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8就去世的陳國公主,為何戴著黃金面具與舅舅合葬?

李依舅


每一個墓室的發現都能揭開一段傳奇的歷史,都能讓歷史研究者欣喜若狂,尤其是一座保存完好又高貴顯赫的墓室,陳國公主的墓室便是其中之一。1986年,因內蒙古通遼奈曼旗青山鎮興修水利的急需,施工過程當中,就在推土機作業途中,無意之間使得幾塊看起來年代久遠的磚頭愈發吸人眼球。通遼的考古專家匆匆趕到,在專家的指導下,現場翹開了磚頭,裡面的墓室結構逐漸清晰,這是陳國公主和其駙馬的墓室。


新發現的墓室和漢代墓室的結構十分的相近,這個新發現的墓室也是由墓道、前室等六個部分組成。但仔細看來,這個墓室和漢代的墓室在一些細節方面又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墓室的頂部設計。進入墓室,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彩斑斕的壁畫,壁畫色彩鮮豔,保存完好,還能辨別出壁畫的大概內容。壁畫應是出自大家之手,武士等的刻畫栩栩如生,連發型都可以辨別出來。同樣也是根據武士的髮型考古學家基本確定了墓室主人的民族。壁畫之中的人形武士,頭髮已經全部剔除,只有在其兩鬢和前額部位留有少量毛髮,書中記載這個被稱為“髡髮”,而在民族大融合中,只有契丹人一直保留著這個髮式。因為契丹人是馬背上的國家,頭髮披散會遮擋在馬上的視線,所以考古專家初步斷定這是一個遼代的古墓,但要最後確定還需要找到墓主人的墓誌銘。

讓考古專家開心的是,墓們保存完好,沒有被偷盜的環境,遼代的古墓一般都是殘缺的,這個古墓則因為偏僻的地理位置“倖免於難”,墓室裡面的陪葬品更是讓考古專家們大吃一驚。墓室中到處都是陪葬品,進入墓室就能看見“大寫的奢華”。化妝盒是鎏金龍紋銀妝盒,鑰匙是鎏金魚紋的,最普通的杯子也都是拿最為上等的瑪瑙打造的,墓室中一眼望過去流光溢彩,不僅奢侈豪華品的數量多,質量純度也都是最好的。隨葬品總計有3000頓件,而且女性用品居多,由此可見這最起碼是一個很受尊崇的契丹女貴族。

來到放置棺材的後室,與眾不同的是,後室沒有棺材,兩具屍體被排列放在一個平板上,走近一看,更是令考古專家大吃一驚。這兩具屍體都帶著黃金面具,穿著銀製的衣服,屍體形態依然保存完好。在這個墓室沒有被發現迄今為止,以至於如今世人都認為黃金面具是中亞和西歐的獨有之物,法老圖坦卡蒙便是典例。這一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又給予了中國的考古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證據。

真正確定墓主人身份的是隨後發現的墓誌銘,根據現存墓誌銘的記載,該墓室中面披黃金面具的男人應該是陳國當時的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另一重身份也是當時皇后的弟弟,由此也可以確定這是陳國公主與駙馬的合葬墓。

該墓室的女主人——陳國公主,這位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女子,人生結局卻不盡美好。當時名震一時的遼景宗是她的祖父,即便陳國公主的父親沒有最終登上王位,但卻十分權傾一時,以至於陳國公主在陳國的地位便十分的高貴。她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於是便絲毫沒有顧及血緣親疏和倫理關係,毅然決然嫁給了自己年長的舅舅。兩年以後,正是她十八歲的花季年齡,公主便香消玉殞、悄然離世,至今史書和後世學者都對其具體的去世原因尚未定論(可能是因為近親結婚)。

先來解釋一下近親結婚問題,契丹一族非常在意血統的純正性,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皇室內部不是可以通婚而且必須通婚。蕭紹矩,他是蕭太后的侄子。而陳國公主,是蕭太后的孫女,雖然差一代人,但是合乎契丹人的通婚守則,二人埋葬在一起也是有理可依,這也可以合理的解釋為何二人會出現在同一個墓室當中。

