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8就去世的陈国公主,为何戴着黄金面具与舅舅合葬?

李依舅


每一个墓室的发现都能揭开一段传奇的历史,都能让历史研究者欣喜若狂,尤其是一座保存完好又高贵显赫的墓室,陈国公主的墓室便是其中之一。1986年,因内蒙古通辽奈曼旗青山镇兴修水利的急需,施工过程当中,就在推土机作业途中,无意之间使得几块看起来年代久远的砖头愈发吸人眼球。通辽的考古专家匆匆赶到,在专家的指导下,现场翘开了砖头,里面的墓室结构逐渐清晰,这是陈国公主和其驸马的墓室。


新发现的墓室和汉代墓室的结构十分的相近,这个新发现的墓室也是由墓道、前室等六个部分组成。但仔细看来,这个墓室和汉代的墓室在一些细节方面又有很多的不同,例如墓室的顶部设计。进入墓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斑斓的壁画,壁画色彩鲜艳,保存完好,还能辨别出壁画的大概内容。壁画应是出自大家之手,武士等的刻画栩栩如生,连发型都可以辨别出来。同样也是根据武士的发型考古学家基本确定了墓室主人的民族。壁画之中的人形武士,头发已经全部剔除,只有在其两鬓和前额部位留有少量毛发,书中记载这个被称为“髡发”,而在民族大融合中,只有契丹人一直保留着这个发式。因为契丹人是马背上的国家,头发披散会遮挡在马上的视线,所以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一个辽代的古墓,但要最后确定还需要找到墓主人的墓志铭。

让考古专家开心的是,墓们保存完好,没有被偷盗的环境,辽代的古墓一般都是残缺的,这个古墓则因为偏僻的地理位置“幸免于难”,墓室里面的陪葬品更是让考古专家们大吃一惊。墓室中到处都是陪葬品,进入墓室就能看见“大写的奢华”。化妆盒是鎏金龙纹银妆盒,钥匙是鎏金鱼纹的,最普通的杯子也都是拿最为上等的玛瑙打造的,墓室中一眼望过去流光溢彩,不仅奢侈豪华品的数量多,质量纯度也都是最好的。随葬品总计有3000顿件,而且女性用品居多,由此可见这最起码是一个很受尊崇的契丹女贵族。

来到放置棺材的后室,与众不同的是,后室没有棺材,两具尸体被排列放在一个平板上,走近一看,更是令考古专家大吃一惊。这两具尸体都带着黄金面具,穿着银制的衣服,尸体形态依然保存完好。在这个墓室没有被发现迄今为止,以至于如今世人都认为黄金面具是中亚和西欧的独有之物,法老图坦卡蒙便是典例。这一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又给予了中国的考古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真正确定墓主人身份的是随后发现的墓志铭,根据现存墓志铭的记载,该墓室中面披黄金面具的男人应该是陈国当时的泰宁军节度使检校驸马,另一重身份也是当时皇后的弟弟,由此也可以确定这是陈国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

该墓室的女主人——陈国公主,这位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女子,人生结局却不尽美好。当时名震一时的辽景宗是她的祖父,即便陈国公主的父亲没有最终登上王位,但却十分权倾一时,以至于陈国公主在陈国的地位便十分的高贵。她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于是便丝毫没有顾及血缘亲疏和伦理关系,毅然决然嫁给了自己年长的舅舅。两年以后,正是她十八岁的花季年龄,公主便香消玉殒、悄然离世,至今史书和后世学者都对其具体的去世原因尚未定论(可能是因为近亲结婚)。

先来解释一下近亲结婚问题,契丹一族非常在意血统的纯正性,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皇室内部不是可以通婚而且必须通婚。萧绍矩,他是萧太后的侄子。而陈国公主,是萧太后的孙女,虽然差一代人,但是合乎契丹人的通婚守则,二人埋葬在一起也是有理可依,这也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何二人会出现在同一个墓室当中。

