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元豐七年(1084)七月,宋神宗命令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移往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蘇軾上表謝恩,同時請求在有自家田產的常州居住。得到批准後,已自稱東坡居士的蘇軾便從黃州順江而下,在前往常州的途中路過金陵。

聽說蘇軾來了,王安石十分高興,穿著便服騎著毛驢前往碼頭見他。東坡也不戴帽子出船迎接,笑著說: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王安石並不正面回答,只是請他同遊蔣山。這一遊就是好幾天,兩人談古論今,說詩參禪。事後,王安石嘆息著對其他人說: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這是實話。

而且,蘇軾是,王安石和司馬光又何嘗不是。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現在看來,從仁宗到神宗,真是群星璀璨的時代,這三人則是群星中的巨星。司馬光有《資治通鑑》傳世,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更是以其在文學和藝術各個領域中的卓越成就,成為兩宋文明的驕傲、標誌和象徵。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 司馬光手書《資治通鑑》殘稿。該殘卷是司馬光唯一傳世的《資治通鑑》手稿,為一份提綱,上面有司馬光修改的痕跡。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 王安石千古絕唱《桂枝香·金陵懷古》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墨跡素箋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蘇軾在被貶黃州的第三年寒食節時作,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更難得的是,他們不但才華橫溢,而且人品極佳。元祐元年(1086)四月初六,王安石病逝江寧。當朝宰相司馬光重病在床不能上朝,便寫信給副宰相呂公著說: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接受了司馬光的建議,追贈王安石為太傅。蘇軾則利用執筆起草制書之便,給他的這位老對手兼老朋友,以極高的評價: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有如此朋友和政敵,王安石可以含笑於九泉。

耐人尋味的是,死後贏得司馬光和蘇軾如此敬重和好評的王安石,得勢時對他們倆卻極盡排擠之能事,甚至視司馬光為害群之馬,蘇軾為亂政之人。比如熙寧二年八月神宗問起對蘇軾兄弟的看法,王安石的回答便是: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王安石為什麼會這樣?嫉賢妒能嗎?

不,政治掛帥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的確,在王安石那裡,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和政治路線是第一位的,甚至可以決定對一個人的道德判斷。

至於二者之間的關係,則可以按照“中國式邏輯”來推定——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這道理看起來很順,可惜反過來也一樣——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總之,怎麼判斷都是小人。請大家想想,這種邏輯,是不是很荒唐?

豈止荒唐,還會製造冤案

王安石正是這樣做的。變法之前他就對神宗說,堯舜之所以是堯舜,就因為能夠識別小人與君子,並將那些兇賊統統誅殺。結果怎麼樣呢?被指控為兇賊的竟是忠誠而友善的富弼,司馬光、韓琦和蘇軾等人則被指控為流俗。

這種手法,王安石可以用,反對派也可以。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比如御史中丞李定,幾乎一開始就被定性為小人,證據是他居然不為母親仇氏披麻戴孝。然而實際情況是,李定並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仇氏所生,豈敢服喪?沒錯,此人在烏臺詩案中的表現堪稱邪惡,卻不等於他可以或應該被冤枉。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還有章惇。此人是跟呂惠卿等一起被《宋史》列入奸臣傳的,證據之一是“從不以官職私授所親”。他的四個兒子進士及第,三個都交給吏部公事公辦,打發到州縣任職,只有老四安排在京做了小官。如此“不近人情”,當然是奸。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呵呵,這樣不以權謀私的奸臣,還真沒見過。

御史中丞劉摯的彈劾狀也很可笑。他說,章惇明明知道免役法禍國殃民卻堅持己見,無非是怕以後見了王安石不好意思,因此寧可辜負朝廷。好嘛,呂惠卿反目為仇,你們說他奸;章惇始終如一,也說他奸。那麼請問,如果想做一個忠臣,又該怎麼對待王安石呢?裝作不認識嗎?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諸如此類,實在不值一駁。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不過,最瘋狂的還不是章惇,而是蔡京。此人堪稱大名鼎鼎,讀過《水滸傳》的都會說他是奸臣,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本是司馬光的黨羽。元祐元年(1086)二月,司馬光下令五天之內恢復差役法,人人都說時間太緊,只有開封知府蔡京如期完成任務。司馬光大喜過望說: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然而怎麼樣呢?蔡京翻臉比翻書還快。

我們知道,北宋倒數第二個皇帝徽宗,跟哥哥哲宗一樣也是反對元祐年間之政策的。他甚至發明了“元祐奸黨”的稱呼,將反對新法恢復舊章的人統統列入黑名單,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寫出來,刻成石碑,叫元祐黨籍碑。上了榜單的人全都受到迫害,某些人如蘇軾的著作還被焚燬。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這份黑名單,便很可能是蔡京炮製的。後來,他又利用職權將人數擴大了兩三倍,位居榜首的就是司馬光。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這當然足以證明蔡京之奸,卻也同時證明道德其實與政治無關。政治講的是立場,道德講的是品質。品質好的可以有不同立場,比如王安石和司馬光。那些立場堅定的人儘管會被罵作奸臣,卻其實大多沒有道德問題,比如章惇。可見除見風使舵者外,立場的選擇其實無關乎道德。

改革也一樣。改革與政治有關,與經濟有關,甚至與技術有關,唯獨與道德無關。比如司馬光認為,國民經濟是個常量,理財就是與民爭利。王安石卻認為財富是變量,理財是要把蛋糕做大。那麼,究竟是常量還是變量呢?這當然是學術問題,跟道德風馬牛不相及,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又比如,蘇軾認為,免役和差役各有利弊。差役法的問題是,農民和市民要到官府服勞役,勢必影響生產。免役法用勞役貨幣化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卻給了官吏橫徵暴斂的機會,害得民眾沒有錢用。前一個問題是根本性的,後面這個是技術性的,因此蘇軾不建議廢免役、行差役。

顯然,這是科學的分析。解決辦法則是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商量討論,實事求是地進行修正和改良。

司馬光卻偏要做道德判斷,還執迷不悟,便只能坐失良機,讓人扼腕。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泛道德論和唯道德論,是不是很害人?

實際上,改革有穩健和魯莽,聰明和失策,也有得力和懈怠,因此有成功和失敗,卻沒有道德不道德。為改革措施貼上道德標籤,只會斷了聽取意見進行調整的後路。

這也是給我們現代人的啟示。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易中天中華史》——中國高端歷史讀物第一品牌,中華史品類全網銷量第一,已有6254712位知識型讀者擁有。

易中天:改革與道德無關

The Spirit of 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