黃金面具就和契丹人的喪葬習俗有關係了,契丹人是一個和大自然十分密切的國家,他們在草原上出身,在草原上長大,對大自然有著天然的敬畏,他們採取樹葬。契丹人去世以後不會直接埋葬,而要把屍體放置在樹上,讓屍體自然風乾。人去世以後,都希望自己即使死後也一樣的安詳,就像睡熟了一樣平靜美好。但因為樹葬有諸多的不可控因素,可能有蚊蟲甚至野獸鳥類的侵蝕,還避免不了風吹日曬和雨淋,一般有條件的貴族都會採用金面具和銀製衣的做法。金屬面具會雕刻出墓主人的大概容貌,讓其在日後接受人們祭拜的時候依舊安詳,銀網絡則可以收攏住屍體,不會因為停屍時間過長導致屍身散亂,這樣便可以大大減少主人生前形象的損傷。另外一個說法是,面具是根據真人相貌模仿製作而來,契丹人認為:在保持生前容貌的前提下,能夠下輩子讓親人一眼認出來。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這兩具黃金面具和銀絲網絡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級最高的。

黃金面具不光栩栩如生,設計也是十分的精巧。黃金面具有33個穿孔,通過這些穿孔和身上穿的銀網絡緊緊的聯合在一起,與漢族的“金縷玉衣”相似。契丹的貴族在去世以後屍身也會經歷幾次的祭拜,金銀加身既顯高貴又可以保證形象的良好,一舉兩得。

綜上,金製面具是身份的象徵,可以保護屍身,維護皇家的尊嚴、體面。陳國公主的舅舅也是丈夫,並非亂倫而是當時成婚的一個血緣守則,葬在一起是夫妻同穴,天經地義。


木劍溫不勝


帶著黃金做的面具,與舅舅合葬, 這是一個怎樣神秘的故事呢?

我是三少, 我來回答。

一段塵封千年的故事

1986年,在內蒙古奈曼旗,一個蓄水壩的施工現場,發現了陳國公主墓。工作人員驚奇地發現,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座、從未被盜的遼代皇族墓!

古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珍品,大小數千件。黃色的金、白色的銀、紅色的琥珀、潔白的玉,琳琅滿目的珍寶佈滿了墓室,是僅次於皇陵的重要考古發現,是契丹文化的奇蹟。

在千年古墓中,人們看到了平臥於棺面的公主與駙馬,頭枕著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上覆蓋著栩栩如生的黃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

尤其是躺在駙馬左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頭戴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

古墓的壁上 , 巨幅壁畫,濃郁的草原風情, 歷經千年歲月卻不褪色,整個墓室金碧輝煌,珠光寶氣!

這座奢華的王侯級別的墓葬, 究竟塵封一段怎麼樣的往事呢?

一 千年前, 那段盛世的愛情!

原來古墓中的陳國公主, 是蕭太后的親孫女,她的父親耶律隆慶是蕭太后的二兒子,她的祖父就是蕭太后的丈夫,遼朝第五位皇帝遼景宗耶律賢。

有專家說,遼朝的皇族一般為耶律氏、後族為蕭氏,兩大家族為了將政治權力牢牢地握在手中,便盛行這種近親聯姻的方式 (那時並沒有近親結婚的概念)。

這場盛大的契丹貴族聯姻,於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舉行。那年春天, 草原上風和日麗,16歲的陳國公主和30多歲的駙馬在舉國歡慶中締結良緣。

公主雖然年輕,但在契丹皇族中卻具有很高的地位,獲得過無數封號。她先是被封為太平公主,後來又晉封為越國公主。

在她剛滿16歲時,就按照契丹貴族的婚姻習俗,嫁給了比自己大18歲的舅舅。

這位駙馬同樣身世顯赫,他叫蕭紹矩,出生於名門望族,生前曾任秦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等職,是軍中的高級將領,深受皇帝的喜愛。

但是,這場令人矚目的婚姻僅僅只持續了兩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與剛滿18歲的花季公主先後因病過世。

耶律王追封她為陳國公主,以無數的金銀美玉作為陪葬, 並在他們胸前戴著一對美麗的琥珀瓔珞,象徵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 滄海桑田,生生世世.!

一種獨特的契丹喪葬習俗

陳國公主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和駙馬沉睡了千年,向我們展現了最完整的契丹貴族厚葬習俗。

契丹,一個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打魚狩獵, 逐水草而居, 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久而久之,人他們對自然產生了敬畏,因此產生了契丹人獨特的喪葬習俗——樹葬。

樹葬,指的是人死後將屍體放在樹上,任自然風化,等屍體風乾後再把屍骨重新撿起來埋葬。

後來, 契丹的鐵蹄踏進中原,中原文化受到契丹人的關注,他們開始將本民族的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喪葬習俗也逐漸融合了中原的元素。

所以, 他們在樹葬之後,還增加了停屍,墓室屍床等喪葬程序。因此在殮葬後,人們還要定期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於是,美化和裝飾屍體就顯得非常重要!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我們才得以一睹契丹公主的奢華陪葬!