黄金面具就和契丹人的丧葬习俗有关系了,契丹人是一个和大自然十分密切的国家,他们在草原上出身,在草原上长大,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敬畏,他们采取树葬。契丹人去世以后不会直接埋葬,而要把尸体放置在树上,让尸体自然风干。人去世以后,都希望自己即使死后也一样的安详,就像睡熟了一样平静美好。但因为树葬有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可能有蚊虫甚至野兽鸟类的侵蚀,还避免不了风吹日晒和雨淋,一般有条件的贵族都会采用金面具和银制衣的做法。金属面具会雕刻出墓主人的大概容貌,让其在日后接受人们祭拜的时候依旧安详,银网络则可以收拢住尸体,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身散乱,这样便可以大大减少主人生前形象的损伤。另外一个说法是,面具是根据真人相貌模仿制作而来,契丹人认为:在保持生前容貌的前提下,能够下辈子让亲人一眼认出来。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这两具黄金面具和银丝网络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级最高的。

黄金面具不光栩栩如生,设计也是十分的精巧。黄金面具有33个穿孔,通过这些穿孔和身上穿的银网络紧紧的联合在一起,与汉族的“金缕玉衣”相似。契丹的贵族在去世以后尸身也会经历几次的祭拜,金银加身既显高贵又可以保证形象的良好,一举两得。

综上,金制面具是身份的象征,可以保护尸身,维护皇家的尊严、体面。陈国公主的舅舅也是丈夫,并非乱伦而是当时成婚的一个血缘守则,葬在一起是夫妻同穴,天经地义。


木剑温不胜


带着黄金做的面具,与舅舅合葬, 这是一个怎样神秘的故事呢?

我是三少, 我来回答。

一段尘封千年的故事

1986年,在内蒙古奈曼旗,一个蓄水坝的施工现场,发现了陈国公主墓。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座、从未被盗的辽代皇族墓!

古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珍品,大小数千件。黄色的金、白色的银、红色的琥珀、洁白的玉,琳琅满目的珍宝布满了墓室,是仅次于皇陵的重要考古发现,是契丹文化的奇迹。

在千年古墓中,人们看到了平卧于棺面的公主与驸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上覆盖着栩栩如生的黄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

尤其是躺在驸马左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头戴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

古墓的壁上 , 巨幅壁画,浓郁的草原风情, 历经千年岁月却不褪色,整个墓室金碧辉煌,珠光宝气!

这座奢华的王侯级别的墓葬, 究竟尘封一段怎么样的往事呢?

一 千年前, 那段盛世的爱情!

原来古墓中的陈国公主, 是萧太后的亲孙女,她的父亲耶律隆庆是萧太后的二儿子,她的祖父就是萧太后的丈夫,辽朝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

有专家说,辽朝的皇族一般为耶律氏、后族为萧氏,两大家族为了将政治权力牢牢地握在手中,便盛行这种近亲联姻的方式 (那时并没有近亲结婚的概念)。

这场盛大的契丹贵族联姻,于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举行。那年春天, 草原上风和日丽,16岁的陈国公主和30多岁的驸马在举国欢庆中缔结良缘。

公主虽然年轻,但在契丹皇族中却具有很高的地位,获得过无数封号。她先是被封为太平公主,后来又晋封为越国公主。

在她刚满16岁时,就按照契丹贵族的婚姻习俗,嫁给了比自己大18岁的舅舅。

这位驸马同样身世显赫,他叫萧绍矩,出生于名门望族,生前曾任秦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等职,是军中的高级将领,深受皇帝的喜爱。

但是,这场令人瞩目的婚姻仅仅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因病过世。

耶律王追封她为陈国公主,以无数的金银美玉作为陪葬, 并在他们胸前戴着一对美丽的琥珀璎珞,象征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 沧海桑田,生生世世.!

一种独特的契丹丧葬习俗

陈国公主带着十八年华的爱情盟约和驸马沉睡了千年,向我们展现了最完整的契丹贵族厚葬习俗。

契丹,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打鱼狩猎, 逐水草而居, 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人他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因此产生了契丹人独特的丧葬习俗——树葬。

树葬,指的是人死后将尸体放在树上,任自然风化,等尸体风干后再把尸骨重新捡起来埋葬。

后来, 契丹的铁蹄踏进中原,中原文化受到契丹人的关注,他们开始将本民族的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丧葬习俗也逐渐融合了中原的元素。

所以, 他们在树葬之后,还增加了停尸,墓室尸床等丧葬程序。因此在殓葬后,人们还要定期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于是,美化和装饰尸体就显得非常重要!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我们才得以一睹契丹公主的奢华陪葬!

