝不及防,加上龐炳勳部奮起餘勇,不斷派小部隊反擊,日軍受到內外夾擊,經過五天戰鬥之後,板垣師團也無力再派兵增援,只好下令進攻臨沂的日軍突圍,撤回莒縣,堅守待援,以待後續日軍部隊再來增援。日軍開始撤退後,張自忠和龐炳勳部奮勇追擊,日軍傷亡慘重,僅一千多人逃回莒縣,閉城死守。臨沂之戰日軍斃傷俘共計一萬人左右,是抗戰軍興以來,日軍第一次被打退,也是號稱鋼軍的板垣師團在南口會戰受到重創之後再次遭到重大打擊,整個師團基本上被打垮。而且,這也是日本自成立新式陸軍以來,精銳部隊第一次遭到殲滅性打擊。

臨沂之戰和臺兒莊之戰合稱臺兒莊大捷,日軍共被消滅二萬餘人,是日軍侵華以來第一次遭到如此重大的損失。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日軍驕狂自大,看不起國軍,所以被張自忠部的野戰和近戰打得叫苦連天之外,張自忠在民族大義面前能夠捐棄前嫌,不計個人恩怨,完全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張自忠像湯恩伯一樣,這時候為了保存實力,避敵不戰,不要說能夠創造大捷,就是張自忠再晚一點到達臨沂,龐炳勳就得從臨沂撤出來了。


蕭武


歷史上恩怨分明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我們說一些民國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吧,說到民國時期,蔣介石是不得不說的一個人。

不得不說蔣介石就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所以,他做事也是一項恩怨分明的。你看在他北伐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的勢單力薄,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夠完成統一大業。

所以,他開始把目光注意到西北軍馮玉祥的身上,那時候馮玉祥的軍隊有40萬。同時,他還注意到了李宗仁桂系軍的厲害,所以,為了獲得這兩支軍隊對自己的的支持,他就主動找到了馮玉祥和李宗仁和自己結拜為了兄弟。

可以說在北伐戰爭的時候,他們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就是因為蔣介石和李宗仁馮玉祥團結在了一起,他們目標清晰有共同的敵人。

我們還知道,他們在一起肯定是不會長久的。

畢竟他們的目的都是一個,就是想把自己做強做大,當北伐過程中的敵人,被消滅之後,他們之間的矛盾就開始顯現出來了。

蔣介石開始要向自己的兄弟李宗仁和馮玉祥下手了。因為他們的存在,影響到了自己實力的壯大。

同時,他們力量過分的強大,也會影響自己的統治。

所以,他就想要削減李宗仁和馮玉祥的部隊了,這一下李宗仁和馮玉祥不幹了。他們都大罵蔣介石是過河拆橋。

沒辦法談不攏那就戰場上兵戎相見吧。

於是,北伐戰爭之後,最大的一場戰役打響了,李宗仁和馮玉祥聯合山西王閻錫山,一起向蔣介石發動了總進攻。

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們打了一個不差上下,誰都勝不了誰。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東北軍張學良成為了他們雙方爭奪的焦點。

也就是說誰能夠爭取到張學良,誰就可以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

閻錫山派了自己的手下,去找張學良,但是因為閻錫山的摳門,他們連張學良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趕了回去。

不得不佩服蔣介石的外交手段,蔣介石不惜花費重金,給予張學良最大的好處,滿足張學良的個人私慾,還給張學良拜了把兄弟。

最終,張學良宣佈幫助蔣介石打馮玉祥、李宗仁和閻錫山。所以,這一戰是毫無懸念的,蔣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

你看,蔣介石是不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正如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愛恨分明的。我愛你是因為我利用的著你,我們要對付共同敵人的時候,我就聯合你。一旦共同的朋友被消滅之後,我就要對付你了。