古墓中發現的黃金面具、銀絲網絡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為了把屍體籠絡住,讓屍體變得更威嚴,而不會因為停屍時間過長導致屍體腐爛,影響主人生前的形象。

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黃金面具,與銀絲網絡不僅是最完整,而且等級最高!

一件神秘的黃金面具

在這個奢華至極的千年古墓中, 公主與駙馬臉上覆蓋的黃金面具最為神秘。他們為什麼要臉覆金面具,面具又是用來做什麼的?

陳國公主的黃金面具,採用捶揲工藝製作而成,長20.5釐米、寬17.2釐米,和一位成年人的臉龐大小相當。面具耳朵部位的紋路清晰可見,面部圓潤,眼睛雙睜,嘴唇微抿,刻畫了一位契丹民族女性的容貌。

而駙馬的面具, 細看呈半浮雕形, 面頰較消瘦, 兩眼圓睜, 雙唇抿合,顯露出男子特有的剛毅姿態。

有意思的是, 其他地方發現的面具,多是閉著雙眼的, 而這兩個金面具卻是兩眼圓睜, 顯示出契丹文化的特色。

其實,黃金面具,除了陳國公主墓出土之外, 還有九世紀發掘的邁錫尼國王黃金面,和古埃及法老圖特卡蒙的金面具。這些神秘的黃金面具,似乎都隱藏著一段令人難以揣測的往事。

無一例外,這些逝者的家世地位, 都是特別的高貴顯赫。神秘的黃金面具,不僅可以很好的美化屍體, 大概也是他們想長存世間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少yun


一個年僅18歲的美麗公主,一個30歲的神秘男子,兩人合葬在一起,這本來沒什麼好奇怪的,可如果男子是女子的親舅舅呢?

這是不是亂倫?

是的!至少在漢族人看來是的!舅舅娶了外甥女,這不是亂倫是什麼,是要遭雷劈的,居然還堂而皇之地葬在了一起。


這對“亂倫男女”是誰啊?

1986年,內蒙古奈曼旗,一處蓄水壩施工現場,工人在挖掘過程中,突然挖到了一處墓葬。

施工方第一時間上報給了文物局,文物局立即組織專家過來進行搶救性挖掘。

專家來了之後,發現這座大墓保存完整,未發現任何盜掘痕跡,真是意外之喜!

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誰啊?專家根據規格,猜測是契丹皇族,至於是哪位,只有挖到墓碑之後,才能見分曉。

幾天之後,終於挖到了墓碑,只見上面用契丹文寫著“故陳國公主墓誌銘”,專家大喜過望,陳國公主是蕭太后的親孫女,墓葬的陪葬品絕對可觀。


幾個月之後,陳國公主墓終於露出原貌了,果不其然,出土了許多寶貝,金銀珠寶、琥珀瑪瑙,足足有上千件之多。

最令專家驚奇的是墓主人臉上的黃金面罩,男女主人各一個,製作精美,鼻子、嘴唇、眼睛等面部結構栩栩如生,就連耳朵的紋路都清晰可見,令人歎為觀止。

墓主人為何要罩著黃金面具呢?

專家解釋說,契丹族有樹葬的風俗,他們這個民族以遊牧、打獵為生,認為人死之後,應該與大樹合為一體。

所謂樹葬,是指先砍一段大樹,在樹上挖一個槽,再把屍體放入,蓋上蓋子,然後再掛於樹上。

後來,契丹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逐步由樹葬過渡到了土葬,但過渡之中,他們又創造性地先進行樹葬,再實行土葬。

當他們把屍骨從樹上取下來時,要進行美化和裝飾,黃金面具就是這時候戴上去的。



說了這麼多,陳國公主為什麼嫁給舅舅啊?不彆扭嗎?

原來,遼國皇室有個慣例,耶律氏為皇族,蕭氏為後族,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耶律氏只允許與蕭氏通婚,所以陳國公主嫁給舅舅就順理成章了,這叫親上加親。

可是,親是親了,但近期結婚容易帶來一個致命問題—易得血友病,一旦身體破了一點便血流不止,這也是遼國皇族壽命短的主要原因。

陳國公主年紀輕輕就死了,可能得了血友病吧!