古墓中发现的黄金面具、银丝网络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变得更威严,而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体腐烂,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

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黄金面具,与银丝网络不仅是最完整,而且等级最高!

一件神秘的黄金面具

在这个奢华至极的千年古墓中, 公主与驸马脸上覆盖的黄金面具最为神秘。他们为什么要脸覆金面具,面具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陈国公主的黄金面具,采用捶揲工艺制作而成,长20.5厘米、宽17.2厘米,和一位成年人的脸庞大小相当。面具耳朵部位的纹路清晰可见,面部圆润,眼睛双睁,嘴唇微抿,刻画了一位契丹民族女性的容貌。

而驸马的面具, 细看呈半浮雕形, 面颊较消瘦, 两眼圆睁, 双唇抿合,显露出男子特有的刚毅姿态。

有意思的是, 其他地方发现的面具,多是闭着双眼的, 而这两个金面具却是两眼圆睁, 显示出契丹文化的特色。

其实,黄金面具,除了陈国公主墓出土之外, 还有九世纪发掘的迈锡尼国王黄金面,和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金面具。这些神秘的黄金面具,似乎都隐藏着一段令人难以揣测的往事。

无一例外,这些逝者的家世地位, 都是特别的高贵显赫。神秘的黄金面具,不仅可以很好的美化尸体, 大概也是他们想长存世间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少yun


一个年仅18岁的美丽公主,一个30岁的神秘男子,两人合葬在一起,这本来没什么好奇怪的,可如果男子是女子的亲舅舅呢?

这是不是乱伦?

是的!至少在汉族人看来是的!舅舅娶了外甥女,这不是乱伦是什么,是要遭雷劈的,居然还堂而皇之地葬在了一起。


这对“乱伦男女”是谁啊?

1986年,内蒙古奈曼旗,一处蓄水坝施工现场,工人在挖掘过程中,突然挖到了一处墓葬。

施工方第一时间上报给了文物局,文物局立即组织专家过来进行抢救性挖掘。

专家来了之后,发现这座大墓保存完整,未发现任何盗掘痕迹,真是意外之喜!

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啊?专家根据规格,猜测是契丹皇族,至于是哪位,只有挖到墓碑之后,才能见分晓。

几天之后,终于挖到了墓碑,只见上面用契丹文写着“故陈国公主墓志铭”,专家大喜过望,陈国公主是萧太后的亲孙女,墓葬的陪葬品绝对可观。


几个月之后,陈国公主墓终于露出原貌了,果不其然,出土了许多宝贝,金银珠宝、琥珀玛瑙,足足有上千件之多。

最令专家惊奇的是墓主人脸上的黄金面罩,男女主人各一个,制作精美,鼻子、嘴唇、眼睛等面部结构栩栩如生,就连耳朵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令人叹为观止。

墓主人为何要罩着黄金面具呢?

专家解释说,契丹族有树葬的风俗,他们这个民族以游牧、打猎为生,认为人死之后,应该与大树合为一体。

所谓树葬,是指先砍一段大树,在树上挖一个槽,再把尸体放入,盖上盖子,然后再挂于树上。

后来,契丹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步由树葬过渡到了土葬,但过渡之中,他们又创造性地先进行树葬,再实行土葬。

当他们把尸骨从树上取下来时,要进行美化和装饰,黄金面具就是这时候戴上去的。



说了这么多,陈国公主为什么嫁给舅舅啊?不别扭吗?

原来,辽国皇室有个惯例,耶律氏为皇族,萧氏为后族,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耶律氏只允许与萧氏通婚,所以陈国公主嫁给舅舅就顺理成章了,这叫亲上加亲。

可是,亲是亲了,但近期结婚容易带来一个致命问题—易得血友病,一旦身体破了一点便血流不止,这也是辽国皇族寿命短的主要原因。

陈国公主年纪轻轻就死了,可能得了血友病吧!