相信李宗仁、馮玉祥和閻錫山對蔣介石的這一點認識會更加的透徹。

張學良肯定也熟知蔣介石的套路,畢竟在他幫助蔣介石打了中原大戰之後,全面抗日爆發前夕,蔣介石去西安督戰,實行攘外必須按內的政策。

這一政策的實施,引起了張學良的不滿,蔣介石被被張學良扣押了,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西安事變。

張學良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最終,在周恩來的調解下,這件事才算完美的解決。中共開始,共同對抗日本侵略者。

但是,西安事變的解決,給張學良帶來了災難。

因為蔣介石把他給囚禁了一生,直到蔣介石去世,蔣經國去世張學良才獲得了自由。


史學達人


所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一般情況下,只要發生其中之一,對立的雙方的必然會勢同水火、不死不休。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歷史上的解狐和祁奚因為恩怨分明,即便是被人戴了綠帽子,或者是父親被人殺死,他們對仇人的態度也讓人大跌眼鏡。



解狐恩怨分明,舉薦奪妻仇人為官

解狐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他為人耿直倔強且公私分明。

當時,解狐有一個小妾叫做芝英,芝英長得如花似玉,身材也是婀娜多姿,因此深得解狐的寵愛。

不過可惜的是,因為解狐公務繁忙,沒有太多時間陪伴美人,所以芝英心生寂寞。恰好解狐的家中有一個家臣刑伯柳,這個人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經常趁著解狐外出撩撥芝英。

芝英看到刑伯柳年輕帥氣,而且還會變著花樣的取悅自己,心中自然泛起了一絲漣漪。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揹著解狐走到了一起。



紙終究包不住火。當時,解狐其他的家臣發現了這件事,並且告訴瞭解狐。解狐一開始並不相信,但這個告密的家臣說的有鼻子有眼的,所以解狐決定和這個告密的家臣設下計謀,試探一下刑伯柳和芝英二人。

某一天早上天還沒亮,解狐假裝接到了國君的旨意,命他去邊疆巡視數月。由於事出突然,解狐誰也沒帶,急急忙忙的就走出了家門。

見解狐離家,春心蕩漾的芝英迅速溜到了刑伯柳的房間。兩人一見面就如干柴烈火,如膠似漆的卿卿我我。正在二人行苟合之事時,大門突然打開,解狐怒不可遏的帶著家丁出現了。

發生了這種事,解狐自然是把二人吊起來拷打。經過拷問,解狐知道了芝英愛慕刑伯柳年輕英俊,最終經受不住寂寞而勾搭成奸。

最終,解狐將二人痛打了一頓,逐出了家門。



事情到可這兒,解狐和刑伯柳已經有了不共戴天的奪妻之恨,按理說兩人必將處處作對,老死不相往來。不過,由於解狐恩怨分明,兩個人在以後還有一次事業上的交集。

幾年之後,解狐的好朋友趙簡子的領地缺一位國相,於是趙簡子請解狐給自己推薦一個人。解狐思來想去,覺得和自己有奪妻之仇的刑伯柳挺合適,於是解狐就推薦了刑伯柳。

刑伯柳到任之後勤勤懇懇,把趙簡子的領地治理的井井有條。趙簡子當時非常開心,在一次賞賜刑伯柳的時候說:“當初解將軍果然沒有看錯人。”