一半秋色


陳國公主的中“陳國”只是封號,實質上她遼國公主,與她合葬的人名叫蕭紹矩。此人既是公主的舅舅,又是公主的丈夫,蕭紹矩比公主大18歲。

三十多年前發現陳國公主墓

三十三年前,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的遼國公主墓被發現。該墓是遼國公主與

駙馬蕭紹矩的合葬墓,駙馬的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公主的舅舅。

公主與駙馬合葬墓修建於公元1017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墓中出土了包括金銀和珍珠瑪瑙在內的數千件隨葬品,這是一個標準的遼國貴族墓。

從出土的墓誌銘可確定,這是遼代陳國公主夫婦合葬墓。棺中兩人頭枕金花銀枕,身穿銀絲葬衣,臉覆黃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公主的配飾更多。

除此之外,陳國公主還配有鎏金銀冠,戴著琥珀耳墜、珍珠項鍊,以及兩對金鐲和十一枚金戒指。這個墓葬在當時非常豪華,反映契丹貴族的奢華。

這次考古發掘並沒有給出陳國公主及駙馬的死因,唯一能確定的是陳國公主是在16歲時嫁給34歲的舅舅蕭紹矩,他們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的時間。

雖然沒有得出確切的死因,但專家推斷兩人的死與遼代宮廷鬥爭沒有關係,最大的可能就是病死。由於當時技術手段還不成熟,沒有做成病理分析。

陳國公主有著怎樣的身世?

陳國公主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耶律賢是遼的國第五位皇帝。公主的父親耶律隆慶是遼景宗的次子,母親是正妃蕭氏,還有五位兄弟和兩位姐姐。

遼國第六位皇帝耶律隆緒(遼聖宗)是耶律隆慶的哥哥,作為遼國皇子,耶律隆慶八歲就被父皇封為恆王,後又被哥哥進封為梁王,成為南京留守。

耶律隆慶善於統兵,多次大敗宋軍。三十九時被封為秦晉國王,拜大元帥。陳國公主就是在這樣的顯赫之家長大的,她奶奶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

由於父親能征善戰,再加上家世顯赫,這位公主生前數次獲封,最初被封為太平公主,之後又晉封為越國公主,陳國公主是她去世後被追封的名號。

公主十六歲時,父親耶律隆慶為她已選好了駙馬。駙馬是遼國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都尉蕭紹矩,他是遼聖宗皇后蕭氏的哥哥,輩分是公主的舅舅。

駙馬蕭紹矩是當時絕對的皇親國戚,他的叔祖父蕭思溫是遼國重臣,娶了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兒燕國公主,蕭思溫三個女兒嫁給了穆宗之弟和景宗。

耶律隆慶為女兒舉辦了隆重的婚禮,但這場貴族聯姻只持續了兩年。公元1018年,36歲的蕭紹矩與18歲的公主先後過世。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陳國公主為何要嫁給舅舅?

在遼代的婚姻形式中,外甥嫁給舅舅被稱為兩性互嫁婚姻。遼國皇族耶律氏和後族蕭氏是契丹族中的最強大的貴族,雙方通過通婚來防止政權旁落。

遼國的律法規定“番法,王族唯與後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這一通婚形式已經成為遼國制度。遼朝九位皇帝中,除穆宗皇后外,其他均為蕭氏。

遼代還有一種異輩婚的特殊婚姻形式,異輩婚流行於遼國貴族階層。遼國的異輩婚中最常見的形式是甥舅婚,類似於陳國公主的甥舅婚形式有很多。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與皇后述律平的女兒質古,嫁給了述律平皇后的弟弟室魯。室魯與質古的女兒又嫁給遼太宗耶律德光,這些都是甥舅婚的形式。

異輩婚和甥舅婚都是原始婚姻的殘存,主要存在於北方少數民族。中原地區也有這種異輩婚現象,但非常稀少,契丹人通過這種甥舅婚來鞏固政權。

以上便是陳國公主的身世,以及她嫁給舅舅的原因。至於她與駙馬為何先後去世,還有待專家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野史也是史


這簡直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陳國公主是遼景宗耶律賢的孫女,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她的確在18歲那年突然病逝,死後也的確帶著黃金面具,也的確是和舅舅合葬在一起,唯一的問題在於,她的舅舅蕭紹矩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她的丈夫。女子死後與丈夫合葬,這就沒什麼問題了吧?