一半秋色


陈国公主的中“陈国”只是封号,实质上她辽国公主,与她合葬的人名叫萧绍矩。此人既是公主的舅舅,又是公主的丈夫,萧绍矩比公主大18岁。

三十多年前发现陈国公主墓

三十三年前,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的辽国公主墓被发现。该墓是辽国公主与

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驸马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公主的舅舅。

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修建于公元1017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墓中出土了包括金银和珍珠玛瑙在内的数千件随葬品,这是一个标准的辽国贵族墓。

从出土的墓志铭可确定,这是辽代陈国公主夫妇合葬墓。棺中两人头枕金花银枕,身穿银丝葬衣,脸覆黄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公主的配饰更多。

除此之外,陈国公主还配有鎏金银冠,戴着琥珀耳坠、珍珠项链,以及两对金镯和十一枚金戒指。这个墓葬在当时非常豪华,反映契丹贵族的奢华。

这次考古发掘并没有给出陈国公主及驸马的死因,唯一能确定的是陈国公主是在16岁时嫁给34岁的舅舅萧绍矩,他们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的时间。

虽然没有得出确切的死因,但专家推断两人的死与辽代宫廷斗争没有关系,最大的可能就是病死。由于当时技术手段还不成熟,没有做成病理分析。

陈国公主有着怎样的身世?

陈国公主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耶律贤是辽的国第五位皇帝。公主的父亲耶律隆庆是辽景宗的次子,母亲是正妃萧氏,还有五位兄弟和两位姐姐。

辽国第六位皇帝耶律隆绪(辽圣宗)是耶律隆庆的哥哥,作为辽国皇子,耶律隆庆八岁就被父皇封为恒王,后又被哥哥进封为梁王,成为南京留守。

耶律隆庆善于统兵,多次大败宋军。三十九时被封为秦晋国王,拜大元帅。陈国公主就是在这样的显赫之家长大的,她奶奶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

由于父亲能征善战,再加上家世显赫,这位公主生前数次获封,最初被封为太平公主,之后又晋封为越国公主,陈国公主是她去世后被追封的名号。

公主十六岁时,父亲耶律隆庆为她已选好了驸马。驸马是辽国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都尉萧绍矩,他是辽圣宗皇后萧氏的哥哥,辈分是公主的舅舅。

驸马萧绍矩是当时绝对的皇亲国戚,他的叔祖父萧思温是辽国重臣,娶了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萧思温三个女儿嫁给了穆宗之弟和景宗。

耶律隆庆为女儿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但这场贵族联姻只持续了两年。公元1018年,36岁的萧绍矩与18岁的公主先后过世。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陈国公主为何要嫁给舅舅?

在辽代的婚姻形式中,外甥嫁给舅舅被称为两性互嫁婚姻。辽国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是契丹族中的最强大的贵族,双方通过通婚来防止政权旁落。

辽国的律法规定“番法,王族唯与后族通婚,更不限以尊卑”,这一通婚形式已经成为辽国制度。辽朝九位皇帝中,除穆宗皇后外,其他均为萧氏。

辽代还有一种异辈婚的特殊婚姻形式,异辈婚流行于辽国贵族阶层。辽国的异辈婚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甥舅婚,类似于陈国公主的甥舅婚形式有很多。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皇后述律平的女儿质古,嫁给了述律平皇后的弟弟室鲁。室鲁与质古的女儿又嫁给辽太宗耶律德光,这些都是甥舅婚的形式。

异辈婚和甥舅婚都是原始婚姻的残存,主要存在于北方少数民族。中原地区也有这种异辈婚现象,但非常稀少,契丹人通过这种甥舅婚来巩固政权。

以上便是陈国公主的身世,以及她嫁给舅舅的原因。至于她与驸马为何先后去世,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野史也是史


这简直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陈国公主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她的确在18岁那年突然病逝,死后也的确带着黄金面具,也的确是和舅舅合葬在一起,唯一的问题在于,她的舅舅萧绍矩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她的丈夫。女子死后与丈夫合葬,这就没什么问题了吧?