刑伯柳聽說是解狐舉薦的自己,以為解狐已經忘記了當初的仇恨,所以在一次回國都的時候專門拜訪解狐,可當刑伯柳到解狐府上的時候,奇怪的一幕發生了。



當時,刑伯柳站在解狐府門前,準備向解狐請罪。結果解狐看到後,拈弓搭箭就射向了刑伯柳。幸好解狐當時年紀大了,箭法不是太準,這支箭才從刑伯柳的耳朵旁邊瞬間飛過。

這一箭嚇了刑伯柳一身冷汗,忙問解狐是為什麼。

解狐回答說:“我舉薦你,那是因為你有這個能力。我現在射你,是因為我們之間有奪妻之恨!你再敢來我家,我一定把你一箭射死。

說完這句話,刑伯柳也明白瞭解狐為人恩怨分明,所以深鞠一躬之後走了。



祁奚恩怨分明,舉薦殺父仇人解狐

公元前572年,晉悼公剛剛繼位,此時中軍尉祁奚因為年邁,準備辭官。

晉悼公同意了祁奚的請求,但要求祁奚辭官之前推薦一人,祁奚想來想去便推薦瞭解狐。

當時晉悼公很疑惑,因為解狐和祁奚有殺父之仇,兩人經常鬧矛盾,為什麼現在祁奚會推薦解狐。面對國君的詢問,祁奚說了一句話“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您是問的誰能夠擔此重任,並不是問我的家仇,言外之意,我的仇恨是我和解狐兩個人的恩怨。



歷史上,解狐和祁奚兩個人為人正直且恩怨分明,不會因私廢公,也因此才得到了後世推崇,成為了公、私,恩、怨分明的代表人物。


我是越關


歷史上很多人都有鮮明的恩怨分明的個性的,他們正是因為有這種性格,所以,他們做事也是恩怨分明的。

我們說幾個和蔣介石有關的。關於蔣介石大家都不陌生,畢竟,說到民國的時候,蔣介石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

當然了關於蔣介石的很多事,我們也都很熟悉。不得不說他就做了很多恩怨分明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和蔣介石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人,還有兩個聲名比較響亮的在黑道上混跡的老大,他們就是青幫的杜月笙和黃金榮。

你很難想象得到蔣介石這個混跡政壇的大人物,竟然會和杜月笙,黃金榮有關係吧。事實上,他們不但有關係,而且他們還是結拜兄弟。

當然了他們結拜的時候,還是蔣介石年輕的時候。到了蔣介石一步一步的升遷上去,尤其是北伐的時候,杜月笙和黃金榮,就找到蔣介石,把當年他們結拜過兄弟的蘭譜,退還給了蔣介石。

因為蔣介石是要混跡政壇的人了,混跡政壇的人,是不能有汙點的。

若是讓外人知道蔣介石和杜月笙黃金榮是兄弟,這樣的做法,很容易斷送蔣介石的政治前途的。

蔣介石對於杜月笙和黃金榮的做法,當然是感激戴德了。在蔣介石發達之後,他也沒有忘記,曾經的這兩個好兄弟。

他們之間始終都是友好往來的,比如蔣介石發動的針對與共產黨的四一二政變,事實上就是杜月笙親自策劃與實施的。

還有黃金榮過生日的時候,蔣介石親自到黃金榮的府上,給他去慶祝生日,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還下跪了。

可見蔣介石對他們的關係,還是十分的親密的。這就是所謂的你對我有恩,我對你也有情,這就屬於典型的愛恩分明。

還有說到杜月笙和黃金榮,就不得不說另一個大佬,也就是斧頭幫的幫主王亞樵,王亞樵其實和蔣介石也有關係。

我們都知道王亞樵是著名的“暗殺大王”,他暗殺過汪精衛、暗殺過宋子文、暗殺過日本高官,當然還暗殺過很多人。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王亞樵也暗殺過蔣介石。

那時候日軍已經開始侵略中國了,王亞樵對於蔣介石實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滿意,他覺得日本入侵中國了,大敵當前我們應該聯合起來,一切抗擊日本侵略者。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亞樵實施了,暗殺蔣介石的計劃。當然了王亞樵之所以要殺蔣介石,還有其它的因素,反正關係十分的複雜。

有一次蔣介石去廬山遊玩,他覺得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所以,就派了自己的親信,去廬山暗殺蔣介石去了。

本來蔣介石去廬山,當時的警戒是十分的嚴密的。

可是,王亞樵派去的人,還是把槍給帶上了廬山,他們是通過把槍支給拆解掉,然後賽道火腿腸中,帶上的廬山。

可是,就在他們上了廬山,安裝組裝槍支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他們組裝槍支的時候,竟然丟了幾顆槍支的零件,留在在火腿腸的袋子中。