根據《陳國公主墓誌銘》的記載,“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太師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陳國公主死於開泰七年(1018年),當時的遼國皇帝是遼聖宗耶律隆緒,而皇后則是聖宗齊天皇后蕭菩薩哥,而蕭紹矩便是蕭菩薩哥的兄長。

遼聖宗耶律隆慶是遼景宗耶律賢的長子,秦晉國王耶律隆慶則是耶律賢的次子,兩人乃是親兄弟。也就是說,聖宗齊天皇后蕭菩薩哥是耶律隆慶的嫂子,陳國公主應該稱蕭菩薩哥為伯母,蕭紹矩作為蕭菩薩哥兄長,陳國公主自然應該將其稱作舅舅,不過並沒有什麼直接血緣關係罷了。

遼國為了保證家族血統的純正,在當時的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與蕭姓通婚。而根據《故陳國公主墓誌銘》的記載,陳國公主在16歲的時候,便被嫁給了年長自己十多歲的舅舅蕭紹矩。

遼國開泰七年(1018年),36歲的駙馬蕭紹矩和18歲的陳國公主先後過世,兩人最終被合葬在一起,墓地位於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東北10公里斯布格圖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8日,內蒙自治區考古研究所對該墓進行發掘,從中發掘出了大量珍惜文物。


香茗史館


18歲,正是花瓣初開的季節,還未綻開容顏,就被風吹雨打去,這位18歲的陳國公主,香消玉殞後戴著黃金面具,靜靜地躺在土中,旁邊陪著的是他的舅舅,同時也是丈夫,而北宋戰馬蕭鳴,楊家將的鮮血染著這塊同樣的土地!



1、

那年春天,草長鶯飛,野花自由地綻放在草原上,默默祝福他們的公主大婚。曾經被鮮血染紅的大地,讓遼、宋人的眼淚從不曾止住的豔紅,如今披在了公主的嫁衣上。

那一年,公主十六歲,她是新娘!

她的笑臉如同輕綻的朝陽,美麗、甜蜜、幸福,升起在牧民的載歌載舞中,升起在蕭太后欣慰的開懷中,升起在丈夫蕭紹矩的目光中。

那一年,蕭紹矩三十歲,他是新郎!

他是名門之後,他是手握兵權的將領,如今他又握著公主的手,帶著她漫步在草原上,接受蒼鷹的祝福,牧民的祈禱,大地的恭賀。

遼國,耶律為皇族,蕭姓為後族。為了血脈的純正,家族的興盛,遼國的團結,蕭、耶律便成了為政治聯姻的兩大氏族,親上加親的方式牢牢把權力永遠掌握在耶律蕭氏手中。

遼國沒有近親的概念,因此公主嫁給了蕭紹矩,也就是她的舅舅,他們得到了族人的祝福,但卻沒有得到上天的恩寵。

兩年後,遼國這位公主去世,走得匆匆,把年華永遠留在了十八歲,笑顏一時如花,蒼翠了青山,泛綠了湖柳。

蕭紹矩,在最美的時刻娶了最美的公主,卻又在最美的時間失去了最好的她,先她而去,那年他36歲。

他們合葬在內蒙古斯布格村西的山南坡上,聽松聲,觀日出日落,看莊周的蝴蝶在世間飛舞。

《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太師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


2、

時日悠悠,春去冬來,時間來到1986年。

施工人員在內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鎮斯布格圖村興修蓄水壩時,其中一鏟子下去就驚醒了這個沉寂了多年的陳國公主的夢,宣告陳國公主墓正式被發現。

遼墓保存完整,無盜墓的痕跡,也許老天也被其青春早逝所感動,所以讓她不受干擾在地下長睡,上面有山花明月相陪。

古墓奇珍異寶遍佈,規格不下於皇陵,黃金白銀,珍珠琥珀,玉器雕飾,顯示著主人的身份,透露著契丹文化的氣息,也傳遞著這個公主被寵愛的程度。

據記載,公主在族中是集萬千寵愛的明珠,生前先封太平公主,再封越國公主,死後被追封為陳國公主。她並非遼國皇帝親女,而是蕭太后的親孫女,這份榮耀足顯遼國對其的重視和喜愛之情。

墓中,陳國公主頭與丈夫枕金花銀枕,面戴黃金面具,身著銀絲紋飾葬衣,腳蹬金花銀靴,在滿是草原特色的壁畫中沉睡。

陳國公主還戴著專屬女兒家的殉品,鎏金高翅銀冠在頭,配有珍珠墜飾耳環和項鍊,腕有金鐲,指頭套戒,一派雍容華貴的公主裝扮。


3、

黃金面具,長20.5釐米,寬17.2釐米,貼合公主臉龐,為睜眼之相,五官栩栩如生,可能仿造公主真實相貌,利用捶擛工藝製作而成。

黃金面具一來是保護公主相貌,在當時認為死後保全面貌,在轉生後能夠擁有同樣的臉龐,是生人對亡者寄予的一種美好願望。

另一個原因跟當時的契丹的喪葬傳統有關。由於遼國同屬遊牧民族,多釆用樹葬方式,讓屍體自然風化,迴歸自然。而貴族會收集屍骨,再進行一次火葬儀式,這是遊牧民族嚮往自由、追求自由的一種理念。