根据《陈国公主墓志铭》的记载,“泰宁军节度使检校驸马太师都尉萧绍矩即皇后之兄也”,陈国公主死于开泰七年(1018年),当时的辽国皇帝是辽圣宗耶律隆绪,而皇后则是圣宗齐天皇后萧菩萨哥,而萧绍矩便是萧菩萨哥的兄长。

辽圣宗耶律隆庆是辽景宗耶律贤的长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则是耶律贤的次子,两人乃是亲兄弟。也就是说,圣宗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是耶律隆庆的嫂子,陈国公主应该称萧菩萨哥为伯母,萧绍矩作为萧菩萨哥兄长,陈国公主自然应该将其称作舅舅,不过并没有什么直接血缘关系罢了。

辽国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在当时的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与萧姓通婚。而根据《故陈国公主墓志铭》的记载,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便被嫁给了年长自己十多岁的舅舅萧绍矩。

辽国开泰七年(1018年),36岁的驸马萧绍矩和18岁的陈国公主先后过世,两人最终被合葬在一起,墓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8日,内蒙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发掘,从中发掘出了大量珍惜文物。


香茗史馆


18岁,正是花瓣初开的季节,还未绽开容颜,就被风吹雨打去,这位18岁的陈国公主,香消玉殒后戴着黄金面具,静静地躺在土中,旁边陪着的是他的舅舅,同时也是丈夫,而北宋战马萧鸣,杨家将的鲜血染着这块同样的土地!



1、

那年春天,草长莺飞,野花自由地绽放在草原上,默默祝福他们的公主大婚。曾经被鲜血染红的大地,让辽、宋人的眼泪从不曾止住的艳红,如今披在了公主的嫁衣上。

那一年,公主十六岁,她是新娘!

她的笑脸如同轻绽的朝阳,美丽、甜蜜、幸福,升起在牧民的载歌载舞中,升起在萧太后欣慰的开怀中,升起在丈夫萧绍矩的目光中。

那一年,萧绍矩三十岁,他是新郎!

他是名门之后,他是手握兵权的将领,如今他又握着公主的手,带着她漫步在草原上,接受苍鹰的祝福,牧民的祈祷,大地的恭贺。

辽国,耶律为皇族,萧姓为后族。为了血脉的纯正,家族的兴盛,辽国的团结,萧、耶律便成了为政治联姻的两大氏族,亲上加亲的方式牢牢把权力永远掌握在耶律萧氏手中。

辽国没有近亲的概念,因此公主嫁给了萧绍矩,也就是她的舅舅,他们得到了族人的祝福,但却没有得到上天的恩宠。

两年后,辽国这位公主去世,走得匆匆,把年华永远留在了十八岁,笑颜一时如花,苍翠了青山,泛绿了湖柳。

萧绍矩,在最美的时刻娶了最美的公主,却又在最美的时间失去了最好的她,先她而去,那年他36岁。

他们合葬在内蒙古斯布格村西的山南坡上,听松声,观日出日落,看庄周的蝴蝶在世间飞舞。

《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泰宁军节度使检校驸马太师都尉萧绍矩即皇后之兄也。”


2、

时日悠悠,春去冬来,时间来到1986年。

施工人员在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兴修蓄水坝时,其中一铲子下去就惊醒了这个沉寂了多年的陈国公主的梦,宣告陈国公主墓正式被发现。

辽墓保存完整,无盗墓的痕迹,也许老天也被其青春早逝所感动,所以让她不受干扰在地下长睡,上面有山花明月相陪。

古墓奇珍异宝遍布,规格不下于皇陵,黄金白银,珍珠琥珀,玉器雕饰,显示着主人的身份,透露着契丹文化的气息,也传递着这个公主被宠爱的程度。

据记载,公主在族中是集万千宠爱的明珠,生前先封太平公主,再封越国公主,死后被追封为陈国公主。她并非辽国皇帝亲女,而是萧太后的亲孙女,这份荣耀足显辽国对其的重视和喜爱之情。

墓中,陈国公主头与丈夫枕金花银枕,面戴黄金面具,身着银丝纹饰葬衣,脚蹬金花银靴,在满是草原特色的壁画中沉睡。

陈国公主还戴着专属女儿家的殉品,鎏金高翅银冠在头,配有珍珠坠饰耳环和项链,腕有金镯,指头套戒,一派雍容华贵的公主装扮。


3、

黄金面具,长20.5厘米,宽17.2厘米,贴合公主脸庞,为睁眼之相,五官栩栩如生,可能仿造公主真实相貌,利用捶擛工艺制作而成。

黄金面具一来是保护公主相貌,在当时认为死后保全面貌,在转生后能够拥有同样的脸庞,是生人对亡者寄予的一种美好愿望。

另一个原因跟当时的契丹的丧葬传统有关。由于辽国同属游牧民族,多釆用树葬方式,让尸体自然风化,回归自然。而贵族会收集尸骨,再进行一次火葬仪式,这是游牧民族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一种理念。

