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口及其與內地、美國的“三角貿易”

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組成部分,本來應該附屬於中美關係。但是,歷史造就的特別行政區和自由港地位,以及獨特的地緣優勢,使得香港擁有獨立對外交往的資格,與內地、美國形成了錯綜複雜的“三角貿易”格局。

香港與內地、美國的三角貿易有多複雜?用數字說明最形象。過去三年,中國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是僅次於歐盟的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如果按國家計算,也是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內地是香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第四大貿易伙伴;美國是香港第二大貿易伙伴,香港是美國第十九大貿易伙伴、第九大商品出口地。

如果以上數據不好記,接下來這組“簡單粗暴”:中國香港是美國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中國內地是美國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而中國內地轉過來,又是香港第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不看下面的具體分析,你永遠都搞不懂。

一、高度依賴轉口貿易的香港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2018年香港貨物進出口額為1196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其中出口額為5692.41億美元,增長3.5%;進口額為6275.17億美元,增長6.4%。

香港出口包括港產品出口和轉口兩項。2018年,港產品出口額為129億美元,下降29.9%;轉口額5563.4億美元,增長4.6%。兩相對比,可知港產品出口僅為轉口的2.32%,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這意味著香港出口高度依賴轉口貿易。

換句話說,香港對外貿易發展到今天,自身工業品出口已經聊勝於無,製造業形同隱身。與1980年代以前相比,這是一個根本性的經濟結構轉變。20世紀60-70年代,香港GDP近1/4集中在製造業、礦業和農漁業,超過25%的人從事體力勞動。那是“香港製造”的時代。

香港出口及其与内地、美国的“三角贸易”

2017年香港四大行業產值比例,來源:香港貿發局

更重要的是,去年並不是港產品出口“馬失前蹄”,而是呈現出長久性的下滑趨勢。2017年,港產品出口已經下降27.9%,僅為184.1億美元。如果從2015年算起,港產品出口至2018年從255.3億美元減少到129億美元,下降幅度高達49.47%,幾乎腰斬。

今年上半年,港產品出口82.0億美元,增長28.8%,多少讓人欣慰,但是鑑於近期香港的社會局勢,全年港產品出口能否實現復甦,仍然疑問重重。即使全年增長30%,也不過是回到2017年的出口水平而已。

好在,香港作為自由港和自由貿易區,可以依靠大陸承接巨量轉口訂單。2016年,香港轉口貿易額已經接近5000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香港轉口貿易分別增長8.3%和4.6%,大大抵消了港產品出口下滑,使得香港整體出口仍然保持增長。

不過,今年上半年,香港轉口貿易同比下降7%,只有2383.9億美元。如果下半年還不能好轉,今年香港的轉口額很可能達不到去年水平。而一旦轉口額持續下降,香港的整體貿易出口必定縮水。現在的香港經濟,實在太依賴轉口貿易了!

香港出口及其与内地、美国的“三角贸易”

香港四大行業增加價值和就業人數,來源:香港統計月刊

目前,貿易及物流服務業位居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首。2017年,該行業為香港帶來5484億港元的增加值,佔當地生產總值的21.5%;僱傭72.75萬從業人員,佔當地就業人數的19.0%,相當於5個人中就有1個人從事貿易及物流服務業。

一旦貿易,尤其轉口貿易縮水,香港經濟將會立刻感受到秋天的涼意。

二,香港與內地經濟的相互支撐

既然香港如此依賴轉口貿易,那麼順理成章的疑問是,這些轉口貿易到底從何而來?

從數據來看,1980年代以前,香港的轉口貿易比較多元化,沒有一個國家佔據絕對主導,內地在香港轉口貿易中的比重並不突出。1959年,內地佔香港轉口貿易的10.54%,位居第2位;1979年,內地佔香港轉口貿易的比重下降至6.6%,位居第6位。

1980年是個分水嶺。當年,內地佔香港轉口貿易的比重升至15.44%,躍居第一。1986年,這一比重又躍升至33.4%,顯示出內地對香港轉口貿易獨一無二的提升作用。從那以後,這個比重持續上升,一直沒有再掉下來,到今天已經達到半數以上。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2017年58%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54%的轉口貨物以內地為目的地;2018年,57%的轉口貨物來自內地,55%的轉口貨物以內地為目的地。

如果跳出轉口貿易,從香港的進出口貿易格局來看,內地的重要性更是令人吃驚。從2008年到2017年,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貨物供應地,平均佔香港出口額、進口額的53.2%和47.0%。

香港出口及其与内地、美国的“三角贸易”

2018年,香港向內地出口3143.3億美元,佔比55.2%。位於中國之後的9大出口地分別為,美國佔比8.1%,印度佔比3.2%,日本佔比2.9%,泰國佔比2.4%,新加坡佔比2.2%,中國臺灣佔比2.1%,越南佔比1.9%,德國佔比1.7%,荷蘭佔比1.6%。

無論哪一個國家地區,都對中國內地接納的香港貨物望塵莫及。即使各國捆綁到一起,也不如中國內地為香港提供的市場廣闊。

2018年,香港從內地進口2743.58億美元,佔比43.7%。位於中國之後的9大供應地分為別,中國臺灣佔比9.4%,韓國佔比6.6%,日本佔比5.9%,美國佔比4.4%,馬來西亞佔比3.9%,瑞士佔比2.5%,新加坡佔比2.4%,印度佔比2.4%,泰國佔比2.1%。