由於屍體枯乾過程中,會遭到蟲鳥野獸的撕咬,所以契丹人就造出了銀絲網衣保護身體,黃金面具護臉的方式,讓死者能夠保持尊嚴,免受其它動物的破壞,當然這是貴族和有錢人釆用的法子。

後來吸收了中原文化,遼國逐漸形成了土葬模式,這種方式顯然更顯得對亡者的尊重之情,也給後人有憑弔拜祭的地方,因此才有了陳國公主墓完全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機會。


在陳國公主墓中,陳國公主和丈夫臉罩黃金面具,身著銀絲的衣服就不足奇怪了,一是身份的象徵;二是保護屍身的完整;三是維持皇家的體面和尊嚴。舅舅也是丈夫,所以合葬在一起也是天經地義的,夫妻同穴,也算是有情有義。


西遊夢紅樓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沒什麼稀奇的。

在1986年,在內蒙古發現了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

這是我們目前發現比較完整的契丹貴族墓葬。

之所以沒有被盜掘的原因,是它位置偏移,在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鎮東北10公里一個叫斯布格圖的小村裡。

墳墓內發現大量陪葬品,但最珍貴的是夫妻兩人佩戴的純金面具。

根據檢測,含金量高達98%。到今天已經差不多1000年了,這兩個面具因為純金打造,仍然金光閃閃。

另外,墓葬包括黃金面具一共發現金器31件,銀器147件,共用金約1700克,用銀1萬餘克。金器含金量高達95%--98%。

根據墓誌銘,男人叫做蕭紹矩,是皇親國戚。

他是遼聖宗皇后蕭菩薩哥的親哥哥,當時官職是泰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死亡時35歲。

女子是陳國公主耶律氏,是遼景宗皇帝孫女、遼聖宗皇太弟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的女兒。

她在16歲就被封為陳國公主,嫁給蕭紹矩。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個蕭紹矩其實是公主的親舅舅。

在我們漢人看來,這簡直就是亂倫。

然而,在當年契丹遊牧民族,這種通婚很正常,沒什麼值得奇怪的。

然而婚後才1年,蕭紹矩就死了,死因不明。再過1年,公主也死了,年僅18歲,兩人就合葬在這裡。

因為家世地位高貴顯赫,死後給以厚葬。

那麼,為什麼夫妻兩人死後都要帶黃金面具呢?

其實,他們不僅僅是帶著黃金面具。兩人頭戴金冠銀冠,穿著銀絲網絡殮衣,腳穿金花銀靴,手握琥珀握手,富麗堂皇。

除此以外,首飾也很多。

公主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身佩金荷包、金針筒和各種玉佩。她雙手十個手指上一共戴著11枚金戒指。

為什麼會對死人這麼精心打扮?

其實源於契丹的喪葬傳統。

契丹人同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喪葬曾經很簡單,就是樹葬。

所謂樹葬,就是將屍體放在大樹上,自然風化,最後變為殭屍或者屍骨。

普通人就是這樣處理了,而貴族則會將屍骨取下來,經過一些儀式以後火葬燒燬。

然而,這裡就有一個問題。

在葬禮上,屍骨非常難看。因為樹葬的特點,屍骨很多都被飛鳥或者小動物、昆蟲破壞過,慘不忍睹。就算沒有破壞,這種殭屍也是很可怕的,根本不能看。

為了保持死者生前的形象,契丹人就開始對身體進行裝扮和美化,其中金屬面具和銀絲網絡就很重要。

尤其是金屬面具,可以遮住屍體面目全非的臉,保持死者生前的威嚴。

隨著時代的發展,契丹受到漢人和佛教影響,貴族開始放棄火葬轉而土葬,但這個裝扮遺體的風俗流傳了下來,就有了純金面具。


薩沙


陳國公主是遼代史上有名的蕭太后的親孫女。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遼蕭太后的,這裡就不多贅述,那這個正值花季的少女死後怎麼帶著黃金面具跟舅舅合葬了?