由于尸体枯干过程中,会遭到虫鸟野兽的撕咬,所以契丹人就造出了银丝网衣保护身体,黄金面具护脸的方式,让死者能够保持尊严,免受其它动物的破坏,当然这是贵族和有钱人釆用的法子。

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辽国逐渐形成了土葬模式,这种方式显然更显得对亡者的尊重之情,也给后人有凭吊拜祭的地方,因此才有了陈国公主墓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机会。


在陈国公主墓中,陈国公主和丈夫脸罩黄金面具,身着银丝的衣服就不足奇怪了,一是身份的象征;二是保护尸身的完整;三是维持皇家的体面和尊严。舅舅也是丈夫,所以合葬在一起也是天经地义的,夫妻同穴,也算是有情有义。


西游梦红楼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没什么稀奇的。

在1986年,在内蒙古发现了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

这是我们目前发现比较完整的契丹贵族墓葬。

之所以没有被盗掘的原因,是它位置偏移,在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一个叫斯布格图的小村里。

坟墓内发现大量陪葬品,但最珍贵的是夫妻两人佩戴的纯金面具。

根据检测,含金量高达98%。到今天已经差不多1000年了,这两个面具因为纯金打造,仍然金光闪闪。

另外,墓葬包括黄金面具一共发现金器31件,银器147件,共用金约1700克,用银1万余克。金器含金量高达95%--98%。

根据墓志铭,男人叫做萧绍矩,是皇亲国戚。

他是辽圣宗皇后萧菩萨哥的亲哥哥,当时官职是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死亡时35岁。

女子是陈国公主耶律氏,是辽景宗皇帝孙女、辽圣宗皇太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

她在16岁就被封为陈国公主,嫁给萧绍矩。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萧绍矩其实是公主的亲舅舅。

在我们汉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乱伦。

然而,在当年契丹游牧民族,这种通婚很正常,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然而婚后才1年,萧绍矩就死了,死因不明。再过1年,公主也死了,年仅18岁,两人就合葬在这里。

因为家世地位高贵显赫,死后给以厚葬。

那么,为什么夫妻两人死后都要带黄金面具呢?

其实,他们不仅仅是带着黄金面具。两人头戴金冠银冠,穿着银丝网络殓衣,脚穿金花银靴,手握琥珀握手,富丽堂皇。

除此以外,首饰也很多。

公主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身佩金荷包、金针筒和各种玉佩。她双手十个手指上一共戴着11枚金戒指。

为什么会对死人这么精心打扮?

其实源于契丹的丧葬传统。

契丹人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丧葬曾经很简单,就是树葬。

所谓树葬,就是将尸体放在大树上,自然风化,最后变为僵尸或者尸骨。

普通人就是这样处理了,而贵族则会将尸骨取下来,经过一些仪式以后火葬烧毁。

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在葬礼上,尸骨非常难看。因为树葬的特点,尸骨很多都被飞鸟或者小动物、昆虫破坏过,惨不忍睹。就算没有破坏,这种僵尸也是很可怕的,根本不能看。

为了保持死者生前的形象,契丹人就开始对身体进行装扮和美化,其中金属面具和银丝网络就很重要。

尤其是金属面具,可以遮住尸体面目全非的脸,保持死者生前的威严。

随着时代的发展,契丹受到汉人和佛教影响,贵族开始放弃火葬转而土葬,但这个装扮遗体的风俗流传了下来,就有了纯金面具。


萨沙


陈国公主是辽代史上有名的萧太后的亲孙女。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辽萧太后的,这里就不多赘述,那这个正值花季的少女死后怎么带着黄金面具跟舅舅合葬了?