當時,他們也沒有太在意,就把帶有零件的火腿腸給扔了。正是被扔掉的這個特殊的火腿腸,救了蔣介石一命。

因為蔣介石的侍衛發現了這根特殊的火腿腸,當他們看到零件之後,知道大事不妙了。他們又加強了警衛,殺手在接近蔣介石就很難了。

所以,這一次蔣介石也就死裡逃生了。不過,後來蔣介石查明瞭這件事。當他得知王亞樵要暗殺他的時候,蔣介石是十分的震怒的。

於是,蔣介石就命令自己的軍統頭目戴笠,把王亞樵給暗殺了。你看蔣介石就是這種性格,你若是對我不利,會影響我的事業或者前途,我就要你不得好死。


漢史趣聞


中華上下五千年,自古誕生英雄聖人無數,仔細品讀他們的一生,我們不難會發現,他們身上皆有一種美德——恩怨分明。

我是彈指間的歷史,我為大家介紹一件恩怨分明的事件。

朱元璋榮歸故里,賞賜昔日仇人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草根天子,他出生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苦家庭,祖上幾代人皆以農業為生,朱元璋是家中未死的孩子中最小的,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因此他最初的名字叫做朱重八。

家裡貧困,時常受人欺辱,不要說讀書,就連吃飯都成問題,飢不果腹以成為家常便飯。為了生存,朱元璋很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替家裡分擔一下負擔。

1343年,濠州發生罕見的旱災,第二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這對本不富裕的朱元璋一家,簡直是雪上加霜。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和他的母親相繼去世,家中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此時,朱元璋家中早就一貧如洗,今後如何生活都是個問題,更不要買棺材說安葬去世親人。無奈之下,朱元璋想到了父母曾經給地主劉德打過工,劉德家大業大,借點錢安葬親人應該不成問題。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劉德並不是什麼好人,聽到朱元璋要跟他借錢安葬親人的時候,當場就翻了臉,他覺得朱元璋這輩子就是一個窮人,說不定沒過幾天就餓死了,要是把錢借給他,不就跟打水漂一樣嗎?隨即使喚人,將朱元璋趕了出去。

幸好朱元璋的鄰居劉繼祖心地善良,給了他一塊地,作為他安葬親人的墳地。沒有棺材,兄弟倆只好用破衣服包裹住屍體,將親人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後來,朱元璋加入了起義軍,一路扶搖直上,在擊敗了各路農民起義軍後,於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徹底結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當上皇帝后,一次,朱元璋回到家鄉,望著曾經生長的地方,心中感慨頗深,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是天下之主,再也不用忍飢挨餓。地主劉德得知朱元璋回來後,害怕朱元璋秋後算賬殺了自己,連忙磕頭認錯。誰知,朱元璋不僅沒有殺他,還賜給他數畝良田,免除賦稅,表示理解劉德當年的做法,並不怪他。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以報他當年施地埋葬親人之恩。

朱元璋心中寬廣,恩怨分明,難怪他能夠在各路豪傑中脫穎而出,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


彈指間的歷史


說到歷史上有哪些恩怨分明的歷史事件,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民國時期,發生在蔣介石身上的一些事情。

不得不說在瞭解了蔣介石的生平之後,他的很多事做得都是恩怨分明的。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早年的時候,混跡過上海灘,他還加入過青幫。

當時的蔣介石是拜在青幫大佬黃金榮的門下,而且蔣介石也是混跡上海青幫開始小有名氣的。那時候他還和黃金榮、杜月笙結拜為了兄弟。

就是這一段歷史,在後來成為了蔣介石的汙點。

我們都知道後來蔣介石成了混跡政壇,很快就成為了政壇上的風雲人物,為了不影響蔣介石的政治前途,杜月笙和黃金榮主動退還了和蔣介石當年結拜兄弟時候的蘭譜,表示從此,他們之間就再也不是兄弟了。

蔣介石可以在政壇上大展身手了,對於他們的這一表現,蔣介石還是很滿意的。

之後,蔣介石就和杜月笙、黃金榮就橋歸橋,路歸路了,甚至是有了隔閡,到了蔣介石敗退臺灣,杜月笙甚至客死他鄉,也不去投靠蔣介石,這說明他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無法化解的地步。

你相信這個天下會有謀殺蔣介石的人嗎?