01

1986年在內蒙古當地蓄水壩的施工現場,因為幾塊不同的青磚,發現一座遼代的古墓,經考古人員勘察,這是一座王侯價格的古墓,且是一座從未被盜過的遼代皇族古墓,這樣的考古價值是前所未有的。

古墓裡的貴重陪葬品不計其數,最關鍵的就是墓室主人,兩具帶著黃金面具的屍體,這兩具有著神秘氣氛的屍體到底是誰了?幸好墓裡發現了墓誌銘,據墓誌銘的記載,女性墓主人是遼景宗和蕭太后的親孫女,死後被追封的陳國公主。她旁邊的男性是她的丈夫蕭紹矩,夫妻合葬是很正常的事,這位蕭紹矩既是她的丈夫同時也是她的舅舅,《陳國公主墓誌銘》記載“泰寧軍節度使檢校駙馬太師都尉蕭紹矩即皇后之兄也”,陳國公主死於開泰七年,當時的皇后為遼聖宗齊天皇后,則駙馬蕭紹矩當為齊天皇后之兄。

當時的遼代以耶律氏和蕭氏兩大家族為主,為了權利不落旁姓,家族血統純正,耶律氏只能與蕭氏通婚。那時是不懂近親聯姻的危害的。於是時年16歲的公主就嫁給了大自己18歲的舅舅。誰知這段婚姻只持續了2年,夫妻雙雙先後因病去世。

02

陳國公主墓夫妻兩頭枕金花銀枕,身著銀絲網絡葬衣,臉覆蓋黃金面具,腳穿金花銀靴,尤其是躺在駙馬左側的公主更為雍容華貴,她的頭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銀冠,雙耳戴著珍珠、琥珀耳墜,脖子上佩戴珍珠項鍊,手腕戴著兩對金鐲,雙手還套著11枚金戒指。

據說用銀絲網絡包裹身體,是為了怕日後屍身腐爛變形,影響主人生前的美好形象。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銀絲網絡衣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級最高的。

夫妻兩面帶的黃金面具跟身上的銀絲網絡衣一樣,都是起到防止屍體腐爛變形和美化的作用,只是契丹名族喪葬文化的一種。

契丹名族是馬背上的遊牧名族,祖先靠狩獵為生,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久而久之,就形成 了契丹人樹葬的風俗,人死了之後放到樹上先風乾,然後再收斂入葬,入葬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這個屍體的外在的修飾美化的處理就顯的很重要了,這就形成了契丹的喪葬文化。黃金面具銀絲網絡衣都是起到這樣的作用。陳國公主這種厚葬的形式也是受了中原文化的影響。

結語

18歲公主突然病逝原因至今成謎。她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沉睡千年,留給後人無盡遐想。

我是【史料未及爾】,歡迎留言,討論,一起探討歷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爾


黃金面具下葬本身就是一個謎,年僅18歲就去世的花季少女,為什麼要與舅舅合葬,這難道有什麼講究,或者是他與舅舅之間有怎樣的故事呢?

那是在1986年,內蒙古自治區發現了一個遼代的陳國公主墓,位於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這座歷經千年的古墓,與往常的絕大多數墓葬都與眾不同。

最令人詫異的就是,雖說是公主墓葬,但卻硬是並排躺著兩具屍體遺骸,按照當時墓葬的規格來看,上身穿戴銀絲網衣,頭頂金色王冠,而且兩人的臉上均被金色的面具包被子,就連腳上的靴子,也都是鎏金銀材質。

這座千年古墓的神秘面紗,才剛剛拉開一角

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人心生疑惑,整個墓葬周圍壁畫叢生,根據壁畫內容大概可以看出,絕大部分是當時的生活場景圖,與此同時出土的陪葬品高達3000餘件,各種材質應有盡有,金銀首飾,這只是最基礎級別。

而各種瑪瑙,翡翠,琥珀、珍珠也應有盡有,恐怕整件事沒有這麼簡單。這座墓葬如此豪華,卻沉睡千年屬實匪夷所思在那個盜墓賊猖獗的年代,各大帝王的陵寢也成了盜墓賊爭相搶奪的地盤。

古代摸金校尉的奇技淫巧,不得不令人稱奇,按理說精通各類風水學知識的他們,只要是稍微豪華一點的墓葬,基本逃不過他們的視線,之所以這座千年古墓得以倖存。

根據當時發掘的專家猜測,可能是由於地處偏遠,這裡地廣人稀,而且它還位於一個名叫斯布格里的小村落,盜墓賊要想光顧這裡,就必須克服地域障礙。

年僅18歲去世,為什麼會和舅舅合葬?