01

1986年在内蒙古当地蓄水坝的施工现场,因为几块不同的青砖,发现一座辽代的古墓,经考古人员勘察,这是一座王侯价格的古墓,且是一座从未被盗过的辽代皇族古墓,这样的考古价值是前所未有的。

古墓里的贵重陪葬品不计其数,最关键的就是墓室主人,两具带着黄金面具的尸体,这两具有着神秘气氛的尸体到底是谁了?幸好墓里发现了墓志铭,据墓志铭的记载,女性墓主人是辽景宗和萧太后的亲孙女,死后被追封的陈国公主。她旁边的男性是她的丈夫萧绍矩,夫妻合葬是很正常的事,这位萧绍矩既是她的丈夫同时也是她的舅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泰宁军节度使检校驸马太师都尉萧绍矩即皇后之兄也”,陈国公主死于开泰七年,当时的皇后为辽圣宗齐天皇后,则驸马萧绍矩当为齐天皇后之兄。

当时的辽代以耶律氏和萧氏两大家族为主,为了权利不落旁姓,家族血统纯正,耶律氏只能与萧氏通婚。那时是不懂近亲联姻的危害的。于是时年16岁的公主就嫁给了大自己18岁的舅舅。谁知这段婚姻只持续了2年,夫妻双双先后因病去世。

02

陈国公主墓夫妻两头枕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盖黄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尤其是躺在驸马左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的头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

据说用银丝网络包裹身体,是为了怕日后尸身腐烂变形,影响主人生前的美好形象。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银丝网络衣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级最高的。

夫妻两面带的黄金面具跟身上的银丝网络衣一样,都是起到防止尸体腐烂变形和美化的作用,只是契丹名族丧葬文化的一种。

契丹名族是马背上的游牧名族,祖先靠狩猎为生,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形成 了契丹人树葬的风俗,人死了之后放到树上先风干,然后再收敛入葬,入葬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这个尸体的外在的修饰美化的处理就显的很重要了,这就形成了契丹的丧葬文化。黄金面具银丝网络衣都是起到这样的作用。陈国公主这种厚葬的形式也是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结语

18岁公主突然病逝原因至今成谜。她覆上金面具,倚在金花枕,契丹公主带着十八年华的爱情盟约沉睡千年,留给后人无尽遐想。

我是【史料未及尔】,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探讨历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尔


黄金面具下葬本身就是一个谜,年仅18岁就去世的花季少女,为什么要与舅舅合葬,这难道有什么讲究,或者是他与舅舅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

那是在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了一个辽代的陈国公主墓,位于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墓,与往常的绝大多数墓葬都与众不同。

最令人诧异的就是,虽说是公主墓葬,但却硬是并排躺着两具尸体遗骸,按照当时墓葬的规格来看,上身穿戴银丝网衣,头顶金色王冠,而且两人的脸上均被金色的面具包被子,就连脚上的靴子,也都是鎏金银材质。

这座千年古墓的神秘面纱,才刚刚拉开一角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心生疑惑,整个墓葬周围壁画丛生,根据壁画内容大概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是当时的生活场景图,与此同时出土的陪葬品高达3000余件,各种材质应有尽有,金银首饰,这只是最基础级别。

而各种玛瑙,翡翠,琥珀、珍珠也应有尽有,恐怕整件事没有这么简单。这座墓葬如此豪华,却沉睡千年属实匪夷所思在那个盗墓贼猖獗的年代,各大帝王的陵寝也成了盗墓贼争相抢夺的地盘。

古代摸金校尉的奇技淫巧,不得不令人称奇,按理说精通各类风水学知识的他们,只要是稍微豪华一点的墓葬,基本逃不过他们的视线,之所以这座千年古墓得以幸存。

根据当时发掘的专家猜测,可能是由于地处偏远,这里地广人稀,而且它还位于一个名叫斯布格里的小村落,盗墓贼要想光顾这里,就必须克服地域障碍。

年仅18岁去世,为什么会和舅舅合葬?

