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諸葛亮的“躬耕地”,是現在的南陽還是襄陽?

易中天2006年曾在北京大學作演講,演講中涉及到的諸葛亮躬耕地之爭問題,到底是在南陽還是在襄陽?這樁爭論了上千年的歷史懸案,卻被易中天再次輕而易舉拉燃了導火索。易教授說,那時從南陽到襄陽之間有一條驛道(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交通和信息很方便。 當時諸葛亮隱居在離襄陽城不遠的隆中,這個隆中現在也是和河南與湖北爭搶諸葛亮的隱居地,這個諸葛亮到底是南陽人,還是襄陽人?實際情況是,諸葛亮居住的這個地方當時是屬於南陽的。所以,可以叫做南陽諸葛廬。但是,地理位置離襄陽非常近,只有20里路。所以襄陽人說隆中是襄陽的也說得通。

顯然,易中天是贊同襄陽說的。河南的網友不願意了。你湖北省委宣傳部和湖北電視臺憑啥邀請易中天到北京大學演講,就是想再次挑起諸葛亮躬耕地之爭,就是想讓當今紅得發紫的易中天來定論,顯然是別有用心。北京大學是你湖北的講壇嗎?你易中天出名了就能亂講麼? 眾所周知,諸葛亮不僅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類智慧與才能於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十三歲時為躲避戰亂,隨叔父諸葛玄自山東到襄陽投靠劉表,在襄陽隆中隱居,十年躬耕苦讀。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發表著名的《隆中對》,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千百年來,流傳下來他很多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的故事。諸葛亮的名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早在三國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之後,私祭和官祭諸葛亮的紀念性建築物很快在他生活和作戰過的地方建立起來。南陽作為諸葛亮自表躬耕之地,自然為他樹起了一座存德念功的廟宇,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南陽諸葛廬,又名武侯祠。

易中天:諸葛亮的“躬耕地”,是現在的南陽還是襄陽?

同樣的,襄陽隆中也較早的為他修建了一些紀念性建築物。從此,南陽與襄陽之間,就諸葛亮躬耕地問題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筆墨之爭。南陽人說,諸葛亮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還有假,如此聰明絕頂之人難道對自己的隱居十年的地方都說不清,豈不笑話!再說,《三國志》也沒有說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就是躬耕於隆中。西晉的李興著的《祭諸葛丞相文》認定,諸葛亮躬耕於漢水以北的南陽。

易中天:諸葛亮的“躬耕地”,是現在的南陽還是襄陽?

元、明、清三代官修歷史、地理治書,均認定諸葛亮躬耕於漢水以北的南陽。襄陽人說,諸葛亮所說的南陽並非今日的南陽,東漢時的襄陽屬於南陽郡管轄。就好比北京市轄某縣某村的人到了廣州,對人只說我是北京人,而不需說縣名、村名一樣。有習鑿齒著的《漢晉春秋》為證:諸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二十里,號曰隆中。 這個官司打到清朝的時候,清朝有個叫顧家衡人是襄陽人,後來到南陽做知府,南陽就說請你襄陽出身的南陽知府斷這個案子,到底是屬於哪兒的?這個人就很為難,他說這個是南陽的,他老家不幹,他說這個是襄陽的他這個官就做把下去了。於是,他寫了一個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分襄陽南陽。意思是說:心繫朝廷,就是諸葛亮的心是在朝廷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