這座墓主人的真實身份,一位就是剛開始提到的遼代公主,她是耶律氏家族的一員,之所以稱其為公主,是因為他的爺爺就是當時地位顯赫的遼景宗,相信對於孫女的離世,他也備感意外。

(蕭紹矩)

按照墓誌銘記載敘述,這名男子也是皇親國戚,本名叫蕭紹矩,當時遼聖宗即位,也開創了遼國最興盛的時代,這名男子作為皇后的親哥哥,不僅擔任泰寧軍節度使,而且還擔當著檢校太師一職,他去世時也相當年輕,僅僅35歲,兩人合葬其實有另一層關係。

外甥女嫁給親舅舅,合葬自然理所當然。

陳國公主的父親就是遼聖宗,對於自己16歲的女兒,也將她許配給了蕭紹矩,很難符合今天的常規,如此亂了倫理綱常,同時也是有悖常理的存在,但其實這一切在契丹族中來說並不算什麼,僅僅是一種很正常的通婚現象,為了達到強強聯合的目的。

關於兩人的死因,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資料表明,從結婚到去世,蕭紹矩僅僅和妻子待了一年,他死後一年,或許公主也因為悲痛欲絕,一年之後隨他而去,這也是兩人之所以合葬的原因。

關於戴面具又有怎樣的說法?就不得不提當時的風俗習慣

按照契丹人特有的喪葬風俗習慣,戴面具下葬,其實是一種常規操作,其他人最常用的是樹葬,但這僅僅是針對普通人的葬法。

很可能因為天氣炎熱,屍體腐爛發臭,影響主人形象,也容易遭到野獸蠶食,契丹貴族則不一樣,為了儘可能保持肢體的完整性。

用豪華的裝飾品不僅彰顯了其尊貴地位,而且還能完美的維持死者形象。戴面具就有這樣的用途,畢竟人死後如果沒有合理的防護措施,面部腐爛也是極其恐怖的,帶上面具就毫無違和感。

無論是公主還是她舅舅的死因,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知識水平受限,沒有明確的判斷記載,當然也在很大程度上,與當事人並沒有認識到近親結婚的危害有關。

如果您有更合理的解釋,歡迎評論區探討留言!


大國布衣


地處遼西山地北緣的淺山丘陵地帶的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山脈綿延,樹木茂盛,這裡有個清澈的山泉,和旭的微風,有誰知道在離鎮東北10公里的一個叫斯布格圖小村的山坡上,竟埋葬著遼朝最顯貴的公主和附馬。

1986年,內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為配合青龍山鎮水庫建設,對沉睡地下千年的合葬古墓進行清理發掘,沒想到這一清理竟有了驚人的收穫。

這次發現了一處合葬墓,墓中的主人是一對夫妻,即使已過去千年,他們依然相偎在一起。經考證,這是遼陳國公主與附馬的合葬墓。

陳國公主是遼景宗皇帝的孫女,她的父親是秦晉國王遼聖宗皇太弟耶律隆慶,陳國公主還是吳國公主的妹妹,死的時侯只有十八歲。附馬名為蕭紹矩,是聖宗齊天皇后的哥哥。

陳國公主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的親孫女,而蕭紹矩是蕭太后的侄子,公主與附馬實際上差了一輩,公主是嫁給了自己的舅舅。

但遼國那時的權利被耶律與蕭氏兩大家族把控,兩個家族之間的聯姻時有發生,這也是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正和權利的把握。

附馬比公主大十八歲,陳國公主當時深受恩寵,可二人成婚後不到兩年時間,便相繼去世,死因不為今人所知,想必是隻有這短短的夫妻緣份。

遼國盛行厚葬,兩個家世顯赫的人去世,其墓葬規格自然是異於常人。後來的盜墓賊都知道遼朝的墓葬裡面有很多寶貝,所以遼朝的陵墓幾乎都被盜空了,達到了十墓九空的地步。

當時發現陳國公主墓的時侯,專家們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沒想到當陵墓被打開以後,竟是一個完整的從沒被盜過的墓地,這對於研究遼國的歷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陳國公主與附馬蕭紹矩兩手相扣,墓內極盡奢華,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黃金面具。面具是採用捶擛工藝製成,和人臉差不多大小。最重要的是面具上五官的紋路都很清晰,栩栩如生,彷彿活的一般。

陳國公主面具上的眼睛是睜開的,世人猜測這可能是希望下一世可以再次與親人相聚,能更容易認出來,當然這一切都是猜測。

這些應該和遼國的墓葬習俗有關,必竟那時的古人大多有著一些對來世的美好願望,不管這些願望是否能實現,世人總希望用人為的方法彰顯出來。

墓中出土了許多寶物,這些寶物都是極品,對研究遼國曆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墓中實景圖)

(銀絲斂衣)

(兩組四件雙魚玉佩)

(金銙蹀躞帶)

(鎏金銀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