我真的是沒有想過,想要刺殺蔣介石的這個人,竟然是斧頭幫大佬暗殺之王王亞樵。

那一次蔣介石是去遊廬山,王亞樵就派了手下,把槍拆掉,裝到火腿袋裡。帶到山上,然後組裝起來,找時機刺殺蔣介石。

但是,派去的這個殺手,有點粗心了,他掉了一個火腿袋,被安保人員及時發現之後,通知了蔣介石,蔣介石加強了防備。

因此,才逃過了一劫的。

更令人驚奇的是,要刺殺蔣介石的王亞樵,還是蔣介石十分欣賞的人。因為王亞樵謀殺了日本侵華時期的最高長官白川義則。

要知道蔣介石八年抗戰打死的日本軍官,都沒有王亞樵殺的這個軍銜大。

為此,蔣介石還想拉攏王亞樵。

但是,王亞樵知道自己刺殺過蔣介石,若是這件事被蔣介石知道之後,他還有活命的機會嗎?

所以,無論蔣介石怎麼說,他都不為所動。

蔣介石以為王亞樵不為自己所用,是在擺譜。畢竟人家也是一個人才。

蔣介石覺得劉備請諸葛亮還是三出茅廬呢?

他請王亞樵也必須要三顧茅,這是對人才的一種尊重。

結果三顧茅廬人家也不來。

後來蔣介石才打聽到,原來王亞樵不來服侍他,是因為王亞樵曾經派人刺殺過他。

蔣介石知道了大為惱火,就讓他手下的軍統頭子戴笠,把王亞樵給騙出來,然後亂刀給砍死了。

王亞樵刺殺過的人,還真的很多的。

你看蔣介石就是這樣一個愛恨分明的人,當你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我就愛你就會想著辦法結交你,當你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別怪我無情了。

像王亞樵這樣的人,本來他是很欣賞的,但是,瞭解到王亞樵曾經對自己下過手,他就恨得牙癢癢,最好立刻就能把王亞樵給碎屍萬段。

其實王亞樵暗殺過很多人,賣國賊汪精衛,蔣介石的財政部長宋子文......,這些人都被王亞樵暗殺過。

不得不說王亞樵也是一個響噹噹的漢子。


不才講史


恩怨分明,似乎我能首先想到的歷史人物就是范雎。史書上說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范雎。戰國時期名士。曾執掌秦國相印。提出了著名的“遠交近攻”戰略方針。對秦國強大乃至後來的一統天下影響深遠。

有人可能會說,這麼一個牛人,輔助過昭襄王成就霸業,也許會對恩會湧泉相報,可是怎麼會對睚眥之仇也必報呢?這就不得不說他的坎坷經歷了。

范雎,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高級知識分子,最大的報負就是實現知識變現,將一身才學交給願意賞識自己的boss們——各國諸侯,實現功成名就的人生目標。可是天不遂人願,周遊列國卻無人賞識,最後回到魏國,做中大夫須賈門客,卻被須賈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來在魏國人鄭安平的幫助下,從廁所裡面假死逃出,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以直報怨:

後來得到昭襄王賞識和重用,成為秦國相國。可謂權勢地位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抬手之間便能呼風喚雨。再想到曾經羞辱過折磨過他的人,自然不會放過,他在須賈出使秦國的時候命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一槽草豆摻拌的飼料,又命令兩個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著,像馬一樣喂他吃飼料。但是須賈對他有舊情,也不是最大的禍首,便放了他。范雎讓須賈轉告魏王,趕快把魏齊的腦袋拿來!否則屠平大梁。魏齊大為驚恐,便逃到了趙國,躲藏在平原君的家裡,范雎依舊不肯罷休,最後魏齊被逼無奈自殺,此事才以趙王將魏齊人頭送到秦國為結束。

以德報德:

其次說他湧泉相報,范雎得勢之後,並沒有忘了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對他們都報以厚恩。對曾經帶他來秦國的王稽,他為其求得了河東郡守的官職。為大恩人鄭平安求得具有實權的將軍之位。無論大恩小恩,他不惜散盡家財來回報。這些曾經在危難時幫助過他的天使投資人們通通都獲得了極高回報率的收益。所謂一飯之德必嘗,范雎如此足夠恩怨分明瞭吧!




不當之處或者有其他見解歡迎大家評論指導!


歷史好奇怪


我覺得歷史上比較恩怨分明的事情是伍子胥滅楚。伍子胥本來是楚國人。他的父親在朝為官。因為被汙衊同太子謀反,被捕下獄。更可恨的是楚平王當時想把他們家斬盡殺絕。於是以加官封爵誘捕他和他哥哥。伍子胥非常精明,沒有像他哥哥一樣上當。而是選擇逃走。他的父親和他哥哥遭到殺頭,同時楚平王下令全國通緝伍子胥。伍子胥逃跑過程中在過長江的時候,得到一漁翁的幫助,不但給他飯吃,幫他渡過長江。當時他解下佩劍贈給漁翁,漁翁不受。伍子胥又交代漁翁不要把他說出去。漁翁說,我這麼幫你,你還懷疑我。萬一將來有追兵來了,我怎麼逃避嫌疑呢?於是投江自殺。伍子胥非常難過。據說現在武昌還有個解劍亭,就是當年伍子胥贈劍的地方。

後來伍子胥逃到吳國,飢寒交迫。遇到一個女子在河邊洗衣服。旁邊的竹筐裡放著食物。伍子胥請他贈給食物。女子低頭說,我一個30歲的女子還沒出嫁。怎麼能贈陌生男人食物呢?伍子胥說,我實在餓的走不動了,夫人救人於危難之中,還怕什麼嫌疑嗎?這個女子於是就把食物贈給了他。伍子胥吃完以後。說我們是逃亡之人,來日相報。倘若遇見別人,不要說出去。女子嘆息說,我在家裡侍奉寡母,30歲未出嫁,今天同陌生男人說話又送食物,貞潔已失,以後如何做人啊?於是抱了一塊石頭,跳河自盡。 伍子胥嘆息不已。

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奪得王位,吳王答應幫伍子胥復仇,在軍事大家孫武的幫助下,興兵滅了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於是找到楚平王的墳墓。掘墓鞭屍300下。後來經過浣衣女投江的地方,因為她們家已經沒人了,伍子胥為了感恩,將千金投入河中。

伍子胥去找幫他渡河的漁丈人後人而不得,後來追楚昭王到鄭國,鄭王為誰能退兵而煩惱。這是有一個人來說,他可以退兵。鄭王問他需要多少人馬。他回答說,只是一隻船漿,我一人足矣。後來他跑到吳子胥營帳外,一邊敲打著划船的漿,一邊口中唱,蘆中人,蘆中

中人。腰間寶劍七星紋。不計渡江時,麥飯鮑魚羹。伍子胥一聽大驚,想起當年的漁丈人。招來一問,這個人正是漁丈人的兒子。因為逃避戰亂,到了鄭國。問他有什麼要求?漁仗人的兒子說,鄭國害怕將軍軍威,說誰讓大王退兵,分一半江山給他,我希望大王退兵。伍子胥長嘆一聲,說當年要不是你父親,我哪有今天?於是傳令退兵。漁仗人的兒子也得了一百里的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