这座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一位就是刚开始提到的辽代公主,她是耶律氏家族的一员,之所以称其为公主,是因为他的爷爷就是当时地位显赫的辽景宗,相信对于孙女的离世,他也备感意外。

(萧绍矩)

按照墓志铭记载叙述,这名男子也是皇亲国戚,本名叫萧绍矩,当时辽圣宗即位,也开创了辽国最兴盛的时代,这名男子作为皇后的亲哥哥,不仅担任泰宁军节度使,而且还担当着检校太师一职,他去世时也相当年轻,仅仅35岁,两人合葬其实有另一层关系。

外甥女嫁给亲舅舅,合葬自然理所当然。

陈国公主的父亲就是辽圣宗,对于自己16岁的女儿,也将她许配给了萧绍矩,很难符合今天的常规,如此乱了伦理纲常,同时也是有悖常理的存在,但其实这一切在契丹族中来说并不算什么,仅仅是一种很正常的通婚现象,为了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

关于两人的死因,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资料表明,从结婚到去世,萧绍矩仅仅和妻子待了一年,他死后一年,或许公主也因为悲痛欲绝,一年之后随他而去,这也是两人之所以合葬的原因。

关于戴面具又有怎样的说法?就不得不提当时的风俗习惯

按照契丹人特有的丧葬风俗习惯,戴面具下葬,其实是一种常规操作,其他人最常用的是树葬,但这仅仅是针对普通人的葬法。

很可能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发臭,影响主人形象,也容易遭到野兽蚕食,契丹贵族则不一样,为了尽可能保持肢体的完整性。

用豪华的装饰品不仅彰显了其尊贵地位,而且还能完美的维持死者形象。戴面具就有这样的用途,毕竟人死后如果没有合理的防护措施,面部腐烂也是极其恐怖的,带上面具就毫无违和感。

无论是公主还是她舅舅的死因,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知识水平受限,没有明确的判断记载,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事人并没有认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有关。

如果您有更合理的解释,欢迎评论区探讨留言!


大国布衣


地处辽西山地北缘的浅山丘陵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山脉绵延,树木茂盛,这里有个清澈的山泉,和旭的微风,有谁知道在离镇东北10公里的一个叫斯布格图小村的山坡上,竟埋葬着辽朝最显贵的公主和附马。

198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为配合青龙山镇水库建设,对沉睡地下千年的合葬古墓进行清理发掘,没想到这一清理竟有了惊人的收获。

这次发现了一处合葬墓,墓中的主人是一对夫妻,即使已过去千年,他们依然相偎在一起。经考证,这是辽陈国公主与附马的合葬墓。

陈国公主是辽景宗皇帝的孙女,她的父亲是秦晋国王辽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陈国公主还是吴国公主的妹妹,死的时侯只有十八岁。附马名为萧绍矩,是圣宗齐天皇后的哥哥。

陈国公主是大名鼎鼎的萧太后的亲孙女,而萧绍矩是萧太后的侄子,公主与附马实际上差了一辈,公主是嫁给了自己的舅舅。

但辽国那时的权利被耶律与萧氏两大家族把控,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时有发生,这也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和权利的把握。

附马比公主大十八岁,陈国公主当时深受恩宠,可二人成婚后不到两年时间,便相继去世,死因不为今人所知,想必是只有这短短的夫妻缘份。

辽国盛行厚葬,两个家世显赫的人去世,其墓葬规格自然是异于常人。后来的盗墓贼都知道辽朝的墓葬里面有很多宝贝,所以辽朝的陵墓几乎都被盗空了,达到了十墓九空的地步。

当时发现陈国公主墓的时侯,专家们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当陵墓被打开以后,竟是一个完整的从没被盗过的墓地,这对于研究辽国的历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国公主与附马萧绍矩两手相扣,墓内极尽奢华,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对黄金面具。面具是采用捶擛工艺制成,和人脸差不多大小。最重要的是面具上五官的纹路都很清晰,栩栩如生,仿佛活的一般。

陈国公主面具上的眼睛是睁开的,世人猜测这可能是希望下一世可以再次与亲人相聚,能更容易认出来,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测。

这些应该和辽国的墓葬习俗有关,必竟那时的古人大多有着一些对来世的美好愿望,不管这些愿望是否能实现,世人总希望用人为的方法彰显出来。

墓中出土了许多宝物,这些宝物都是极品,对研究辽国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墓中实景图)

(银丝敛衣)

(两组四件双鱼玉佩)

(金銙蹀躞带)

(鎏金银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