如果將香港從內地和中國臺灣的進口額加起來,同樣超過香港進口額的半數,無人能及。

貿易的最終目的是賺取利潤,也即貿易差額。根據2018年數據,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總值399.72億美元,超過其他四大順差來源地總和26.33億美元。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香港的整體貿易高度依賴內地,如果內地需求減少或者供貨不足,香港貿易將立刻陷入困境。內地已經深深介入香港經濟骨髓,化為其不可或缺的輸血動脈。

但是,如果據此以為香港貿易離不開內地,而內地可以無視香港,就完全錯了。內地有內地的資源優勢,香港則有香港的金融和環境優勢,兩者相互支撐和成就。

香港是中國內地企業的主要離岸集資中心。截至2018年年底,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1146家,市值2.6萬億美元,佔市場總值的68%。自1993年以來,內地企業在香港集資超過8000億美元。對眾多中國大陸企業來說,香港是通往全球市場的跳板,這是業界共識。

截至去年年底,香港是內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在中國內地獲批的外資項目中,有46.3%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佔全國總額的54.1%左右。可以說,香港是內地吸引外資和募集國際資本的最佳平臺,沒有香港,中國內地與全球的金融往來,將會面臨諸多阻礙。

三、香港經濟與美國的“隱蔽關聯”

目前,香港和美國在經濟結構上頗有相似之處,都是以服務業為主。近十年來,美國服務業佔GDP平均之比為68.97%,從業人數平均佔比79.52%,是實實在在的服務業大國。香港比美國更上一層樓,服務業佔GDP比重高達90%以上,從業人數佔比88%左右。

按理說,兩個結構相似的經濟體應該屬於競爭關係,互補性比較小,但事實恰恰相反。由於背靠全球工業製造中心和巨大消費市場,且能享受美國的貿易優惠,人口只有700多萬的香港,與美國建立起了極為密切的經貿關聯。其緊密程度與香港和內地的關係無法相提並論,但是放在香港對外經貿格局中,仍然舉足輕重。

根據香港工貿署統計數據,美國是香港僅次於內地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18年,香港對美國貿易總額為5879.24億港元,佔香港貿易總額的6.6%,超過其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臺灣1.8個百分點。

在香港對美貿易中,出口和轉口金額遠遠高於進口金額。2018年,香港自美國進口總額為2311.28億港元,佔比4.9%,僅位於香港貨物供應地的第6位,而香港對美出口36.42億港元,佔比7.9%,位居第2位;對美轉口3531.55億港元,佔比8.6%,同樣位居第2位。對美進口與出口、轉口差額高達1256.69億港元。

香港出口及其与内地、美国的“三角贸易”

2018年香港出口統計,來源:香港工貿署

可見,對香港來說,美國市場同樣不可缺少。中國內地與美國兩大市場合起來,基本上就能決定香港貿易的興衰。

如此說來,香港對美國來說到底有什麼價值,令其給予香港特別的貿易優惠?美國的政治考慮暫且不提,這裡只說一點,那就是香港多年來都是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這個結果聽起來有點可笑,堂堂世界霸主美國,竟然在區區香港身上賺取了最大貿易順差?可事實就是如此。

美國對全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都處於逆差狀態,只有在中國香港、荷蘭、澳大利亞、阿聯酋、比利時等身上賺取一點順差。2017年美國對香港順差325.63億美元,2018年順差311.48億美元,超過美國第二大順差來源地荷蘭近100億美元。(香港轉口貿易只收取佣金,所以雖然對美轉口數額巨大,實際所得卻有限,最終導致美國呈現貿易順差)

在某些商品領域,香港對美國出口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香港是美國第三大葡萄酒出口市場,第四大牛肉和小牛肉出口市場,第六大農產品出口市場。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香港需求或轉口需求下降,減少對美國產品進口,會直接連累美國葡萄酒、肉類和農產品出口,增加美國農場主的生計困難。想必竭力為美國農民“護盤”的特朗普,不會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香港與美國的經貿關係,還不止於此。由於企業更習慣香港規則,多數美國企業巨頭都在香港設有子公司。截至2017年6月1日,美國在港公司約計1313家,其中283家是地區總部,443家是地區辦事處,587家是香港當地辦事處。2018年,美國在港企業佔香港外資企業的18.3%,高於內地在港企業6.9個百分點。

香港出口及其与内地、美国的“三角贸易”

香港外資企業來源地佔比示意圖,來源:香港貿發局

至於美國投資,在香港外來投資中所佔比例較為有限。截至2017年底,美國資本佔香港外來直接投資頭寸的2.1%,與英屬維爾京群島32.8%、中國內地25.5%的投資比重相比,無足輕重。但是,美國投資集中在香港金融業、進出口、批發及零售行業,對香港經濟運轉影響很大。

更重要的是,香港這個金融中心,時刻受到全球金融霸主美國的牽制。由於金融業務相互交叉、錯綜複雜,任何一家香港金融機構都有可能進入美國司法調查範圍,淪為被制裁甚至指控的對象。香港金融業要想正常發展,只能與美國政府保持良好合作。

位於中美貿易交叉路口的香港,擁有無限的轉口貿易優勢,也面臨深不可測的外部挑戰。香港只有具備充足的政治智慧,而不是單靠一腔熱血,才能保住“轉口之王”的寶座,讓東方之珠永不褪色。

(胡家駿先生為FX168財經網獨家供稿,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姓名,謝謝配合。FX168專欄投稿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觀察視角,不代表FX168立場,所有內容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