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安全依戀期很短暫,錯過這幾年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母親是將寶寶帶到這個世界,她所見到的第一個人。經過十月懷胎,母親與胎兒的聯繫與熟悉便與他人不同。

自然的親近感和朝夕相處的照顧,使母親與孩子間的依戀之情更為深厚,這樣的依戀如果不進行適當的疏導,會讓孩子成長之後,無法快速、獨立的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應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

所以,依戀可以階段出現,但不能一直伴隨

孩子安全依戀期很短暫,錯過這幾年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孩子的依戀較為明顯

1.不讓媽媽出門

孩子在媽媽即將出門的時候,會意識到媽媽有一段時間會“消失”,她會產生不安的情緒,隨之依戀之情增加,會哭泣並出現阻止媽媽出門的行為。

2.離開媽媽後,在想到媽媽時就哭泣、尋找

孩子從有意識開始,便第一個瞭解母親的聲音、感受,媽媽在周圍的存在,是她所習慣的環境。

如果在玩耍時,有較長一段時間看不到媽媽,寶寶自然會尋找媽媽的位置,甚至在遊戲時,聯想到了媽媽,也會出現哭泣,並要求媽媽出現的行為。

孩子安全依戀期很短暫,錯過這幾年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3.媽媽進門會立馬哭泣,轉而就會心情變好

當媽媽外出一段時間後迴歸,寶寶第一眼見到後會抱著媽媽哭泣,彷彿受到了很大委屈,有了媽媽的擁抱後,會慢慢平復情緒,進而十分愉悅。

4.要求時刻陪伴孩子

當寶寶進入依戀期後,會十分“粘人”,行走坐臥都要求媽媽在場,如果媽媽沒有專心陪孩子游戲,而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玩兒,寶寶還會強行扭過媽媽的臉看自己,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身上,變成媽媽的“小尾巴”。

5.害怕媽媽突然離家,常常關注媽媽的動態

寶寶的依戀期出現後,會十分害怕媽媽的離開,經常關注媽媽的位置和動態,遊戲也要求和媽媽玩耍才會開心,對於其他照顧的親人,會有一定疏遠,通過安撫已經很難讓孩子理解媽媽僅僅離開一小會兒這件事,

這是依戀高峰期的表現。

孩子安全依戀期很短暫,錯過這幾年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其實,孩子的依戀期是有一定時間段的,家長只要幫助孩子度過依戀期,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這裡有一些小妙招分享給各位寶媽。

如何緩和孩子的過度依賴心裡

1.安撫孩子情緒,告知離開時段

孩子剛進入依戀期時,可以在短暫離開前,抱抱孩子,安慰孩子,並告知孩子自己僅離開一小段時間,讓孩子不必害怕,給足孩子安全感,並交由孩子較為熟悉的親人照看,可以撫平孩子的緊張感。

2.轉移孩子注意力

依戀期初期,可以在母親離開時,使用玩具或新鮮遊戲,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不要想媽媽離開的事情,也是有效幫助孩子離開依戀感情的方法。

孩子安全依戀期很短暫,錯過這幾年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3.儘快迴歸,不可失去孩子信任

寶寶雖然年幼,但是很敏感,當媽媽離開時,她會莫名的有不安全感出現,如果媽媽沒有按照約定回來時,寶寶就會出現煩躁的情緒。

慢慢的不相信媽媽所說只是短暫離開,害怕失去媽媽,如果下次再離開,寶寶會十分抗拒,失去了對媽媽的信任。

其實,當寶寶能區分陌生人和親人開始,寶寶對親人的依戀情感就在漸漸的成長。進入2歲左右便進入了他依戀的高峰期。

孩子安全依戀期很短暫,錯過這幾年黃金期,再想親近就晚了

通常表現為希望大人24小時陪伴,如果媽媽有時做不到,孩子甚至還會在睡夢中驚醒。這個年齡的寶寶有這個需求是合理的。


糰子媽心裡話:

家長通常更重視寶寶生理上的需要,而對寶寶情感上的需要會以各種理由而拒絕或打折扣,其實是傷害了寶寶的心,尤其在“依戀期”,這樣的“傷害”對寶寶的心理也會帶來很深的影響,家長需要拿出自己的足夠關心和耐心,幫助孩子愉快的度過依戀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