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臺賦能新零售,數據成為流動新能源

數據中臺這個概念是由阿里首次提出的,所以以其為例,阿里現在擁有眾多業務分支系統,如淘寶,天貓,阿里媽媽,阿里巴巴等,每套系統都有自己的體系和數據源,都在各自的系統上做了很多服務,但這些系統之間是否是貫通的呢?

如果需要對某個信息進行深度挖掘,但在系統中無法查詢,需要用另一個系統去查,也就是說數據在各系統之間無法共享,導致效率低下。各系統之間還會有功能和數據的衝突,服務和應用的衝突。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阿里開始整合挖掘數據,打造數據中臺,從一開始知識做數據的監測和統計到後來的數據化運營和分析,再到搜索個性化,定製化營銷,再到智能化,漸漸讓各個體系融合在一起,建立統一的體系,就算再擴展業務也是納入這個中臺,用相同的技術和模式進行運營。

數據中臺賦能新零售,數據成為流動新能源

為什麼要建立數據中臺,原因有三:

大數據可以告訴決策者一些潛在的規律,以數據來證明或判斷決策。以往我們會用數據來證明我們的決策對錯,現在我們用數據來引導我們做出對的決策。在大數據時代,樣本就是全體,大數據可以防止偽造和偏差。

數據催生人工智能;數據在互聯網時代就是資產,他是人工智能的根基,數據可以進行融合形成新的數據。數據給我們無限的創新,讓我們不停去嘗試。

數據中臺賦能新零售,數據成為流動新能源

數據是機器人的指令,我們形成數據服務思維,是因為數據是活的,讓它成為業務的一部分,同時讓機器智能成為決策環節,運營就可以智能化。

新零售的核心三要素:

1. 數據賦能:每一個觸點與連接都應當被記錄下來。數據是新零售的基礎,沒有數據就沒有分析、瞭解和預見。

2. 消費者體驗為中心

3. 場景化營銷:新零售無處不零售,新零售應當覆蓋每一個生活場景。

基於數字平臺的場景化營銷能夠更好地獲取消費者的認同,從而促進企業利潤和市場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